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價大跌、分紅縮水,格力電器最大的問題是不增長了?



雷達財經鴻途出品 文|孟帥 編|深海

五一節後的第一個交易日,被外界視為“白馬股”的格力電器股價遭到重挫,當天暴跌9.96%。5月5日,格力電器再度下跌0.76%。

而就在五一假期的前夕,格力電器剛剛公布了2022年及2023年第一季度的財務報告。財報顯示,格力電器去年錄得1902億元的營收,同比微增0.26%,該營收不及2018年的2000.24億元。此外,公司2022年淨利潤也不及2018年。

今年第一季度,格力電器的營收同比僅實現0.44%的增長。與過往的成績相比,格力電器目前的增長顯現出頹軟之勢;而與美的、海爾等對手相比,格力電器的這份答卷也並不算亮眼。

在外界看來,除了業績方麵的增長遭遇瓶頸之外,格力電器被投資者“冷眼”,還與其公布的2022年度分紅方案不及預期有關。雷達財經了解到,格力電器2022年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10元(含稅),但這不及公司2020年、2021年每10股派發30元(含稅)、每10股派發20元(含稅)的分紅力度,也不及對手美的集團2022年每10股派發25元(含稅)的分紅力度。

近年來,格力電器在董明珠的帶領下,曾在手機、新能源等領域做過不少多元化布局的努力。盡管董明珠在接受央視訪談時放話“外界講格力多元化失敗,我從來沒認為我失敗”,但目前來看格力多元化布局的成效並不明顯。

財報顯示,去年格力電器超過七成的營收仍主要依賴空調業務,且這一王牌業務的營收規模已被美的趕超;而格力旗下包括生活電器、智能裝備、其他主營產品、其他業務板塊在內的業務,目前尚未成長為格力有效的第二增長曲線,且前述提及業務的營收在去年均有所下滑。

值得關注的是,格力電器在發布一季報時還鬧出了烏龍事件,錯將董明珠“質押”股份寫成“凍結”狀態。

格力電器麵臨增長瓶頸

五一假期前夕,身為國內空調賽道老牌選手的格力電器,曬出了自己過去一年的財務答卷。

財報顯示,2022年格力電器共錄得1902億元的營收,與上年同期所取得的1897億元的營收相比微增0.26%,該增速與2021年11.24%的營收增速相比出現明顯的放緩。

若將時間線拉長,格力電器自2018年、2019年接連續兩年實現營收達2000億元的壯舉之後,已連續三年再未達成這一成就。

利潤方麵,格力電器去年實現245.1億元的歸母淨利潤,與上年取得的230.6億元的歸母淨利潤相比實現6.26%的增長。而格力電器在2018年的淨利潤為262.03億元。

而與對手相比,格力電器去年交出的財務答卷顯然不夠出色。根據美的集團發布的財報顯示,2022年美的集團斬獲3457億元的營收,同比實現0.68%的增長;同期美的集團的歸母淨利潤為295.5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3.42%。這意味著美的集團去年的營收規模約為格力電器的1.8倍,而美的集團去年的歸母淨利潤則比格力電器多出50億元左右。

而格力電器與另外一位白電巨頭海爾相比,兩者去年的財務表現則各有千秋。根據海爾智家發布的財報顯示,去年海爾智家共計錄得2435億元的營收,不僅整體的營收規模大於格力電器,且7.22%的營收增速也要明顯優於格力電器。

不過,去年營收規模在白電三巨頭中墊底的格力電器,盈利表現要好於海爾。財報顯示,去年海爾智家的歸母淨利潤為147.1億元,但如其營收增速一樣,海爾智家去年12.48%的歸母淨利潤增速同樣是白電三巨頭中最快的。

此外,格力電器披露2022年年報的當天,還同時披露了公司第一季度的財務報告。財報顯示,格力電器第一季度取得的營收為356.9億元,同比微增0.44%;公司第一季度的歸母淨利潤為41.09億元,同比增加2.65%。

據另外兩家公司公布的一季報顯示,第一季度,美的集團的營收和歸母淨利潤分別為966.4億元、80.42億元,增速分別為6.27%、12.04%;同期海爾智家的營收和歸母淨利潤分別為650.7億元、39.71億元,增速分別為8.02%、12.6%。

就營收和淨利潤規模而言,格力電器隻有第一季度的淨利潤規模小勝海爾智電。無論是營收增速還是淨利潤增速,格力電器第一季度的表現在白電三巨頭中均處於墊底的位置,這意味著格力電器業績增長變緩的壓力猶在。

對此,格力電器方麵的工作人員回應稱,第二季度、第三季度是行業的相對旺季,屆時公司的業績或有望得到提升。

分紅力度不及預期,較往年“打折扣”

“格力沒有虧待你們,我這樣說話一點都不過分。你看看上市公司哪個像格力這樣給你們分紅的?我5年不給你分紅,你能怎麽樣我?”“兩年給你們分了180億,你就看看哪個企業給你們這麽多?”

幾年前董明珠在格力股東大會現場的這段發言,曾在短視頻平台上流傳甚廣。彼時,在董明珠看來,格力對於股東們的回報並不算差。在接受央視訪談時,董明珠也透露格力給股民的分紅已經超過1000億元。然而,去年業績增長顯現出疲態的格力,分紅相較以往也打了折扣。

據格力電器發布的公告顯示,2022年年度權益分配預案以總股本56.14億股為基數,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10元,合計派發現金紅利人民幣56.14億元,占同期歸母淨利潤的比例為22.91%,不送紅股,不進行資本公積轉增股本,但這不及市場對格力電器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人民幣20元的預期。

而在此前的2020年、2021年,格力電器的分紅方案分別為每10股派發金紅利30元(含稅)、每10股派發金紅利20元。如果算上每年的中期分紅,格力電器2022年每10股合計派發20元,相較2020年、2021年每10股合計派發40元、每10股合計派發30元的方案有所縮水。

而從分紅的規模來看,格力電器2022年的分紅總額為111.5億元,而2020年、2021年格力的分紅總額分別高達226.74億元、166.10億元,格力電器2022年的分紅總額甚至不及公司2018年126.33億元的分紅總額。

若與對手美的集團相比,格力電器的分紅方案也有所不及。按照美的集團2022年利潤分配方案,公司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25元(含稅),合計現金分紅總額為171.88億元,約占2022年度歸母淨利潤的58.16%。

五一假期結束的第一個交易日(5月4日),一直以來被外界視為“白馬股”的格力電器股價一度逼近跌停,這是格力電器自2020年2月以來首次出現這種情況。截至當天收盤,格力電器股價的跌幅達到9.96%。5月5日,格力電器的股價持續下跌0.76%,報收35.15元/股,格力電器的最新市值為1979.44億元。

有分析認為,公司近來業績增長較為低迷,疊加2022年的分紅方案不及預期,或是格力電器五一假期後股價遭遇重創的主要原因。瑞銀證券研報中提到,格力電器的分紅率低於預期,摩根大通證券也在研報中指出,格力電器的派息率令人失望。

對於分紅不及預期一事,格力方麵回應稱,公司目前的主要目標仍是緊抓主營,雖然分紅力度相較去年有所減少,但這是公司領導層根據自身情況所做出的判斷,公司對下半年比較有信心。

空調業務營收已被對手趕超,多元化成效不夠明顯

作為靠空調在白家電領域站穩腳跟的老牌選手,空調業務一直是格力電器的強項。根據 i 傳媒 暖通空調與熱泵發布的《2022 年度中國中央空調行業草根調研報告》,格力以超200億的市場規模拿下 2022 年度中央空調市場規模行業第一,連續十一年保持市場份額領先。

回看格力近些年在多元化布局過程中所做出的努力,除了傳統的白家電產品外,格力還曾盯上過手機、新能源汽車、直播、芯片、預製菜等賽道,但格力在前述提到的這些新業務方麵取得的成就,卻遠不及其在空調領域的表現。

據格力電器發布的財報顯示,去年格力電器有七成以上的營收來自於空調產品。財報顯示,去年空調板塊為格力攬下1348.59億元的收入,與上年同期1317.13億元的營收規模相比增長2.39%。

“在模塊機市場中,格力以 12.7%的占有率穩居第一;在多聯機市場中,以超過 20%的占有率遙遙領先;在單元機市場中,以 35.6%的占有率一馬當先;在工程項目市場中,以超過 15%的市場份額領先於其它所有品牌。並以超 200 億的市場規模拿下 2022 年度中央空調市場規模行業第一。”

盡管格力在此次發布的財報中用了多組數據來向外界展示自己在空調領域的領先地位,但整體來看格力素來強勢的空調業務,營收規模已被美的集團趕超。

財報顯示,去年美的集團旗下的暖通空調業務共錄得1506.35億元的收入,超過格力電器空調業務1348.59億元的收入規模。而暖通空調業務去年占美的集團營收的比重為43.8%,遠低於格力電器空調業務71.36%的營收占比。

而空調產業2022年的整體銷售規模有所下滑的事實,也在給營收過於依賴空調業務的格力電器敲著警鍾。根據奧維雲網(AVC)推總數據,2022年全球家用空調市場規模為1.6億台,同比下滑3.1%;中國市場規模為8022萬台,同比下滑1.6%。

雷達財經注意到,除了空調板塊外,格力電器旗下的工業製品、綠色能源板塊的營收在去年也實現增長。其中,工業製品板塊的營收從2021年的31.95億元上升至去年的75.99億元,同比增長超過137%,該分部占總營收的比重也從2021年的1.7%攀升至去年的4.02%;綠色能源產品去年為格力電器貢獻47.01億元的營收,同比增長超六成,占到格力同期營收的2.49%。

與前述提到的三大板塊營收實現不同程度增長不同的是,格力電器旗下的生活電器、智能裝備、其他主營產品、其他業務板塊的營收紛紛走上下坡路。

其中,生活電器板塊的營收同比下降6.43%,由2021年的48.81億元降至45.68億元;智能裝備板塊的營收同比下降逼近50%,由2021年的8.58億元降至4.32億元;其他主營產品的營收為10.06億元,同比減少21.8%;其他業務的營收由2021年的430.28億元降至去年的358.23億元,跌幅達16.75%。

值得一提的是,格力電器在發布一季報時,還因失誤鬧了一個烏龍。5月6日,格力電器發布一則題為《關於2023年第一季度報告的更正公告》的公告。公告中提到,格力電器的一季報中因個別信息存在錄入錯誤,誤將截至報告期末前十大股東中董明珠持有的1150萬股份的股份狀態,由“質押”錯填為“凍結”。

不過,格力電器並未在公告中闡明董明珠股權質押的具體原因。但不少市場人士認為,董明珠股權被質押一事,或與此前董明珠個人入股、之後又被格力收購的銀隆新能源(現更名為“格力鈦新能源”)有關。

財報顯示,格力鈦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的淨虧損為3.21億元,而去年其淨虧損規模已擴大至19.05億元,而格力鈦新能源的淨資產,也從去年年初的21.48億元縮水到了2.38億元。曾經被董明珠寄予厚望、承載了格力造車夢的銀隆新能源,如今已成為格力的一個大包袱。

有業內人士認為,格力當前最主要的問題是業績增長麵臨瓶頸。格力電器的空調主業正麵臨著對手發起的猛烈攻勢,其在空調領域的優勢地位不再穩固,而格力的多元化布局也尚未爆發出巨大的能量,再疊加給股民的分紅力度變小,引發部分投資者用腳投票。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