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分岔口上,阿裏做了選擇

在《笑傲江湖》裏,華山派分裂為劍、氣二宗,風流一朝散盡。

劍宗雕琢劍法招式,以劍術為上,容易速成;

氣宗要以氣禦劍,練好內功,做時間的朋友。

前二十年的互聯網江湖,一切追求速度,以快打快、攻城略地、鋒芒畢露;

如今江湖路遠,所有人站在時代的分岔口,遠望山河、幡然醒悟、勤修內功。

「到得三十年時,劍宗的功夫,便再也不能望氣宗的項背了」

2022 年的雲棲大會,正是阿裏磨劍十年後的" 試劍大會 "

在會上,阿裏宣布倚天 710 已大規模應用,成為中國首個雲上大規模應用的自研 CPU。



阿裏倚天 710 芯片

這句話翻譯一下,意思是:

阿裏自己的雲計算,大規模地部署了自己的芯片。

阿裏不僅能 " 造芯 ",而且造出來的芯片,經得起最嚴苛的應用檢驗。

放眼世界,自研芯片,幾乎成了頂尖科技和互聯網公司的標配。

亞馬遜在 2015 年,收購了一家以色列芯片公司,花 8 年時間鼓搗出 Nitro 和 Graviton 等 9 塊芯片;

穀歌自己研發的 TPU 芯,為其日益龐大的人工智能帝國,提供了 AI 算力的解決方案;

馬斯克也說,特斯拉下一代訓練自動駕駛的超級計算機,要用上自研的 Dojo 芯片,提升算力和效率;



特斯拉 D1 芯片

在國內,百度手上有昆侖芯片,騰訊去年也做了紫霄(AI 推理)、滄海(視頻轉碼)、玄靈(智能網卡)三塊專用芯片;

阿裏 2018 年收購中天微,並和阿裏達摩院芯片研究團隊合並成立平頭哥半導體,這幾年已經成功研發了倚天(服務器 CPU)、含光(AI 推理)、羽陣(RFID)、玄鐵(RISC-V)等係列芯片產品。

為什麽要自己造芯?這個問題的對象,曾經是蘋果、華為、三星幾位手機巨頭。

蘋果在 2010 年的 iPhone4,就用上了自研 A4 芯片,成就一代裏程碑;2020 年,蘋果在 Mac 電腦用上 M1 芯片,和英特爾分道揚鑣。

華為海思,從被網友噴得體無完膚的 K3V2,到成為一代絕響的麒麟 9000,也經曆了 13 年的漫長攻堅。

對他們來說,供應商清一色的同款芯片,已無法滿足他們性能升級、產品差異化、生態壁壘等的需求,鉗製了發展速度。

食之無味,所以自己下場,挽起袖子做芯片。

一般來說,大企業才有財力,支撐動輒以億計、長年累月的研發成本;

更關鍵的是,這些掌握終端市場的企業,每年幾千萬部手機、電腦、手表等產品,可以供自家芯片試錯、兜底、正反饋。

隻有經受住了市場的檢驗,才有機會把芯片從研發黑洞的負資產,形成高利潤的完整閉環。

就算如此,成功也很難複製。

君不見,三星自研的 Exynos 芯片,還有三星半導體實力做倚仗,卻沒能打出同樣的戰果。

對互聯網公司來說,造芯,更是一場少數人的勇敢者遊戲。

但是,雲計算市場的競爭已經白熱化,尤其是在人工智能時代,對算力的需求在指數級提升。

如何更高效生產、利用算力?這是擺在互聯網公司麵前的現實問題,也是生存問題。

在軟件、操作係統、架構等方麵,大家已經卷無可卷,進步緩慢;

所以競爭必然進入到硬件底座,像超算中心、服務器、存儲,以及最核心的芯片。

互聯網公司造的,一開始基本上是專用芯片。

英特爾 CPU、英偉達 GPU,屬於通用芯片,很好、很強大、也很貴;

所以像 AI 訓練、視頻處理、圖像編碼等功能,就讓自己研發專用芯片去替代,既是性價比之選,也是造芯玩家們的新手村。

阿裏的倚天 710,就是這樣從邊緣到核心,造出來的首款通用型 CPU。其性能跑分高出業內標杆 20%,能效比提升了 50%。

阿裏雲智能總裁張建鋒宣布,在未來兩年,20% 的新增算力都要用上自研芯片。

翻譯一下,就是:芯片經受住了市場的檢驗,生態閉環形成了

功夫是纖毫之爭。在芯片研發這一役上,阿裏率先攻入了腹地。

在此之後,從軟件到硬件,再到生態和市場,阿裏走過了蘋果們走過的路,形成螺旋向上的閉環。

接下來,就是算力的又一次解放。

人類每次生產力的更迭,都會引發世界格局的重大變化。

春秋戰國,鐵器時代到來,鐵質生產工具的普及,解放了農業生產力,讓經濟成為國家的主導力量;

19 世紀的末尾,電力大規模應用,工業生產值飛躍,世界頭把交椅越過大西洋,從英國變成了美國。

最近一百年,同樣的故事,主角換成了算力。

二戰時期,世界上第一台通用電子計算機 ENIAC,研發之初就是為了計算導彈彈道。



ENIAC 計算機

當時,這項任務要上百名計算員,花 20 小時才能算出來,而 ENIAC 隻需 30 秒。號稱,導彈還在天上飛,它就能算出彈道結果。

手握利器,殺心四起。

中國在 1959 年,成功研發出 104 型通用電子計算機。



中國大型通用數字電子計算機 104 型機

機器一共造了兩台,一台送去造原子彈,一台送去造火箭。科學家們從埋頭敲算盤、手搖式計算機裏,解放了出來。

羅布泊傳來一聲巨響,世界格局重新洗牌。

算力革命,給了研發創新一個加速度,促成了人類科技新的爆炸。

如果要給這個加速度,畫一條曲線,那就是摩爾定律。

半導體芯片發明後,成為新的算力物質載體。

戈登 · 摩爾,英特爾公司的創始人之一,提出了:芯片中晶體管數量每 24 個月翻一倍,同時價格下降為之前的一半。

算力成為創新的基石。航空航天、電子信息、石油勘探、氣候測算,一切神秘的麵紗都被揭開。

如果世界就此發展下去,如今世界上最偉大的公司,應該是英特爾。

但我們知道,答案並非如此。

1999 年,《黑客帝國》上映,全球的觀眾看著那一串綠色的字符,如瀑布般一瀉而下。

那是世紀末的預言,也是新世紀的興奮。



電影《黑客帝國》劇照

人類在信息高速公路上閉眼狂奔,擁抱看不見、摸不著的互聯網世界。

在天涯論壇和各路聊天室裏,天南海北的人一邊指點江山,一邊問你是 GG 還是 MM?

在網絡遊戲世界,毛頭小夥子指揮著像素點陣、棱角分明的角色,相互攻城略地。

2007 年 1 月 9 日,穿著黑高領的喬布斯,掏出了巴掌大的 iPhone,又一個時代轟然開啟。

扮時髦的科技人士,書桌上總要擺幾本《失控》《大數據時代》和《數字化生存》。

電腦 PC、手機成了普通人也買得起的消費品,在百萬像素的攝像頭下,世間一切都是嶄新的。

全球數據量,以每 2 年翻十倍的速度增長。每過一段時間,就有專家念叨:人類文明 90% 的數據,都是最近兩年創造的。

互聯網一天,人間一年。

如何大規模地生產、調度、應用算力,成了現實的難題。

在美國,以亞馬遜 AWS,微軟 Azure 還有穀歌的 Google Cloud 為代表,搶先抓住這個趨勢,推出了雲服務。

算力進入了雲計算的時代。

其中,亞馬遜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吃下了算力生意的紅利。AWS 一路掃蕩了美國、歐洲還有日本,占據全球近 40% 的市場。

在今天,AWS 是亞馬遜最賺錢的部門,每年貢獻一半的淨利潤。

在這波浪潮裏,中國沒有掉隊,誕生了自己的雲計算陣營。互聯網企業,在這個過程發揮了超乎想象的作用。

2008 年,阿裏的電商生意極速增長,後來的 " 雙 11" 創造了中國的消費神話。但是繁榮的背後,傳統的 IT 架構、算力模式,已經無法支撐阿裏的增長。

如果這是花錢就能解決的問題,那閉眼買硬件設備就行了。但是,算力需求爆表後,就算把阿裏所有收入,都拿去買 IOE 設備,都還不夠。

前路渺渺,阿裏內部也吵得麵紅耳赤。據阿裏總參謀長曾鳴回憶,阿裏當時開了 " 曆史上最重要的戰略會 "。

這次會議,無異於劍氣之爭,是道路選擇、大是大非的問題。

所謂的大時代,也不過就是一個選擇,或去或留。



會議之後,阿裏拍板成立阿裏雲,建立登月計劃,用分布式的雲計算,代替傳統的架構。

他們選擇了氣宗,練內功,做時間的朋友。

雲計算的賽道,阿裏雲是中國第一個吃螃蟹的,吃到紅利的,現在也成為國內最大、全球前三的雲服務供應商。

一馬當先後,騰訊雲、華為雲、百度智能雲、天翼雲、UCloud 等雲計算 " 中國隊 " 群雄迭起,在全球雲計算的版圖上,大家守擂、出海、激發創新,好不精彩。

算力,也就逐漸成為和水、電一樣必不可少的公共資源,逐漸滲入了社會的方方麵麵。

量變引起質變,這是規律,不可違背。

2021 年,《科學》和《自然》兩家頂級期刊,難得一致認為,AlphaFold2 是當年最大的科學突破。

AlphaFold2 做了一件事——預測出 98.5% 的人類蛋白質結構。



這是困擾學界半個世紀的難題。

用傳統辦法,科學家們測試 1 種結構,要花上好幾個月;在 AI 算力下,2 億個結構的密碼就此破解。

算力爆發式增長,為人工智能提供了沃土、催化劑。

而人工智能的技術突破和大規模應用,對社會、經濟和生產帶來了範式轉變。

做醫藥研發的公司,如今用 AI 輔助,改變、縮短了研發的流程。北大在研究靶向藥時,就借助了飛天智算平台,將計算效率提升了 100 倍。

量化基金公司,非常壕氣地砸 10 個億建超級計算機,在時間尺度上博弈,每毫秒幾百萬上下;

在工業領域,如海爾、三一重工、上汽、寶鋼,都建起了自動化生產線、無人車間、黑燈工廠,探索智能製造的可能性;

山東壽光的實驗大棚裏,培育、巡田、施肥、防蟲害等工作,已經交給 AI 管理;

小鵬汽車和阿裏雲合作,在烏蘭察布建成了中國最大的自動駕駛智算中心 " 扶搖 ",讓自動駕駛的模型訓練時間,從 7 天縮短到 1 小時;

各地城市在構建城市智腦,將交通、電力、水務等管理智能化,這是影響億萬人的大工程。

2012 年,一本名為《大停滯》的書橫空出世,在金融危機的風波中傳道:經濟的大停滯,源於科技創新的瓶頸。

而站在當下,自動駕駛、新能源、生命科學、太空探索、智慧城市、氣候監測、金融科技、智慧農業……

一輪新的科技進步正在進行中,打散了停滯論的陰雲,也必然推動經濟格局的變動。

有人提出了" 算力時代三定律 ":

算力第一定律,時代定律,算力就是生產力;

算力第二定律,增長定律,算力每 12 個月增長一倍;

算力第三定律,經濟定律,算力每投入 1 塊錢,能帶動 GDP 增長 3-4 塊錢。

在剛剛過去的大會上,講到

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健全新型舉國體製,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提升國家創新體係整體效能,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

創新,已經成為了現代化的核心。

而算力,就是創新的底座。

2020 年,我國算力產業規模達到 2 萬億,直接帶動經濟產出 1.7 萬億,間接帶動 6.3 萬億;

截至 2021 年,我國在用超大型、大型數據中心超過 450 個,智算中心超過 20 個;

到 2022 年 6 月,我國在用數據中心機架總規模超過 590 萬標準機架,服務器規模約 2000 萬台,算力總規模超過 150EFLOPS(EFLOPS 指每秒百億億次浮點運算次數,是的,億億)。

今年上馬的 " 東數西算 ",是國家第四大超級工程,代表了頂層設計對算力的一盤棋考量。

建立 8 個國家級數據算力樞紐,10 個數據中心集群。發揮東西部的優勢,彌補區域鴻溝,刺激創新,推動共同富裕。

中國未來能達到什麽高度,很大程度上就取決於科技創新、實體經濟和產業升級能走到哪一步。

對阿裏、騰訊和百度這些互聯網大廠而言,在這場前所未有的大變局裏,

向外溢出算力,成為智能時代的底座;

和實體經濟深度結合,成為激發創新的平台;

硬科技轉型,讓科技紅利惠及最廣大的民眾,推動共同富裕。

在雲棲大會上,阿裏董事會主席兼 CEO," 逍遙子 " 張勇說,

「科技是阿裏巴巴從過去走到現在,並且更好走向未來的基石;更先進的技術是為了承擔更大的責任。」

我不禁想到,電影《功夫》最後,阿星神功大成,練就一套從天而降的如來神掌。

他留下的最後一句台詞是,

「想學啊,我教你啊。」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