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來”們窮瘋了:10天融了270億,可還是不夠

原創首發 | 金角財經

作者 | 塞爾達

有掉隊危險的蔚來們正瘋狂圈錢。

6月20日晚,蔚來汽車宣布與阿布紮比投資機構CYVN Holdings簽訂股份認購協議,後者將對蔚來汽車戰略投資總計約11億美元。

無獨有偶,6月9日,阿維塔發布增資計劃,擬募資總額不高於40億元;6月13日,嵐圖汽車宣布獲得包括中國工商銀行、交通銀行等六家銀行聯合授信150億元。

在不到十天時間內,已經有三家公司迫於經營壓力最終“攤牌”,頗有在下半年進行最後一搏的態勢。

但在行業大打價格戰、庫存積壓去化難、市場增量空間有限等疲軟大環境下,疊加企業自身資金緊張、負債高企等因素,蔚來們最終能否活下去,依然麵臨嚴峻的挑戰。

觸碰不到的規模效應

曆經半年洗禮之後,新能源車市場座次逐漸明晰,有掉隊危險的品牌開始“搞錢”。

無論是阿維塔、蔚來這樣的造車新勢力,還是嵐圖這種傳統車企轉型的代表,均短期內無法衝破月銷三萬的門檻,進而難以實現規模效應來降低成本,從而緩解現金流壓力。

生產一輛汽車,伴隨而來的成本可以分為浮動成本和固定成本。所謂規模效應,是指當銷量不斷增加時,每輛車要攤分的固定成本會越來越小,從而推高毛利率,使企業由此實現盈虧平衡甚至開始盈利。

舉例說,車企每年造車的固定成本10億元,一年隻賣1萬輛車,每輛車攤分的固定成本高達10萬元;但當銷量達到10萬甚至20萬輛時,每輛車攤分的固定成本就降低到1萬元甚至0.5萬元,單車盈利能力就會大幅提高。

至於新能源車企銷量要達到什麽級別才有規模效應,自媒體錦緞在最近文章《電動車的“36萬輛奇點效應”》中測算過,這個數字大概是月銷量在3萬輛左右,也就是一年要達到36萬輛。

因此,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此前為AITO問界定下的年銷售目標,就是30萬輛;理想汽車董事長兼CEO李想最近在社交媒體稱,他年初製定的2023年銷售目標為30.6萬輛,而大部分管理團隊認為目標應該設在36萬輛,即月均3萬輛。

理想今年業績在造車新勢力中獨領風騷,主要原因就是銷售量上去後獲得了規模效應,該公司在2023年頭5個月已累計交付10.65萬輛新車,且截至6月27日,6月份銷量累計達2.73萬輛,十分接近月銷3萬輛數據。

當然,每個車企的技術、成本構成、營銷方式不同,不能一概而論,但根據上述分析,要取得規模效應實現盈虧平衡,年銷20萬輛算是保底銷量。

率先踏出融資活動的蔚來們,即使是數據最好的蔚來,頭5個月的月均銷售量連9000輛都不夠,離年銷量20萬輛甚至30萬輛還有相當長的距離;至於銷量3000左右的嵐圖,以及1000出頭的阿維塔了,情況就更嚴峻了。

汽車流通協會數據顯示,阿維塔11今年前5個月的銷量分別為1415輛、2018輛、2221輛、1610輛和1738輛;該公司定下的目標是2023年達到10萬輛銷量,從目前進程看,完成銷量目標幾乎不可能。

成立於2018年的嵐圖汽車作為東風汽車旗下高端新能源品牌,目前已經推出三款車型,覆蓋了轎車、SUV和MPV市場。

乘聯會數據顯示,嵐圖汽車月均銷量維持在3000輛水平,與主流造車新勢力之間存在較大差距。原本應承擔銷量重任的新車型嵐圖追光最新月交付量僅為144輛,表現未及預期。

相比阿維塔和嵐圖,蔚來的銷售情況相對較好,但卻遭遇了高開低走,急需扭轉勢頭。

今年一季度,蔚來汽車交付量環比減少22.5%至3.1萬輛;在剛剛過去的4月和5月,蔚來汽車銷量分別為6658台和6155台,遠低於2月和3月的12157台、10378台。

在6月9日晚舉行的財報會議中,蔚來CEO李斌承認二季度產品銷量和預期確實有差距,直言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導致部分消費者轉向競品車型。

融資續命

銷量不甚理想,難以獲得規模效應,蔚來們長期處於賣一輛虧一輛狀態,麵臨巨大資金壓力。

阿維塔財務數據顯示,2023年一季度,其總資產達到97.54億元,負債總額76.51億元,營業收入10.99億元,淨利潤為虧損6.43億元;2020-2022年,阿維塔分別虧損1.5億元、2.1億元、2億元,加上今年一季度,在三年多時間內已經虧損超過12億元。

嵐圖汽車A輪融資時披露的財務信息顯示,2021年和2022年上半年,嵐圖汽車淨利潤虧損分別為7.03億元和7.38億元。截至2022年6月30日,嵐圖汽車的資產總額為74.13億元,負債總計65.29億元。

三家之中品牌知名度最高的蔚來同樣不理想,2023年一季度,蔚來虧損48.04億元,相比去年同期虧損18.25億元,虧損金額同比擴大了163.2%。

此外,今年一季報顯示,蔚來賬上現金比去年末減少超過50億元,隻剩下147.63億元;但短期內要支付的“流動負債”卻超過400億元,其中僅“短期借款”和“應付賬款及票據”合計就超過240億元,都已經遠高於賬上現金。

更重要的是,蔚來賬上的140多億元並非全部用來應付流動性壓力,還要拿去“燒”的。

蔚來雖然沒有公布一季度現金流情況,但據其去年財報,2022年蔚來經營現金流淨流出接近40億元;隨著降價促銷活動展開,蔚來毛利率將進一步承壓甚至變負數,虧損幅度也有可能擴大,未來一年的經營現金流淨流出相比去年恐怕不降反增。

這意味著,蔚來未來一年要還的錢超過400億元,保守估計在經營上還要燒40億元,但賬上隻有140多億元,資金缺口接近300億元。

麵對龐大的資金壓力下,蔚來們能應對的辦法並不多。

現金流主要由三部分構成——經營現金流、投資現金流、融資現金流。

從經營現金流角度看,未來一段時間,蔚來們大概率還是維持在賣一輛虧一輛的狀態,賣車在短期內要實現盈虧平衡都不現實,更不用說可以“自主造血”應對流動壓力。

另一方麵,投資現金流角度看,蔚來們通過處置資產還債的可操作性也不大。

以蔚來為例,截至一季度末,蔚來物業、廠房及設備接近160億元,僅僅略超上述計算的300億元資金缺口的一半,況且也不可能大量處理這部分非流動資產,因為如果把一家公司最核心的資產都處置了,這家公司後續就難以去畫餅和炒概念了。

因此,蔚來們最主要的輸血來源,是第三個現金流——融資現金流,這也是為什麽在經營不善、麵臨資金壓力下,這些新能源車企把主要目光都放在對外融資圈錢。

6月9日,阿維塔在重慶產權交易網發布增資項目。項目介紹顯示,阿維塔科技擬實施企業增資,擬募資總額不高於40億元,項目募資用途為“用於研發設計、產線投入、市場品牌發展、渠道建設等方麵,及補充企業流動資金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增資特別表示原股東會參加增資;增資後,長安汽車和南方資產合計持股比例不超過50%。

除了六家銀行的150億元聯合授信,嵐圖在繼去年11月獲得一筆近50億元A輪融資後,又密集推進B輪融資,為後續產品研發補足資金。嵐圖汽車相關人士向媒體回應稱,首輪融資後,嵐圖汽車在有計劃地進行下一輪融資,同時也有IPO的規劃。

6月20日晚,蔚來汽車宣布與阿布紮比投資機構CYVN Holdings簽訂股份認購協議。CYVN Holdings將通過定向增發新股和老股轉讓的方式對蔚來汽車戰略投資總計約11億美元。

增發和老股轉讓交割後,CYVN Holdings將擁有蔚來汽車已發行股份總數的約7%,有權向蔚來汽車董事會提名一位董事。CYVN Holdings是由阿布紮比政府占有多數股權的投資主體,業務重心為先進、智能移動出行領域。

下沉不易

暫時獲得融資的蔚來們,算是緩了一口氣,但倘若要真正生存下去,還需要銷量能達到獲取規模效應的級別。

以目前新能源車的市場情況來,一二線城市已接近飽和,是卷無可卷的存量市場,唯有三四線城市乃至村鎮市場尚有增量空間。但實際上,下沉市場能拉動的量其實也相對有限,所謂紅利最後隻能救活一兩家企業。

此外,在巨大庫存壓力下,新能源車下沉也成為了各大車企去庫存的重要選項。

2022年,中國有80.6萬輛新能源車積壓在廠家和經銷商的手裏;2023年的一季度,庫存車又增加了25.7萬輛,平均每個月都有8.5萬輛的新增積壓庫存車;這也使得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中國新能源汽車庫存量超過了106萬輛。

即使是龍頭車企比亞迪,庫存水平同樣十分高。今年前三個月,比亞迪新能源汽車新車上險量為11.8萬、14.6萬、18.3萬輛,與公布的銷量數據分別差3.34萬、4.76萬、2.38萬輛。也就是說,一季度比亞迪就新增庫存車10.48萬輛。

這樣一來,下沉市場能拉動的銷量就顯得杯水車薪了。

以被寄予厚望的“新能源車下鄉”為例,西南證券在基於“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年同比增長3%”等樂觀假設基礎上,預測2023-2025年新能源車下鄉存量分別為288.9萬輛、318.2萬輛、347.9萬輛。

這也意味著,樂觀預測2023年“下鄉”帶動的銷量,也就22.9萬輛,是比亞迪今年一季度新增庫存量的兩倍左右;而2024-2025年“下鄉”帶動的銷量,上述報告預測均不足30萬輛,對於目前我國新能源車行業現存超百萬輛、月增過8萬輛的庫存水平來說,規模並不大。

正如前麵提及,一家新能源車企能獲得規模效應,一般來說需要年銷量保底為20萬輛,這也意味著所謂“新能源車下鄉”的紅利,其實也就能救1家車企

此外,對於蔚來們來說,在僧多粥少的下沉市場還要麵對傳統燃油車的不斷挑戰。

從目前情況看,三四五線城市和農村市場,傳統燃油車依然占據主導地位。

首當其衝的原因是成本優勢,新能源汽車的電池成本居高不下,占到整車成本的40%以上。電池上的昂貴成本所造成的價差,就可以滿足一輛燃油車開10年的油費了。

在價格戰打響後,

日產軒逸

重新奪回了轎車榜冠軍,大眾

朗逸

也躋身第二,比亞迪秦跌至第三。此前,燃油車已經連續實現了3個月的正增長,盡管總體競爭力有所下滑,但在下沉市場還是能給新能源汽車造成巨大壓力。

除了成本,蔚來們還受困於銷售模式,這三家企業均定位中高端,且以一二線城市的中產人群作為核心人群去營銷。

新能源車的銷售模式往往是線上預訂與新直營模式,這種模式更適合城市,在農村買車更多依靠熟人推薦或者去當地4S店、經銷商門店等大背景下,就可能顯得水土不服。

此外,經銷商體係的不完善也導致了售後環節不足,進一步對新能源車銷售端產生負麵影響。這也是解釋了為何在5月初的國常會上,會議就專門提出在鼓勵新能源車下鄉方麵,要引導企業下沉銷售服務網絡,鼓勵高職院校麵向農村培養維保技術人員。

最重要的是,蔚來們動輒二三十萬元的售價,對於下沉市場的消費者來說偏高,除非這三家拿著融資而來的資金來大打價格戰。

簡單點說,蔚來們定位中高端市場,且用盡渾身解數也沒有在上半年的一二線城市卷過比亞迪、特斯拉和理想,轉換攻堅重點同樣困難重重,目前已經處於上下兩難的境地。

參考資料:

界麵新聞《嵐圖汽車密集推進B輪融資 此前A輪融資近50億元》

穿透公司《阿維塔迎來最大增資達40億 一季度營收超10億虧損超6億》

牲產隊《為什麽新能源汽車要下鄉?》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