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首富財富縮水:楊惠妍套現、地產股賤賣

來源: 36氪 2022-12-22 22:19:59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0565 bytes)

在供應端應出盡出,行業迎來政策拐點之後,地產需求端或將開始發力。

12 月 15-16 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在房地產方麵,會議除提出有效防範化解重大經濟金融風險,滿足行業合理融資需求之外,還在提出 " 把恢複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 " 時,列舉支持消費的三個方向,首個就是 " 支持住房改善 "。

房地產是最大的消費,同時也是目前製約消費最大的阻力。會議專門提出支持住房改善消費,或表明商品房銷售市場有望迎來企穩複蘇。

此前 " 金融 16 條 " 釋出後,多家銀行向房企開出千億規模授信;11 月 28 日,冰凍 12 年的房企股權融資再開閘,為地產股持續了近一個月的上漲行情又帶來一番刺激。

伴隨股權融資放開,碧桂園、萬科 A、世茂股份、金科股份、大名城、新湖中寶、華夏幸福等多家房企也紛紛啟動配股、增發計劃。

不過觀察此類個股的市場表現,盡管在過去一個月來連續經曆上漲,但多家股價仍處低位,甚至市淨率小於 1。在破淨的低位籌劃增發,這意味著這些公司的股票將被 " 賤賣 "。

房企為什麽選擇在 PB 小於 1 的階段低位增發?此時入場,投資者是抄底還是接盤?本輪地產股的上升行情又能持續多久?

01 低位大額增發,無奈賤賣股票

12 月 12 日,胡潤研究院發布《2022 紅顏會 · 胡潤女企業家榜》,碧桂園聯席主席楊惠妍以 750 億元財富登頂榜單首位。這是胡潤研究院連續第十七次發布此榜單,也是楊惠妍第十次成為 " 中國女首富 "。

榜單顯示,位於前四位的女企業家均來自房地產行業,分別是碧桂園楊惠妍、龍湖吳亞軍、新鴻基鄺肖卿和富華陳麗華。而在行業經曆政策調控與市場下行之後,楊惠妍與吳亞軍的個人財富相較上年分別下降 59%、23%。

企業家個人財富的下降,一定程度上來自公司市值縮水引起的所持股票價值縮水。

以楊惠妍為例,本次榜單財富計算的截止日期為 2022 年 9 月 15 日,碧桂園當日的市值約 639 億港元。而一年以前,碧桂園市值接近 1600 億港元。根據 2021 年年報披露,楊惠妍 2021 年底持有碧桂園 61.25% 股份。

此外,在 12 月出售碧桂園服務股份前,楊惠妍還持有碧桂園服務 43.15% 股份。而碧桂園服務從 2021 年 9 月 15 日至 2022 年 9 月 15 日市值也縮水超過 1100 億港元。

與此同時,就在胡潤榜單發布不久前,碧桂園服務還公布了一項楊惠妍的賣股計劃。

12 月 9 日,由楊惠妍全資擁有的必勝有限公司與摩根大通簽訂配售協議。根據協議,必勝公司將向若幹獨立投資者出售碧桂園服務 2.37 億股股份,配售價為 21.33 港元 / 股。

通過此次賣股,楊惠妍將合計套現 50.55 億港元。交易完成後,楊惠妍持股比將由 43.15% 減少至 36.12%。

而回到地產主業,碧桂園也在近一個月內接連兩次配售新股籌措資金。

至 12 月 14 日,碧桂園最新一期配售完成,共計有 17.8 億股股份以每股 2.7 港元的價格成功配售,相當於配售事項完成後公司已發行股本約 6.44%。

碧桂園表示,此次配售事項所得款項淨額估計不少於約 47.41 億港元,擬用於為現有境外債項進行再融資及一般營運資金。配售完成後,楊惠妍通過必勝公司對碧桂園持股比下降至 52.61%。

配售新股籌得的數十億港元可為公司補充流動性,但配售期內,碧桂園市淨率已低至小於 0.5。如果不是極度缺錢,為何公司會以不到淨資產一半的價格把股票 " 賤賣 "?況且此前碧桂園剛獲得十家銀行超過 3000 億元授信 " 力挺 "。在有銀行信貸支持的情況下,公司為何不謀求銀行資金,而要選擇以並不劃算的價格配售新股?

實際上,與碧桂園類似,前述宣布增發計劃的地產個股中,股價跌破淨值是普遍現象。如金科股份 12 月 19 日 PB 為 0.37,新湖中寶為 0.56,萬科也僅 0.93。

在房企工作多年的投資人朱酒向 36 氪分析,進入 11 月以來,地產股整體迎來強勢回調,推動行情上漲的動力主要有兩股,一是防控不斷優化,二是房地產供給端不斷釋放利好。

" 作為受防控和供給端雙重影響的行業,地產股全麵上漲是順理成章的。" 朱酒解釋說,以港股民營房企為代表的內房股由於負債、銷售、匯率、港股環境等問題全方位集中式爆發,在今年下半年出現嚴重暴跌,當下在大環境出現拐點時,也自然會迎來恢複性上漲。

不過這些個股的股價大部分仍然低於上半年收盤價。如碧桂園在 12 月 19 日的股價為 2.95 港元 / 股,6 月 30 日尚有 4.86 港元 / 股。

" 這是因為在當時(2022 年上半年)還沒出現‘情緒殺’,市場是根據企業內在價值來定價的。所以近一個月的‘情緒漲’自然也很難越過這一關隘。"

朱酒認為,一定意義上,近一個月地產股股價上漲就是為了保證增發的順利實現。

那麽在當前階段申購的投資者算是抄到底了嗎?對此朱酒分析,後續支撐大部分民營房企股價繼續上漲的動力有限。因為對於近一年多幾乎無地塊進賬的它們來說,未來三年內或都難以遏製銷售和利潤的下滑。

02 大股東上岸,小股東買單

觀察多隻地產個股當前表現,在連續上漲一個月後,市盈率僅在 3-4 倍之間。而從提前鎖定利潤的銷售數據來看,2022 年結轉利潤下滑已成必然趨勢。因此待到 2023 年 3 月年報披露後,多數地產股 PE 或將達到 6-7 倍。

再往前回顧近一年的土地市場,除去龍湖、濱江等少數幾家,多數民營房企無法正常拿地。這意味著,其 2023 年的銷售業績還將繼續下滑,進而將影響兩三年後的利潤表現。

行業數據同樣預告了這一趨勢。中指研究院最新公布的 2022 年 11 月銷售數據顯示,今年前 11 月,全國百強房企銷售額同比下降 42.1%。

具體到企業,碧桂園前 11 月累計權益銷售額 3354.4 億元,同比下降 37.35%;萬科累計實現合同銷售金額 3772.2 億元,同比減少 33.14%。

" 對於民營房企,除了極少數公司之外,未來三年都會經曆利潤持續下滑的過程,出現虧損也是大概率事件。兩三年後,如果股票還能保持現在的價格,這些個股的 PE 可能就會超過 20 倍,甚至可能是負數。" 朱酒說。

而到那時,目前的估值修複也就成為黃粱一夢。

朱酒坦言," 房企比外麵的資金更清楚自己的家底。現在就是能套現多少就套多少,能賣多少股權就賣多少,由股民負責掩護大股東上岸。"

誠然,12 月 15-16 日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釋放了積極信號——在供給端的措施應出盡出之後,需求端或將跟進提振。不過即便未來幾個月商品房銷售迎來市場拐點,手中存貨已不多的眾多房企或也難真正獲益。

本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報告再提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廣東省城規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認為,這在 2023 年更加重要。

首先,解決保交樓、房企風險處置,前者需要增量資金,後者需要市場信心,這決定了需求端保持一定的活躍度。其次,2023 年由於外需下行,基建近兩年提前發力,疫情後消費的動力需要提振,穩增長的壓力很大。

此外,朱酒還提到,除集中討論房地產的報告第五條之外,報告所闡述的 " 恢複和擴大消費 " 以及 " 增強消費能力,改善消費條件,創新消費場景 " 或也釋放了積極信號。

首先,報告在上述內容後專門強調 " 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 ",這或表明當前製約消費的主要問題在於 " 收入 " ——自 2021 年下半年以來,房地產開發、建築行業陸續出現規模性裁員,上下遊產業鏈麵臨大量債務違約,這最終將影響數以億計從業者的收入。而 " 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 ",一定程度上也需提振這些行業的景氣度。

其次,報告列舉了恢複擴大消費的三個方向,首個就是 " 支持住房改善 "。朱酒分析,房地產是最大的消費,同時也是現在製約消費的最大阻力。"要擴大需求,增強消費,房地產是繞不過去的。"

李宇嘉也表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預示著房地產管理的基調開始轉向全麵穩定、複蘇市場和需求。" 近期,熱點城市鬆綁限購限貸," 三支箭 " 進場,供需兩端全麵發力就是有力的證據。"

加之當前疫情影響正在積極修複,李宇嘉預測,明年一季度地產將開始企穩——資產價格下跌態勢得到控製,銷售、開發、開工等全鏈條下跌態勢亦將得到控製。

不過,即使在多地限購限售政策放寬,以及市場信心的修複下,房地產銷售端出現回暖,但大部分出險房企個體或已難享受實質利好。畢竟在沒有地塊進賬,手中資產又接連出售的過去一年,這些房企的家底幾乎賣光了。

因此,回到在這場集體增發中買入地產股的投資者視角,在大麵破淨的階段拿到公司股票,表麵上看像是抄到了底,但實質更像是護送沉在這場危機中的大股東們上了岸。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