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I “刺”了寶潔一下

來源: 虎嗅APP 2023-06-19 02:07:24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9464 bytes)



出品|虎嗅商業消費組

作者|齊敏倩

編輯 | 苗正卿

頭圖 | 視覺中國

最近,SK-II 在中國市場上有點 " 屋漏偏逢連夜雨 " 的跡象。

本月,有關 SK-II" 神仙水 " 產地受核輻射汙染的言論不斷發酵,雖然 SK-II 母公司寶潔已經出麵澄清該消息不實,知名測評博主也沒在 SK-II 產品中檢測出異常,但仍有不少消費者充滿擔憂。

SK-II 本是一個日本品牌,1991 年被國際日化巨頭寶潔收入麾下。在寶潔,SK-II 逐漸從邊緣品牌變成 " 台柱子 ",前幾年更是銷量猛增,風光無兩。

這次的危機,對寶潔來說大概率隻會是個皮外傷。SK-II 真正讓寶潔頭疼的 " 內傷 " 是,其產品在大中華區好像沒那麽吃香了,銷量已連續多季度下滑。

一位化妝品行業資深人士告訴虎嗅,這幾年我國化妝品行業變化很大,真正的高奢品牌因為缺乏替代品,業績表現一直不錯,但像 SK-II 這類偏中高端的品牌,受 " 平替 " 的衝擊較大。

麵對 SK-II 疲軟的銷量,寶潔采取了一貫的做法——漲價。有人統計,2018 年至今,SK-II 已經漲了四次價。目前,其官方旗艦店最新的價格是:一瓶子 230ml 裝的 " 神仙水 ",外加 130ml 的贈品,以及小包裝洗麵奶等贈品,售價 1690 元。

現實的問題是,光靠漲價很難把 " 慢下來 " 的 SK-II,重新拉回快車道。

" 神仙水 " 也不靈了

因為銷量不佳,SK-II 已經被寶潔 " 點名 " 了一整年。

按照品類不同,寶潔分為 5 大業務板塊:美容、洗漱、健康護理、織物及家居護理、嬰幼兒及家庭護理。其中,SK-II、玉蘭油以及海飛絲、潘婷都屬於美容板塊。

這五大業務板塊中,織物及家居護理規模最大,2022 財年,其營收占比為 35%;美容業務是寶潔的第三大業務,2022 財年淨銷售額接近 150 億美元,約占寶潔總營收的五分之一。

稍微拉成時間線我們會發現,這兩年,SK-II 所屬的美容部門正從原來寶潔內部的 " 優等生 ",慢慢變成了 " 拖後腿 " 的。2022 財年以前,美容部門的淨銷售額增速基本要高於寶潔銷售額增速,2022 財年,美容部門淨銷售額增速卻比公司銷售額增速低了 3 個百分點。



2023 財年,美容部門 " 頹勢 " 繼續:淨銷售額增速還是比整個公司低。單看寶潔美容部門,其有機銷量已經連續五季度下滑或維持不變。

美容部門的業績不振,SK-II 要負很大一部分責任。從 2022 財年 Q4 到 2023 財年 Q3(虎嗅注:也就是 2022 年 4 月初到 2023 年 3 月末),寶潔一直在財報裏表示,美容部門的增長,部分被 SK-II 銷量下滑抵消。

要知道,SK-II 可是寶潔的明星品牌。眼下這種失落的滋味,SK-II 已經很多年沒有嚐到過了。

上世紀末,寶潔把 SK-II 推向中國市場,據當時的媒體報道,之後幾年這個品牌一度成了我國高端化妝品領域的領導者。雖然本世紀初開始,SK-II 在我國市場上也遇到了多次風波,但最後還是得以平穩度過,在高端化妝品市場占據一席之地。

寶潔集團對 SK-II 也很是重視。2015 年,由於多季度業績低迷,寶潔進行了業務調整,一下子砍掉了 100 多個品牌。SK-II 所屬的美容部門,寶潔一下子出售了 40 多個品牌,其中不乏蜜絲佛陀這樣的知名彩妝品牌;Gucci、杜嘉班納等奢侈品牌的香水代理權也被寶潔拋棄了。

2015 年調整之後,寶潔在美容部門隻留下了兩個核心麵部護理品牌—— SK-II 和 Olay。此後,寶潔更是將資源向這兩個頭部品牌傾斜。

前幾年,SK-II 的表現也沒讓寶潔失望。2018 財年年報裏,寶潔提到,SK-II 已經連續十五個季度銷售額增速超過 20%;2018 財年,其銷售額更是增長了 30%。

國泰君安研報中的數據顯示,2021 年 SK-II 全球零售額為 23 億美元,其中光是中國市場就有 71 億元。

業績增速快、規模大還不夠,作為高端化妝品品牌,SK-II 的賺錢能力也不容小覷。雖然寶潔沒有公開 SK-II 的毛利率,不過某國產中高端化妝品品牌的毛利率都在 65% 左右,SK-II 的毛利率大概率更高。

作為叱吒我國高端化妝品圈裏多年的 " 老將 ",SK-II 這兩年為何走上了下坡路呢?

沒講好新故事

SK-II 的疲軟,和我國整個化妝品市場消費不振有關。2022 年,我國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中,化妝品類銷售總額同比下滑了 4.5 個百分點。總的盤子變小了,影響的不止 SK-II,近來,雅詩蘭黛銷量也出現了下滑的趨勢。

尤其是在旅遊渠道,SK-II 和雅詩蘭黛都把銷量不佳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歸罪於免稅店等旅遊渠道表現不好。



圖為 2020 年海南三亞 SK-II 免稅店 圖源:視覺中國

除了行業整體影響,SK-II 在我國市場的銷量不振,也有其自身原因。

從產品上看,SK-II 有些缺乏創造力。根據官方說法,上世紀 70 年代,日本專家發現釀酒的老人雖然臉上布滿皺紋,但雙手卻像年輕人一樣光滑柔軟,受此啟發,他們發現了 "PITERA"(虎嗅注:即半乳糖酵母樣菌發酵濾液,含有氨基酸、有機酸等多種物質,主打提亮膚色等功能)這個成分。從成立至今,PITERA 一直是 SK-II 的核心成分。

曾經,PITERA 確實是 SK-II 的殺手鐧,也為這個品牌做大立下了汗馬功勞。一位化妝品行業資深人士告訴虎嗅,2018 年前後 SK-II 能在我國市場上翻紅,從 " 媽媽級 " 的品牌到收獲一眾年輕消費群體,和其產品的功能性關係密切。" 像 PITERA 加煙酰胺,很符合當時消費者對產品功能的期待。"

SK-II 火了之後那幾年,也是我國功能性化妝品崛起的幾年。不少國貨品牌都開始在成分、原料上下足了功夫,比如爆火的 " 早 C 晚 A" 等。

相比之下,SK-II 在成分、功能迭代方麵略顯滯後,至今,仍靠著 PITERA 這 " 一招鮮 "。問題是,競爭對手多了,SK-II 曾經的優勢也就沒有那麽明顯了。

上述業內人士認為,在行業越來越卷的情況下,SK-II 這樣的 " 入門款 " 高端化妝品受到的衝擊更大。原因是,當下我國的國貨化妝品也在努力做高端化,但真正的高端品牌,國內替代品很少,所以超高端市場基本被國際大牌壟斷。SK-II 等屬於高端品牌中的入門款,比較容易找到 " 平替 "。

除了產品端更新迭代慢,SK-II 在營銷方麵也略顯滯後。SK-II 的廣告風格很多是 " 情感向 " 的,前幾年 SK-II 也確實有一些這方麵比較出圈的作品:《她最後去了相親角》《人生不設限》等。

這些充滿情感和價值觀的品牌塑造,幫 SK-II 圈了一批年輕消費者。2018 財年年報中,公司表示這些品牌活動讓 SK-II 的新用戶增長了 23%。

但上述業內人士認為,在功能性護膚品崛起的當下,SK-II 在科學傳播這方麵做得有些乏善可陳。" 很多品牌現在已經上升到了皮膚科學的程度,直接告訴消費者臨床數據。"

在一個快速發展的賽道,產品和營銷迭代略慢,SK-II 因此落入了銷量不振的困境。

好一點的變化是,SK-II 正在努力年輕化,去年還簽下了新生代演員張子楓做代言人。不過,品牌年輕化光靠代言人還遠遠不夠。當下,95 後和 95 前群體的消費習慣已經發生了很大改變。比起 90 後,95 後在國際品牌和國貨之間沒有特別強的偏好,他們注重功效性,也更願意嚐鮮。

如今,化妝品功效越來越細分,SK-II 要想提振業績、抓住年輕消費者,光靠一個 "PITERA" 怕是還不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