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代表,在反腐風暴中等明天

經濟觀察報 記者 張鈴“這時候別在醫院傻乎乎晃悠,不要往槍口上撞。”

李仲在杭州一家醫療器械公司任副總經理。半個月前,浙江發文落實國家十四部委要求,嚴查醫藥醫院行賄受賄罪。李仲和銷售團隊溝通時,會讓大家拜訪醫生時小心些,不合規的事堅決不能做。

當合規成為當前醫藥行業的第一關鍵詞,醫藥代表(以下簡稱“藥代”)身處風口浪尖。

很多醫生拒絕在院內見藥代,在外企擔任區域經理的莊曉夢把工作轉到了線上,用微信回複醫生的谘詢。她管理著近10名藥代,近兩周,她察覺部分自律性不夠的同事變得無事可做。

私下聚會,他們的話題不離反腐:這輪風暴後,多少藥代要被淘汰?自己能留下嗎?

“300萬藥代,未來能留下的或許就十分之一。”創業前,李仲曾在多家製藥公司任職,曆任醫藥代表、地區經理、大區經理等職,和幾位同行長談後,他們得出這一共識。

醫藥合規律師、北京至瑾律師事務所主任李岑岩去企業講合規,聽課人數明顯多了。在某家企業,能容納200人的空間座無虛席,無論是高管、中層、藥代,還是第三方供應商,大家都踴躍發言,表情中透著擔心、無助。

藥代問她最多的問題是,如何麵對檢查?如何保護自己?

8月初以來,包括恒瑞醫藥、科倫藥業、三生國健、邁瑞醫療等知名企業在內,超過50家上市藥企在投資者互動平台回應醫藥反腐話題,從生產經營狀況、合規經營建設、反賄賂製度等方麵回答投資者問詢。

一位民企高管告訴經濟觀察報:“大家都很擔心,都在內部自查。”

業績,業績,還是業績

莊曉夢最擔憂業績。

在一家外企供職多年,目前,莊曉夢負責一款女性腫瘤藥在華東地區幾個城市的銷售。現在,很多醫院“一刀切”,所有活動都不讓開展,和醫生麵對麵互動少了,也無法實時掌握醫院動態,這是她從未遇到過的不利局麵。

業績和工資掛鉤。

李仲向經濟觀察報介紹,藥代收入由工資、補貼和獎金組成,獎金取決於銷售業績。每季度銷售團隊都有任務指標,根據所負責藥品在某區域既往銷售基數確定。如,某消化類藥物,2022年在A市銷售3000萬元,公司會結合消化類產品的競爭情況設新指標,確定10%-20%的增長目標。

李仲有一個幾百人的藥代群,大家在群裏交流,近期都不太敢去醫院拜訪客戶。

在一家上市藥企任銷售經理的劉波,最近的工作也變得困難。前些天,公司向他傳達了合規要求,讓他減少或停止開展院內會議。

變化很快傳導到產品銷量上,不過好在下降得不太多。劉波認為,這是因為他推廣的這款肝病藥物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遇到合適的病人,醫生免不了用藥。

“對於比較卷的藥品,如PD-1這種廣譜藥,適應症多,競品也多,影響就比較大。”劉波說。

在更強調合規的環境下,是否具有不可替代性,成為一款藥品能否脫穎而出的關鍵。

莊曉夢推廣的是一款具有突破性療效的靶向藥,2018年在國內上市,後又納入醫保目錄。居家辦公後,她發現醫生遇到合適的患者時,仍然會推薦這款藥,也會在線上谘詢。

醫生們會問,針對某一類基因突變或不突變的患者有沒有更確切的療效數據?相關適應症的醫保報銷政策是什麽樣的?同事們把資料通過微信轉給醫生,醫生開出處方後,患者就會到指定的地方購買這款藥。

8月中旬,線上辦公兩三周後,在莊曉夢所負責的區域,前述腫瘤藥銷量不但沒有下降,在幾個地級市裏的推薦和使用反而有所增加。

驚喜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在沒有任何其他因素的作用下,我相信醫生會更願意選擇他認為療效更確切、安全性更好的藥物”。

離開的,留下的

許多年裏,莊曉夢天天跑醫院,給醫生傳遞前沿學術信息,開展會議;周末和節假日則要參與舉辦多場學術活動。她總在出差路上,一日三餐難以固定。

現在,難得輕鬆下,莊曉夢卻不敢閑著,她鼓勵團隊多鍛煉、多看書,工作日早上9-11點,她會帶著大家一起線上學習。

“不轉型,就會被淘汰。”莊曉夢不知道反腐對藥代的影響會有多大,雖然目前裁員的信號還沒有特別強烈,很多headcount(人員編製)沒有馬上關閉,但這種局麵下,加強銷售隊伍專業素質的內部培訓總歸是必要的。

在民企的藥代,不安感更為強烈。一些醫生把他們的微信、聯係方式全部刪除了,“就撇幹淨”。公司對業績的考核不會輕易改變,但又讓他們“這不能幹那不能幹”。

有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最多曾有超過300萬藥代,近幾年,兩票製、藥品集采等政策的推行,讓大量藥代經曆了裁員和轉行的陣痛。比如,原本從三甲醫院到社區醫院都需要藥代去覆蓋,藥品集采後,隻需要少數商務工作人員去配送,很多藥企會把納入集采的產品線幾乎全部裁掉。

和前述政策一樣,反腐也會加速行業新陳代謝,相對落後和小規模的藥企可能被淘汰,大量藥代會被裁員。李仲說,因為需要考慮人均生產力,負責城市郊縣醫院的藥代會被優先裁掉,由核心市場團隊兼管。

醫藥代表這一職業,80年代由外企傳入中國。根據2015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醫藥代表是代表藥品生產企業,從事藥品信息傳遞、溝通、反饋的專業人員。

中國醫生手術量、門診量極大,沒有足夠時間去學習,對很多新領域、新藥品的使用和療效存在質疑,藥代會整理一些和國際接軌的數據給醫生,把最前沿、最科學的藥品信息傳遞給他們。許多藥代有很強的職業認同感。

藥代林敏曾做過一款抗生素業務,親眼見到很多病人用藥後,從ICU被拉回普通病房。推廣一款抗癌藥時,她見證了許多服藥患者超過5年沒有複發,實現了臨床治愈。

“我們不僅僅是賣藥人。”林敏告訴經濟觀察報,她對反腐“舉雙手讚成”,希望從業生態能進一步淨化。

劉波認為,藥代從業人員的素質、學曆、專業水平參差不齊,“洗牌”是必要的,未來,真正專業的同行才能留下來,“現在大家都在等待”。

藥廠和藥代“找明天”

疫情期間,北大縱橫管理谘詢有限公司做過一個關於藥企商業模式轉型的課程,提供給“關注明天的人”,銷售人員對此不甚關心,他們更關心今天業績能否達標,明天會怎麽樣,那是“老板的事”。

這種情況正在發生改變。

“當時有退路,現在沒有了。”北大縱橫管理谘詢有限公司合夥人、衛生政策和醫療管理谘詢師王宏誌說。

李岑岩感受到了這種變化,在企業培訓時,以前人們想要“一個直接了當的方法”,不願聽太多,現在更多問“未來該怎麽辦”。

超過50家上市藥企從合規角度回應醫藥反腐話題的背後,是行業開始思考,明天在哪裏?怎樣才能真正做到合規?怎樣才能轉型?

經濟觀察報注意到,在回應投資者提問時,科倫藥業認為本次反腐工作將遏製行業不正當競爭,有利於醫藥行業長期健康可持續發展。

科倫藥業證券部人士告訴經濟觀察報,公司的合規建設常態化、持續進行,每年合規季都會邀請專業人士進行合規培訓,合規涵蓋多個層麵、每個業務板塊。針對反腐給公司業務產生的影響,公司管理層召開會議討論評估後,判斷影響是可控的。

因為合規問題,醫藥領頭羊恒瑞醫藥近期受到較多關注。8月14日,恒瑞證券部人士告訴經濟觀察報,公司還在研究醫藥反腐對公司業務的影響,同時,一方麵積極開展內外部合規培訓,持續提升員工合規意識,一方麵聯合第三方機構,開展醫藥行業合規政策執法回顧,進行一係列的培訓項目。

李岑岩向經濟觀察報介紹,合規體係的搭建應在企業原有內控製度基礎上完善、修改和補充。它涉及企業頂層設計,包括一把手或董事會的合規承諾、企業內部組織架構、合規崗位職責設計、合規管理製度體係,各項合規風險點的識別、評估、與處置的機製設計。與此同時,還要把合規體係植入每個崗位,要有人事的管理、檢查、監督及製裁。另外,還需要內部的第三方監督機製,要做文化的植入培訓,要為合規提供內循環的環境。

從時間和費用成本來看,如果原體係搭建比較好,1-3個月就可以完成,如果是從0到1,那就需要較長的時間。若企業將原有法務團隊用好,隻從外部做谘詢和指導,費用會較少,若企業體量大、從零做,那可能“幾百萬也拿不住”。國外的慣例是用營業額的5%去做長期合規建設。

“前些年,有的企業做形式合規、假合規、證據合規,現在要拐回來做真合規,這個成本也很大。”李岑岩說。

本次反腐,能否給醫藥行業的合規建設帶來實質性、階段性的提升?

“肯定會的”,李岑岩說,本次反腐不是一陣風,而是全領域、全覆蓋、全鏈條,如果企業不引起重視、做好合規,那可能就是“等著進監獄”。

一些人不那麽樂觀。王宏誌認為,藥企的經營模式一旦形成,不是一天兩天能改變的,如果不給回扣了,要靠什麽去維持銷量?“有的業務人員隻會幹這個,即使他們可塑性強,業務模式轉型的培訓也需要時間。”王宏誌說。

藥企原有龐大、複雜的體係,銷售總監、市場總監或銷售與高管不一定同頻。李仲說,因為股價暴跌,國內一些上市公司必須去回應質疑,但除了回應,也沒有足夠好的新方法去做,隻能反複提醒公司各部門:做任何的活動,跟醫生的交流,要做到合規。

科倫證券部人士也告訴經濟觀察報,這次反腐會讓行業的合規建設上一個台階,但“因為需要大量投入,一般隻有大企業才能負擔相應成本”。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