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市場再也不能承受住一家萬億級頭部房企出事了。”
兩筆未能支付的美元債票息,把碧桂園推向了輿論漩渦的中心。
公開信息顯示,兩隻債券分別為“碧桂園4.2%N20260206”和“碧桂園4.8%N20300806”,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發行規模均為5億美元,到期日分別為2026年2月6日和2030年8月6日。這兩筆本應於8月7日支付的美元債票息,共計2250萬美元,約1.62億元,碧桂園未能按期支付。
作為中國規模最大的民營房企,碧桂園的銷售規模連續多年居行業首位。2022年,碧桂園銷售額達4643億元。有“宇宙第一房企”之稱的碧桂園如今也扛不住了?消息一出,市場陷入恐慌,各種傳聞甚囂塵上。
對此,多位接近碧桂園的人士對《中國企業家》稱,碧桂園確實出現了階段性的流動性壓力。
不過,對於前述債務壓力引發的“暴雷”傳聞,有內部人士對《中國企業家》強調,“付息還有30天寬限期,目前還不算違約或暴雷。”
碧桂園陷入流動性困境,市場並不意外。自2021年10月以來,房企在國內外的融資環境急劇惡化,市場持續低迷,已有多家房企公開違約,其中不乏旭輝、遠洋等示範性房企。碧桂園是此前為數不多沒有債務違約的民營房企之一,扛了近兩年,如今也走到了債務違約的邊緣。
這兩天,市場最擔憂的是:碧桂園會成為下一個恒大嗎?對於這個問題,在業內看來,盡管都是萬億級規模房企,碧桂園與恒大並不相同。從資產負債來看,據年報披露,截至2022年12月31日,碧桂園總資產為1.74萬億元,總負債達1.43萬億元。其中,合同負債餘額為6681.62億,在房地產業,這是預收的購房款,對應著未完成交付的樓盤,如果將該部分剔除,碧桂園負債7667.32億元。而同期剔除合同負債後,恒大負債為1.72萬億元。由此可見,碧桂園的負債是遠遠低於恒大的。
而廣東省城規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也表示,碧桂園沒有搞非理性的多元化經營,也沒有恒大那麽多複雜的資本運作。另外,近期房地產市場的諸多利好信號,也給了碧桂園不同於彼時恒大的緩衝周期。
驚弓之鳥
關於碧桂園的各類猜測和傳聞,從7月下旬就開始了。那段時間,碧桂園股債出現異常波動,市場鶴唳風聲,各方緊緊盯著碧桂園的一舉一動,幾乎到了不放過一個字眼的地步。
7月19日,碧桂園服務總裁李長江分兩筆合計減持碧桂園服務322.79萬股股份,套現2824.7萬元,因減持數目巨大,被外界視為清倉式減持。彼時開始,碧桂園的債券價格連續跳水,碧桂園和碧桂園服務股價一度下跌15%~20%。
兩天後,碧桂園在官方公眾號上發文《碧桂園:不負重托,堅定信心,走高質量發展之路》,其中稱,“將紮實落實‘保安全、保交付、保資產’的三保工作”。而4個月前,碧桂園在另一篇文章裏的表述是,“保安全、保交付、保資產、保信用”。很快細心人士發現,“保信用”沒了,此事引發債券異常波動。
7月30日,碧桂園董事會主席楊惠妍宣布將名下持有的20%(約6.75億股)碧桂園服務股權捐贈給國強公益基金會(香港)。按公告披露前最後一個交易日股票收盤價計算,楊惠妍此次捐贈的對應價值達64億港元。
時間節點太過巧合,捐贈引發了外界的質疑,認為這是楊惠妍在“保全資產”。不過,據報道,此次捐贈並非臨時起意,去年初楊惠妍就開始謀劃捐贈事宜,由於流程複雜,一年多後才落地。
到了7月的最後一天,碧桂園再次出現股債雙殺。當天,碧桂園公告稱,預計2023年上半年淨虧損。具體虧損額度,碧桂園並未透露,但公告中的一句話讓外界大感不妙——“為了確保現金流安全……同時積極尋求政府及各方監管機構的指導和支持。”過去兩年裏,這樣的措辭常常出現在暴雷房企的公文裏。
來源:視覺中國
這段時間,碧桂園被各類傳言包圍:例如,楊國強父女出國、畢馬威對碧桂園的資產和負債進行盡職調查、佛山工作組進駐碧桂園等等。在碧桂園未能支付美元債票息消息傳出的當天,佛山市自然資源局催促碧桂園的兩家子公司繳納13.7億元土地出讓金的文件截圖也流傳出來。
對於上述傳聞,碧桂園相關人士辟謠“不屬實”,甚至表示“目前未收到政府相關文件”,但顯然,市場已經是驚弓之鳥,碧桂園任何風吹草動,都能引起巨大的反應。一係列的不尋常信息,也讓外界相信,碧桂園真的處境艱難。
違約擔憂之下,8月8日,碧桂園股價大跌14.39%,該公司包括“20碧地03”等在內的多隻債券跌幅超20%。
不堪承受之重
作為中國規模最大的民營房企,碧桂園一旦真正暴雷,市場影響巨大。
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稱,一旦碧桂園倒下,將影響更多民營房企,因為類似問題不僅限於碧桂園一家企業。“當前市場再也不能承受住一家萬億級頭部房企出事了。”李宇嘉也認為,碧桂園發生風險,對市場預期和房地產上下遊產業鏈都影響巨大。
碧桂園的困境,是整個房地產行業麵臨的困境。接近碧桂園的人士向《中國企業家》表示,受近期銷售額與再融資環境持續惡化,疊加各類資金監管的影響,公司賬麵可動用資金持續減少,出現了階段性流動壓力。公司高度重視債務風險化解,目前仍在積極優化資金安排,努力保障債權人的合法權益。
2021年下半年以來,房企陸續暴雷,融資渠道不斷收窄,以往房企重度依賴的債券融資,幾乎對內地房企關上了大門。據報道,2022年,中資房企的美元債融資幾乎冰封,融資額同比下降9成,“借新還舊”的模式走不通了。
來源:視覺中國
最核心的因素,還是賣不出房子。今年上半年,碧桂園實現權益銷售額1287.6億元,同比下降30.44%;實現權益銷售麵積1645萬平方米,同比下降29.94%。
銷售不振,與市場下行有關。中指研究院發布的研究報告指出,今年上半年,房地產市場整體表現先揚後抑、相對平淡。一季度,市場活躍度提升,但隨著前期積壓需求基本釋放完畢,二季度購房者置業情緒快速下滑,市場未能延續回暖態勢。
國家統計局數據也顯示,今年上半年,在3月、4月商品房銷售額累計增速連續兩個月提高後,5月開始連續兩個月下行。6月房地產銷售麵積單月同比下調幅度達13.7%,銷售額下調幅度也達到了4.5%。
碧桂園的銷售情況與整體市場走向基本一致。前4個月,碧桂園單月權益合同銷售金額均在220億元以上,5月情況急轉直下,突然降至182億元,此後逐月走低。到7月,合同權益銷售額僅120億元。
而讓碧桂園處境更艱難的是,碧桂園接近6成的項目位於三四線城市,這些城市商品房市場量價下跌的幅度更大。為此,碧桂園去年就開始調整土儲結構,去年全年,一二線城市權益拿地金額占比達到了71%。今年初,碧桂園董事會主席楊惠妍還表示:接下來一二線和三四線城市項目布局要變成5:5。
但調整需要時間,碧桂園恐怕等不及了。
碧桂園與恒大不同
未來幾個月,碧桂園將麵臨更大壓力,因為後續還有新的債務到期。
據wind數據,9月2日,一筆私募債“16碧園05”將到期,債券餘額為39億元。另有一筆債券餘額為4億泰銖的海外債“碧桂園4%N20231019”將於10月19日到期。此外11月2日,公司債“19碧地03”到期,債券餘額為9.9億元。
由於碧桂園體量巨大,市場擔心它是下一個恒大,但業內看來,兩者不能相提並論。
究其原因,恒大的風險爆發是其經營管理不善和盲目多元化擴張,加之市場大環境影響,從而導致資金鏈出現問題。
2014年在恒大中報發布會上,許家印曾公開表示,恒大到一定規模後,會選擇多元化發展,因為世界500強企業都是這麽做的。
之後,恒大開啟多元化發展,除房地產主業以外,快消品方麵,有恒大冰泉、恒大糧油、恒大奶粉等;文體方麵,有恒大足球隊、恒大音樂和恒大電影,又借殼新傳媒;能源方麵,進軍光伏產業等。2018年,恒大又宣布造車,不過這些跨界項目的大規模投資,大部分打了水漂。
以造車為例,最新的業績報告顯示,2021年、2022年,恒大汽車兩年淨虧損達840億元,幾乎是“蔚小理”三家造車新勢力三年累計淨虧損數額的兩倍。斥巨資打造的恒馳5,截至今年5月底,僅交付千輛。
李宇嘉表示,盡管都是近萬億級房企,碧桂園並沒有搞非理性的多元化經營。而且,碧桂園在物業管理、建造技術等方麵一直在探索向高質量發展轉型,向新模式轉型。
最近,國家和地方政府層麵的樓市利好政策密集出台。7月24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我國房地產市場供求關係發生重大變化”,要“適時優化調整房地產政策,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
隨後住建部也提出,全麵落實“認房不用認貸”等政策措施,鼓勵降低首套房的首付比例和貸款利率及減免改善性住房換購稅費,繼續做好保交樓工作,加快項目建設交付,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在李宇嘉看來,近期房地產市場的諸多利好信號,這也給碧桂園提供了緩衝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