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規模還是“香餑餑”嗎?
作者 | 蘇影
編輯丨盧泳誌
來源 | 野馬財經
2022年,房地產市場經曆了不平凡的一年。繼“活下去”之後,“黑鐵時代”成為了這一年的關鍵詞,麵對洶湧襲來的時代巨浪,房企們依然在嚴冬的風雪中堅挺。
這一年,銷售喜報不再頻傳、節日營銷少了些熱鬧。碧桂園總裁莫斌稱之為“極不尋常、極不平凡的一年,地產行業經曆了前所未有的凜冽寒冬。”中駿集團董事局主席黃朝陽也表示,“中駿在風華正茂的35歲,曆經徹骨寒冬與重重磨礪。”
這是艱難的一年,也是洗牌的一年,大浪淘沙過後,曾被被視為房企夢想的“千億門檻”最終沒有新人進場。而這也是近7年來,唯一一次沒有新的房企躋身千億房企陣容。
整個行業銷售普降,還有哪些“孤勇者”留在場上?它們還能穿越周期嗎?
“千億新人”7年來首次缺席
曾幾何時,房企中“千億新人”備受矚目,它們是年終盤點時的主角,市場中還會流傳著各種屬於它們的故事版本。
而我國房企首次突破千億還要回到13年前。
2010年,隨著時任總裁鬱亮的一封郵件,萬科正式官宣合約銷售額突破1000億元,成為國內首家“撞線”千億的房企。
兩年後,綠地集團和保利地產兩家房企也雙雙攜手邁過千億終點線。
2013年,“千億新人”數量迎來小高潮,萬達集團、中海地產、碧桂園、恒大地產4家均在同期官宣入場,房企前7格局初現,千億新人也越來越被市場所關注。
當時的千億規模,不僅成為了衡量房企實力的分水嶺,也逐漸被視為頭部房企的入場券。
不過,此後幾年,房企千億陣營卻遲遲未有新人進場,增速逐步放緩。直至2016年,這一僵局才被打破。
2016年,我國房地產市場突飛猛進、量價齊升,品牌房企不僅憑借自身的產品及融資優勢加碼城市布局,還通過收並購、品牌輸出等方式大幅提升規模。千億陣營因此迎來了多位新夥伴,融創中國、華夏幸福、綠城中國、華潤置地和金地集團均是在這一年跨越1000億銷售門檻。
而在房企第一梯隊房企數量增長至12家的同時,我國房地產市場也進入狂歡,並在此後迎來了一段黃金歲月。
在此期間,千億目標成了房企們共同的口號,而在“廣拿地、高周轉”的加持下,行業黑馬頻頻出現。
其中,僅2017年-2021年,我國的千億房企總數就一度從17家增長至43家的高峰,每年的“千億新人”數量分別為5家、14家、5家、10家和3家,龍湖地產、旭輝集團、陽光城、富力地產、泰禾集團等均在此時期成功晉級,千億門檻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但這場蒙眼狂奔的派對最終在2021年下半年走到了終點,伴隨著龍頭房企恒大暴雷的一聲巨響,整個行業終於冷靜了下來。
進入2022年,在整體市場下行、行業信心不足的背景下,最終交出了0家“千億新人”的答卷,這也是近7年內,“千億新人”房企首次缺席。
克而瑞在研究報告中表示,目前,房企運營改善的核心還是在於銷售端,隻有耐心等待預期修複、需求端改善,市場築底回升、銷售回款得到保障,才能讓企業真正走出困境。
23家房企跌出千億陣營
“千億新人”7年以來首次缺席,其主要原因還是地產行業遇冷,企業銷售業績普遍下滑。
克而瑞數據顯示,今年1-12月,百強房企實現銷售金額7.29萬億元,同比下降42.3%。全年拿地總額約1.65萬億元,同比減少57%。
正如易居企業集團CEO丁祖昱在跨年演講時介紹的那樣,“2022年的房地產市場,整個行業規模回到2015年。其實2013、2014、2015年的行業規模差不太多,所以也可以說,回到了10年前。”
房企遭遇業績瓶頸,千億陣營成員驟減則成了最明顯的表現之一。
在克而瑞2022年房企銷售排行榜中,全口徑金額突破1000億元的房企僅有20家,較2021年的43家驟減53%。而這是自2010年萬科突破千億以來,行業千億房企總數首次進入負增長。
具體來看,此次“掉隊千億”的23家房企中,有6家頗受關注,分別是中國恒大、世茂集團、中南置地、金科集團、陽光城和中梁控股。
來源:克而瑞
在2021年時,它們還是當之無愧的行業頭部,在銷售榜的排名均屬於前20名之列,包括當年已經暴雷的中國恒大仍完成了4400.3億元的銷售額,位列榜單第5,行業影響力不容小覷。
但進入2022年,市場信心不足,債務壓力當頭棒喝,6家頭部房企的銷售規模均迎來大幅縮水。
其中,縮水比例最高的為中國恒大,2022年完成了455.3億元的銷售額,同比下降89.65%。陽光城、世茂集團、中南置地、中梁控股和金科集團緊隨其後,降幅分別為76.7%、67.94%、67.42%、64.16%和63.56%。
頭部房企的規模變化隻是行業的一個縮影。事實上,在23家掉隊千億的房企中,不隻是有因債務壓力暴雷的民營房企,即便是整體經營較為穩健的國企首開股份、民企新希望地產等業績也在下滑。
放眼前100名來看,2022年銷售額正增長的房企僅有11家,負增長的房企卻足足有89家,其中降幅大於50%有36家,降幅在20%-50%之間有32家,降幅小於20%的有21家。
來源:克而瑞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智庫中心總監嚴躍進曾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大開發時代落幕,“千億房企”從高峰時刻跌至如今的不足20家,靠高負債、高杠杆、高周轉的“舊三高”模式擴規模時代已經結束,探索新發展模式是前行必經之路。比如可以考慮加碼布局長租房、保障房、城市更新以及綠色科技等領域。他提到,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居住服務業市場,規模超過30萬億元,相關企業可圍繞這一領域布局,走多元化發展道路。
8家民營房企排位晉升,風險伴隨機遇?
盡管如此,2022年依然有這樣一部分房企,在逆勢中表現出了超強韌性。
克而瑞數據顯示,2022年,有6位新房企闖進了前20的席位,分別是建發房產、濱江集團、中國鐵建、越秀地產、華發股份和遠洋集團。這其中既有穩健的央國企代表,也有實力尚可的民企新秀。
將範圍擴大至前50名時,逆勢進步的民營房企數量更多。除了濱江集團,卓越集團、美的置業、仁恒置地、中駿集團、萬達集團、路勁集團和海倫堡的排位夜均迎來晉升。
其中,濱江集團、仁恒置地、萬達集團和路勁集團可算晉升中的佼佼者。
濱江集團從去年的22名上漲至13名,仁恒置地從54位漲至27位,萬達集團由82名前進至33名,路勁集團由53位漲至32位。
事實上,回看以上四家房企,除了常站在鎂光燈下的萬達集團外,另外三家並未頻繁出現在公眾視野。
不過這三家房企仍各自有著不俗的實力,其中濱江集團的老板為浙商戚金興,公司曾有“杭州地王”“本土一哥”的名號,並在2022年以1543.2億元的新增土地貨值在房企中排名第五,位列民營房企第一。
仁恒置地向來以做豪宅而聞名,在地產界,老板鍾聲堅還被稱為“新加坡版的李嘉誠”;而路勁集團則是港資房企中的代表,擅長在激進與穩健的打法中做平衡,背後是香港大佬單偉豹、單偉彪兩兄弟。
此前,市場對於濱江集團、仁恒置地、路勁集團都曾有過相似的“保守”評價,在頭部房企紛紛劍指千億、激進擴張、放眼全國之時,他們的步調似乎總是慢了許多,且基本以上海、浙江、江蘇等長三角為主攻之地。
保守的打法在一段時間內使三者在房企發展的黃金時代並不起眼,但隨著潮水褪去,它們也因保守而避免了杠杠失控帶來的資金危機,並被評為優質房企。
丁祖昱表示,此類優質民企,基於自身資金麵的安全、產品力在市場上的認可度也較高,在眾多規模房企中表現相對突出,因此行業排名穩步提升。
來源:罐頭圖庫
與以上三家不同,王健林的輕資產轉型、前瞻性“賣賣賣”策略使其躲過了傳統房地產開發的“冰封時刻”,在關鍵時刻發揮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8家排名晉升房企中,隻有萬達集團實現了業績、排名雙增長。2022年完成銷售總額555.1億元,同比上漲55.01%。
如今已經成功轉型的王健林,在蟄伏多年後重回賽場,不僅以輕資產管理方式接下眾多房企手中的商業項目,還在積極推進旗下萬達商管赴港上市,意在資本市場續寫新的故事。
整體來看,在這個洗牌的2022年,有房企在困難麵前倒下,也有房企在危機到來之前找到了平衡,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而它們的故事也為當下這份房企大考卷,提供了一種新的解題思路,市場深度調整似乎總是這樣,風險和機遇形影不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