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車鄙視鏈底端,沒想到是它

來源: 新周刊 2022-10-21 22:48:06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5303 bytes)

混動車招誰惹誰了?

國慶節小長假結束後,互聯網上 " 油電之爭 " 的討論又開始了。

和之前不同的是,這次成為爭鋒焦點的主角,居然是同屬新能源範疇裏的插電混動車型。

今年國慶長假期間,有網友發微博吐槽稱,某高速服務區的 4 根充電樁,其中 3 根被混動車占據,讓不少想要補能的電車車主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畢竟混動車沒電還能加油,但純電動車沒電就得 " 趴窩 " 求援。" 混動車有沒有充電自由 ",陡然成了熱議話題。



電車車主怎麽也想不到,有一天會被混動車搶走了充電自由。/ 微博截圖

然而有關討論還沒告一段落," 上海混動車上牌明年不免費了 "的新聞迅速引發關注。根據《上海市鼓勵購買和使用新能源汽車實施辦法》(以下簡稱《實施辦法》),從明年 1 月 1 日開始,消費者購買插電混動車,在流程與手續上和購買一輛燃油車將不會有什麽區別,同樣需要通過競拍才能拿到車牌。

有媒體探訪上海多家汽車品牌的銷售門店後發現,一些熱門車型的現車等候時間排到了兩個月後,而個別車型目前已經停止接單。

上海並非全國首個插電混動車牌照不免費的城市。早在 2014 年,北京市發布的《北京市示範應用新能源小客車管理辦法》中,將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剔除出新能源汽車的範疇中;換言之,即便領到的車牌是 " 京 AF" 開頭的新能源綠牌,但買回來的混動車沒有任何補貼,同時也必須遵守和燃油車一樣的限行規定。



在北京,無論是電車還是油車,都需要搖號上牌。/ 視覺中國

汽車世界裏,插電混動車就是介於燃油車和電動車之間的產品,對消費者最直觀的認知就是" 短途用電、長途用油,沒有裏程焦慮 ",常常被 " 歸類 " 為油車和電車之間的折中方案。

但轉到互聯網上,汽車大廠的高管們為了論證混動車到底是不是 " 真 · 新能源車 ",常常大打口水戰。而最近上海這一新能源新政策見諸報端,互聯網上又多了不少類似的爭議。

言語之間," 落後 "" 過渡技術 "" 很快將被淘汰 " 的標簽,統統 " 貼 " 在了混動車身上。

混動車," 誰都不討好 "?

要厘清混動車的地位到底尷不尷尬,首先需要稍微對上海的這一 " 新政 " 做個解釋。

都知道上海是全國新能源汽車最大的市場。但放眼全國來看,上海其實早就不是混動車熱銷的城市。



開足馬力生產的上海特斯拉工廠。/ 視覺中國

有汽車評論人士撰文稱,根據統計數據,今年 1-8 月上海地區插電混動車型的銷量同比下降了 11.2%,而在全國的占比已經從 2020 年的 22.6%,快速下滑至 2022 年的 6.7%。

在這期間,上海市發布了《上海市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實施計劃(2021-2025 年)》(以下簡稱《計劃》),明確提出 " 自 2023 年起,對消費者購買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汽車不再發放新能源汽車專用牌照額度 "。

而作為平衡,上海還設置了一個緩衝期,即從《計劃》公布之後的 3 月 1 日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期間,購買混動車的消費者名下必須擁有符合要求的充電樁,同時也沒有燃油車或燃油車額度,隻有滿足以上兩個條件才能申領新能源綠牌。

畢竟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是,不少車主往往將混動車當作燃油車來開,平時很少甚至不充電。久而久之,外界對混動車的印象,成了 " 掛著綠牌的燃油車 ",原因就在於混動車號稱 " 可油可電 ",可以完美地解決續航焦慮。



" 可油可電 ",完美解決續航焦慮,是混動車最大的特點。/ 視覺中國

不充電的混動車並非不能開,隻不過這種方式下油耗比較高。

當油價開始噌噌地往上漲,那些把混動當油車開的車主開始大呼 " 吃不消 ",對充電的需求甚至不比純電動車弱——說到底,電費比油價便宜不少,心疼錢包的混動車車主隻能選擇去給車裏的動力電池充電," 重新發揮一輛混動車原有的功能 "。

但和電車不同的是,大部分混動車用的是交流電充電(也就是慢充)。市麵上大部分都是供純電動車使用的快充樁,支持慢充的充電樁往往少之又少。不少混動車車主隻能鋌而走險 " 慢充改快充 ",隻為能夠獲得充電自由。然而改裝存在安全隱患,不少混動車被公共充電站拒之門外,當然也包括沒有改裝的 " 無辜者 "。



大部分混動車,隻能支持慢充充電。/ 圖蟲創意

那些後來支持快充的混動車,盡管可以名正言順地使用快充樁給車子充電,但在充電高峰期,往往成了急需補能的純電車車主口誅筆伐的對象——就像文章開頭引發爭議的那一幕一樣。

純電車車主吐槽混動車是油車,混動車車主用充電來自證清白,然後純電車車主又吐槽混動車占充電樁,結果讓混動車車主哭笑不得。仿佛陷進了一個無底洞,混動車成了誰都不討好的對象。

成了主角之後

但在消費市場上,混動車卻成了人們眼中的香餑餑,是目前新能源汽車市場上的主力軍。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今年 1-8 月插電混動車型的銷量已達 81.8 萬輛,同比增長 170%,高於純電動汽車同比增長 100% 的增幅。

一個可見的事實是,混動車在當下成了越來越多國產新能源品牌分庭抗禮的陣地。除了盡人皆知的比亞迪和理想之外,今年以來,吉利汽車、長城汽車、長安汽車等自主品牌企業先後推出混動車型,更有車企用自主研發的混動係統,加入到混動汽車賽道之中。



更多的自主品牌借研發混動追擊合資品牌。/ 視覺中國

這並非混動車第一次成為汽車界的 " 紅人 "。畢竟早在特斯拉等 " 造車新勢力 " 舉起純電動車大旗,將汽車行業推向新能源時代之前,不少老牌傳統車企就已經開始思考怎樣實現節能減排的終極目標。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石油危機衝擊之下,經濟實惠的小排量車開始成為全世界汽車消費者的主流,不少在這方麵占優勢的日係車企找到了試圖打開新市場的 " 突破口 "。1992 年,日本車企豐田發布了《豐田地球環境憲章》,並在三年後的東京車展上發布了一款名為 Prius 的混合動力概念車。這款車便是後來成為 " 混動之王 " 的普銳斯。

當時也有車企打過電動車的主意,通用汽車也曾推出過純電動車型,但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製造電動車無論從哪方麵都為時尚早。相比之下,在原有的汽油發動機基礎上增加一個電動機,除了能有效降低燃油消耗、提升駕駛體驗外,技術層麵上也容易上手。



普銳斯是全世界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混動車。/ 視覺中國

" 試水 " 的普銳斯問世之後吸引了不少消費者的目光,也改變了不少人的用車觀念。據統計,第一代普銳斯問世後的 20 年時間裏,豐田賣掉了超過 1300 萬輛各類型號的混動車,全球 90% 的混動車都掛著豐田的車標。

在這之後,全球多家車企開始加入到這一賽道上來,推出了數款混動車型。在國內,比亞迪在 2008 年推出首款國產混動車型 F3-DM,不過在當時燃油車大行其道的環境之下,這款售價比普通燃油車高出不少的新車型,並沒有在汽車市場裏掀起波瀾。

也因為多了一套電機係統,混動車的機械結構更加複雜,加上不少技術層麵上的問題尚未解決,混動車的使用體驗常常大打折扣,被不少車主吐槽為" 跟開拖拉機似的 "

直到數年之後,混動技術逐漸成熟,國家開始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為混動車型提供補貼,混動車市場才開始逐漸熱鬧起來。相比之下,純電動車享受的補貼力度更大,不少消費者在對比多時後,絕大多數都轉向了電動車的陣營。

但到了 2020 年,國家逐漸下調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額度,買純電動車的優勢變得不再明顯,混動車開始成為汽車市場上的熱門車型。與此同時," 混動鼻祖 " 豐田也將自己的混動專利公開,無償對外提供 2.37 萬項專利使用權,讓一眾毫無純電動研發經驗的傳統車企們,找到了擁抱新能源時代最快的方法。

多重作用之下,原本地位尷尬的混動車猛然吃香,價格已經打進了燃油車的主陣地,和燃油車形成了直接競爭。

混動電動,長期並存

有券商機構認為,在替代燃油車這件事上,混動車 " 已經具備價格優勢 "。

也正因如此,當混動車成為汽車市場裏的主力軍之後,網絡上與混動有關的討論連篇累牘。單單是 " 混動車到底是不是過渡技術 ",就能讓不同派別的網友爭得麵紅耳赤——隻要其中一方指責混動車是 " 過渡技術 "" 虛假的新能源 ",另一方就必定會反擊,稱 " 混動車不夠先進 " 的言論純屬胡扯。

就連車企大廠的高管們,也毫不猶豫地加入到爭辯之中。今年 7 月底,特斯拉 CEO 馬斯克在推特發文稱," 混動汽車隻是‘過渡技術’,是時候放棄了,現在以及未來的汽車市場純電車型才是主流。" 然而這番言論很快就被豐田的高管懟了回去,稱 " 電動汽車高昂的售價和糟糕的公共充電基礎設施,可能會勸退很多尚未接觸電動車的消費群體 "。



類似的爭辯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汽車扒一扒》

即使是混動車陣營裏,類似的爭辯也多如牛毛。單單是討論插電式混動與增程式混動到底孰優孰劣,過去幾個月就讓國內幾家車企的高管們互相 " 結下梁子 ",頻頻在社交媒體裏造勢,語不驚人死不休。

坦白來講,這樣喋喋不休的爭論,根本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公共充電設施一天不完善,電動車車主照舊會被困在充電樁之間,混動車車主同樣也得不到充電自由,最終也隻會落得兩敗俱傷的結局。

與其相互拉踩、把車圈變成 " 飯圈 ",倒不如認清現實,接受新能源時代之下汽車漫長的迭代更新階段。說到底,發展新能源汽車並非等價於 " 徹底的電動化 ",也更不可能一夜之間就將內燃機送進曆史的封印之中。



要讓整個複雜的汽車製造行業在短時間內完成拋棄內燃機的 " 斷舍離 "?太難了。/Pexels

今年 8 月的一場行業研討會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交通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徐向陽表示,不能把混動技術作為過渡技術來看,混動和電動應該是長期並存的戰略互補關係。

早在 2020 年,由工信部指導、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編製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 2.0》就已經提出,到 2025 年全國混動新車占傳統能源乘用車的 50% 以上,2030 年要達到 75%,2035 年傳統能源車要實現全麵混動化。

另一方麵,新能源車各類補貼與扶持政策的收縮、退出,早已是板上釘釘的事情。而上海不再給插電混動車型發放專用牌照額度,僅僅是政策退出的一個節點而已,對整個汽車市場的影響也微乎及微。

更進一步來說,如果消費者買新能源車的目的,僅僅隻是為了拿到一張免費的牌照額度,那這樣的買車決策不要也罷。



既然買得起車,還會在意那塊牌照是免費還是收費嗎?/ 視覺中國

不論是純電還是混動,本質上來講都是四個輪子組成的汽車。真正影響消費者的購車決策,不是純電和混動的區別,而是消費者從自己的視角出發,綜合多方因素之後權衡利弊得出的適合自己的最優解。

畢竟什麽樣的車子是好車,一千個車主裏就有一千個答案。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