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龍蝦刺客”難救預製菜

來源: 虎嗅APP 2023-08-11 20:59:32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1460 bytes)

出品|虎嗅商業消費組

作者|姚蘭

編輯|苗正卿

題圖|視覺中國

“小龍蝦刺客”來了。

廣告仿佛無處不在。8月長沙,五一廣場黃興路步行街,本市最繁華的地段之一,一座戶外大屏“放出”了絕味鴨脖與《甄嬛傳》聯名的消息。

社交平台上也異常熱鬧。“十級甄學家”們忙著交換人物卡牌,甚至發出了代吃、代購的請求。但另一部分消費者的憤怒也無法忽視。在上海,她們可以吃到80元約2斤的外賣小龍蝦餐品,而絕味蝦球半斤84元。對此,有大學生說:“究竟怪我窮,還是它貴?”

小龍蝦賣得不便宜,是因為鴨產品賣不動了。2022年,鹵味三巨頭——絕味、周黑鴨與煌上煌,集體出現業績下滑的情況。

分食小龍蝦生意的,遠不止鹵味巨頭。這個夏天,小龍蝦成了預製菜品牌們的救命稻草。

今年上半年,預製菜行業在C端出現明顯降溫,比如被譽為“預製菜第一股”的味知香陷入了一邊開店一邊閉店的窘境,但大單品小龍蝦線上熱度不減。據抖音生活服務餐飲業務中心,2023年第一季度小龍蝦品類平台支付交易額達到4.1億元,同比增長583.3%。

小龍蝦年產值超4000億元,這個領域以傳統的區域性小龍蝦專營店為主,至今尚未誕生千店品牌。據窄門餐眼,大尚龍蝦門店數位居第一,達到484家。走紅於線上後,小龍蝦預製菜品牌們還沒有在線下證明自己。

預製菜賽道的“狂飆”結束了

今年以來,小龍蝦預製菜的廝殺非常慘烈。

“這個品類已經賣到爛大街了,各種品牌都有,價格也參差不齊。它和酸菜魚兩個品,我暫時不會考慮做。”銀食創始人李麗宏表示,萊克是專業做小龍蝦的供應鏈企業,今年連它都開始做起了很多新品,比如剁椒魚頭、酸菜魚、烤魚等等,“不然就幹不下去了。”

事實上,曾被稱為“小龍蝦第一品牌”的信良記,早已意識到,隨著競爭者增多,小龍蝦品牌無法再靠小龍蝦守住甚至提升自己的市場份額,於是向更加寬綽的預製菜領域發起進攻。比如今年4月,信良記推出了老上海蔥油餅、檸檬酸辣雞爪等新品。

但時至今日,信良記最為人熟知的爆品仍舊隻有小龍蝦。

2020年4月1日,羅永浩開啟抖音直播首秀,當晚賣出46.5萬盒即熱麻辣小龍蝦,訂單額超5000萬元,小龍蝦預製菜一夜爆火,信良記一時風光無兩。然而,最近兩年的發展一直不溫不火。2016年成立、以小龍蝦打入B端市場的它,曾於2019年斬獲3億元融資,創下當年國內餐飲供應鏈領域的融資金額之最。

資本對於小龍蝦的熱情正在退卻。2020年至今,該領域隻發生過3起融資事件。此前5年,這個數字為10餘起。

資本變得冷靜了,但品牌端的“創業”熱情依舊高漲。那些供應鏈能力並不遜色且品牌力更強的入局者,正在圍獵純做小龍蝦的“小品牌”。

嚐到小龍蝦甜頭的鹵味巨頭,周黑鴨算一個。據界麵報道,該產品今年1~7月的銷售額已破億元。去年,周黑鴨實現營收23.4億元,其中小龍蝦蝦球全年終端零售額超過2.3億元。

生鮮電商玩家已經在C端市場創造了高光時刻。比如,截至目前,叮咚買菜自有小龍蝦預製菜品牌“拳擊蝦”銷售額占到平台小龍蝦品類總銷售額的六成左右。去年,“拳擊蝦”的銷售額突破2.5億元。再如,今年5月初,盒馬與酒品牌“梅見”聯合推出話梅檸檬冰醉小龍蝦,該產品很快登上盒馬熟食海鮮熱賣榜TOP1。

速凍食品龍頭企業安井食品將預製菜視為第二增長曲線,其中小龍蝦為主打品類。過去兩年,它先後收購了兩家小龍蝦加工企業,分別是新宏業和新柳伍。據財聯社報道,截至今年5月底,新柳伍銷售額已達3億元,其中出口訂單額為700多萬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0%。

一眾餐飲品牌,比如海底撈、西貝、文和友、肯德基、必勝客等等,也沒有放過小龍蝦預製菜這個大單品。

國人對預製菜的接受度本就不高,如果一堆人湧向某個大單品,且低價複製產品的人占大多數,極易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

鍋圈告訴虎嗅,將小龍蝦做成預製菜,其中一個痛點是上遊加工精細化程度低,需要人工擺盤、人工澆料,這導致小龍蝦預製菜產品標準難統一。依靠成熟的液氮鎖鮮技術,蝦肉口感可得到保證。而采用自動定量澆料澆汁技術,則解決了產品口味不夠穩定的問題。

各路選手蜂擁而至,價格戰無法避免。在抖音、美團等平台,在線下餐飲店,最誇張的小龍蝦套餐可低至99元9斤。

始於2020年的“小龍蝦線上消費熱”,傳導至上遊,小龍蝦養殖規模越來越大,在今年出現了供大於求的局麵,央視財經稱原材料價格最低跌破至10元1斤。對此,央視新聞給出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得益於冷鏈物流的發展,小龍蝦得以長時間儲存,這極大延長了小龍蝦的銷售時間,也對其價格起到了“削峰”的作用。據京東到家,今年6月,小龍蝦相關商品整體價格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下降幅度最高達50%以上。

鮮活小龍蝦價格下降,消費者當然樂見此景。京東到家數據顯示,今年6月,鮮活小龍蝦銷量同比增長超60%,冰鮮小龍蝦銷量同比增長超4倍,熟食小龍蝦銷量同比增長超260%。

過去三年,相比線上“狂飆”的小龍蝦預製菜品牌,小龍蝦線下專營店生存得更為艱難。

回望2018年,10萬隻中國小龍蝦“出征”俄羅斯世界杯,大批前往莫斯科觀賽的各國球迷在觀看足球賽之餘,一邊嗦蝦,一邊喝啤酒。這一年,國內新增14萬餘家小龍蝦線下門店,線下創業看起來一片生機;而周黑鴨再次下架了“聚一蝦”產品,主要原因是加工技術還不夠成熟。

為了順應年輕人的消費習慣,今年已經有越來越多小龍蝦線下門店選擇“到店”與“到家”兩條腿齊步走。盡管國內線下消費正在逐步恢複增長,但餐飲消費已很難再見疫情之前的火爆場景。

不要“迷信”市場大單品

預製菜品牌們普遍患上了“大單品焦慮症”。

酸菜魚,另一個預製菜大單品,也遭遇了“跟風”情形。據創始人浦文明介紹,2021年,品牌依托頭部主播帶貨,帶火了酸菜魚預製菜。這之後的一年,缺乏產品創新能力的品牌開始“跟進”。

火熱伴隨著迷茫,熱潮之下,還是有企業意識到不應過分“迷信”市場大單品。

珍味小梅園的王牌菜品有酸菜魚、宮爆雞丁、炸豬排、老上海蔥油餅、牛肉酥餅等,這些產品日銷表現很好。但小龍蝦顯然不具備日常屬性,因此團隊沒將其作為主推品。今年1月,浦文明接受財經網采訪時說,公司現在很少會投入非常大精力研發大菜和硬菜,因為這些菜品幾乎一年隻賣一季,投入太多意義不大。

在他看來,如同其他行業,預製菜品牌也應該重視產品研發,找到適合自己的產品後將之打透,而不是說市場上什麽產品熱,抄一下就好。

“跟風”而來的類似產品會影響原創產品的銷量,但一些產品賣不動,大都是因為品牌方將產品與渠道錯配了。過去一年,銀食虧了約三百萬元的庫存。“我們發現這樣的品在這樣的渠道,大家是不要的,那結果就是沒有複購。”李麗宏說。

如今,很多預製菜品牌依然在往電商平台和大賣場等渠道鋪貨,但在浦文明看來,這些渠道本身就在走下坡路,在一個下坡的渠道中很難獲得高速的增長。最終,基於客群定位——在家做飯的人群(比如成家後的年輕人、有小孩的父母等等),團隊決定往社區方向做品牌專營店。

李麗宏還觀察到,經過此前一兩年的“市場教育”,有相當一部分消費者懂得了去哪個渠道買到自己想看到的產品,“比如社區團購沒有那麽被大家需要了,購買渠道更加多元化。”安井食品在2023年半年報中也稱,C端渠道分流現象較顯著,這或是導致其預製菜C端營收下滑的原因之一。

用浦文明的話說,預製菜是一個新興品類,沒有百分之百適配的渠道。但毫無疑問,無論新老品牌,線下是必爭之地。

信良記試圖搶占縣域市場。今年3月下旬,信良記啟動“爆款食材體驗店”項目,現已開出20家左右門店,品牌方稱廣西欽州店業績最佳,月銷售額在30萬元左右。門店提供近百款預製菜產品,包含小龍蝦、香辣蟹、酸菜魚等等。這一加盟模式能否跑通,尚未可知。

2023年,消費投資進入冷靜期,資本對於預製菜賽道持何種態度?一位FA向虎嗅直言:“這塊我們已經沒有在做了。”另一位投資人則說了一句,“大行業整體是沒毛病的”。

“蒙眼狂奔的日子已經過去了,現在在沒有出國標的情況下去投資品牌,風險會很大。有了準入門檻,預製菜行業才能迎來真正的有序發展。”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稱,他接觸的部分消費投資人仍在觀望。

借助小龍蝦,初入預製菜賽道的玩家可以快速打開市場,亟待尋找下一個大單品的企業也可從中分取不錯的收入。“但是,小龍蝦撐不起一個品牌、一個加工企業、一家門店,它終究隻是一款引流產品。”一位消費投資人說道。

就像四季供應的小龍蝦預製菜沒能讓小龍蝦擺脫“夏日”標簽一樣,小龍蝦仍無法打破國人對於預製菜的偏見。鬆哥油悶大蝦創始人鬆哥曾公開表示,未來十年,整個消費市場最大的機會就是品牌化的機會,小龍蝦也一樣。有供應鏈能力,也有品牌力,小龍蝦品牌才能“保鮮”得更久一些。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