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抗原的人:2元一支甩賣,黃牛一夜虧50多萬



來源:視覺中國

作者 |陳弗也

編輯 | 楊布丁

出品|棱鏡·騰訊小滿工作室

“市場的熱度已經過去了。”陳鵬(化名)意興闌珊地說。

一個月前,全國各地調整了防疫措施,每個人成為了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曾經作為防疫“補充”的抗原檢測,取代核酸檢測,成為了主流的新冠病毒檢測方式。

於是,抗原也成了防疫措施調整後第一個走紅的防疫物資,熱度不下於三年前疫情初期的口罩。一時間,在全國各地的大小藥房裏,抗原一盒難求,價格也翻了幾倍甚至十幾倍。那段時間,誰手中有貨,誰就掌握了財富密碼,轉手一賣,就是成倍利潤。

陳鵬不是醫藥行業的從業者,但他嗅到了這波行情的商機,20多天前,便投入到倒賣抗原的熱潮中。他覺得,隻要入局早,就能賺到錢。

陳鵬扮演的是“信息撮合商”的角色,在朋友圈裏發布貨源信息,為貨主介紹客戶;有時,自己也會大量采購,再賣給藥店、個人,生意好的時候,一天可以賺幾千塊。

但那段時間,行業已經陷入瘋狂狀態,各種消息魚龍混雜,有真有假,入場的人既有行業內部人士,也有陳鵬這樣的外行小白,更有甚者,一些心懷不軌的人,也開始借助抗原的一盒難求進行詐騙、圈錢。

抗原,在當時成為了不少投機者攫取暴利的工具,他們既倒賣現貨,也炒作期貨,有人賺得盆滿缽滿,有人虧得血本無歸。

很多人沒有想到的,抗原市場的瘋狂僅維持了半個多月,便驟然回歸到常態。如今,各大藥店、平台不僅賣起了現貨,貨主們甚至虧本甩賣。幾天前還是幾十元一支的抗原現在隻能賣到2元/支,價格甚至比一個月前還要低。

在抗原瘋狂的半個多月,市場到底經曆了什麽?

一支抗原20元

張磊(化名)依然記得十幾天前在各大電商平台搶購抗原的場景。

當時,他和家人已經出現了咳嗽、發燒的症狀,周邊的核酸監測點已經撤銷,就想著用抗原進行自測。但那時也正是抗原最緊俏的時候,線下的藥房賣斷了貨,線上的平台則開啟了預售、搶購的活動,在每晚八九點時會放出一些現貨。每天,張磊都早早地就給手機設置了鬧鈴,但每次開搶時,都無功而返,隻留下對自己手速慢的感歎。

事實上,一直以來,我國抗原檢測的產能都要遠遠高於核酸檢測。去年9月14日,工信部的專題發布曾披露過一個數據,截至當時,我國抗原檢測重點生產企業的周產值超過5億人份,而核酸檢測的重點生產企業的周產能僅超過2億人份。

不過,由於當時核酸檢測還是主流的新冠病毒檢測方式,抗原檢測並未被大規模推廣,對於抗原的檢測結果,很多地方也不予以認可,這使得廠商們並不願意實際投入生產,各大藥店備貨也很有限。

與此同時,不少廠商也將目光瞄向了海外市場。當時,一些國家和地區已經將抗原的檢測結果作為是否感染新冠的重要依據,抗原已經在海外普及開來,單價也是國內十倍左右。

彼時,抗原生產商九安醫療、寶太生物、亞輝龍、東方生物、艾康生物、諾唯讚等中國企業均獲得了不小的海外訂單。

尤其是九安醫療,獲得了美國多個機構、部門簽訂的超過百億人民幣的訂單,其生產的抗原主要供應海外市場,一度不在國內售賣。

在國內疫情政策放開之後,11月底開始,抗原銷售迎來高峰。根據京東向作者提供的數據,11月28日至12月4日,京東健康的抗原檢測試劑盒成交額環比上周增長344%。

與此同時,抗原檢測概念股從11月下旬開始持續爆發,多隻上市公司股票在多個交易日漲停。

12月8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製綜合組發布《關於印發新冠病毒抗原檢測應用方案的通知》。根據通知內容,除有自主抗原檢測需求的個人之外,抗原檢測還適用於兩類人群,人員密集場所的人員(大型企業、工地、大學等),居家老年人和養老機構中的老年人。

第二天,抗原檢測概念再次迎來大漲,九安醫療、天瑞儀器、英諾特、毅昌科技、明德生物等多股漲停,之江生物、安旭生物、東方生物等多股漲超10%。

在多次搶購無果之後,張磊決定向鄰居高價購買抗原。那段時間,有鄰居在小區的業主群裏售賣,一支抗原的售價為20元,是電商平台預售單價的近3倍。

小區群之外,在藥店、電商平台缺貨的情況下,朋友圈、抖音、快手等都成為了抗原的重要銷售渠道,這讓張磊們感到意外:這些人是如何拿到貨源的?

廣州一家藥房的工作人員向作者解釋,市場監管部門一直都對藥店的價格嚴格監管,一旦過度加價銷售,就可能麵臨巨額罰款。但對於個人、個體商販來說,他們容易躲避監管,為了獲得更高的利潤,就會想方設法地去拿貨,一些藥商也更願意將貨物賣給他們。

賺翻的“貨主”,危險的“期貨”

“那段時間,幾乎一天一個價,很少有人敢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流年(化名)向作者感歎。流年是醫藥行業的一位“老炮”,擁有多家藥房。憑借著自己在醫藥行業裏的人脈和關係,過去一個月,流年成為了很多人羨慕的“貨主”。一般情況下,他會在淩晨1點的時候從廠商那裏拿貨,天亮後,再發給之前下單的客戶。

在抗原的市場高峰期時,流年從廠家拿貨的價格是4.5元/支,批發給藥房的價格在7元/支左右,藥房再以10元以上的價格出售。

流年的利潤率雖然不及直接麵向消費者的藥店或微商,但是勝在穩賺不賠,以量取勝。如果手上有幾十萬支貨,那麽在這短短的20多天裏就可能賺到上百萬元。

當時的市場屬於“賣方市場”,隻要有貨就有話語權,貨主們往往會要求買方先交錢再拿貨,很多時候交貨日期要在十天之後,“期貨”市場也就由此產生。

陳鵬就曾玩過抗原的期貨,他在朋友圈裏發布過多條貨源信息,宣稱自己在武漢、東莞等地有期貨的貨源,但他向作者透露,那個時候很多人都在玩期貨,有現貨的並不多。

更重要的是,不少期貨貨源都是真假難辨,流年向作者表示,以他的經驗,那些宣稱自己手上有幾十萬支抗原的人,不少都是騙子,他們或者拿到錢後直接跑路,或者先把錢拿到形成一個巨大的資金池,用作它用。

事實上,借助抗原進行詐騙的案件層出不窮。根據蘭州晨報報道,去年12月25日,Q女士看到有人低價出售抗原,在向對方轉賬5000元定金後,被對方拉黑;根據羊城晚報的報道,東莞市民張先生兩次在社交平台求購抗原,均遇到了騙子,累計損失48萬元。

過去一段時間,抖音、微博、快手等也封掉一批虛假宣傳抗原貨源信息的賬號。

一夜虧掉50多萬

“我們很多人都沒有想到這波行情隻持續了20幾天。”流年向作者感歎,他本來以為抗原行情會持續到今年2月份。

元旦過後,抗原市場發生了巨大的轉折,不少線下藥店、電商平台開始銷售現貨,而有的貨主則開啟了“虧本甩賣”的模式,甚至一度登上了微博的熱搜榜。

作者在京東、天貓上看到,不少網店備貨充足,很多可以實現當日達或者次日達,價格也恢複到5元/支的水平;在拚多多上,一些抗原的價格更是跌破了“放開”之前的水平,一盒20人份的抗原,有的售價僅45.5元,平均每人份的售價為2.275元。

產能的快速提升,是市場變化的重要原因。

去年12月29日,工信部對外披露了一組數據,12月初時,我國的抗原檢測試劑生產企業的日產能為6000萬人份,到了月底,已經擴大到了1.1億人份。

事實上,對於很多家庭來說,抗原雖然是必備的防疫物資,但是消耗量並不算太大。多位感染過的人士向作者表示,在“陽”的前後,他們可能隻需要兩三支抗原,而在一些偏遠的城鎮,很多人即便感染後,也不會去進行抗原自測。

目前,我國很多地方並沒有上傳抗原檢測結果的要求,抗原的陰性結果也不是出行或者進入特定區域的硬性要求,這使得抗原無法像此前的核酸那樣具有持續性。

另一方麵,在“解封”之後,不少地方政府迅速“接管”了本地的抗原生產商,然後有計劃、有節奏地向市場、醫院、社區進行投放,市民們則可以通過一些官方渠道購買到平價的抗原。

比如,在廣州,從去年12月12日起,市民就可以在“粵省事”APP上訂購抗原,當時的售價為138元/盒,每盒20支。不過,由於當時的產能尚未跟上,市民在下單後,往往需要等待幾天才可以收到貨。

隨著市場的劇烈變化,此前囤貨的炒家有的虧得血本無歸。

比如,半個月前高價訂購的期貨,在這幾天才到貨,由於市場已經急轉直下,這些買期貨的人隻能虧本甩賣。流年就有朋友在這波炒抗原的熱潮中虧了50多萬。

此外,他還有一位朋友在廣州生產抗原,廣州“解封”後,朋友的工廠就被當地政府“接管”了,生產出來的抗原被集中采購,不再允許自由流入到市場中。

與此同時,多個地方也發布警示,個人或經營主體在未取得經營資質情況下,不得私自銷售各類藥品及抗原檢測試劑,這也使得炒作抗原的風氣及時得到了收斂。

疫情炒作何時休?

“現在醫藥行業最難拿的貨是美林(布洛芬混懸液)和思密達(蒙脫石散)。”流年向作者感歎,在抗原熱潮退去之後,新的藥物又開始被拿來炒作。

根據流年的分析,這兩款藥物均屬於兒童用藥,產量本來就不大。布洛芬混懸液是退燒藥,疫情三年,購買退燒藥需要實名登記,藥房的銷量一般,很多廠家也退出了這個市場,留下美林獨占市場。

蒙脫石散是止瀉藥,存在一些副作用,可能會引便秘,藥房一般也不會主推。

但在“焦慮”情緒的渲染之下,這兩款藥物迅速取代抗原,成為了最搶手的品類,不僅各大藥房缺藥,藥房的拿貨價也翻了幾倍。

荒誕的是,蒙脫石散的熱銷,僅僅是源於江蘇無錫一位普通小夥的朋友圈。

隨著輿情的發酵,該小夥也在微博上澄清,表示自己不是專業人士,與蒙脫石散沒有關係,自己隻是發個朋友圈,內容不必當真。

目前,該小夥已經去當地派出所做了備案,並接受了警方的批評教育。

與此同時,多位專家、醫護人員也公開表示,蒙脫石散的可替代藥物較多,不是治療腹瀉的首選,不建議大家囤貨。

但即便如此,“缺藥焦慮症”已經蔓延開來,依然有不少人在搶購蒙脫石散,很多地方的蒙脫石散也處於缺貨狀態。

從2003年非典開始到現在的新冠疫情,作為一名醫藥行業資深從業者,流年經曆了多次炒作防疫物資的熱潮,從板藍根,到口罩、口罩機、連花清瘟、抗原,如今又遇到了蒙脫石散。

他有一個判斷,每次遇到這樣的事情,就會有人進行運作,從中獲利,行業外的人很難能賺到錢,往往會成為被人宰割的韭菜。

疫情尚未結束,在蒙脫石散熱潮過去之後,下一個炒作對象會是誰呢?希望沒有下一個了。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