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沉迷直播間,我幫他們戒網癮

來源: 36氪 2023-03-06 01:20:01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7967 bytes)



" 網癮老人 "

今年春節回黑龍江老家時,許許發現自己家仿佛變成了一個網吧。倒不是布置和格局變了,而是氛圍不對了。

50 多歲的父母,每天到家都重複著同一套流程——脫掉外衣,躺到客廳的沙發上,戴上老花鏡,然後舉起手機," 哢噠 " 一聲解鎖屏幕,旋即陷入網絡營造出的另一個平行世界。

許許本以為,久未歸家的自己一進門就會受到父母 " 愛的包圍 ",但現實卻是,對網絡的沉迷使得父母根本顧不上她。

鬥地主裏 " 快點吧,等得花兒都謝了 " 的催促聲,和短視頻中 " 一定要告訴孩子的 X 個真相 " 等危言聳聽的教導聲,取代了家人間的溝通,他們大部分時間隻對著手機屏幕嬉笑怒罵而無視身邊真正的人。

就連一家三口的微信群基本也是靠媽媽發的砍一刀鏈接和爸爸發的短視頻分享支撐著。而在許許讀大學時,群裏的對話還是 " 今天吃啥啊?"" 這周末去 XX 玩 " 以及生活中記錄的照片。

起初,許許以為父母隻是無聊,玩玩手機打發時間。直到某個深夜,追劇到淩晨 3 點的她正打算回房睡覺,卻發現母親依舊沉浸在短視頻的快樂裏。

那一周,母親在深夜玩手機被許許捉到三次。她問母親怎麽還不睡覺,就像母親之前問自己那樣,語氣威嚴,卻得到了母親叛逆地回答," 你管我幹啥?"

幾百公裏外的河南,殷小美也無意中發現 60 歲的母親正沉迷於短視頻的世界裏。除去吃飯睡覺,母親幾乎所有時間眼睛都盯在手機上。

母親的短視頻平台關注列表裏有六七百人,多是推銷類似於包餃子神器的 "XX 廚房好物 " 與 "XX 好物種草 " 的營銷號,中間夾雜著幾個賣中老年服裝和家居產品的賬號。

這些賬號的風格如出一轍,目標受眾也精準地指向殷小美母親這類中老年人," 你想一想你的子女們他們容易嗎?"" 你想一想你這輩子容易嗎?" 是他們的慣用話術,煽動情緒打感情牌,為的就是從這些有錢有閑但生活無聊精神空虛的老人兜裏掏錢。



直播間裏主播聲音亢奮," 你可以春夏秋冬各買一套,今天罩紅色,明天罩藍色,紅色的罩起來拍照片也好看 ……" 於是家裏就出現了十幾套不同顏色的沙發罩;還有那句 " 買的越多,省的越多 " 簡直就是主播對這些老年人施下的魔法。" 一塊艾草皂 9.9 元,10 塊就是 19.9 元,20 塊就再給你加 10 塊錢。" 到現在,殷小美家裏還有 40 多塊艾草皂。

家裏的快遞多得可以堆出一座小山。殷小美和爸爸每天要去兩次快遞站,才能把媽媽在抖音上買的東西都拿回來。有時候母親怕殷小美說她,還會偷偷在陽台上把快遞拆掉並背著殷小美藏起來。

但因為母親一向有網購的習慣,最初這種情況也並未引起殷小美的過度關注,直到今年元旦,母親讓殷小美幫忙在短視頻平台上取消免密支付的功能(因為付錢時不需要密碼,母親怕被平台偷偷扣錢)。殷小美順手看了下母親的月賬單和關注列表,發現一個月能有五六千元錢花在這些約等於智商稅的東西上。

她知道事情沒有那麽簡單了。

網絡成癮早已不再是年輕人特有的問題。

隨著網絡的普及,老年網民的數量與日俱增。據《第 49 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 2021 年 12 月,我國 60 歲及以上老年網民規模達 1.19 億,占網民整體的比例達 11.5%,60 歲及以上老年人口互聯網普及率達 43.2%。

在享受網絡便利的同時," 網癮老人 " 的隊伍也開始龐大起來。

手握小小的四方屏幕,他們或蹲守在各短視頻平台的直播間,或遨遊在網絡小說與網絡遊戲的世界裏。他們比年輕人更有沉迷於網絡的時間與資本,以及更大的自主權。



施怡然媽媽染上網癮的時間則更早一些。

3 年前的春節,媽媽的腿被摔成骨折,在臥床的幾個月間,她迷上了在短視頻平台看直播。和許許一樣,施怡然最初也隻把這當作一種消磨時間的方式。

直到 2 年前,她把遠在吉林的父母接到山東青島的家裏來住一段時間,才發現母親蹲守在直播間的時間能有那麽長——哪怕做飯時也要開著直播,不看光聽也行;就算晚上睡覺,直播間也要開著,看著看著睡著了,到淩晨 2、3 點鍾醒來再打開手機繼續看到 5 點再睡。" 這已經形成了一個像吃飯睡覺一樣的習慣。"

那段時間,施怡然總能在媽媽的手機裏聽到各種各樣的狗血事件,比如 " 誰和誰好,誰搶誰的生意,永遠有一些矛盾衝突負能量。" 在主播嘴裏,有打不完的官司、抓不完的小三、以及吵不完的架。

1 個月後,施怡然偶然發現熱心腸的母親總喜歡在直播間裏給主播留言," 我要挺你,我要給你出謀劃策 "," 你不要相信 XXX,她詭計多端,你要找 XXX 尋求幫助 "…… 心急如焚的母親還會和這些主播連麥,幫他們出謀劃策,告訴那個 " 被出軌 " 的主播如何把小三引出來。

但這些 " 幫助 " 都是有價格的,隻有打賞到一定額度粉絲才能獲得連麥的資格。施怡然趁著母親洗澡時,偷偷看了媽媽的充值記錄,一共花了多少錢她沒細算,但賬單上每天都有支出。少則幾十,多則幾百,日積月累也已經不是一筆小數目了。

新一代精神補丁

施怡然在母親常看的直播間蹲守過一段時間。想看看到底是何方神聖能讓媽媽夜以繼日地追了一場又一場。

但她的觀看極限隻能維持 10 分鍾。" 完全是劇本套路,他做了很多號,可能有上千個?但每個號之間都有關聯,相當於一個人物有 N 個賬號,一個故事又有十幾個人物。"

而她媽媽關注了所有這些賬號。施怡然不解,之前明明喜歡看新聞的母親,怎麽會對這樣虛假的劇本癡迷?

都是由 2019 年那場摔斷腿的事故引發的,因為腿傷,施怡然的媽媽逐漸退出了老家小蛋糕生意的經營,身份也從管理著十幾個員工的老板娘變成了一個閑來無事的老大媽,突如其來的閑暇讓忙碌慣了的媽媽一時難以適應。

直播間的出現讓媽媽那股無的放矢的熱心再次舞動起來。裏麵的每一位主播都有著悲慘的人生境遇,或是難逃家庭矛盾,或是深陷企業紛爭。母親迫切地想幫他們解決難題," 全部都要跟人家去連麥,跟著人家著急,就好像自己已經變成了(劇本中)的一份子,恨不得馬上就飛過去幫人家去吵架。" 施怡然說。



跟著短視頻推薦買了十幾套沙發罩的殷小美母親也是如此。疫情前,母親最大的興趣愛好是參加老人旅行團到處旅遊購物,比如和老姐妹們一起雲南雙飛 4 天遊,旅遊團報名費隻需要 99 塊,但她最後卻在導遊的慫恿下買回了幾千塊的土特產。

疫情使得這位 " 瀟灑 " 的母親已經三年沒出去旅遊了。長期累積的購物欲無處釋放,加上退休後陡然的心理落差,讓母親生活的重心一步步被 " 奶頭樂 " 吞噬," 最開始純粹就是泛娛樂,然後慢慢形成了依賴,到最後就形成了今天的結果 ",殷小美說。

自大數據將帶貨視頻推送給母親後,這種沉迷更是一發不可收拾。殷小美母親總會在主播的推銷話術刺激下衝動消費。

" 網癮老人 " 多集中於 60 一代,這批曾經主宰家庭和社會生活的頂梁柱陸續在近些年卸下重擔,兒女已長大遠去,工作也不再需要他們,而在此期間短視頻等媒介的爆發則剛好成為了他們的精神補丁。

" 我媽就是刷抖音,我爸就是打遊戲 "。在許許沒離開家的十幾年間,父母的生活重心幾乎都放在她身上,因此社交麵也比較窄。所以在她大學畢業離家工作後,父母的世界一下便少了許多寄托。作為一名廣告從業者,她又常年加班,跟父母的溝通更是被擠壓得沒了空間,每天家庭群的對話基本都是簡單的告知 " 回家了 "" 上班了 "。再之後,這些話就逐漸被父母扔進去的各種鏈接衝沒了蹤影。



許許發現爸媽玩的 App 要比那些隻沉迷於短視頻的父母們更 " 潮 " 一些," 抖音、快手、什麽西瓜視頻,還有小紅書,微博,我都看他們玩過。" 甚至爸媽還會在小紅書和抖音上申請關注許許的賬號,隻不過許許沒同意,她覺得還是彼此保留下人設比較好。

但媽媽還是會時不時給許許分享一些微博截圖,都是關於年輕人的內容,有時候是畢業生平均薪資,有時候是找不到工作的年輕人去做了什麽新鮮的工作,以此來勸許許去考研,或者是換個工作。

後來,許許突然意識到,父母玩這些好像也不隻是對 App 感興趣,而是想要和自己找到共同話題,回到之前同頻的生活軌跡上," 其實是有點想跟我拉近距離的這種感覺。"

難戒的網癮

網絡世界所帶來的快樂無異於一場飲鴆止渴。雖然那些搞笑的段子、令人匪夷所思的劇情或遊戲可以讓父母在短時間內獲得快樂,但更長遠的影響是他們的身體、情緒與家庭關係也都開始因此出現了更多的問題。

許許發現爸爸的老花眼愈發嚴重。為了能更暢快地玩手機,他給自己新配了一幅老花鏡。媽媽的頸椎也因為長時間低頭玩手機經常性疼痛,她給自己買了一個頸椎保護器,邊戴在脖子上邊刷短視頻。

但更突出的是他們的情緒問題。沉迷於直播後,施怡然媽媽的情緒變得起伏不定。無論是誰,隻要稍微勸母親一句 " 玩手機要適當 ",她馬上就火了," 上來就罵人 "。爸爸也來和施怡然吐槽,說母親以前也不這樣啊,性格轉變怎麽這麽大?" 因為直播間裏整天都是罵人的話,就沒正常好好溝通過一件事情。每個人的情緒都非常激動,而且很負能量 "。而母親幾乎全天候沉浸在這樣的環境裏,3 年下來很難不被影響。

有一次,施怡然悄悄把母親的手機設置了青少年模式,但很快就被發現了,因為觀看時間受到了限製,母親又發了火,甚至在施怡然麵前摔了手機," 為什麽我的手機開不了了?趕緊給我調回來!"

施怡然隻能順著母親的要求去做," 真的很無奈,如果她是我的孩子,我會毫不猶豫地把她送到戒網癮的學校裏去。" 可麵對自己的網癮媽媽,施怡然卻無計可施。當自己因為網癮問題 " 指責 " 母親時,對方還會覺得自己不孝順," 我有我的權利和自由,你憑什麽管我?"



到最後,施怡然唯一能做的就是背著母親拉黑那些她關注的主播,每次都能達到可拉黑人數的上限。然後再關注一些正能量的賬號,比如警察,主持人,醫生等,還有婚慶公司,老年學堂,美食菜譜,試圖讓母親的網絡生活充實起來。" 但好像沒什麽用 ",施怡然說," 因為我拉黑的速度沒有他們起號的速度快。"

而母親更絕,當她發現自己刷到的短視頻和以前不一樣了之後,竟然給自己買了台新手機,還辦了個新的電話卡重新開號。施怡然沒招了,她甚至和爸爸商量著要帶母親去看心理醫生。" 但我媽肯定是拒絕的,她會覺得你太可笑了,你精神才不好。"

施怡然開始反思是不是自己陪伴母親的時間太少了?多年來,她一直在外地生活、工作。每 1-2 周才會和父母聯係一次。也不是沒想過把媽媽接到身邊來,但自己還有兩個孩子要照顧,再加上之前媽媽在家裏每天都外放短視頻,這讓她有些受不了," 我大女兒在學習,她那邊就放著那些直播。" 施怡然覺得那些打架、罵人的負能量內容,讓孩子聽到特別不好。

另一個方法是讓母親把助人的精神頭兒轉移到自己身上,和她說說自己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困難。" 倒不是為了讓她幫我去想辦法,隻是希望她轉移一下注意力,跟她建立一種溝通的方式。"

她開始每隔兩三天,就帶著孩子給媽媽打視頻聊天。這是有效的。慢慢的,施怡然發現母親不再那麽情緒化了。

平凡且細小的日常溝通,就像梅雨時節裏突然出現的一縷陽光,足以填滿父母孤獨的內心。

春節離家後,許許也開始增加和父母溝通的頻率,時不時發幾條語音,說說自己的想法。" 因為他們之前都是以我為中心,在我(工作)離開家之後,他們的重心有點偏了。" 許許用這種方式,把父母的注意力重新引到自己的身上," 讓他們的心思別放在網絡上了。"



許許經常會在群裏讓父母 " 沒事兒就出去玩玩 ",去逛逛廟會,或是趁天氣暖和去老年暴走團跟著運動。父母也聽她的,還會給許許拍幾張出去玩的照片。看著那些照片,許許美滋滋," 終於可以在點開消息通知的時候,不再是砍一刀和短視頻的鏈接了。"微信群裏的生活氣息回來了。

殷小美也鼓勵媽媽培養一個全新的興趣愛好。當媽媽和殷小美說覺得朋友玩的什麽挺好玩的,殷小美就順水推舟,讓她試試。" 就馬屁精的那種態度,我說你去你肯定是 C 位,你比她強,半推半就給她推上去。"

媽媽對雲南手鼓感興趣,殷小美讓她買個回家練練。不過沒有學習基礎的媽媽,拍出來的節奏更像是噪音,但殷小美也自得其樂," 要麽就忍受她網購,要麽就忍受噪音,二選一還是稍微吵一點比較好。"

近些日子,殷小美媽媽又愛上了舞龍。她給自己買了一條初級龍,過年那幾天,每天和舞龍隊的同齡人一起集訓,手握長杆,左右揮舞,讓龍身跟著上下舞動。後來,媽媽和朋友們被邀請去廟會演出了幾天,還上了當地新聞。

殷小美能看出來媽媽很開心,給家人買東西所帶來的成就感已經被每次表演成功帶來的成就感所取代。

殷小美也很欣慰,母親終於找到了新的興趣愛好。既能鍛煉身體,又能消磨掉看手機的時間,還認識了很多有共同興趣愛好的朋友。所以就算母親還是會為了升級裝備買龍,但是殷小美也覺得這種支出物超所值," 玩起來高興,還能出去演出,挺有意思的。"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施怡然為化名。封麵圖與文章圖均源自視覺中國。)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