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塊一小時,也養不活共享充電寶

來源: 深燃 2022-09-18 22:55:33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6637 bytes)



近兩年," 共享充電寶漲價 " 的話題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成為焦點,就在上個月," 共享充電寶漲至 4 元每小時 " 又登上熱搜。

脫口秀演員 House 最近在節目中也分享了自己被共享充電寶 " 刺傷 " 的經曆,他吐槽稱,火電一度 3 毛 9、風電一度 4 毛 6,共享充電寶 5 伏 1 萬毫安 0.05 度電,1 小時卻收 4 塊錢," 我用它的電,它吸我的血 "、" 共享充電寶這麽貴,是愛迪生那會兒留下來的百年老電嗎?"

4 元 1 小時,已經是共享充電寶最普遍的價格。在一些豪華商圈、熱門景點等場所,共享充電寶的價格能達到 6 元 -8 元 / 小時。

不過,盡管共享充電寶麵向消費者頻頻漲價,但這門生意賺錢卻不容易。以怪獸充電為例,其最新財報顯示,今年二季度總營收 6.91 億元,同比下滑 29%,淨虧損 1.85 億元,同比由盈轉虧,並且已經連續四個季度虧損。對於虧損,怪獸充電的解釋是,主要受疫情的影響,出行受限,人們對於共享充電寶的需求減少。

共享充電寶頭部玩家的日子都不太好過。2021 年,沉寂了許久的共享充電行業出現變局,怪獸充電登陸納斯達克,街電和搜電合並為竹芒科技,小電科技衝刺港股失敗,來電科技落後,行業格局從 " 三電一獸 " 變為 " 小竹獸 "。但隨著小電降低成本,探索直營模式轉為代理模式,聲量漸小,共享充電寶行業相關報告顯示,市場格局正向 " 竹獸 " 雙巨頭方向發展。

走入下半場的共享充電寶,終局還遠沒有到來,但單一業務模式下,這門生意的天花板早已顯現。玩家們在以共享充電寶為主陣地的同時,也探索著各自的第二增長曲線,怪獸充電繼續布局賣酒等新消費業務,竹芒兩個月前進行了戰略升級,盯上 " 物聯網 + 新消費 " 智能硬件領域。盡管動作頻頻,但短期內,它們主陣地的焦慮依然難解。



價格漲了,體驗沒變好

" 共享充電寶刺客 ",刺傷了不少消費者。

從最初的 0.5 元 / 小時,漲到如今 4 元 / 小時,24 小時封頂的價格,也從 20 元漲到了 40 元,但這隻是最普遍的價格。" 雞賊 " 的共享充電寶玩家,還將計費單元從 1 小時變為半小時,半小時 3 塊、4 塊的價格並不少見。

上個月,有杭州市民 " 曝光 ",西湖邊上的一個共享充電站,充電寶的價格是每半小時 4 元,不足半小時按半小時來算。也就是說,在這裏租一個小時的充電寶,要花費 8 元。

不同區域、不同商戶點位的共享充電寶價格不同,早已不是秘密。此前便有共享充電寶從業者對深燃透露,在酒吧、KTV、熱門景點等場所,共享充電寶的價格相較一般場所會更高。

去年 8 月底,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消息稱,對共享充電寶頭部企業進行了約談,明確定價規則,嚴格執行明碼標價,規範市場價格行為和競爭行為,共享充電寶行業價格整體小幅回落,各品牌平均價格為 2.2-3.3 元 / 小時,標價在每小時 3 元及以下的機櫃占比 69%-96%,最高價格占比均不超過 1%。

今年 8 月,在 " 共享充電寶漲至 4 元每小時 " 的話題被熱議後,竹芒科技、小電科技均回應稱,當前的共享充電寶價格,是根據官方給出的定價範圍製定的。

多位頭部共享充電寶企業工作人員對深燃提到,代理商可以和商戶自行協商所投放機櫃共享充電寶的價格。這意味著,代理商和商戶,在最終的充電寶價格製定上,有著較大的空間。

伴隨著共享充電寶漲價,為了少花幾塊錢,許多用戶表示,每次都是爭分奪秒地歸還共享充電寶。" 它能解燃眉之急,半小時 3 塊,也隻好接受了,我甚至還定鬧鍾計時,結果歸還的時候超過了 1 分鍾,就為這一分鍾又多付了 3 塊錢 ",用戶雅頌告訴深燃,上次吃虧以後,她暗暗下定決心,要引以為戒。

和雅頌有類似經曆的人不少,有一位用戶也是掐著點去還充電寶,結果前麵有人在排隊借充電寶,導致自己晚了十幾秒,最終多付了半小時 3 塊錢的租金。

用戶掐著點使用充電寶,無非是想充分利用這 3 塊錢,讓手機多充點電。可是,有很多用戶發現,共享充電寶價格漲了,充電效率卻沒有跟上。" 充了 3 個多小時花了 16 塊,結果才充了 60%"、" 我們這 5 元 / 小時,要給手機充滿電,花的錢都夠買一個充電寶了 ",社交平台上類似的吐槽不少。

" 好借難還 ",是用戶們吐槽較多的另一大問題。一位身處上海的用戶稱,使用完共享充電寶,想盡快歸還,結果花了 1 個小時、跑了 6 個站點後都沒有歸還成功,有的是商店閉店了,有的是機櫃沒電了,有的則是機櫃已滿,還有的是機櫃因長時間不用已經無法使用。

有的用戶因為充電寶難以歸還,不得已最後掏錢買下充電寶。不同廠商的充電寶價格不同,大多數是 99 元,也有少數為 199 元。社交平台上,一些用戶曬出因為忘記歸還或懶得歸還充電寶,導致家裏共享充電寶堆積如山的圖片。



用戶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家中的共享充電寶堆積成山

在黑貓投訴上,關於 " 共享充電寶 " 的投訴量一直居高不下,截至 9 月 13 日,投訴量高達 8 萬多條,其中被投訴較多的是 " 價格過高 ",以及因為設備或係統問題,用戶歸還之後還在計費。

幾年前,踩著共享經濟的風口和 " 電量焦慮 " 的需求,共享充電寶紅極一時,然而幾年後,風口褪去,用戶們支付著更高的價格,體驗卻沒有變好。



漲價,養不活共享充電寶廠商

最讓外界難以理解的是,共享充電寶越來越貴,廠商賺錢卻難上加難。如今,行業頭部幾家廠商的日子都不太好過。

頭部玩家之一怪獸充電的財報,能直觀展示出這個行業的困境。自 2021 年下半年以來,怪獸充電的營收一直處於下滑態勢,2022 年二季度營收 6.91 億元,同比減少將近三分之一,淨虧損 1.85 億元,也是過去四個季度中虧損最多的一季。

對比怪獸充電 2022 年二季度和 2021 年二季度的財報數據可以發現,今年營收大幅下滑,但共享充電寶的設備等機器折舊費用、包含入場費和傭金在內的營銷費用,卻並沒有出現同比例下滑的情況。也就是說,營收在降,但成本依舊,最終加大了虧損。

除了怪獸之外,街電、搜電合並而來的竹芒科技,點位數量是市場第一,但行業對於這個合並而來的老大並不看好。" 與其說是合並,其實更像是搜電‘兼並’了街電。" 一位行業人士稱。根據相關報道,很多街電品牌的共享充電寶,被替換成了搜電。

小電和美團則是為了降低成本,在擴大代理商點位的占比。

小電科技 2021 年 4 月 30 日遞交的招股書顯示,2020 年全年其就處於虧損狀態,淨虧損達 1.04 億元。2022 年上半年,小電被傳裁員 2000 人,公司對此回應,是根據業務策略進行了優化。有報告顯示,截至 2022 年 5 月底,小電科技所有直營點位已全部轉為合資代理模式。不過這一消息未得到小電官方證實。

一位美團共享充電寶的工作人員對深燃表示,目前美團的對外拓展,也主要以代理為主。據報道,2021 年 7 月,美團共享充電寶負責人高程已離職,33 個自營城市點位也轉為代理商運營。

曾經 " 三電一獸 " 中的來電,早已掉隊,市占率下滑至 10% 以下,而且深陷和供應商、代理商的糾紛之中。

共享充電寶也曾有過 " 悶聲發大財 " 的時候,根據怪獸和小電公開的財務數據,兩家在 2019 年全年是盈利狀態。美團作為後來者,2020 年重回市場時也來勢洶洶。現在共享充電寶行業,為何日子越來越難過?

一方麵原因是,持續的疫情,嚴重影響收入。

以怪獸充電為例,怪獸充電 CEO 蔡光淵在二季度財報電話會上表示,2022 年上半年,疫情在上海、北京、深圳、天津、成都等城市的暴發,給怪獸充電在當地及其周邊城市的業務都帶來了較大的負麵影響。疫情導致線下人流量驟減,怪獸充電的點位訪問頻次也隨之下降。

另一方麵,市場競爭激烈,惡性競爭嚴重。

共享充電寶行業盈利模式單一,主要就是靠共享充電寶的租金費用。直營模式下,共享充電寶的重資產模式導致成本高企,廠商們為了搶奪優質商戶點位,拚起了入場費,還會給予商戶高額的分成。這一度導致的結果是,共享充電寶企業過手的錢很多,但能落到自己口袋的錢少之又少。

而在代理商模式下,廠商們往往是直接賣給代理商機櫃,為其提供後台管理係統以及服務,最後,抽取流水的 10% 左右。在共享充電寶並不是新鮮事物、普遍漲價的當下,這種模式考驗的是代理商在當地的商戶點位資源。

紅海廝殺最後導致的惡性競爭也不少見,一家商戶同時放置多個品牌的共享充電寶機櫃早已屢見不鮮,甚至有商戶會因為某一品牌的傭金比例更高,而隱藏其他品牌的機櫃。

為了能夠吸引更多代理商、鋪設更多機櫃,廠商們會盡可能幫助代理商在剩下 90% 流水中獲得更高分成。深燃谘詢多家共享充電寶企業發現,一些廠商會為代理商們提供一個 " 陰陽係統 ",最後向商戶展示的流水,可以由代理商自己來設置,以此可以讓代理商獲得更多傭金。

惡性競爭的結果,往往是很難有真正的贏家。



直營轉代理、花樣搞副業,靠譜嗎?

過去一年多裏,共享充電寶行業的市場格局悄然生變。去年從原來的 " 三電一獸 " 轉變為 " 小竹獸 ",今年又在朝著 " 竹獸 " 雙龍頭轉變,又一個頭部玩家掉隊。

根據頭豹研究院發布的《2022 年中國共享充電寶行業市場研究報告》,在街電和搜電合並為竹芒科技後,上半年,設備數量位列行業第一,在市場占比為 39.5%;怪獸充電為 21.3%;美團和小電分別為 15.4% 和 14.7%。而從 GMV 來看,竹芒和怪獸不相上下,GMV 占比分別為 28.8%、28.6%,竹芒設備效率不及怪獸。



共享充電寶行業集中度分析 / 頭豹研究院

伴隨市場環境的變化,行業玩家的共同方向是輕資產化。頭部各家都是直營模式保持穩定或收縮,擴大代理模式比例。竹芒在街電、搜電合並後,以代理模式為主;小電已經全部轉為合資代理;美團也已將眾多直營點改為代理商運營;頭部四家中,怪獸的直營占比最多,但也在增加代理點位。

玩家們 " 重代理、輕直營 ",有市場擴張和降低成本兩方麵原因。一方麵,過去幾年裏,一線城市的點位逐漸被瓜分完畢,各家都在下沉市場尋找增量,但相比直營,代理商模式更便於開拓管理難度較高的下沉市場;另一方麵,疫情影響導致共享充電寶玩家們營收下滑、現金流緊張,有從業者評價,代理商模式是一條轉移風險、低成本運營的路子。

此外,除了美團的共享充電寶隻是龐大本地生活軀幹中的一個支線,可攻可守之外,其餘幾家廠商,都嚐試過靠第二曲線尋找增量,隻是當前效果甚微。

怪獸充電去年推出了白酒品牌 " 開歡 ",但從二季度財報來看,新消費相關業務帶來的營收微乎其微,占比不足 1%。小電曾在招股書中提到要與短視頻公司戰略合作拓展數字營銷,但至今未看到明顯進展。

竹芒科技在加速布局 " 物聯網 + 新消費 " 領域,於今年 7 月發布了 17 款智能終端新品,包括共享電動自行車充電樁、智能載物機器人、智能零售櫃產品等。以充電樁為例,竹芒科技稱,這款硬件的鋪點推廣,可以直接由共享充電寶的代理商來完成,因為共享充電樁要對接的客戶,同樣也是店老板、物業、商務這一類型人員,可以將代理商的資源物盡其用。

一位長期關注共享充電寶的行業人士稱,不隻是竹芒科技,很多以前做共享充電寶的小廠商、代理商,都開始嚐試做低速電動車的共享充電樁,希望增加收入。但竹芒們這條路的實際效果如何還需觀察。

疫情第三年,線下出行和消費的不確定性,對共享充電寶行業的打擊還在持續,行業洗牌也在繼續。一位行業人士對深燃指出,共享充電寶的盈利邏輯是成立的,但前提是玩家要在這樣的環境中堅持到最後。共享充電寶從當年的風口上墜落,如今進入了一場耐力賽。

* 題圖來源於視覺中國。應受訪者要求,文中雅頌為化名。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