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活中國,哪些省份挑大梁?

來源: ZAKER 2023-03-12 00:20:10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1137 bytes)

圖片來源:新華社

糧食安全是 " 國之大者 ",誰來養活中國?2023 年剛開局,從中央到地方,重磅動作不斷——

全國層麵,繼 2 月發布的中央一號文件首提 " 農業強國 " 後,近日政府工作報告明確將 " 穩定糧食生產和推進鄉村振興 " 列入今年工作重點,並提出 " 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 "" 加強農田水利和高標準農田等基礎設施建設 "" 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 " 等;

聚焦地方,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已有超 20 個省份明確提出 " 建設農業強省(區)",更有不少省份首次將這一目標納入當地一號文件高位推進。

14 億人的 " 飯碗 " 能不能端牢,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幾個農業大省能否挑起大梁。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河南、四川兩省以全團名義提交多份建議,分別聚焦種業、耕地等關鍵領域尋求國家層麵的相關支持。

在這場全國超半數省份參與的 " 強省 " 競逐中," 開局搶跑 " 的川豫能否率先破題?

01

時隔 14 年,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再次提上日程,一個現實背景不容忽視:我國糧食產需在今後相當長的時期內仍將處於緊平衡態勢。

一方麵,隨著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城鎮化推進,糧食等重要農產品需求仍將呈剛性增長態勢;另一方麵,受氣候變化、全球糧食產業鏈供應鏈不確定風險增加等因素影響,糧食增產難度進一步加大。

早在 2009 年,我國就曾發布專項規劃,提出全國新增 1000 億斤糧食產能。過去十多年間,我國糧食產量跨上三個千億斤台階,其中,從 1.1 萬億斤到 1.2 萬億斤用了 2 年時間,1.2 萬億斤到 1.3 萬億斤用了 3 年,而從 2015 年突破 1.3 萬億斤至今,在這一台階上已保持 8 年之久。

隨著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和政府工作報告相繼提出 " 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 ",這也意味著我國糧食產量將加速向 1.4 萬億斤邁進。

糧食產量邁向新 " 萬億 " 台階,哪些省份將挑起大梁?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曆年數據,全國 31 個省份中,黑龍江、河南、山東、安徽、吉林產量穩居全國前五位,五省總產量占全國近半壁江山,可謂舉足輕重。

2022 年,全國實現糧食產量 68652.8 萬噸,上述五省糧食產量分別達到 7763.1 萬噸、6789.4 萬噸、5543.8 萬噸、4100.1 萬噸、4080.8 萬噸,總產量超過全國的 41%。

從增量看,相比 2021 年,全國共有 23 個省份實現糧食增產。其中,河南由於此前洪澇災害造成減產,2022 年恢複性增產 245.2 萬噸,增量最高;新疆、內蒙古、山東、山西、吉林緊隨其後,年增量均超過 41.6 萬噸。在去年糧食減產的 8 個省份中,黑龍江、四川、湖南、遼寧減產較多。

相比 " 產量 " 而言," 產業 " 更能印證農業大省的綜合實力。其中,經國家層麵認定的農業產業強鎮,成為各地農業產業發展、打響名片的重要陣地。

公開數據顯示,自 2018 年農業農村部、財政部啟動農業產業強鎮示範建設以來,全國已公布 5 批共 1309 個農業產業強鎮。

其中,山東以 89 個鎮位居全國第一,四川 83 個鎮排名第二,緊隨其後的河南、江蘇分別獲批 80 個、64 個鎮,黑龍江、湖北、湖南均獲批 61 個鎮、並列排名第五。

經過多年培育發展,農業產業強鎮的帶動效應不容小覷——幾乎年年拿下 " 強鎮 " 數量冠軍的山東,同時也是全國首個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過萬億元的省份;而獲批 " 強鎮 " 總數居全國前三的四川和河南,農林牧漁業總產值也僅次於山東,位列全國前三。

02

得益於農業大省的強力支撐,我國糧食總產量已實現 " 十九連豐 ",人均糧食占有量高出國際安全線 20%,實現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

與此同時,中國仍是全球第一大糧食進口國。海關數據顯示,2022 年我國累計進口糧食 14687.2 萬噸,其中僅大豆進口量就達 9108.1 萬噸。

糧食結構性短缺、長期依賴國外進口,核心問題就在於缺少高產的 " 種子 "。

在此背景下,加速糧食 " 芯片 " 種子的升級培育,成為近年來我國三農領域的核心議題。相比往年,今年中央一號文件亦劃出 " 主攻單產、力爭多增產 " 的新重點,並專節提出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

對此,不少省份已經行動在前。

比如全國第二產糧大省河南。數據顯示,截至 2021 年底,河南全省農作物種子企業數量約占全國 8.7%,位居第一。但同時,河南省種企 " 弱、小、散 " 特征突出,與其種業大省的地位明顯不相匹配。

" 我省周邊的安徽、湖南、山東、北京、黑龍江、海南、甘肅均有種業上市公司,而我省在這方麵還是空白。" 河南省農業科學院曾在《河南日報》刊文指出,河南省農業農村廳資料顯示,截至 2020 年 12 月,河南省登記在冊的種子企業有 600 多家,但具有育繁推一體化資質的隻有 7 家,整體種子企業小而弱,市場占有率偏低。

為打破這一局麵,2022 年初,河南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組建河南種業集團。當年 12 月,河南省政府印發《關於加快建設 " 中原農穀 " 種業基地的意見》,明確支持河南種業集團在 " 中原農穀 " 種業基地落地,打造一批有核心研發能力的龍頭種企。

同年底,河南秋樂種業科技有限公司在北京證券交易所上市,不僅填補了河南種業上市企業空白,也成為我國 2012 年以來唯一上市的農業種業企業。對河南而言,這算得上是一個重大突破。

今年初,河南省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明確,支持神農種業實驗室爭創國家實驗室基地,組建河南種業集團。

為向上爭取更多支持,3 月 6 日,河南代表團以全團名義向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提交《關於懇請國家支持神農種業實驗室融入國家種業實驗室體係的建議》《關於懇請國家支持河南建設 " 中原農穀 " 的建議》。

不僅如此,河南省委書記樓陽生、省長王凱還分別在兩會期間多個重要場合就上述建議作出提議、懇請,全省上下的重視程度不言而喻。

按照當地媒體的說法," 頂級平台,也要有頂級的政策支持 "。中央出題,農業大省、糧食大省河南必須率先 " 答卷 "。

03

相比動輒十年起的農作物種子研發周期,在 " 耕地 " 上下功夫見效相對更快。

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曾在去年全國兩會首場 " 部長通道 " 給出推演:中國 14 億人口,每天一張嘴,就要消耗 70 萬噸糧、9.8 萬噸油、192 萬噸菜和 23 萬噸肉。要滿足如此龐大的消費需求,每年的糧棉油糖菜播種麵積大概穩定在 23 億 -24 億畝,如果按 1.3 的複種指數倒推計算,耕地必須保持在 18 億畝。

然而,從現實情況看,要長期守住 18 億畝耕地紅線並非易事。

自然資源部公布的第三次國土調查數據顯示,全國耕地 19.18 億畝,守住了 18 億畝耕地保護紅線。不過,自第二次國土調查以來的 10 年間,全國耕地地類減少 1.13 億畝,年均減少麵積還略有擴大。

我國耕地數量減少趨勢持續多年,人均耕地麵積上也隨之遞減,從第一次國土調查的 1.59 畝 / 人到第二次 1.52 畝 / 人,再到第三次的 1.36 畝 / 人,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 40%。

進一步看 31 個省份的耕地情況,2009 到 2019 年的十年時間,全國僅內蒙古、新疆、黑龍江、吉林、遼寧五個省份耕地麵積增加,其餘 26 個省份耕地麵積減少。

其中,四川減少最多,共減少 2239 萬畝,其耕地麵積占全國比重也從第六位下滑至全國第十。向來有 " 天府糧倉 " 之稱的四川成都平原,耕地麵積更是在 10 年間大幅減少 40%。

一度嚴峻的 " 耕地非農化非糧化 " 問題,無疑給作為全國 13 個糧食主產省之一、西部唯一糧食主產區的四川帶來巨大危機。

為守牢 " 天府良田 ",四川近年來在耕地保護、高標準農田建設等方麵頻頻發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 2 月正式發布的《建設新時代更高水平 " 天府糧倉 " 行動方案》中,四川明確提出,到 2030 年,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麵積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目標任務、永久基本農田基本建成高標準農田等定量定性目標," 天府糧倉 " 建設目標基本實現。

上述行動方案發布不到一個月,全國兩會期間,四川代表團以全團名義提交《關於支持四川建設新時代更高水平 " 天府糧倉 " 和擦亮農業大省 " 金字招牌 " 的建議》和《關於持續加大高標準農田建設投入力度的建議》,期望得到更多國家層麵的相關支持。

四川的積極姿態不難理解,在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起步之年," 快人一步 " 向上爭取項目、資金、政策支持,或將成為助推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加速轉變的關鍵之舉。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