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90%毛利率堪比茅台 安徽汽車產業鏈再添黑馬?

來源: 36氪 2023-02-27 21:05:54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1787 bytes)

近日,MEMS 傳感器賽道的新銳玩家——芯動聯科在科創板首發過會,安徽汽車產業鏈 IPO 即將再添一員大將。

這家位於安徽的公司成立於 2012 年 7 月,主要從事高性能矽基 MEMS 慣性傳感器的研發、測試與銷售,核心產品為 MEMS 陀螺儀和 MEMS 加速度計,目前主要應用於國內高端工業、無人係統和高可靠領域,包括智能製造和自動駕駛汽車等,為用戶實現導航定位、姿態感知、狀態監測、平台穩定等功能。

招股書顯示,本次 IPO 芯動聯科計劃募資 10 億元,將用於高性能工業級 MEMS 陀螺、高性能工業級 MEMS 加速度計以及高精度 MEMS 壓力傳感器的開發和產業化項目,同時還有 MEMS 器件封裝測試基地的項目建設。

值得注意的是,在近年業績中,超高毛利率是芯動聯科最為惹眼的數據。從 2019 年 -2022 年 H1,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 90.66%、88.25%、85.47%、86.60%,堪比茅台。但從產品角度看,其 MEMS 陀螺儀和加速度計的毛利率正逐年下降,公司稱是近年來毛利率較低的產品營收占比持續提升所致。

盡管芯動聯科稱其產品主要性能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但從全球市場上看,公司的市場規模和行業影響力與國際頭部玩家相比仍存在明顯差距。同時在公司規模方麵,目前芯動聯科仍沒有自建的晶圓製造產線,產線配套尚不完備,整體生產能力遠不如國際知名廠商。

從國產黑馬邁向國際頭部水平,芯動聯科還要走多少步?

01、高毛利率從何而來?

現階段,高性能慣性傳感器市場仍以光纖傳感器、激光傳感器等傳統高精度傳感器為主,MEMS 慣性傳感器的市場份額較小。

但矽基 MEMS 慣性傳感器擁有小型化、高集成、低成本的優勢,已逐漸成為現代慣性傳感器的重要發展方向。其中,陀螺儀和加速度計是慣性係統的基礎核心器件,其性能的高低直接決定了慣性係統的整體表現。

招股書顯示,在 2019 年 -2022 年 H1,芯動聯科的營收增速明顯,分別為 7989.10 萬元、10858.45 萬元、16609.31 萬元、6797.03 萬元,淨利潤則為 3792.58 萬元、5189.91 萬元、8260.51 萬元和 3106.44 萬元。

報告期內,芯動聯科的主要財務數據(圖源:芯動聯科招股書)

芯動聯科的產品線較為單一,主要是 MEMS 陀螺儀與 MEMS 加速度計。其中,MEMS 陀螺儀是公司的主要營收來源,該品類營收在報告期內分別為 6795.11 萬元、8436.44 萬元、13309.31 萬元、5689.79 萬元,占比 85.52%、77.96%、80.25%、83.89%。

報告期內,芯動聯科的各類產品營收數據(圖源:芯動聯科招股書)

在高毛利率方麵,芯動聯科稱目前國內 A 股上市公司中,在 MEMS 慣性傳感器領域暫無完全可比較的競爭對手。據 36 氪了解,國內 MEMS 芯片第一股敏芯股份在 2020 年上市,其主營產品 MEMS 聲學傳感器、MEMS 壓力傳感器和 MEMS 慣性傳感器主要應用在消費級市場,2019 年 -2021 年的毛利也僅為 38.62%、35.52% 和 35%。

在上會稿中,芯動聯科對此進一步做了解釋,主要原因為公司的 MEMS 陀螺儀和 MEMS 加速度計的核心性能指標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銷售價格較高。同時,這兩款產品已實現了批量化生產,因此生產成本低於傳統慣性傳感器,導致單位成本較低,從而大幅拉高主營業務的毛利率。

報告期內,芯動聯科主要產品的毛利率情況(圖源:芯動聯科招股書)

此外,芯動聯科的客戶分布較為穩定集中,從 2019 年 -2022 年 H1,公司前五名客戶的銷售額分別為 5909.80 萬元、8701.42 萬元、12701.83 萬元和 5553.82 萬元,占當期營收的 73.97%、80.13%、76.47% 和 81.71%,銷售模式以直銷為主。

芯動聯科的直接及最終客戶主要為高端工業、無人係統及高可靠領域的各大科研院所和央企集團,而行業特性也導致了客戶集中度較高。

但為了降低客戶集中的風險,近年來芯動聯科也在持續開拓新客戶,不過新客戶的導入周期長,且項目大多處於測試階段,因此對公司的采購量小,整體占比較低。據招股書數據,報告期內新客戶收入占比分別為 6.59%、5.84%、9.31% 和 1.09%。

02、在 Fabless 模式上做技術差異化

從技術角度看,目前芯動聯科核心技術體係涵蓋 MEMS 慣性傳感器芯片設計、MEMS 工藝方案開發、封裝與測試等主要環節。截至 2022 年 6 月 30 日,公司已取得發明專利 20 項、實用新型專利 18 項,在 MEMS 慣性傳感器芯片領域形成了自主的專利體係和技術閉環。

與傳統的慣性傳感器相比,MEMS 慣性傳感器的技術難點是,在保持低成本、小體積、可批量生產優勢的前提下,達到傳統慣性傳感器的高精度水平。

麵對這一挑戰,芯動聯科的解法是,每個陀螺儀和加速度計中均包括一顆 MEMS 芯片和一顆 ASIC 芯片,其中 MEMS 芯片有著獨特的驅動和檢測結構,能夠在保證慣性器件高性能的前提下,充分考慮易量產性和環境適應性,從而滿足不同慣性平台在不同場景下的差異化需求。

而在 ASIC 芯片設計上,芯動聯科通過閉環驅動、閉環檢測、高性能低噪聲數模混合 IP 模塊等技術,並集成自適應、自校準、自補償與自診斷等智能算法。與傳統慣性器件相比,這一技術路徑既能保證產品的精度、穩定性和環境適應性等核心性能,又能降低並控製整體的生產成本。

芯動聯科 MEMS 陀螺儀係列產品(圖源:芯動聯科招股書)

若要在市場中進一步提高產品性價比優勢和競爭力,除了在 MEMS 慣性傳感器上進行技術創新優化外,還需要在整體經營鏈路上做好產品質量、成本可控與服務差異化。

36 氪在招股書中了解到,芯動聯科的經營模式為 Fabless,但與傳統 Fabless 模式不同之處在於,公司除了 MEMS 芯片設計之外,還通過與 MEMS 晶圓代工廠、封裝廠合作,開發了適用於自身傳感器產品的 MEMS 工藝方案和封裝方案,以保證產品質量和良率。

一方麵,芯動聯科采用了體矽深加工工藝,該工藝能夠解決真空度不穩定、寄生電阻離散、圓片翹曲、結構脫落等一係列工藝問題;另一方麵,公司利用CLCC 封裝技術,改進了封裝結構、材料和工藝條件,能顯著降低封裝應力對傳感器性能的影響,同時提高抗衝擊能力。

除此之外,麵對下遊客戶的高定製化、高檢測效率等多樣化需求,芯動聯科還自研了 MEMS 慣性傳感器成品測試係統,兼容陀螺儀和加速度計測試,可做到多隻產品並行測試,並且自動分析傳感器重要性能指標,從而提高產能和測試效率。

現階段,無需自建晶圓加工廠為芯動聯科幫助大幅降低了資本投入和時間成本,但也限製了整體生產規模和能力的發展。

芯動聯科 MEMS 加速度計係列產品(圖源:芯動聯科招股書)

科技成果轉化是每一家硬科技企業繞不開的一環。在 2019 年 -2022 年 H1,芯動聯科的研發投入持續增長,分別為 1534.27 萬元、2601.97 萬元、4050.65 萬元和 2566.63 萬元,占同期營收比重的 19.20%、23.96%、24.39% 和 37.76%。

但從市場化進程上看,從產品研發成功到客戶試產、量產一般需要 2-5 年,周期性較長,如何保證研發和產品測試、試產等階段的順利推進,對芯動聯科來說亦是一大考驗。

03、無控股股東,早期三大關鍵技術人物

人才團隊方麵,報告期內,芯動聯科擁有碩士或博士學位員工 29 人,占比 37.18%;擁有研發人員 45 名,占比 57.69%,整體在 MEMS 陀螺儀、MEMS 加速度計和 MEMS 壓力傳感器等領域建立了相對完善的研發團隊,並涵蓋 MEMS 慣性傳感器芯片設計、MEMS 工藝方案開發、封裝與測試等主要環節。

據招股書披露,本次發行前芯動聯科的前三大股東分別為MEMSLink、北方電子院、北京芯動,持股比例分別為 23.43%、23.20%、15.64%,不存在單一大股東,無控股股東。

其中,金曉冬與毛敏耀各持有 MEMSLink 的 70% 和 30% 股權,金曉冬與宣佩琦各持有北京芯動的 50% 股權,其中金曉冬同時擔任 MEMSLink 董事和北京芯動經理,宣佩琦擔任北京芯動監事。也就是說,宣佩琦、毛敏耀、MEMSLink、北京芯動與金曉冬構成一致行動關係,金曉冬為芯動聯科的實際控製人。

值得注意的是,在芯動聯科成立之初,金曉冬、宣佩琦、毛敏耀三人通過 MEMSLink 和北京芯動,向芯動聯科提供了 MEMS 陀螺儀與 ASIC 芯片的相關技術,為公司的產品研發和迭代打下了重要的技術基礎。

隨著芯動聯科的發展,在 2020 年前後,金曉冬、宣佩琦、毛敏耀等人在逐漸將公司的主要研發工作過渡給以華亞平、張晰泊等為核心的研發團隊。以華亞平為核心的研發團隊,與金曉冬等人共同研發了公司的第二代陀螺儀產品,且主導了第三代 MEMS 陀螺儀產品和高性能 MEMS 加速度計產品的研發,並實現規模量產。

如今,MEMS 器件已經滲透至人們生活的方方麵麵。據 Yole 統計和預測,全球 MEMS 行業市場規模將從 2021 年的 136 億美元,增長至 2027 年的 223 億美元,2021-2027 年複合增長率為 9%,其中消費電子、汽車、工業是最大的三個細分市場。

全球 MEMS 行業市場規模預測(圖源:芯動聯科招股書)

不過,全球 MEMS 市場仍長期被 Honeywell(霍尼韋爾)、ADI(亞德諾)等國際巨頭占據,2021 年前十大 MEMS 公司的市場占比達 57.94%,市場集中度高。

壁壘之下亦醞釀著新機。回看國內市場,2020 年我國 MEMS 市場規模達 736.7 億元,同比增長 23.24%,增速持續高於全球。賽迪顧問數據預測,2022 年我國 MEMS 市場規模將突破千億元大關。

對芯動聯科來說,邁過 IPO 這扇門,是它從 0 走向 1 的階段性勝利,也是它從 1 走向 10 的起點。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