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摳門的大廠,也不敢省這筆錢

來源: 深燃 2022-09-12 22:20:25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6459 bytes)

深燃(shenrancaijing)原創

作者 | 金璵璠

編輯 | 魏佳

環境不好,沒人能擋住互聯網大廠 " 降本增效 ",但在一件事上例外,各家反而比著 " 花錢 "。

這就是 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 )報告,人稱企業的 " 第二張財報 "。

過去,ESG 隻是許多公司年度報告中的一部分,2021 年以來,情況發生了改變。騰訊、京東、拚多多、網易、百度等頭部互聯網大廠,都披露了獨立的 ESG 報告,指的是《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剛剛過去的 8 月,阿裏巴巴、微博發布了首份 ESG 報告。沒有發布獨立報告的美團,此前已公布企業社會責任報告。至此,頭部互聯網大廠均已到位。

為什麽越來越多互聯網公司開始講 ESG 的故事?

對於在港交所上市的公司來說,披露 ESG 報告是強製規定。2022 年是港股新版 ESG 指引(《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指引》)全麵執行的第一年,上市公司有披露責任,而且要按照新版 ESG 指引進行披露。

對於更多企業來說,披露 ESG 報告可不是交作業這麽簡單。ESG 故事不但要講,還要講好,爭取拿到一個比較高的 ESG 評級,引起投資者和外界的注意 ……

但是,ESG 不是一日之功,ESG 評級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不重視 ESG 的企業注定會被 " 狠狠拿捏 "。

我們可以從 " 馬斯克之怒 " 來理解這個問題。馬斯克曾炮轟 "ESG 就是一個騙局,是偽君子們的武器 ",導火索是今年 5 月,特斯拉被標普 500 ESG 指數剔除了。這一指數被一些人認為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 ESG 指數之一,不但一大批金主的資產配置,要參考這一指數,國際 ESG 基金也會根據頭部機構的 ESG 評級篩選投資標的,進行資產配置,這對企業市值有直接影響。

" 馬斯克的憤怒 " 還折射出一個問題,大廠都在講 ESG,但不代表家家都信服 ESG 評級。ESG 的遊戲規則到底是什麽樣的?我們又該如何看待大廠的 ESG?本文以多家大廠的 ESG 報告為例,試圖解答這些問題。

為什麽爭著發 ESG 報告?

在討論之前,先厘清幾個概念,什麽是 ESG,何謂 ESG 實踐、ESG 投資,再來看,ESG 的運行邏輯是怎樣的?

ESG,是 Environment(環境)、Social(社會)和 Governance(公司治理)三個英文單詞的首字母縮寫,衡量的是一家公司在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方麵的綜合協調能力。

ESG 實踐、ESG 投資,對應的主體分別是企業和投資機構。" 企業進行 ESG 實踐,是需要真金白銀投入的,尤其是在環境保護、社會責任方麵。" 上海國際首席技術官學院特聘實踐教授、陽光時代律師事務所高級顧問馮斌告訴深燃。

ESG 投資的理念起源於社會責任投資,它是資本市場上衍生出的一種聚焦公司 ESG 實踐的投資策略,指的是投資機構用 ESG 理念去篩選投資標的,構建資產組合。馮斌介紹,ESG 投資對上市公司、非上市公都有影響,ESG 證券投資基金會進行二級市場的資產配置,而重視 ESG 的股權投資基金則在投資 PRE-IPO 企業、創業企業時,進行 ESG 盡職調查。

這種投資理念的核心在於,相比過去單一的財務指標,更加多元,考慮到了更多利益相關者,包括環境、員工、供應商、用戶等。因此,ESG 投資理念,被認為能夠剔出有潛在非財務風險的公司,選出更優秀、業績更穩定公司。

更直白些說,ESG 一定程度上是衡量好公司的標準。" 如果通過 ESG 甄別,近年來被查出的某醫藥上市公司造假大案,或許就能避免了。" 馮斌分析道。

拋開政策和監管的因素,驅動越來越多大廠披露 ESG 報告,還有以下幾方麵原因。

其一,通過報告披露,係統地講清楚企業做了哪些 ESG 實踐,以拿到更高的 ESG 評級。

企業的 ESG 評級,誰說了算?

ESG 評級來自評級機構,到 2021 年末,全球有超過 600 家 ESG 評級機構,海外主要的評級機構有 KLD、MSCI(明晟)、富時羅素和標普道瓊斯等。國內也湧現出了一大批第三方服務商,包括研究機構、社會組織、市場機構等。但是,全球目前還沒有統一的、如會計準則一樣的 ESG 評級體係。馮斌打了個比方,ESG 的評價體係,目前還處於春秋戰國的狀態,不同機構的評級框架和考核側重點不同。這對於發布首份 ESG 報告的國內大廠來說,無疑加大了難度。

其二,以 ESG 實踐或 ESG 評級,吸引投資者的注意。

參與完成企業 ESG 報告的祝曦告訴深燃,她所在企業披露 ESG 報告的短期目的是,吸引一些頭部基金的注意,引進戰略投資者," 因為公司所在行業對資金的消耗比較快,需要不斷地引進新的投資者 "。

現階段,這種吸引力對於披露 ESG 報告較少的行業更有效果。比如,小鵬汽車去年 10 月發布首份 ESG 報告,同時也是國內造車新勢力中的首份 ESG 報告,迅速引發國內外市場關注。

長期去看," 我們發 ESG 報告也是迎合大趨勢,把信息的顆粒度披露到一定程度,主動擁抱監管。" 祝曦表示。

另外,給股東一個交代,向客戶傳遞價值觀,也是部分企業披露 ESG 報告的目標。祝曦近來發現,客戶和消費者群體也開始重點關注企業的價值觀。

比拚 ESG,大廠做得怎麽樣?

主流互聯網大廠越來越重視 ESG,但從評級結果來看," 成績 " 還不算理想。

" 整體來看,中國‘互聯網’公司最多處於在全球同行業的平均水平。" 經濟學博士、複旦發展研究院博士後、法國克萊蒙奧弗涅大學 CERDI-IDREC 訪問研究員石爍表示,結合多個機構評級,從行業角度來看,國內的金融行業走在前麵,能源和工程建造、房地產行業都在按 ESG 標準迅速轉型,最讓人感到遺憾的是互聯網公司。

" 在美國,蘋果、Netflix 和亞馬遜已經成為全球 ESG 領域的領導力量,但中國互聯網公司的 ESG 表現,似乎還不足以在國內形成新格局。" 他分析。

MSCI 對企業的 ESG 評級最高為 "AAA",最低至 "CCC"。據 MSCI 等發布的 ESG 評級數據,評級較高、獲得 A 以上的中國企業有蒙牛、興業銀行、複興製藥、海爾智家、美的、華為、比亞迪、萬科等。國內互聯網大廠並沒有出現。

雖然前述絕大多數大廠被廣義地列入 " 互聯網公司 ",但石爍強調,ESG 評級並不是一個跨行業評級,而是一個行業內部評級。也就是說,ESG 評級,是公司先被劃分進不同的行業,再根據同一個細分行業內的打分排名形成的。他以兩家公司為代表分析這一問題。

先看典型的互聯網公司美團。美團的 MSCI ESG 評級過去一段時間保持在 A 以上,最近降到了 BBB。

石爍告訴深燃,美團的 ESG 特色在於 " 社會責任 ",比如貧困地區的騎手占比、為鄉村居民提供產品等,評級被調低的原因在於,其平台商業模式和社會責任能否平衡,比如平台分成是否會損害餐飲業發展潛力;騎手與平台的勞動關係仍然處於模糊狀態等。

再以小米為例。小米不是典型的互聯網公司,按 MSCI 的行業劃分方法,屬於 " 技術硬件,存儲及外設 " 行業,所以對標的公司是富士通、思科、三星等硬件生產商,MSCI 給出的 ESG 評級是 B。

" 與其他同行業的國內公司相比,小米的 ESG 實踐做出了成績,但和這些全球頭部公司相比,按照 MSCI 的標準,在清潔技術機遇、電子廢棄物、供應鏈勞工標準以及內部治理四個方麵處於行業落後位置。" 石爍分析。

以其中的 " 清潔技術機遇 " 來看,小米在綠色產品方麵的行動主要集中在降低能耗方麵,但評級獲得 AAA 的富士通,建立了產品環境綠色評估程序以及綠色產品評估標準,利用這些機製,開發和設計了大量具有環保特性的產品。小米的差距在於,對手提出了更係統的機製,形成了長期發展計劃。

翻閱多家大廠的 ESG 報告,深燃發現,大廠的 " 通病 " 是僅僅披露管理的政策,較少說明具體的執行方法,這會讓紙麵上的數據效果打折,影響 ESG 評級。

當然,頭部 " 互聯網 " 公司的 ESG 評級較低,也有一些客觀原因。" 無論是國際主流評級,還是國內評級,達到 AA 以上的中國公司僅占 2%。" 石爍認為,大部分中國公司是在最近三年才開始披露 ESG 實踐,實踐經驗不足,還需要時間將主營業務按 ESG 評估體係來轉型。

另外,對 "E" 和 "S" 的理解,國內公司有著比較深的本土色彩,但國際機構未必認可,因為通行的理念是 ESG 實踐要和主營業務結合。" 因此,國內大廠也有需要提升的地方 ",石爍分析。

例如,環境議題中,在 " 雙碳目標 " 的指引下,國內公司普遍在 ESG 報告中用大量篇幅講 " 碳減排 "。互聯網行業沒有想象中那麽清潔,特別是作為互聯網基礎設施的數據中心,產生的碳排放量巨大,包括阿裏、騰訊、京東等在內的大廠都給出了明確的 " 碳減排 " 目標。" ‘碳減排’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應對氣候變化,特別是減緩全球氣溫上升。但許多公司的‘碳減排’目標與減緩氣溫上升的目標是脫節的。" 石爍表示。

社會責任議題中," 捐款 " 和 " 扶貧 " 出現在絕大多數公司的 ESG 報告中。但如同馮斌所說,這一項議題更確切地解釋應是,"Create value for all stakeholders(為所有利益相關者創造價值)",國內公司還應該充分注重就業機會、員工流失率等指標。

別誤會 ESG

從結果看,一些國內大廠的 ESG 評級輸在 "E" 和 "S" 上,但這隻是表象。

馮斌形容,就像 ESG 的評價體係尚無統一標準一樣,現在企業對於 ESG 的認識也像盲人摸象一般。他強調,理解和踐行 ESG,有兩個大前提。

其一,"G",也就是公司治理,是做好 ESG 實踐的前提。

"G" 涉及到 ESG 治理架構,以及公司董事會的獨立性、多元化。ESG 的公司治理,主要看作為公司執行機構的董事會如何運作。阿裏、騰訊、B 站,都設置了 ESG 管治架構。獨立性,要看獨立董事在董事會中的占比;董事會多元化的要求,在國內的語境下,強調的是董事在性別、年齡、行業和專業背景等方麵是多元的,特別注重女性董事的參與。

" 首先,公司治理的議題,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包裝的,其次,國內企業的 ESG 實踐,很大程度依賴於公司的決策層,願意為 ESG 投入多少資源。" 馮斌表示,這放在大廠身上同樣適用,如果 "G" 做得好,才有真金白銀去投入 "E" 和 "S" 的部分。

一家企業的 ESG 實踐和總結,都離不開 ESG 治理架構。

祝曦告訴深燃,ESG 理念隻有融入到公司機器的運轉中,貫穿到產品設計、業務邏輯上,才能變成一個效率型的工具。具體要看,企業有沒有製定一套踐行 ESG 的標準,並配以行之有效的製度去推行,相關部門有沒有組織相應的培訓,就像公司的打卡考勤一樣。

以祝曦做 ESG 報告的經驗來看,企業做一份 ESG 報告,一般需要三到四個月。最主要的工作是編纂 ESG 報告的大綱,上市公司一般由更懂投資者偏好、對資本市場風向更敏感的 IR(投資者關係)部門統籌。接下來是協調各部門填充資料,這期間需要進行多輪內部溝通,並實時更新數據。

研究過多家互聯網大廠的 ESG 報告後,她認為即便是頭部互聯網公司,也難免有為了發報告而發報告、故意 " 湊數 " 的嫌疑,通過報告,既看不出 ESG 在公司業務中發揮著什麽實實在在的作用,也看不出 ESG 實踐的主線和明確的規劃。

馮斌告訴深燃,關於 ESG 的另一個前提是,ESG 是非財務指標,但隻有先保證業績,才有做 ESG 實踐的底氣。

他解釋說,財務回報和非財務目標,兩大方向的連接點就是 "G"。做好 "G",是做好業務的前提,業績穩定,才有持續投入 ESG 的保障。如果一家公司的主營業務處於滑坡狀態,ESG 評級也很低,那麽當務之急是提升財務表現、解決業務問題,而不是美化 ESG,因為業績滑坡,對股價和市值的影響更加立竿見影。

總的來說,馮斌認為,經營企業最重要的使命,是先把經營做好,做好股東回報,否則,業績不佳的公司,要實現多重使命有心無力,很難在 ESG 上大有作為。

說白了,ESG 實踐,是業績良好的企業才配擁有的 " 奢侈品 "。拋開交易所的強製要求,ESG 對企業的短期影響是細微的。而企業的 ESG 實踐,是一項長期投入的 " 生意 ",拉到五年甚至十年的周期去看,才會有長線收益,譬如二級市場的股價、員工的認同感、企業品牌的議價、投資者的認可等。

做好 ESG,除了投入資金和精力,更需要時間和經驗。祝曦透露,現在許多企業在積極與 MSCI 等機構聯係,對自身企業進行評級,這個過程中,對中國企業的 ESG 評級標準和維度也會不斷完善和細化。

在石爍看來,大廠在 ESG 實踐方麵仍然處於起步階段,但值得肯定的是,大部分公司的 ESG 表現正在奮力追趕。" 中國在 ESG 方麵目前更重要的是統一監管標準,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並形成自主的 ESG 評級體係。"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