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圈撕起來,飯圈都得靠邊站

來源: 新周刊 2023-06-13 21:12:47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0697 bytes)

打榜、控評、反黑、應援……曾經隻出現在娛樂圈裏的各種 " 飯圈化 " 術語,開始出現在汽車圈裏了。

作者 | 福裏斯特

編輯 | 陸一鳴

題圖 | Unsplash

時間倒轉回 5 月底,比亞迪公關總經理李雲飛大概怎麽也想不到,自己回應 " 比亞迪被長城汽車舉報 " 一事時引用的一句話,會意外押中今年的高考題。

今年高考第一天,有眼尖的網友發現,全國乙卷語文作文的部分材料,剛好與李雲飛轉發比亞迪聲明的微博內容一致。

隨後," 比亞迪押題成功 " 消息登上熱搜,有網友評論稱,兩碼事看似毫不相幹,但卻 " 意外地給比亞迪帶來了額外的公關效果 "。

比亞迪回應舉報的聲明。(圖 / 微博 @不會武功的武功李雲飛)

話說回來,長城汽車和比亞迪的 " 舉報門 " 事件過去大半個月,但討論熱度依然不減。如果沒有意外的話,這可能是 2023 年汽車圈最大的 " 名場麵 "。

點開相關評論區,兩邊粉絲的 " 互懟 " 甚至 " 謾罵 " 仍在繼續,連不太懂車的普通網友聞訊來圍觀。看起來,事情本身並不重要,圍觀比亞迪和長城這對在過去齊頭並肩的 " 同門兄弟 " 決裂,才是令大家興奮的重頭戲。

好好的車圈,

怎麽跟飯圈扯上關係了?

似乎可以這樣講:現在的汽車圈癲狂起來,已經和飯圈沒啥區別了。早在長城汽車和比亞迪的 " 舉報門 " 事件之前,類似的事情已經時有發生。

遠的不說,今年 4 月的上海車展裏,一向低調的沃爾沃汽車,就曾拋出 " 新勢力會的,我們三年就學會了;我們會的,新勢力十年都學不會 " 的爭議性言論,引發輿論熱議,被視為是老牌車企向新勢力 " 發起總攻 "。

與此同時,沃爾沃社交媒體評論區也被聞訊趕來的新勢力車企粉絲們占據,紛紛指責此番拉踩 " 不講武德 "。

劍指新勢力,火藥味特別足。(圖 /VOLVO TECH DAY)

事實上,如今在馬路上馳騁的大多數純電動車,都有著數量可觀的忠實粉絲。尤其是近幾年誕生的新車企,粉絲數量則更為龐大。這些新勢力車企的粉絲不是自稱 " ×× 粉 ",就是自詡為 " ×× 友 ",猶如籃球界 " 詹粉 " 與 " 科蜜 " 一樣狂熱。

追星追到汽車界,最明顯的變化便是買車的方式和原因。

比起過去買車前得認真考慮一輛車的性能如何、性價比到底劃不劃算、未來在二手車市場上到底能不能賣出去,現在的人們買車,品牌忠誠度越來越重要:" 隻要我認可這個品牌,我就會選擇氪金支持它,不論需要花費 10 萬元還是 100 萬元。"

畢竟在粉絲的心目中,自家 idol 永遠是充滿魅力的。

這屆汽車圈,為什麽突然開始為 idol 瘋狂了起來?(圖 /《腦殘粉》)

更有狂熱的粉絲,不僅身體力行地購車支持,還用真金白銀為自己的 " 信仰 " 宣傳推廣。

2019 年 10 月,一位蔚來車主承包了上海 1.2 萬輛出租車廣告屏幕,引發輿論嘩然——在純電動車還算不上大眾化消費品的當時,這樣的舉動足以令人咋舌。據媒體報道,曾有人按照市場行情推算分析,這波投放大概價值兩三百萬元,等同於當時五六輛頂配 ES8 的總價。

也難怪,曾經有人在社交平台上詢問,為什麽會有那麽多人選擇新勢力造的車,最高讚的回答隻有六個字:粉絲自帶濾鏡。

這其中少不了當下最叱吒風雲的車企——特斯拉的推波助瀾。沒人能夠否認,特斯拉以及其 CEO 馬斯克是當下自帶流量的超級網紅,任何一個舉動都會在互聯網上引發激烈討論。而特斯拉也正是靠著這種方式頻頻出圈賺取流量,順帶將之前長期低迷的銷量一路往上拉,一躍成為全球市值第一的車企。

汽車界的 " 飯圈 " 始祖,非馬斯克莫屬。(圖 / 視覺中國)

陸續崛起的造車新勢力們從特斯拉身上看到了發達的秘訣,在營銷、宣傳、運營上無限地與用戶靠近,像鯰魚一樣攪動原本低調的汽車市場。風潮之下,越來越多的車企開始大打與消費者的 " 感情牌 ",拉近和用戶之間的關係。

更有的車企另辟蹊徑,在線上線下各構建一個交流平台,買車的沒買車的都能在這個平台裏交流互動,讓人們豐富生活、擴展人脈。

曾經高高在上的管理層們,親自下場充當起維係社交的 " 大管家 ",有的甚至還時不時在車主群裏發幾個紅包活躍氣氛——當然前提條件是,來這裏聊天的人,得是這家車企的忠實粉絲。

車圈 " 飯圈化 ",損人就能利己?

在鬧到變味之前,車企這種打 " 感情牌 " 的營銷方式,初衷是好的。

早前,就有車主接受媒體采訪時坦言," 特斯拉們 " 的活動既多又有意義," 甚至還能認識不少在大廠工作的大佬 ",人脈圈得以擴大。

畢竟在這之前,全世界所有的車企的營銷模式都相對保守,傳播範圍僅僅限於對汽車感興趣的人,聊的也都是機械性能、運動駕駛等與車直接相關的話題;位居幕後的車企職業經理人,往往是股東和經銷商麵前的熟客,卻不被普通消費者所知曉,更不用說招攬 " 粉絲 " 了。

有業內人士早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和在娛樂圈裏盛行的 " 飯圈 " 不同,汽車圈的粉絲更有點 " 吃飯圈子 " 的意思,大部分是為了蹭資源。也有公關專家認為,這種類似 " 飯圈 " 的汽車圈文化,其實是互聯網文化在現實生活中的體現,同時也是新勢力車企通過社群強黏性來增強銷售轉化的一種方式。

汽車圈本質上是個 " 人脈圈 "。(圖 /《速度與激情 8》)

不過當粉絲越來越多、越來越混雜,原本略顯低調的 " 吃飯圈子 " 開始偏離預設的發展軌道。打榜、控評、反黑、應援……曾經隻出現在娛樂圈裏的各種 " 飯圈化 " 術語,慢慢地滑到了汽車圈裏。

流量加持之下,過去行事低調的車企高管們也大膽了不少,頻出金句的同時順便拉踩一下友商,將原本隻講汽車、隻關注科技和駕駛體驗的發布會變成了火藥味十足的舞台——這邊說 " 車上不需要那麽多大屏 ",那邊就會反懟稱 " 不要輕易定義那些你連用都沒用過的產品 ",順便加上一句略帶指向性的話不點名批評對方。

" 損人就能利己 " 的風氣,逐漸在車圈占了上風,讓人不禁發出 " 貴圈真亂 " 的感慨。

然而有趣的是,粉絲能因明星 " 翻車 " 而 " 粉轉黑 ",車企也會因為同樣的理由遭受包括粉絲在內的輿論指責。比如今年以來特斯拉的多次漲價,讓剛喜提新車的車主們很不滿,不是在互聯網上投訴、舉報,就是到特斯拉的體驗店前拉橫幅 " 抗議 "。

新勢力車企之一蔚來前幾天宣布全係車型降價 3 萬元,同時取消終身免費換電的權益,忠誠的粉絲們會再次破口大罵嗎?(圖 / 視覺中國)

有汽車博主坦言,一些與汽車有關的小事被輿論曝光之後,大家很多時候不是就事論事,而是帶著 " 不友好 " 的情緒和對方互懟、謾罵,仿佛早些年討論油車電車的優劣一般。

似乎一旦購買了某種產品,就自動加入了某個陣營,從此便有義務放大對方的不足,將自身存在的缺點放置一旁。而那些原本可以迅速解決的事情,在口水戰中被無限放大,最後打成了死結,讓原本雞毛蒜皮的事情陷入僵局。

汽車市場本應該百花齊放,而不是過度極端化的粉絲認同。(圖 / 視覺中國)

在汽車這樣一個龐大而細分的市場中,本來就不該有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絕對言論。任何產品都會有人站在對立麵批評,這是社會現實,畢竟別人都誇你,並不能代表你就一定很優秀。但過度上頭、不理智的行為,最終反倒會遭到流量的反噬。

更不用說在互聯網內外各種各樣非理性的 " 損人就能利己 " 行為,其產生的作用無異於 " 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說到底,汽車再怎麽吹也隻是一輛汽車,與其想方設法更致命地擊中對方軟肋,倒不如好好地思考怎樣把自己的短板彌補上,用實際行動來增加消費者的好感度。

畢竟 " 飯圈 " 是一把雙刃劍,有人能夠因此起高樓,就有人會因此瘋狂塌房。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