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件出海十年:從黃金時代到泡沫退盡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品牌工廠 BrandsFactory

在 2010 年左右,伴隨著跨境電商的萌芽,大件產品,如家具、健身器材、戶外用品等,也開始通過電商平台走向海外。傲基、遨森、致歐、樂歌等大件品類的大賣,均在 2012 年左右啟動出海或推出家具品牌。

區別於數碼 3C、服裝、生活用品等品類,大件產品具備更高的門檻,由於體積較大,對於物流、海外倉的服務有更高的要求,同時,生產、備貨周期較長,對於公司的資金鏈也提出更高的考驗。這也使得大件品類的鋪貨型賣家相比其他品類更少,而長期立足的一般是品牌賣家。

大件出海的紅利是在疫情之後。"2020 年,不管是大件品牌、服務商,還是海運公司,每個人都賺得盆滿缽滿。" 回憶起 2020 年的市場行情,樂歌海外倉的華南招商總監唐威表示,那是大件出海的黃金時期。

2020 年,受到疫情影響,海外開始居家,有更多的時間布置家居環境,讓家居大件市場得到一波迅猛的增長。家居大件的消費主要是以線下為主,由於疫情沒法出門,讓電商獲得了一批紅利。那段時間,國內大件出海的賣家們開始積極地備貨,預期著這波火熱的行情能夠持續 2-3 年。

但環境也在快速變化,短短兩年間,大件出海從行情火熱轉變成為了想盡辦法清庫存的尷尬境地。疫情兩年裏,大件產品銷量火速上漲,讓很多賣家開始樂觀地備貨,但 2022 年,消費開始下滑,大量賣家的庫存無法賣出," 清庫存 " 成為很多大件賣家這一年的主題。

隨著時間來到 2023 年,當海外消費趨向平穩,大件品類又呈現出新的發展趨勢。

高門檻

大件產品指體積較大、重量較重的一類產品,一般的品類有家具、電器、家居、工藝品、汽車用品、體育器材,以及新奇產品等。

根據 Statista 的數據,到 2023 年,全球家具市場規模將達到 7700 億美元,2023-2027 年間,將保持 5.31% 的年複合增長率。

目光放回跨境電商,今年 6 月,家具出海大賣致歐在國內上市,其招股書顯示,致歐在 2022 年營收為 54 億元,淨利潤 2.5 億元;智能升降家居品牌樂歌在 2022 年實現營收 32.08 億元,淨利潤 2.19 億;家居大賣傲森在 2022 年營收 34 億元。另外,專注於大件 B2B 出海的大件雲倉在 2022 年赴美上市,市值接近 25 億美元;專注中大件的物流服務商無憂達在 2022 年完成數億元融資……

經過疫情期間的迅猛發展,大件出海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態勢。

而大件產品本身的特殊性,使其具備了一定的高門檻。這也導致,在早期做大件 B2C 出海的賣家並不多,大件出海的主體主要是工貿一體的賣家,以 B2B 形式出海。

一方麵,大件產品對於物流、海外倉有更高的要求,由於質量和體積的限製,大件產品隻能采取海外倉模式在當地發貨。

一位做汽配出海的大賣講述了他的故事,他從 2013 年開始在 eBay 做汽配品類,但早期主要是通過海外直發,因此選品受到很大的限製,隻能選擇體積較小的品類,直到 2017 年,他在美國建設了海外倉,才開始做汽配裏的 " 拋貨 ",也即體積較大的貨品,比如保險杠。

海外倉是大件出海所必備的一環,而相比起第三方海外倉,自有倉庫又是大件品牌們能夠做出優勢的關鍵。這位賣家以保險杠舉例,自有貨倉能以更細節的方式提升整體效率," 汽車保險杠的體積非常大,一個集裝箱隻能裝四五十根,裝不了多少個,但是自有貨倉可以優化包裝方法,通過堆疊的方式,一個櫃就能存放 300 多個。" 在疫情期間,海運費達到天價時,運輸的成本落差就非常大。

因此,在早期跨境中大件的第三方服務商尚不成熟的時候,大件品牌就已經紛紛在海外自建倉庫,降低整體成本和提升效率。消費者下單後,通過當地倉庫直接發貨,提升消費者的購物體驗。但這就要求賣家需要在海外建立分公司,難度非常高。

另一方麵,大件出海的成本較高,對於賣家的資金能力也是一個考驗。一位業內人士曾提到,大件出海的貨物、物流和倉儲成本相對其他品類更高。" 以貨物成本舉例,第一個櫃裝船後,第二個櫃就要考慮備貨,第一個櫃開始售賣,第三個櫃就要開始下采購計劃。" 按 20 萬 /40 尺高櫃的成本計算,資金還未回流,就需要 60 萬的采購預算。而客單價更高的產品,采購成本又更加高。

此外,研發設計、訂單交付、品質管控等,亦是大件出海所需要的核心競爭力。

" 你需要先做市場調研,在某個細分品類能做到什麽體量或者級別,是否需要注冊當地品牌,是否需要定製本土化的宣傳引流,這些都是費用。在國內部分,要考慮是自己建工廠還是和工廠合作,而且做大件不太可能單純隻是賣貨,需要考慮生產周期問題。生產周期三個月,海運也需要個把月,整個周期是很長的。" 唐威說。

" 做大件是一個長期投入," 唐威表示," 你可能 3 年甚至 5 年,都看不到一個很快的投資回報率,這個是很考驗人的,也是非常考驗資金實力的。因為大部分賣家還是想通過短平快的形式,能快速地賺取利潤。這在大件品類是比較難的。"

疫情爆發期

大件出海開始爆發,是在 2020 年疫情的時候。

受疫情的影響,歐美人開始居家,歐美國家在疫情期間發放消費補貼,讓他們有更多時間和閑錢去布置家居環境。與此同時,線下消費受到限製,激發了他們從電商平台購買家居產品。" 供需條件是最主要的原因,之前大家的生意比較清淡,疫情來了之後,突然之間來了好多的貨。" 唐威說。

在最早期,由於門檻較高,大件出海主要是以工貿一體的賣家為主。工廠隻需要完成生產,由貿易商解決清關和物流問題。

唐威提到,在 2011 年左右,能夠承載大件出海的物流服務商較少,服務水平也比較一般。" 我們當時做中大件,主要是家居產品為主,會有配件的問題,我們需要處理售後。很多海外倉處理不過來,他們沒有專門的場地和人員來接收售後,整個回程的費用非常昂貴。" 受此影響,樂歌從 2013 年開始在海外自建海外倉,提升整體服務水平。

隨著跨境電商的發展,物流、支付等配套服務水平也在慢慢提升,大件出海的門檻開始降低,但整體的門檻還是高於輕小件。

到了 2020 年,大件出海迎來一波增長。

美國最大的家居電商平台 Wayfair 在財報中寫道,Wayfair 在 2020 年第二季度的淨營收超過 170 億美元,是 2019 年同一季度的兩倍。大件 B2B 平台大件雲倉在 2019-2021 年營收分別為 1.22 億美元、2.75 億美元和 4.14 億美元,淨利潤分別為 290 萬美元、3750 萬美元和 2930 萬美元,在 2020 年,淨利潤實現了將近 13 倍的增長。致歐在 2020 年營收達 39.7 億元,同比增長 70.8%。

有報道稱,2020 年,大件平均淨利潤達到 30% 以上,部分品類能達 50%。"2020 年,無論是大件賣家,還是服務商、海運公司,每個人都賺得盆滿缽滿。" 唐威說。大賣遨森目前在海外擁有將近 20 個自建海外倉,其中,在 2020 年就新增了十幾個海外倉。

2020 年較樂觀的市場行情,使得賣家在備貨上過於激進。到了 2021 年,海運費暴漲,大件賣家開始 " 曆劫 "。

"2020 年需求很旺盛,大家備貨比較樂觀,但海外開始出現了海運問題,很多貨物堆積在港口,沒有工人來處理,貨物都堆壓在美國碼頭上。然後當時美國的需求在下降,貨品又多,所以 2021 年是挺難的。" 一位大件大賣的業務負責人介紹到。

財報顯示,樂歌 2021 年三季度營收同比上漲,但歸母淨利潤同比下降 23.46%,原因一個是研發與營銷的投入經曆爬坡期,另一個是原材料價格、國家海運費、匯率以及越南疫情帶來的短期壓力。致歐科技也受到了同樣的影響,2021 年,由於海運費上漲,公司主營業務成本顯著上升,2021 年,致歐科技營收 59.67 億元,同比增長 50.27%,但淨利潤同比下降 36.93%。

盲目備貨和市場行情下滑的影響持續到了 2022 年,在 2022 年後,大件賣家的關鍵詞來到了 " 清庫存 "。

回歸平穩

過度繁榮時,很多入場的玩家開始過度投資。

受 2020 年疫情影響,大家誤認為未來的市場能夠維持三到五年的繁榮,一些賣家盲目地擴張規模,服務商也在繼續擴張海外倉的麵積。" 但現在大家都看到了,泡沫出現,很多人該跑路的跑路,該收縮的收縮,大家的日子都不是特別好過。" 唐威說。

據中國家用電器協會的數據,2022 年,中國家電行業出口額 972.5 億美元,同比下降 6.9%。家居產品出口也在下滑,2022 年,全國家具及其零件出口額 4639.3 億元,同比下降 2.5%。

海外家居市場也並不好過。以床墊為例,2022 年第二季度,美國床墊行業銷量同比下降 20%-25%。美國床墊品牌 Purple 在 2020、2021、2022 年的營收分別為 6.48 億美元、7.26 億美元、5.76 億美元,2022 年營收同比下滑 20.73%,淨虧損約 9 千萬美元。美國家居電商平台 Wayfair 在 2022 年的營收為 122.18 億美元,同比 2021 年下滑 10.87%。

根據 Digital Commerce 360 和 Bizrate Insights 在 2022 年的調研,疫情緩和後,2022 年消費者對戶外庭院產品、新置家具和居家辦公用品的需求開始下降,僅家電換新消費同比略有上漲。消費需求下滑不僅影響到美國本土家居零售商,對於中國跨境電商是更大的衝擊。

"2022 年,很多線下關閉的商超重新開放,從事跨境電商,做亞馬遜或 eBay 的大件賣家,他們在此前囤了很多貨,準備在 2023 年繼續發一筆橫財,但結果發現,消費者又開始到線下去購物了,這些貨自然而然就滯銷了," 唐威說," 所以能看到,2022 年一個永恒的話題就是清庫存,包括打折銷售和多平台分銷。"

隨著疫情帶來的電商泡沫開始消散,大件出海行情開始回歸正常。" 今年以來,消費需求開始回暖,比預期的要好一些。" 一位賣家表示。其中一個原因是,歐美開始消費降級,而線上家具的一個特點是便宜。因為線上銷售的家具一般是可拆裝的,需要消費者自行組裝;而線下的家具主要走整裝,所以線上的家具反而更便宜。

疫情後,家居購買線上化的趨勢也更加明顯。從家具最大銷售市場北美和歐洲地區數據來看,預計 2023 年,北美地區家具電商渠道銷售占比將達到 38%,遠高於全球水平的 21%,歐洲地區的家具電商滲透率將上升至 18%。

在 2020-2022 三年的行業變化中,大件品類受到影響較大的主要還是新賣家和工廠型賣家,而專注於家居垂類的品牌大賣受到的衝擊較小,並且在紅利與動蕩後進行了優化升級。比如樂歌股份在 2022 年淨利潤達 2.19 億元,同比增長 18.44%,是疫情前 2019 年利潤的將近 3.5 倍。樂歌在 2020 年開放了自建海外倉,為大件出海賣家提供海外倉服務。

當市場行情回歸穩定,生意又回到了最簡單的道理。" 我認為最根本的還是能夠堅持做本土化、堅持做垂類、堅持做私域的一類品牌,會過得更好一點。" 唐威說。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