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被媒體稱為
醫藥行業的“野蠻人”。
作者:隋坤
曾經的黑龍江首富、被稱為“東北藥王”的朱吉滿,於近期正式宣告破產。
11月11日晚間,哈爾濱市中級人民法院根據譽衡集團控股股東朱吉滿的申請,裁定其11月10日正式破產。
公告稱,母公司譽衡集團的破產不會影響旗下子公司譽衡藥業的正常經營,但可能會導致公司控製權發生變化。
這意味著,朱吉滿可能會被自己親手創立的譽衡藥業掃地出局。
“東北藥王”的首富之路
當年,朱吉滿在人們眼中也算是“天之驕子”。
1964年出生的他畢業於西安醫科大學。1988年,他進入西安電力中心醫院,順利成為一名眼科醫生。
同一時期,西安楊森製藥公司(以下簡稱楊森)成立,地址就在朱吉滿工作醫院附近。
幾年後,這家公司成為首批在中國嚐試組合式市場營銷的醫藥公司,大量醫藥代表從這裏走向全國,被稱為“醫藥銷售的黃埔軍校”。
因為距離近,許多楊森員工到電力中心醫院看病。朱吉滿接觸到許多醫藥市場前沿的營銷理念,也得知醫藥銷售們薪資待遇豐厚。
1993年,朱吉滿辭掉體製內的“鐵飯碗”,投身醫藥市場化浪潮。
他的第一站是北京,在一家做人工晶體的外資企業做市場工作。之後,他又到陝西一家企業任華北區經理。但在那裏“領死工資,還沒獎金”,不久,他又辭職了。
1995年,朱吉滿拿下了深圳某企業生產的抗生素浙江代理權,終於賺到了人生中第一桶金。
一年後,他利用在浙江積攢的資源,為東北第六製藥廠某款藥品找到了江浙地區的銷售渠道。這讓他獲得了東北第六製藥廠的信任,不僅相繼拿到了該廠藥品在中國各區域的代理權,更受聘成為市場部經理。
這段經曆讓他與東北醫藥圈結緣,為後來創業打下了基礎。
入職東北第六製藥廠後,朱吉滿深耕東北藥品市場,終於在2000年迎來質變。
那年,黑龍江康複研究所附屬藥廠進入朱吉滿的視野。這家藥企雖然連續虧損多年,幾近停產,但開發的“鬆梅樂”鹿瓜多肽注射液引起了朱吉滿的注意。
“鬆梅樂”鹿瓜多肽注射液是一款骨科輔助用藥。作為一名成熟的藥品銷售,朱吉滿認為這款藥背後蘊藏著巨大的商業價值。
最終,朱吉滿以168萬元的價格收購黑龍江康複研究所附屬藥廠,並改名“譽衡藥業”。
不久後,朱吉滿對譽衡藥業進行了改造,使其符合GMP(國家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隨後,“鬆梅樂”鹿瓜多肽注射液進入國家醫保。
除此之外,朱吉滿從自身經驗出發,采用了招商代理製,組建強大的銷售團,大大拓寬了產品銷售渠道。
此後,這款骨科輔助藥品為譽衡藥業帶來了豐厚的現金流。截至2009年,這款產品帶來的利潤已高達1.57億元。
2010年,譽衡藥業在深交所上市。這是它成立的第十個年頭。朱吉滿也從一位名不見經傳的藥廠員工成為了身家百億的董事長。
8年後,朱吉滿以105億元的身家成為黑龍江首富。
18年間,朱吉滿將一個瀕臨破產的藥廠變成了搖錢樹。但是,一個地雷已在他身邊埋下。
瘋狂擴張後一地雞毛
譽衡藥業上市時,朱吉滿曾如此感慨:“終於不缺錢了!”
在資本力量的加持下,朱吉滿大舉擴張。他不斷複製“收購輔助用藥、中藥注射劑大品種+強銷售”的模式,先後收購了哈爾濱蒲公英藥業、澳諾製藥、上海華拓、南京萬川、普德藥業等一係列公司。
一段時期內,朱吉滿被媒體稱為醫藥行業的“野蠻人”。譽衡也從一家企業變成了集團。
朱吉滿曾對《21世紀經濟報道》分析這種擴張模式:“一旦發現合適品種,就采取直接購買、合作研發、並購等方式把這個品種收過來。現在的譽衡藥業就是一個藥品整合商,新藥資源隻會越來越少,先拿到手再說。”
據不完全統計,自上市以來,譽衡總共豪擲129億元在資本市場瘋狂買買買,僅並購重組就達27宗,但最終完成的卻隻有14宗。
在這27宗並購案中,規模最大的是2017年收購信邦製藥21.04%股權。通過這筆收購,信邦製藥創始人張觀福一次性套現30.24億元,朱吉滿則拿下了這家上市公司的控製權。
瘋狂擴張的同時往往伴隨大量債務,這成為壓垮朱吉滿的大山。
2018年,朱吉滿剛剛收購的信邦製藥股價大跌,從而招致債務危機。
與此同時,隨著國家醫保目錄調整、帶量采購,譽衡的營收出現大幅下滑。2017年至2019年,其淨利潤分別下降56.79%、59.35%、2214.30%。
內部空虛的譽衡股價持續下跌。要知道,頻繁的資本並購本就讓其資金回籠非常吃力,股價的下跌無疑讓情勢更加焦灼。
截至2018年,譽衡藥業的商譽達到33.6億元,占總資產的35.25%。2019年,譽衡藥業計提了26.15億元商譽減值,致使當年虧損高達26.62億元。
2020年,譽衡藥業的債務危機倒逼朱吉滿拋售優質資產。他忍痛出售全資子公司奧諾製藥,獲得6.87億元的利潤。可惜的是,這沒能緩解債務危機。
當年7月7日,信邦製藥和譽衡藥業相繼發布公告,其共同控股股東譽衡集團麵臨破產。
直到近期,負債累累的譽衡集團終於支撐不住,正式破產。
擴張背後,另有隱情?
朱吉滿靠優秀的銷售才能起家,日後這也成為譽衡的經營風格。而他之所以近乎瘋狂的收購藥企,也與重銷售輕研發有關。
賣藥的他知道“症結所在”,早在2015年就尋求轉型。彼時,譽衡藥業與藥明康德簽訂了10億元的《生物醫藥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一年後,朱吉滿又聯合藥明生物成立譽衡生物,推動腫瘤藥物賽帕利單抗的開發。
但眾所周知,研發投資“戰線”長、收益慢。
直到2021年,賽帕利單抗才獲得上市批準。隻是該藥一經麵世,就麵臨著國際藥品的巨大競爭。而其每瓶3300元的零售價,更是刷新了該類國產藥的價格,讓銷售情況大受影響。
研發藥物銷售不暢又反噬了深陷債務危機的朱吉滿。2021年8月,譽衡藥業向譽衡生物增資4300萬元,補充後者運營成本。同年,譽衡藥業投資收益虧損金額達2767萬元,主要源於譽衡生物虧損。
正因為自主研發不順,朱吉滿才大舉並購藥企,企圖“買現成的新藥產品”。並購需要資金,研發也需要資金,這讓朱吉滿在債務深淵裏越陷越深。
但是,朱吉滿不能放棄新藥研發。隨著我國醫療改革的持續深入,醫藥行業過去靠營銷取勝的商業模式已走不通,創新能力以及能填補未滿足需求的創新藥品成為企業成功的關鍵。
2016年,監管部門加大了輔助用藥的審查。此類藥物常被戲稱為“神藥”,是指臨床非必需、價格高、占醫保費用很大的產品。而此類藥品的銷售是譽衡集團利潤的重頭之一。
尤其是2019年7月,國家衛健委出台第一批重點監控目錄後,輔助用藥及中藥注射劑成為過剩產能的典型,在隨後的地方政策以及醫保目錄調整中,均被嚴格限製或清退出局。
醫藥業內人士曾對媒體分析,譽衡集團旗下產品多為輔助用藥和中藥注射劑,在“限輔政策”之下,其業務大幅下滑。隨著資本市場預期調整,譽衡集團市值降低。與此同時,譽衡此前並購杠杆太大,投資標的又太多,估值下滑時刺破泡沫,最終造成譽衡的困境。
朱吉滿從盛轉衰的起伏人生,見證了中國醫藥產業的時代更迭。而這種現象並不隻發生在單個領域。
現如今,越來越多的企業在各自領域深耕“產品力”,傳統“重宣傳、重營銷、輕技術、輕研發”的銷售策略已經落後。腦白金、背背佳等爆款產品的衰落也印證了這個道理。
“打鐵還需自身硬”,任何躺在過去的輝煌中拒絕前進的企業,都將被時代拋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