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種一顆牙花一兩萬,種一口牙花一套房 " 的日子,將一去不複返了。
9 月 8 日,國家醫保局發布《關於開展口腔種植醫療服務收費和耗材價格專項治理的通知》,明確種植牙醫療服務費最高限價 4500 元,種植耗材將通過集中采購和競價掛網擠掉價格泡沫。
政策出爐,民營牙科機構集體亢奮。而對種植體生產企業來說,利好或是利空,仍是未知數。
擠種植牙水分
" 等了幾十天,省了上萬元!"9 月 8 日,國家醫保局發布《關於開展口腔種植醫療服務收費和耗材價格專項治理的通知》,張先生看到消息,興奮異常。
張先生的母親今年 60 多歲,有 3 顆牙缺失,吃稍硬的食物比較困難。兩個月前,他帶母親去所在城市一家公立口腔醫院谘詢種牙,醫生經過檢查之後,給出了一個 4.5 萬元的種牙方案。
張母聽到這個價格,大吃一驚。" 花這麽多錢種牙,還不如你把這個錢給我。"
種一顆牙動輒上萬,種滿口牙的錢,可以在縣城買一套房。正是因為種牙的費用高昂,導致絕大多數有缺牙問題的患者,無法得到及時的治療,影響生活質量。
這一問題,受到了國家層麵的關注,降低種植牙費用的動議,也已醞釀了很久。此番,終於靴子落地。
一般種牙的費用,由醫療服務、牙冠和種植體三部分構成。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種牙之所以費用高,主要是種植體價格昂貴。
事實究竟是怎樣的呢?業內測算,種牙全流程的費用中,醫療服務費占比約在 70% 左右;牙冠和種植體等耗材費用約占 25%;剩餘 5% 為前期檢查等費用。
此次的專項治理最大的特點是" 技耗分離 ",對醫療服務和耗材分別提出要求,以達到真正明顯降價的目的。
《通知》明確,三級公立醫院單顆種植牙的醫療服務價格不超過 4500 元(特殊地區可上浮不超過 20%)。在過去,公立醫院種植壓單顆平均醫療服務費用超過 6000 元,部分省市甚至達到 9000 元。
因種植體、牙冠的價格需要通過集中采購和競價掛網產生,因此,《通知》沒有設定具體量化目標。當前,公立醫院采購高端種植體的價格為 4000-6000 元 / 套,一般種植體為 2000-3500 元 / 套,牙冠價格多在 1000 多元。流通過程存在價格虛高的空間,通過集中采購後,會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民營牙科亢奮
去年以來,針對種植牙價格畸高的問題,國家層麵就已開始醞釀種植牙集中采購。
鑒於過去帶量集中采購屢屢創下的砍價神話,種植牙產業鏈瑟瑟發抖。種植牙的價格,能降多少?成為了全社會關注的話題。
隨著限價政策的落地,牙科醫療機構終於可鬆一口氣了。
" 靴子終於落地!很好!支持!奮進!共贏!"當晚,A 股唯一一家牙科上市公司通策醫療的董事長呂建明,第一時間通過個人微博發聲,言語中難掩興奮之情。
過去,通策醫療就曾對外稱,公司的主營業務是提供醫療服務,耗材的占比較少,盈利主要靠服務,不是靠耗材。
2021 年年報顯示,公司主營業務成本中,人力成本占比 55.76%,醫療材料成本為 26.29%。
在種植牙的費用組成中,醫療服務難定價。不同地區、不同醫院、不同醫生甚至不同病人等,價格很難統一。
此次,國家醫保局充分采納各方意見,考慮醫療技術的價值、資源稀缺性等因素,設定了 4500 元的上限,降價幅度相對溫和。
在公立綜合醫院,牙科普遍處於相對弱勢地位,這就給民營連鎖牙科機構留下了巨大的空間。2020 年,我國公立口腔專科醫院數量為 160 家,同比減少了 2 家,而民營口腔專科醫院的數量高達 780 家。民營牙科診所的數量,更是遠超公立醫院牙科。
2020 年,我國種植牙數量為 406 萬顆,約為 29 顆 / 萬人,比 2015 年的 7 顆 / 萬人,已有顯著增長。但與韓國(412 顆 / 萬人)和日本(34 顆 / 萬人)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
隨著限價和集采的落地,以及大眾對口腔健康的重視,會形成巨大的市場增量。
《通知》中雖然提出加強民營醫療機構口腔種植價格監管和引導,但民營機構自主定價的總體政策不會變,價格機製相對靈活。分析人士認為,政策落地後,民營牙科醫院為了爭取市場,總體會貼近限價,同時製定高中低不同檔次的種植牙服務,以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
9 月 9 日,被稱為 " 牙茅 " 的通策醫療,股價一改持續很久的低迷,一字漲停。同一天,頭部民營連鎖牙科瑞爾集團開盤大漲,盤中一度拉升 30%,最終以 8.400 港元 / 股收盤,漲 5.00%。
種植體企業心慌慌
壓在民營牙科醫院頭頂的石頭落地了,但種植牙耗材機構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仍然高懸。
動輒數千元的種植體,究竟有多大的砍價空間?實際上,材料在種植體總體成本中的占比並不高,企業最主要的投入是前期的研發、時間以及市場推廣成本。
今年初,浙江寧波在全國率先推出 " 醫保種牙 ",對種植牙材料和服務進行了整體限價,解決了市民 " 不種,牙疼;種了,心疼 " 的矛盾。
經綜合考慮耗材廠家的成本和醫療機構的服務,寧波醫保局對種牙耗材的價格限定為國產 1000 元、進口 1500 元,沃蘭、DIO 等進口品牌,以及創英、ZDI 等國產品牌,進入當地醫保目錄。同時,對醫療機構(二級及以下)服務費定為 2000 元。也就是說,當地居民選擇醫保目錄內的種植體,3000-3500 元就可以完成一顆牙的種植。
今年 8 月,安徽蚌埠借鑒寧波的成功經驗,一方麵限定醫療機構種植牙的服務價格(1800-2200 元),另一方麵,通過集中議價談判,將種植牙耗材的價格平均打掉了 84.17%,最高降幅近 90%。種植體最低價格 950 元 / 顆,最高 1800 元 / 顆。
一旦種植體納入全國集采,參照心髒支架、人工關節等醫療耗材的砍價情況,平均降幅將在 80% 以上。
全國集采之後,現有的市場格局有可能被徹底打破。對於耗材企業來說,降價,意味著盈利空間壓縮;不降價,就會喪失市場。
麵對兩難,它們會如何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