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開店2000+ 這家中國公司憑什麽做好漢堡生意?

近期,美式漢堡界的明星 " 卡樂星 "(Carl ’ s Jr)宣布關閉上海所有直營門店,在國內僅剩 3 家加盟店,與此前 "5 年內開設 500 家店 " 的計劃背道而馳,引得一陣唏噓。

與這個 " 加州巨星 " 的隕落同時存在的,是中國漢堡的接棒登台,其中有一個品牌表現十分亮眼——塔斯汀。

這是一個在二線及以下城市崛起的新銳漢堡品牌,主打 " 中式漢堡 ",2019 年時門店數剛突破 100,2020 年也僅有 500 餘家店,但極海品牌監測的數據顯示,塔斯汀目前已經開出了 3168 家店。這也意味著,在疫情這兩年中,塔斯汀的新開門店數超過 2500 家。

從門店總數來看,塔斯汀已悄然超過德克士、漢堡王和必勝客,位列西式快餐品牌門店數的第四名,僅次於華萊士、麥當勞與肯德基。番茄資本創始人卿永在今年 6 月底的一場峰會中曾談到餐飲各大賽道中表現亮眼的品牌,其中塔斯汀憑借 956 家的年新增門店數位列西式快餐淨增長的第三名,前麵兩個品牌分別是華萊士與肯德基。

從資本進入的情況來看,塔斯汀目前公開可見的僅有一輪融資,即 2021 年 11 月獲得來自不惑創投與源碼資本的股權投資,交易金額未披露。

塔斯汀的迅速擴張,似乎說明了在漢堡、或者說西式快餐這個極為成熟的大品類中,依然藏有後來者的機會。那麽,這個品牌做對了什麽?中國漢堡這個品類定位能支撐它越走越遠嗎?

靠 " 中國漢堡 " 出圈

打開塔斯汀的官網,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一幅 " 中國紅 " 色調的海報,上麵寫著 " 中國漢堡,現烤堡胚 " 幾個大字。

其中 " 現烤堡胚 " 正是塔斯汀區別於麥當勞、肯德基、華萊士等品牌的最大標簽,也是它能打出中國漢堡概念的原因。

一直以來,市麵上的漢堡堡胚都是西式麵包,但塔斯汀的堡胚由中國傳統的麵團烘烤而成,主打門店內 " 純手工現擀現烤 ",由於更有嚼勁的口感和新鮮現製的觀感,在各大社交平台上收獲了一眾好評。

塔斯汀漢堡胚主打 " 中式麵團現擀現烤 " 理念(圖源官方)

堡胚之外,打開菜單能夠更能明顯感受到這是一個把 " 中國味 " 玩兒明白了的品牌。除了雞腿堡等快餐店標配的炸雞類產品,塔斯汀的漢堡 SKU 更多地融合了各式中國菜,北京烤鴨堡、麻婆豆腐堡、辣椒炒肉堡、梅菜扣肉堡等 " 奇奇怪怪 " 的產品構成了其菜單上的亮點,也是博主們種草筆記中的常客。

此外,塔斯汀也對其他產品進行了微創新,包括在可樂中標配檸檬片使其更清新,以及推出粥、油條、茶葉蛋、鹵肉飯等周邊產品,進一步與大品牌們做出了區隔。

塔斯汀中式漢堡產品圖(圖源官方)

值得一提的是," 中國漢堡 " 這個獨具特色的標簽在塔斯汀最初創立的幾年裏並無蹤影,而是在一次品牌轉型中確立的新定位。

與華萊士一樣,塔斯汀也是一個福建品牌,由三個具備餐飲從業經驗的 80 後創立。創建之初,塔斯汀的主要據點在江西地區,首店於 2012 年在江西上饒開業,主營業務是其中一位創始人擅長的披薩。

然而披薩的生意並不好做。一方麵,披薩的市場小於漢堡,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漢堡在我國的市場規模已達到數千億元,而在多家機構的統計中,披薩 2021 年的市場規模僅有幾百億。另一方麵,必勝客、達美樂等國外的老品牌早在 90 年代便已入華,尊寶披薩等國產新品牌也發展迅猛,對彼時的塔斯汀而言,產品難以差異化,品牌知名度遲遲不能打開,也更難言擴張。

此後,塔斯汀還曾在 2017 年確立過 " 漢堡 + 披薩 " 的雙品類產品模式,依然沒有明顯起色,直到 2018 年 " 現烤堡胚 " 問世," 中國漢堡 " 這個極具特色的新品類才得以成立,成為緊貼在塔斯汀身上的標簽。尤其是在 2020 年啟動 " 東方味覺覺醒計劃 " 後,塔斯汀的擴張速度便如同坐上了火箭。

從披薩到漢堡再到中國漢堡的定位變化,也反映了作為新品牌的塔斯汀,是如何在西式快餐這樣一個極其成熟的大品類中開辟新賽道的過程。

除了中國風味的產品,塔斯汀的店麵裝修風格和品牌營銷也都在貫徹 " 中國漢堡 " 的定位。

塔斯汀的店麵整體色調是 " 中國紅 ",品牌 ip 和 logo 是一隻名為 " 塔獅 " 的獅子,融入了獅、金鈴、漢堡、祥雲、鱗片等元素,店麵的裝修同樣是濃濃的國潮風,門頭左右陳列的兩隻塔獅雕塑也契合了中國自古以來 " 獅子守大門 " 的傳統。總體而言,外在形象與其內在產品在定位上實現了統一和相輔相成。

品牌營銷方麵,塔斯汀也頻繁與古風國潮及公益相連,譬如在福州開出十二時辰概念店、開展傳統節氣相關的品宣、推出「星星的孩子」、「關愛中國寶貝」係列公益活動等等,都在加深品牌與 " 中國 " 二字的聯結。

塔斯汀十二時辰概念店(圖源官方)

近幾年,麥當勞、肯德基等品牌一直沒有停下本土化的腳步,爭相推出鹵味漢堡、酸筍雞肉卷等新產品,或許正因為此,社交平台不乏有人質疑塔斯汀僅僅是在 " 玩概念 ",產品在本質上與國外品牌並無區別,或者說與西式漢堡的關係有些曖昧不清。

但無論如何,塔斯汀的 " 中國漢堡 " 定位已經被越來越多人認識,在其背後,做符合中國人偏好的品牌也正在成為新的機會。

在下沉市場快步跑

擁有約 3000 家門店,但為什麽塔斯汀的知名度不算太高?這或許與其從下沉市場出發的開店策略有關。

根據極海品牌監測的數據,在塔斯汀的 3171 家店中,僅有 26% 位於一線及新一線城市,其餘絕大多數的店鋪分布在二、三、四、五線城市。從地域來看,塔斯汀的門店分布也並非 " 多點開花 ",而是表現出了明顯的區域集中性,南方地區的門店數遠高於北方,其中最密集的前三大省份是廣東、福建和浙江,這也影響了品牌在更大範圍的知名度。

作為對比,麥當勞的門店中,一線及新一線城市的占比高於 55%,肯德基的這一數字為 43%,這兩大品牌在中國的拓店路徑也都是從一線起步,在這些年裏伴隨著國內的消費升級趨勢,逐步向二線及以下的城市下沉。

而本土品牌華萊士則表現出了跟塔斯汀相似的特點,在它的 2 萬家門店裏,二線至五線城市的占比也高達 70% 以上。

這一規律與本土品牌相對偏低的價格有關,畢竟下沉市場起家的品牌往往與 " 低價 "、" 高性價比 " 一類的形容詞綁定。麥當勞、肯德基的漢堡單價普遍在 20 元以上,單人套餐的價格段則是 30~40 元左右,而華萊士的漢堡單價大多隻有 5~10 元,塔斯汀的價格段又與這幾大品牌均形成錯位,以 20 元左右的客單價牢牢占據了 " 中等下沉 " 市場

塔斯汀的聯合創始人楊克盈就曾談到過品牌在 " 縣城市場 " 的優勢,他表示塔斯汀未因疫情原因出現下滑,並將其歸功於縣域市場的營業額增長," 疫情期間大家都待在家裏,年輕人在大城市吃慣了漢堡,正好縣城有塔斯汀 "。

如果說蜜雪冰城已經憑借高效的加盟模式成為 " 農村包圍城市 " 的成功範例,那麽塔斯汀則是正行走在這條路上。從開店腳步來看,塔斯汀正在向一線城市進發,在記者向品牌方谘詢加盟事宜時,工作人員透露廣州、深圳和上海已經開出較多店鋪,北京目前也已經對外開放加盟。

據了解,塔斯汀下一步將在全國範圍內開放加盟,目前有部分地區尚未開放的原因,隻是區域倉尚未建好,物流運輸成本過高。

後起之秀的煩惱

憑借特立獨行的產品體係和快速的擴張速度,塔斯汀已經成為一個能夠對標大眾國民品牌的 " 新網紅 ",也被賦予了 " 下一個華萊士 " 等標簽。但在跑馬圈地的過程中,它的一些不確定性開始浮出水麵。

一方麵,塔斯汀希望打造的是一個價格居中、性價比高的國潮品牌,但核心的產品力能否持續支撐這一定位還需打上問號。

塔斯汀在線上的主要營銷策略便是 " 低價折扣 ",這在抖音大量的探店視頻與直播中都能明顯看到。打開塔斯汀的直播間,通常能看到主播一邊說著 " 已經搶光了,主播去為大家爭取加貨 " 一類的慣用話術,一邊上架各種 "6.9 元香辣雞腿堡 "、"18.9 元單人套餐 " 等折扣鏈接。

在價格向華萊士靠攏的同時,塔斯汀的產品評價也開始出現一些與華萊士的差評相類似的聲音,社交平台多有 " 踩雷 "、" 新的噴射戰士 " 等形容。

另一方麵,與大多數千店、萬店品牌一樣,塔斯汀 2 年開出 2500 多家店的背後,依然是加盟模式的加持。

據 36 氪了解,加盟一家塔斯汀的固定費用共 36.98 萬元,包括加盟費、品牌使用費、物料費用等,加上門店租金及其他各類前期投資費用,整店的造價大約在 60~70 萬元,這個數字對個體加盟商而言並不低。

與華萊士相比,塔斯汀對門店選址的要求會更高," 總部會對加盟商的選址進行審核,必須選擇一樓沿街鋪位或流量高的商場,以此來增強門店的展示效果,我們希望外賣與堂食五五開,要避免外賣占比過高 ",塔斯汀的招商人員告訴 36 氪。

另外,在加盟店的競爭管理方麵,塔斯汀此前設有 1 公裏的保護距離,但目前已經取消該製度,下一步官方將會在各個區域劃定投放點位,由加盟商在這些點位中自行選擇,避免商圈間的惡性競爭。

值得關注的是,在這兩年的快速擴張中,究竟有多少加盟商真正賺到了錢還是未知。官方所述的投資回收期在 8~15 個月,廣東的一位加盟商告訴 36 氪," 回本很慢,相比來說,此前加盟的某網紅新茶飲品牌回收期要短得多 "。此外,知乎等平台也有大量關於塔斯汀加盟的問題,但正麵的評論、回複大都來自塔斯汀內部員工,真實情況存疑。

目前,中式漢堡受到的關注愈來愈多,除了塔斯汀,僅在福建就還有大大方方、漢堡狀元、花堡旦、堡宴等品牌,此外新銳品牌「楚鄭」也在近日完成天使輪融資,西貝即將推出的新品牌 " 賈國龍酒釀空氣饃 " 雖存在產品差異,但也定位於 " 中式漢堡 "。

在這一眾品牌中,塔斯汀無疑是跑得最快、代表性最強的品牌之一,而對於這個漢堡界不折不扣的 " 後起之秀 " 而言,後續的產品力能否保證、加盟商的盈利模式能否大範圍跑通,會不會成為下一個達成萬店成就的品牌,都還有待市場來驗證。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