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歲的職場人,試圖打破“年齡魔咒”

當下,"35 歲職場門檻 " 成為熱議話題。求職難、晉升難、再就業難等問題,仿佛是 35 歲以上群體在職場中難以跨越的一道坎。

35 歲,究竟意味著什麽?而 35 歲的職場人,又在麵臨著什麽?近日,海報新聞記者采訪了 4 位年滿 35 歲的職場人,他們經曆過降薪、裁員、失業,看見了年齡門檻,意識到年齡危機,並試圖轉變思維,用不被定義的自己,去打破 35 歲 " 年齡魔咒 "。

失業:麵對降薪和裁員,他們選擇 " 逃離 " 內耗

6 年前,30 歲的鄭航在北京一家大型民營企業擔任業務經理。因工作能力突出,他曾連續 5 年獲得公司員工最高評分,與之匹配的薪資待遇也屬基層員工的 " 頭部 "。

但是後來,公司因經營不善,陸續出現了降薪、裁員、工資發放困難等問題,鄭航的薪資也陸續下調至原先的 50%。" 不止降薪,當時還出現了很多特別消耗心神的事情,工作氛圍也很壓抑,我就感覺上班像‘上墳’一樣,經常會陷入到毫無意義的內耗中去。"

深思熟慮後,鄭航在去年 5 月份跟公司協商解除勞動合同,並決定休整幾個月後,在號稱 " 金九銀十 " 的秋季招聘期,再出發。

遭遇相似經曆的,還有李冉和林明宇。23 歲那年,李冉進入建材行業,從事品牌策劃。一個普通的小鎮青年在廣東獨自打拚了 12 年,憑借努力,她從月薪 3 千元一路漲到 2.6 萬元,現在卻回到了 0 元。

去年 9 月底,李冉所在的公司或因效益受影響,開始對員工降薪,她也逐漸厭倦了公司 " 烏煙瘴氣 " 的氛圍。在她看來," 逃離 " 好像是當時沒有選擇的一種選擇。離職後,李冉選擇回到老家休整,年後再回廣東重新找工作。

7 年前,29 歲的林明宇則進入到廣東一家尚處於初創期的小型互聯網公司,任品牌經理。伴隨著互聯網大潮洶湧而來,這家公司順勢成長為行業內知名的頭部互聯網公司,他也隨之在入職 2 年後,從品牌經理晉升為品牌總監。

然而,麵對疫情突襲,行業中的裸泳者開始出現,其所在公司麵臨著業績下降加劇的局麵。公司架構調整、經費大幅縮減、陸續裁員,林明宇所在的品牌部門幾乎麵臨著無事可做的困境。思前想後,在其工作近 7 年的他,去年 4 月份做出了離職的決定。" 如果我當初不走的話,估計今年 3 月份也要被優化了。"

困境:" 年齡這道坎過不去,人家連簡曆都不看 "

真正等到 " 金九 " 節點,現實卻給了鄭航重重一擊。"2021 年找工作的時候,我還挑挑揀揀的,不是大廠、大企業,薪酬不給我漲 10%,我基本上都不考慮。當時年齡也沒有超,我和企業之間還會互相篩選一下,最起碼能夠走到麵試的最後一步去。但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這個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

從去年 9 月份到今年 3 月份,大半年的時間,鄭航在各個招聘平台上陸續投遞了幾百份簡曆,但僅有一兩家公司來邀約麵試。" 投的簡曆大概有六成沒人看,有三成已讀不回,剩下一成會很客氣地跟你說:年齡超了。"

" 我原來沒有關注年齡這個問題,這次重新找工作,我就突然感覺年齡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有些崗位無論是工作職能還是經驗要求,我都覺得自己特別合適,但就因為年齡這一道坎過不去,人家連簡曆都不看。" 鄭航在投簡曆時注意到,有些公司的招聘信息中,會明確要求年齡低於 35 歲。而他去年離職時,剛好 35 歲。

今年 35 歲的高語嫣,則在去年年底經曆了裁員。剛被裁時,她覺得也沒什麽大不了的,以自己的能力,應該用不了半個月,就能找到一份新工作。但當她真正投簡曆時才發現,找工作原來這麽難," 怎麽麵一個不行,另一個又不行?"

" 知道難,但不知道能有這麽難!" 前段時間,李冉也因投遞的簡曆杳無音訊而痛苦不已,時常淩晨 2 點還在招聘平台上刷招聘信息。35 歲未婚未育的大齡女青年、12 年的建材行業工作經驗 …… 用李冉調侃自己的話來說:" 感覺人生 buff 疊滿了全身。"

焦慮:年底被裁員,年都沒過好

高語嫣的這段失業期,正好趕上春節。在合家團聚的時刻,她焦慮到年都沒有過好。" 我每天都會愁,年後怎麽辦?想想每個月還有那麽多支出,就會很焦慮。30 多歲失業跟 20 多歲相比,心態完全不一樣了。"

去年離職後,林明宇則做了很多計劃。比如,下半年暫時不工作,要回趟老家,還要安排一場旅行。但是,焦慮的情緒卻無法藏匿。

" 雖然我給自己的預設是下半年不工作,但我當看到網上與品牌相關的崗位越來越少,薪酬也比自己預想的要低,甚至有的崗位會明確標注招聘年齡要 35 歲以下的時候,就感到會焦慮。" 在旅行的過程中,林明宇還會時不時停下來刷一下招聘信息。

這種焦慮來源於什麽呢?在林明宇看來,首先就是年齡危機,其次是人到中年背負的房貸、車貸、子女教育、贍養老人等各種經濟壓力。最後一點,則是同齡人之間因相互比較而催生的焦慮。這三點,看似各有側重,卻又都跟年齡有著密不可分的聯係。

持續失業的狀態,也曾讓鄭航一度焦慮。在長達半年沒有收入來源的情況下,他為了把房貸以及各種生活開支的缺口補上,還想過給人搬家和送外賣。" 他們的運營模式是怎樣的、具體該怎麽做、什麽情況下能掙錢 …… 這些我都跟搬家師傅和外賣員們聊過,我還仔細做了個對比。"

轉折:從求職無望到探索自由職業

" 一枚尋找全新生活可能性的自由職業者。" 這是 35 歲的李冉,寫給自己的標簽。在經曆裸辭沒收入、求職無音訊後,她決定 " 中年叛逆 " 一把,開始探索自由職業之路。

" 打工是一種生活方式,但不是唯一的生活方式。" 而從事自由職業,李冉同樣認為,它是另外一種生活選擇,但不是一種逃避方式,甚至可能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努力。

因此,她還從自身經曆出發,為同樣想從事自由職業的朋友,列了一份建議清單。比如:至少有維持半年以上生活的存款;會一門手藝,想賺錢的時候至少有個支點;社保不要斷,要規劃好基礎保障;不要焦慮和內耗,要找到當下自己能做到的最優選擇;尋求父母和朋友情感上的支持和幫助,避免陷入情緒的漩渦。

" 不要低估一顆螺絲釘,向往自由和大海的決心。" 如今,李冉探索自由職業的時間已近一個月,主要精力放在自由職業的同時,她也在尋找著輕創業的可能性。

和解與跨越:更換賽道,擊破 " 年齡魔咒 "

去年年底,鄭航因感染新冠,體力有所下降,搬家、送外賣的想法也就暫時擱置。不過,在家休養期間,他的心態也發生了一些轉變。" 那段時間雖然沒有收入,但是在家裏‘躺平’,反而有一種身心放鬆的感覺。說實話,我並不後悔從原來的公司離開,雖然我當時的薪資是基層員工裏麵最高的,但我再也不想重複那種內耗了。"

就在半個月前,也就是失業大半年後,鄭航成功入職一家距離自己住址 2 公裏遠的公司,每天步行上下班,公司氛圍也不錯,但薪資隻有上家公司的零頭。當問及入職原因時,鄭航坦言:" 因為沒得選。"

" 最讓人難受的就是薪資待遇很低,但是團隊氛圍很好,大家相處起來也很融洽,收入低點就低點吧,隻能這麽安慰自己。" 隨後,鄭航補充道:" 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它沒有年齡歧視。"

林明宇同樣看見了職場年齡門檻,但這一次,他決定轉變思維、更換賽道,以另一種身份,打破 35 歲的 " 年齡魔咒 "。

離職後,一個機緣巧合的機會,他得知朋友所在的語音直播公司正在招聘公共事務崗位。對他來說,公共事務是一個全新的領域,但憑借自己在互聯網行業從事多年的經驗,他係統地梳理了這些年來積累的各種資源,繪製出了一張僅他所有的 " 公共關係圖譜 "。而這,也成了他無縫銜接、順利入職公共事務崗位的 " 法寶 ",薪酬也比原來上漲了 40%。

不被定義:35 歲並不尷尬,而是飽滿

從看見職場年齡門檻,到與其和解,再到試圖跨越它。35 歲以上的職場人如何定義自己?

在林明宇看來,他並不覺得 35 歲是一個尷尬的存在,反而覺得它是一個相對飽滿的年齡。" 從大學畢業到 35 歲,10 多年的工作曆程讓我們吸收了很多能量。35 歲其實屬於人一生中最中間的分水嶺,無論是工作狀態還是經驗,都比較飽滿。"

而麵對職場年齡門檻,35 歲以上的職場人又該如何去打破這種刻板印象又或年齡歧視?

" 人的悲喜並不相通,我們能輕易改變一個人的觀念嗎?貼標簽的行為太多了,我們改變不了別人,隻能做好自己。" 鄭航認為,年齡門檻本就是人為設置的,但是貼標簽容易,揭標簽難,與其試圖改變別人,不如先去改變自己。

林明宇亦持有相同觀點。他認為,這個時代日新月異,每一刻都在向上發展,麵對刻板印象,應該先從自身出發,保持一顆年輕的心態,並不斷精進自己。" ‘躺’在固有的知識架構裏肯定是不行的,不管在任何行業或到任何年齡都是不行的。"

除此外,麵對眾望,還要學會接納自己的平凡與平淡。" 這個社會可能對 35 歲以上的人賦予了太高的要求,大家可能覺得到了 35 歲,就應該家庭事業雙豐收。但是,有的人到了 35 歲就是沒車沒房,就是一個平淡的 35 歲的人,這又有什麽錯呢?大家不能要求我們必須得多厲害,也不能要求 35 歲的人都一樣。"

" 我並不覺得 35 歲以上是被拋棄的一代,我覺得我們都應該這樣想。" 林明宇說。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鄭航、李冉、林明宇、高語嫣均為化名)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