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氨基觀察
中世紀,西方盛行的女巫,通過使用迷幻劑使人產生幻覺,以達到控製信眾的效果。
使人產生幻覺,這是大家對於迷幻劑的常規認知,然而理論上,迷幻藥也可以用於特殊疾病的治療,例如抑鬱症等。也正因此,醫學界對於迷幻藥的研究從未停止。
1938 年,瑞土巴塞爾的山德士實驗室中,一種名為 lysergsaurediethylamid 的化合物誕生,成為迷幻劑研發曆程上不可忽視的節點。
這類化合物為麥角酸二乙酰胺,英文簡稱 LSD,因為威力極猛,日後成了臭名昭著的迷幻藥,被世界各國嚴格管控。
不過,百年來,生物科技公司對於 LSD 的研發並未停止。基於 LSD 研究,甚至誕生了上市公司 MindBio(心靈生物療法)。
隻是,這家希望給人們帶來心靈療法的企業,自身心情或許並不美麗。今年 5 月份以來,MindBio 股價一再下挫,跌幅已經超過 60%。
近年來,迷幻劑相關研究越來越多,尤其在精神心理疾病方麵的效果令科學家、藥企興奮,但這類物質能否成為藥物,仍需時間檢驗。
而從 MindBio 的表現來看,迷幻劑這種東西,似乎在科學研究中 " 複興 " 了,但又沒 " 複興 "。
迷幻藥之王
有關 LSD 的致幻作用,在 1943 年得到了第一次記錄,親曆者為其發明人阿爾伯特霍夫曼博士。
1943 年 4 月 16 日,霍夫曼親身體驗之後發現,LSD 為其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服用之後,他產生了醉酒的感覺,不過沒有什麽不舒服,隻是大腦異常活躍。最明顯的一點是,所有的聲音都變成了視覺信號。在其大腦中,每一個聲音都引起色彩的幻覺,總有不停的形狀和色彩的變化 , 像是萬花筒一樣。
霍夫曼隨後記錄道:" 有一點讓人愉快的、像在神話中的仙境的感覺 "。
的確如此,事後來看,LSD 是一種致幻效果特別強的化合物。其他毒品的劑量單位都是用毫克或克,而 LSD 則隻需要用微克單位。
一次服用 100 微克,相當於一粒沙子重量的十分之一,卻會造成持續 6 到 12 個小時的幻想盛宴,正如霍夫曼那樣。也正因此,LSD 被稱之為迷幻藥之王。
1950 年前後,英國情報機構曾試圖用 LSD 和麥司卡林(一種從美洲仙人掌中提取出的致幻劑)作為 " 吐真劑 ",讓目標在陷入幻覺狀態後說出實話。
與此同時,LSD 被墨西哥毒梟利用,開始逐漸泛濫,在 1960 年後使用達到了頂峰。但畢竟,這是一類可以歸為毒品的物質,並且有著極大的副作用。
實際上,LSD 能夠產生難以控製的暴力、驚人的躁動,甚至會誘發自殺和殺人。毫不意外,一場嚴格的管控行動開始了。
1965 年 -1970 年期間,美國迅速收緊對迷幻劑的限製,頒布了《受管製藥物與物質法令》,把 LSD、裸頭草堿等致幻劑,跟海洛因、大麻等沒有醫療用途且極易濫用的物質納入了 " 一級管控製劑 " 名單。換句話說,致幻劑被當成毒品——直接把致幻劑在除科研目的以外的使用定義為非法行為。LSD 濫用的始作俑者墨西哥大毒梟因此入獄。
一係列的嚴厲打擊,使得 LSD 需求急劇萎縮。當然,這並不意味著,以醫學目的為初衷的 LSD,就此走向生命終點。
以臨床為需求的探索
毒品可以作為藥物使用並不是新鮮事,許多毒品正是因為醫學使用而誕生。近年來,迷幻劑相關研究越來越多,尤其在精神心理疾病方麵的效果令科學家、藥企興奮。
LSD 也在科學探索中 " 複興 " 了。上文提到的 MindBio,就是當前研發 LSD 的先驅。那麽,在臨床醫學中,LSD 又能有哪些潛在應用呢?
根據 MindBio 的管線來看,大致分為兩類:精神疾病或者腫瘤患者的臨床關懷。
精神類疾病中,包括煩躁症、抑鬱症等。MindBio 主要攻堅抑鬱症領域。根據 MindBio 的臨床設計,其主要希望在客觀和主觀層麵給抑鬱症患者帶來改善。
客觀方麵,主要是睡眠質量等指標;主觀指標則是患者的情緒,包括 " 創造力 "、" 幸福感 " 等情緒維度。
截至目前,該臨床已進入 2 期研究階段。最新的數據顯示,其在主觀指標和客觀指標方麵都取得了不錯的進展。例如,患者表示不那麽 " 生氣 " 和不那麽 " 煩躁 " 了。
除了精神類疾病,MindBio 還推進了針對無精神疾病的晚期腫瘤患者的臨床實驗。在 MindBio 看來,晚期腫瘤患者雖然沒有精神類疾病,但是會因為疾病的痛苦帶來相應的症狀。
這些疾病會顯著影響患者的治療,因為可能帶來依從性降低、住院時間延長、生活質量下降等傾向。如何改善晚期腫瘤患者的生存質量,也是醫學中最具挑戰性的問題之一。
根據 MindBio 的設想,LSD 可以帶來提升情緒和改善睡眠方麵的效果,對於這類脆弱的患者群體非常有益。目前,該臨床也已經進入 2 期臨床。
也正是基於上述臨床撐起的預期,MindBio 最終在今年 5 月份於加拿大證券交易所上市。
然而,對於一家生物科技公司來說,上市並不是終點,相反,挑戰才剛剛開始。
挑戰才剛剛開始
迷幻劑的迷幻價值,使得 MindBio 麵臨著一個又一個的挑戰。
對於 MindBio 來說,一方麵其需要將上述早期管線真正推進到後期的臨床,乃至最終上市。目前,雖然 MindBio 已經在多個早期臨床中取得了不錯的結果,但都是建立在小規模的研究上,後續還有可能遇到極大的變數。
另一方麵,MindBio 還需要在如何避免藥物的濫用方麵取得均衡。畢竟,其設計的藥物是居家使用模式。後續在各地上市後,是否會遭遇藥物濫用等問題尚不得知。
綜合因素導致,MindBio 上市後股價表現並不出色。截至 8 月 20 日收市,公司股價距離上市之日股價跌幅已達 64%。
盡管 LSD 這類物質最終能否真正能否成為藥物,仍需時間檢驗,但對於創新藥行業來說,需要更多 MindBio 這樣的公司出現。畢竟,對於 biotech 來說,核心使命是深入 " 無人區 " 探索。
至於藥物本身沒有好壞之分,濫用時可能是毒藥、毒品,科學合理應用則是有臨床價值的藥物。
隻有越來越多這類靈感驚人的企業的出現,才能推動整個行業研發創新能力不斷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