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暴跌超萬億,蘋果急需AI大模型「新解藥」

在交出連續三個季度負增長的業績後,蘋果(178.85,-3.14,-1.73%)公司市值失守3萬億美元。

上周五,蘋果市值一天之內蒸發超萬億元,4.8%的跌幅也創下了去年9月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而在美股8月7日的交易中,蘋果股價下跌1.73%,市值再度蒸發500億美元。

iPhone的下滑,讓蘋果的業績難有起色。富國銀行(45.06,0.21,0.47%)的分析師曾預計,蘋果對其人工智能願望的最新評論將成為焦點,任何關於該技術的評論都可能提振該股。

雖然在業績會上,庫克並沒有長篇大論提及AI,但蘋果正在加大對AI大模型研發人員的招聘力度。日前,有報道稱,蘋果從Meta挖角不少大模型相關研究人員,並還在全球積極招聘大語言模型方麵的工程師。

在華為將AI大模型內置在鴻蒙係統中後,在保證用戶隱私安全的前提下,蘋果也將加速大模型在iPhone等終端產品上的應用。而這,或許也將成為蘋果公司扭轉業績、股價的“新解藥”。

大模型時代,蘋果“慢半拍”

放眼全球市場,蘋果一直是科技公司的標杆。但這一次,在大模型狂歡時代,蘋果卻落後了。

過去這半年,無論是穀歌(131.94,3.40,2.65%)的I/O開發者大會,還是微軟(330.11,2.33,0.71%)的Build開發者大會,AI都成為舞台的焦點,相關產品也已在各垂直領域應用。上個月,Meta推出了開源人工智能模型Llama的商業版本Llama 2,包含70億、130億和700億三種參數類型,可免費用於商業或者研究。高通(119.34,-2.16,-1.78%)也與Meta達成合作,加速了大模型在手機等終端的應用進程。

對比之下,蘋果的大模型還隻存在於各種爆料以及外界的幻想中。



最新發布的財報顯示,第二季度,蘋果營收818億美元,同比下滑1.4%。來自於產品的淨營收為605.84億美元,同比下降4.4%。五大市場中,隻有大中華區和歐洲市場實現了正增長。

從最新發布的二季度財報可以看到,硬件依舊是蘋果收入的核心,其中iPhone更是占據了半壁江山。但是,消費電子下行周期下,蘋果也未能幸免於難,業績受到了很大的影響。二季度,iPhone收入為396.7億美元,同比下降2.4%,低於分析師399億美元的預期,占總收入比重也降至48.5%。



各產品收入占比,鈦媒體App製圖

就在投資者希望聽到蘋果關於AI相關的計劃和投入時,庫克並沒有在業績會上主動提及。隻是在回答投資者提問時稱,多年來蘋果一直在研究生成式人工智能,將AI和機器學習視為基礎核心技術,幾乎嵌入到每一個產品中,將繼續投資和創新,負責任地利用這些技術推進我們的產品。

此前,在一季度的業績會上,談及AI,庫克也隻是表示,“這一技術的發展潛力顯然是非常有趣的,但某些技術的加入和使用應當采取非常審慎的方式。”

對於蘋果關於AI的態度,一位行業分析師告訴鈦媒體App,蘋果自然不會放棄任何一個能夠改變未來發展的技術,但基於隱私上的考慮,在沒有*的解決方案之前,蘋果始終會是謹慎的態度。這是其公司價值觀決定的,也是蘋果一直受到用戶喜愛的原因之一。

在二季度財報發布前,分析師郭明錤就表示,蘋果在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方麵的進展遠遠落後於競爭對手,所以蘋果不會在此次財報電話會議上過多談論有關AI的事宜。目前來看,沒有跡象表明蘋果將在2024年整合AI邊緣計算和硬件產品。

加速招聘大模型研發人員,蘋果坐不住了?

“其實蘋果更喜歡用機器學習這個詞,而不是AIGC或者是大模型”,上述分析師對鈦媒體App表示,“蘋果在很多產品上都應用了AI技術,隻是沒有當成核心點來宣傳。”

在6月份的WWDC上,蘋果就多次提到了機器學習一詞。並且,多個新功能的背後,也都應用到了模型訓練。比如iOS 17的自動更正功能,用到了Transformer語言模型。在日誌功能上,使用設備上的機器學習為日誌創建個性化建議。AirPods Pro可以通過機器學習實現自適應音頻模式,通過識別外部環境自動調節音量。在新產品Vision Pro上,也用到了諸多AI技術。

談及相關的投入,庫克在業績會上透露,未來幾個月內,蘋果公司用於生成式AI的研發支出將進一步增加。

或許是業績的壓力,也或許是競爭對手提升得太快,蘋果加速了關於大模型研究人員的招聘。有報道稱,蘋果在巴黎有一家小型的AI研究所,並且從Meta那裏挖來了很多相關研發人員,目前還在大規模招納AI領域的人才。

還有消息稱,蘋果已建立了自己的大語言模型框架“Ajax”,並將其應用在地圖、siri等功能上。同時,蘋果還在秘密研發Apple GPT,一款基於蘋果自研的Ajax框架開發的人工智能工具,類似ChatGPT的聊天工具人服務,並已在蘋果內部小部分員工範圍內有限地投入使用。



圖片來源:蘋果官網

鈦媒體App從蘋果官網查詢到,關於大語言模型相關的招聘需求就超過了600個,足以證明蘋果一直在進行相關的投入和研發。分析師指出,就像市場傳言的那樣,蘋果內部也很著急,但是在不完善之前,大概率不會在市場上發布。

市值蒸發超萬億

蘋果急需“新解藥”

對於當下的手機市場,Canalys研究分析師鍾曉磊曾對鈦媒體App表示,“整個行業回暖的節點在一直在延後,今年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可能會是持平微跌,回暖可能要等到年底或者說是明年。”

或許,在消費電子重回正增長的軌道之前,隻有AI大模型能夠讓市場興奮。

上周,華為在開發者大會上發布HarmonyOS 4係統,通過盤古大模型的加持,智慧助手小藝將具備AI大模型能力,帶來更智能化的體驗。此前,包括高通、聯發科等芯片廠商,也都表明了對大模型的積極態度。

穀歌這邊,PaLM 2有版本可用於移動端,未來安卓生態中,AI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移動端大模型的進程正在加速,可以想象的是,在年底可能消費者就能使用在端側具備大模型能力的智能手機。而這,可能是蘋果著急的,也是資本市場對蘋果大模型進度“緩慢”不滿的地方。

其實,相比較其它手機品牌,蘋果在芯片、係統等生態上的優勢,理應是移動端應用大模型的先驅者。從iOS,到A係列處理器,蘋果在自研體係下,效率會更高,不像安卓手機品牌還要等待係統以及芯片端的融合和適配。

從最近的招聘上,能夠看出蘋果在大模型上也在加速,期望將生成式AI技術加快引入移動端。隻是,基於隱私安全等多方麵的考慮,不得不做出更多的平衡。但是,現在各種消息滿天飛,也都是來自各個渠道的爆料,蘋果自己則是沒有正麵做出過多的回應。



在蘋果發布二季度財報後,依舊有很多分析師認為蘋果未來具備很大的潛力,相比較安卓手機,有更強的抗周期能力,並給予了增持的評級。不過,兩個交易日市值蒸發萬億元,資本市場的態度很堅決。

至於即將發布的iPhone 15,郭明錤預測需求將低於iPhone14係列。

屆時,市場如真像預測那樣,能夠拯救蘋果業績和股價的可能也就隻有大模型了。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