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悄悄投了一個AI團隊

來源: 投資界 2023-05-06 23:19:55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1363 bytes)

一場大平台的核戰爭,誰都不願成為旁觀者。

華為又出手了。

投資界從企查查獲悉,近日,北京深勢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深勢科技”)發生工商變更,股東新增了華為旗下哈勃投資。換言之,華為悄悄投了一個AI團隊。

公司源自兩位畢業於北大的90後男生——孫偉傑和張林峰。2018年,兩人聯手成立深勢科技,專注於“AI+分子模擬”賽道,其中一人負責底層技術,另一人主管產品和商業化落地。一路走來,深勢科技身後集結了百度風投,唯獵資本、盛景嘉成、元璟資本、清流資本、高瓴創投、經緯中國、源碼資本、啟明創投等一眾投資方隊伍。

這一次,哈勃投資來了,華為也罕見地出現在AI圈。當AI大模型浪潮席卷,一級市場上演了一幕幕火爆的融資場麵。

兩位北大90後同學 闖入AI江湖

故事開始於2011年,兩個90後男生在北京大學元培學院相遇。

孫偉傑和張林峰誌趣相投,很快就成為了最好的兄弟。在共同創業之前,他們走在不同的道路上:畢業後,張林峰在普林斯頓大學攻讀應用數學博士,孫偉傑則留在北大念教育經濟與管理學研究生,同時進入唯獵資本工作。

冥冥之中,這也奠定了他們日後聯手創業的邏輯:張林峰負責底層技術,孫偉傑負責產品和商業化落地。

那是2016年到2017年間,張林峰在AI for Science領域取得突破性成就,運用人工智能和分子模擬算法來求解重要科學問題。

2018年夏天,兩人深入探討後一致認為在AI for Science領域存在巨大的市場應用前景,於是一拍即合,深勢科技由此誕生。“以分子模擬為代表的科學計算是AI的新戰場。相關算法和算力的革新正呼喚著新一代的基礎設施,催生著新一代的協同機製,也將為很多行業問題提供嶄新的解決方案。”張林峰回顧當初創業的決定。

彼時“AI+分子模擬“尚是一片藍海,可借鑒的案例和經驗幾乎為零。深勢科技獨辟蹊徑。正如孫偉傑曾表示,所謂AI for Science,本質是把行業問題抽象成基本的科學原理,再利用人工智能去學習科學原理,從而得到相應模型,舉一反三解決實際應用問題。這與常見的AI for Industry有很大區別。

兩年期間,公司規模由最初的兩人成長至150餘人,團隊壯大了起來:中國科學院院士鄂維南在企業擔任董事兼首席科學顧問,百度前技術委員會主席廖若雪,原百度搜索引擎產品負責人徐波等也紛紛加入。

孫偉傑曾在接受媒體采訪中總結:“一個青年科學家和青年CEO的組合,背後還有中科院院士顧問,此外還有很多來自國內外名校的交叉學科人才。這反映了高學曆團隊配置在前沿科技領域的優勢。”

一個關鍵節點是2020年,深勢科技有效解決了計算化學、分子動力學模擬等方向中的一係列關鍵問題,開辟了DeePMD-kit等開源軟件和DeepModeling開源社區,一舉拿下戈登·貝爾獎,這項堪稱高性能計算應用領域諾貝爾獎的獎項,日後也成為打動一眾投資人的關鍵因素。

此後,深勢科技的能力拓展到能對數十億原子進行量子力學精度高效計算,結合各個場景的具體需求,推出Lebesgue科學計算平台、Hermite藥物設計平台以及Bohrium微觀計算與設計平台,形成微尺度工業設計平台矩陣。

現在,全球千個課題組、萬名科學家都在使用深勢科技微尺度平台,如翰森製藥、佰翱得、加科思藥業等大型藥企,以及中國藥科大學、上海醫藥工業研究院等院校,都是Hermite的用戶。同時,深勢科技積極與寧德時代、華為等大廠展開合作,共建實驗室。2022年也是公司商業化元年,開始獲得了數千萬元的營業收入。

最難時,賬上隻剩不到20萬元,後來一年半融資四輪

至今,深勢科技給創投圈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它18個月融資四輪的迅猛節奏。

但在一次與投資人的對話中,孫偉傑曾回憶起公司剛成立時的窘境,“團隊差不多十來個人,需要‘化緣’,靠一些跟科研機構合作的項目支持早期的運營經費”。比較困難時,賬上隻剩不到20萬元人民幣。而整件事情做成,差不多需要10億元人民幣。”

直至一年多後,這個團隊遇到了自己的伯樂:2020年8月,深勢科技獲得了由百度風投領投,唯獵資本和盛景嘉成跟投的天使輪投資

談及這一次出手,盛景嘉成管理合夥人王曉輝曾表示,評估項目時,內部一致認為這是未來發展的大方向,但因創始人的年輕還是有些猶豫。最終團隊的風格征服了他們,“首先,這個團隊既誌向遠大又非常務實,學習能力非常強,內部的例會機製、溝通機製都十分完善;其次,團隊內部非常齊心,執行力非常強,共同實現每一個階段的目標;並且團隊氛圍很好,積極向上、努力、虛心,我們覺得這個團隊就是一個很好的團隊。”

2021年3月,深勢科技完成由元璟資本領投、清流資本投資的Pre-A輪融資。據悉,當時元璟團隊與深勢科技連續幾周密集接觸。在此之前,投資團隊已經在AI輔助藥物研發領域做了大量功課,而深勢的出現讓團隊看到了超越藥物設計單一領域應用的更廣泛應用前景,看到了其底層技術平台的價值。

一個有趣的細節是,元璟團隊在第三次和創始團隊深入接觸中得知,深勢參加的戈登·貝爾獎第二天即將揭曉。於是元璟團隊現場啟動了快速決策機製,作出了投資的決定,並且連夜和公司敲定了投資意向書。

對於這一段往事,元璟資本科技方向合夥人劉毅然曾回憶:“我們的意向書和果斷決策希望向公司表達一個清晰的信號,我們對公司的判斷和投資興趣不以公司是否獲獎為轉移,我們依靠自己的獨立判斷。”後來,元璟團隊因TS談判誤了飛機,在虹橋夜宿轉機醒來時,就看見了深勢科技贏得戈登·貝爾獎的消息。“這是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也希望在未來回頭看是一個值得回味的曆史時刻。”

半年之後,更多一線投資機構開始注意到這家公司。2021年8月,深勢科技完成了由高瓴創投領投,經緯中國、百圖生科跟投的數千萬美元A輪融資

不久後,深勢科技完成了B輪融資。不僅老股東高瓴創投、經緯創投等持續加碼,更是吸引了源碼資本、啟明創投共同領投。

對於此輪融資,啟明創投合夥人陳侃博士表示:“深勢科技突破性的AI+量子模擬的跨尺度建模,突破了傳統分子模擬瓶頸,從而能夠打造多領域需求解決方案。”源碼資本合夥人黃雲剛也談到:“深勢科技正是致力於打造新的研發範式所需要的計算工具平台,更好地賦能醫藥和材料等行業的研發。

至此,深勢科技身後的投資人名單中站滿了一眾知名VC機構。直至此次,最具代表性的產業資本華為哈勃也來了。

華為為何投AI?一場大平台的核戰爭

眾所周知,華為一直沿著自身產業深度布局半導體、先進製造等領域,成為了半導體投資賽道的風向標。雖然華為在AI領域出手的次數不多,但這也是業務版圖不可或缺的一隅。

早在2019年,華為便投資了一家大模型AI公司——深思考。早年間,深思考對外宣稱是一家專注於類腦人工智能與深度學習核心科技的AI公司,最為突出的技術是“多模態深度語義理解引擎(iDeepwise.ai)與人機交互技術”。

值得一提的是,該引擎技術可同時理解文本、視覺圖像等多模態非結構化數據背後的深度語義,與當下爆火的大模型技術有著緊密關係。基於此,深思考發布了多模態GPT預訓練語言模型BMNet2.0,實現領域場景快速遷移,降低運營成本。

此後,華為哈勃雖然鮮少涉足AI領域,卻不影響華為布局AI的腳步。2019年,華為雲開始研發盤古大模型,並在2021年陸續發布NLP大模型、CV大模型和科學計算三個基礎大模型,但沒能在市場中引起太多漣漪。

直到2023年,隨著ChatGPT的火爆全球,國內大廠爭先發布AI大模型,華為也不甘示弱。今年4月,在人工智能大模型技術高峰論壇上,華為雲人工智能領域首席科學家田奇介紹了盤古大模型的進展及其應用。對於未來,田奇表示,AI for Industries是人工智能新的爆發點,大模型是連接技術生態和商業生態的橋梁,是未來AI生態的核心。

田奇也在公開活動中坦言,大模型是人工智能的發展趨勢,而大模型的資金、技術門檻高,開發和訓練一次花費約1200萬美元,需要對AI框架深度優化和超強的並行計算能力,未來大模型有可能收編高度定製化的小模型,導致市場向大公司集中。

即便是燒錢,AI大模型也成為了國內外科技大廠的必爭之地。正如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李開複分析道:“AI 2.0背後一個很大的挑戰是計算量,ChatGPT大大提升了對算力的需求,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在這樣的背景下,資金實力雄厚的科技巨頭將有壟斷優勢,導致創業公司和學術界很難做出有競爭力的模型。”

因而,一場“百模大戰”迅速拉開帷幕。尤其最近三個月,一邊是王慧文、王小川、周伯文等大佬下場創業,另一邊是百度、阿裏、京東、360、商湯、字節跳動、快手、科大訊飛等大廠的一把手親自帶隊,陸續推出自家大語言模型,場麵壯觀。

傅盛曾將這一場麵形象地比喻為“大平台的核戰爭”。在他看來,這是人類第一次將電能轉換成通用智力,哪怕互聯網的變革意義都不能與之比肩,“大模型應與蒸汽機一較高低”。

誰都不願成為這場戰役的旁觀者。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