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變局中,誰站上了“風口”

來源: ZAKER 2022-11-05 01:35:38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2851 bytes)

今晚,第五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正式啟幕,來自145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的企業來到中國市場,展示他們的技術、產品與服務。城叔也來到黃浦江畔,觀察與見證我國的對外開放如何向更高質量、更高水平縱深推進。

“引進來”與“走出去”,從2012年到2021年的十年間,我國開放事業取得了曆史性的成就——貨貿與服貿的總額從4.4萬億美元增至6.9萬億美元,成為全球第一大貿易國;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從1133億美元增至1735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二;境外投資存量從0.5萬億美元增至2.7萬億美元,同樣穩居世界前列。

麵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隨著我國參與國際進出口貿易的深度、廣度不斷拓寬,貿易強國的建設將加快建設、並向縱深推進。

今年前三季度,我國進出口這輛“馬車”交出了最新答卷:31.1萬億元人民幣、拉動GDP增長1個百分點。從數據上看,已經接近疫情發生前2019年全年進出口的整體表現。

回顧過去,倚靠對外開放這扇大門,地方實現了社會經濟發展的進化;展望未來,地方積蓄多年的開放實力,將成為我國未來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動能所在。

看區域:浙江晉位,中部“崛起”

在經濟增長遇到複雜形勢、疫情對經濟衝擊較大、投資和消費不及預期、國際經貿形勢動蕩的情況下,外貿進出口的高增長尤其難能可貴。

圖片來源:攝圖網500698073

回看今年前三季度,我國進出口總值增長9.9%,其中出口增長13.8%,進口增長5.2%。

全國31個省份中,27個省份進出口總額實現正增長,19個省份跑贏全國大盤。其中,寧夏、新疆、青海、江西等四個內陸省份進出口總額增速均超過40%,在全國領跑。

廣東逐漸走出上半年“外貿失速”的困境,憑借6.1萬億元的進出口總額,繼續位列全國第一位,與排在第二位的江蘇一起,包攬全國三成的外貿份額。事實上,穩坐外貿第一大省第36年,廣東仍是中國外貿開放的橋頭堡,對外部經濟環境的感知也更加敏銳。

“靠低廉的人力成本、土地成本獲得發展紅利的模式,在廣東一去不複返了。我們隻有通過技術、管理、服務創新,做到不僅把東西銷出去,還要能夠在當地落地,才能成為有話語權的品牌。”置身新的外貿形勢,廣東外貿企業也在思考如何轉型升級,更好地“走出去”。

倘若將視角拉寬,不難發現十年間外貿大省風起雲湧。浙江是攪動區域格局的最大“黑馬”,2012年至2021年增長2.17萬億元,首次超越上海躋身全國第三位,提升幅度居各省(區、市)首位。

從外貿結構來看,廣東、江蘇、上海、浙江的一般貿易占整體進出口的比重分別達到52.3%、56.2%、57.4%、78.5%,較2012年分別提升18.9個、19.9個、10個和1.1個百分點,外貿結構迎來進一步優化。

在“一帶一路”、RCEP等時代機遇下,一些製造業大省站上風口,聚焦於內陸,許多省份的外貿成績在近10年來迎來爆發式增長。作為“一帶一路”的重要支點,陝西在中歐班列的加持下外貿總量增幅高達409%,處於全國第一位。

這主要是源於美光、三星等半導體巨頭在過去十五年相繼重倉西安,兩家企業合計進出口額一度貢獻全省六成份額。與此同時,隆基綠能以及陝汽、西安比亞迪等龍頭企業的迅速崛起,也使得太陽能電池、新能源汽車等產業,在陝西形成了新的外貿增長點。2021年,陝西省太陽能電池和汽車(含底盤)出口分別同比增長65%、88.1%。

陝西在西北“一枝獨秀”,吉林則在東北“領跑”。從10年增幅來看,吉林的增幅接近300%。作為全國唯一一家以汽車命名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長春汽開區憑借汽車及相關產業出口的強勁增長,貢獻全省70.2%的外貿份額。

比如,今年1-7月吉林奔騰、解放和紅旗等自主品牌汽車出口達18015輛。

不過,要論區域整體活躍度,中部外貿“崛起”的勢頭最為明顯。湖南、安徽、湖北、河南、江西和山西均在10年增幅前十之列,增速均超過100%。其中湖南憑借332.39%的增幅從全國第20位躍升至14位,領跑中部。

如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等新興產業,正在成為中部區域持續釋放外貿潛力的引領性力量。比如,去年安徽汽車出口36萬輛,占全國的18%。

看城市:萬億擴容,四城衝刺

具體到城市層麵,2012年的數據顯示,全國僅上海、深圳、北京、蘇州4城進出口規模超過1萬億元。

十年時間,東莞、寧波、廣州三座城市相繼邁上萬億台階,到2021年“萬億外貿俱樂部”成員增至7城。其中,僅上海和深圳兩地,就撐起了全國20%的進出口總額。

從增量上看,上海是唯一一座十年進出口增量超過萬億元的城市;東莞、蘇州以超過6000億元的增量緊隨其後;第三梯隊的深圳、寧波進出口增量在5000億元+;北京增量超過4000億元。

這七座城市之間,十年來你追我趕,演繹著一出出精彩的故事。

2012年,深圳的進出口總額還領先上海1909億元,到2015年就被上海反超,直到2021年都位居第二。今年前三季度,深圳又被北京超過,後者以400億元的優勢領先上位,而且拿下了18.6%的增速,比深圳的增速高出14個百分點。

與深圳優勢在於出口不同,上海、北京的進口都更勝一籌。通觀過去十年,上海和北京的進口額占整體進出口總額的比例在六成到八成之間。

廣州與寧波也上演了類似的故事。2020年,廣州進出口總額被寧波反超,排名滑落至全國第7位。今年前三季度,廣州進出口總額同比下降6.2%,與寧波的差距擴大到2000億元左右,在去年全年1100億元差距的基礎上進一步拉大。

外貿持續承壓、出口持續低迷,被認為是廣州近期經濟增長乏力的重要原因。過去十年,廣州的進出口總額增量剛剛超過3000億元,不及成都、重慶、西安等中西部城市,在全國7座萬億外貿城市中也表現墊底。

除北京外,“萬億外貿俱樂部”成員均位於沿海省份。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東南沿海率先融入到全球產業鏈,迅速崛起的製造業為我國最初的外貿格局打下江山。

在從貿易大國邁向貿易強國的征程中,“中國製造”正向“中國智造”“中國創造”轉變。所以,當沿海發達地區的產業向外轉移,給更多的中西部城市帶來了崛起的機遇。

變局之下,誰將成為下一個萬億外貿之城?

從近幾年的增長勢頭來看,有四座城市站在“8000億元”的體量上,向著“萬億外貿俱樂部”衝刺。他們是:天津(2021年進出口總額8567億元,下同)、青島(8498億元)、成都(8222億元)、重慶(8001億元)。

這四個“後備軍”都拿出了勢在必得的氣勢。青島提出,到2026年貨物進出口超1.3萬億元;成都提出,未來五年外貿進出口總額突破1.2萬億元;重慶則將突破1萬億元的時限目標定在了2024年。

在最新公布的三季報中,青島進出口總額以領先第二名重慶近400億元的優勢躍居4城之首;重慶則以10億元的微弱優勢超過天津,相比去年全年排位上升一名,距離“萬億”目標更進一步。

2022年三季度,數據顯示,在全國貿易順差大幅擴大53.7%的背景下,有14個“GDP萬億城市”出口額實現了兩位數增長(注:合肥未公布),其中,長沙、濟南、武漢、無錫、西安等城市出口增速更是超過20%。

共有10座萬億城市進出口總額的同比增速跑贏了全國平均線(9.9%)(注:東莞未公布),其中長沙、濟南、北京增速位居前列。

謀全域:“多元”的對外開放

吉林乘上了汽車出口的東風,鄭州踏準了中歐班列連接“一帶一路”的節奏,粵蘇浙的外貿地位暫時難以挑戰,中西部的出口增勢同樣不可阻擋。

從省份和重點城市的十年進出口演進來看,開放之力不同程度地推動著各地經濟的發展與繁榮。

通過各地數據的梳理,“多元”的發展趨勢浮出水麵。

2021年江蘇、浙江的一般貿易占外貿總值的56.3%、78.6%,較2012年分別提高了16.2、1.1個百分點。無論多少,這種增勢確與中國外貿結構的變化趨勢一致——2021年我國一般貿易進出口總額實現24.08億元,占比61.6%,較2012年提高了9.6個百分點。

不同於“世界工廠”性質的加工貿易,一般貿易的占比提升,意味著地方外貿產品結構不斷優化,國內產業轉型升級正在進一步起效,產業的競爭力也在國際市場上逐步增強。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吳林靜 攝

除了貿易方式與結構的“多元”,關係密切的貿易夥伴也更加“多元”。

從全國來看,2021年,我國前五大貿易夥伴依次為東盟、歐盟、美國、日本和韓國。同期,相比主要貿易夥伴,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增長23.6%,比整體增速高2.2個百分點。

前五大貿易夥伴中,排名第一的東盟,是近幾年外貿形勢中的最大亮點。

受益RCEP生效實施的政策紅利,今年前三季度,寧波口岸對東盟國家進出口的貿易值占總額的10.4%,廈門這一比例則達到了19.3%;江蘇對東盟國家合計進出口同比增長13.8%,廣西與東盟的貿易額則直接占總額的39.7%。

2019年,東盟超過美國成為我國第二大貿易夥伴,隨後2020年,東盟再超越歐盟成為我國的第一大貿易夥伴。今年各地對東盟的貿易增勢,為中國-東盟全麵戰略夥伴關係建立的第一年開了個好頭。

站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上述“多元”的對外開放局麵,將帶來更加“穩定”的經濟格局。

眼光向前,過去十年各地積蓄下來的外貿實力與進出口結構,正描繪出全國未來“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新起點。

除了“維護多元穩定的國際經濟格局和經貿關係”,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到了“製度性開放”。無論是貿易規則、投資規則,還是對於外資外貿、市場的管理,需要從製度上為開放所服務。

這意味著,“高水平的對外開放”不僅僅要在數據上挖掘增量,還會在製度上看到質量。

一千多年前,曆史上的中國是一個繁榮的經濟體,占據世界經濟總量的四分之一。但那時的繁榮與國際往來不甚相關。

在21世紀的今天,中國以超百萬億元的經濟體量,站在了世界第二的舞台上,開放之門越開越大。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而世界的繁榮也需要中國。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