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出行頂流,怎麽消失了?

來源: 新周刊 2022-09-11 00:34:02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1102 bytes)



共享汽車的 " 七年之癢 ",隻剩下一地雞毛了嗎?

共享經濟的兩大巨頭,又雙叒叕因為 " 漲價 " 成了熱搜榜裏的 " 紅人 "。

今年 8 月 10 日,美團單車宣布從當日 23 時起,調整其騎行暢騎卡的 7 天、30 天和 90 天不限次卡價格,分別從 10 元、25 元、60 元上調至 15 元、35 元和 90 元,漲價幅度最高 50%。沒過多久,有網友發現某品牌共享充電寶的價格悄悄 " 偷跑 ",租借價格上漲到 4 元 / 小時,而在一些熱門景區裏租借共享充電寶的起步價,更是達到 5 元 / 小時。



共享單車漲價,已經不是第一天了。/ 視覺中國

精打細算過日子的打工人,把每一分錢都花在了刀刃上,對數字變化的感知變得格外敏感。也正如此,共享經濟兩大主流市場的漲價舉動,迅速引發人們熱議——現在的年輕人到底在不在意漲價,評論區已經說得明明白白了。

共享經濟,早已不是什麽冷門詞匯。不過和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頻頻上熱搜的熱鬧場麵相比,同用 " 共享 " 之名的共享汽車,卻一直步履蹣跚、不溫不火,似乎已經淪為邊緣化的角色。

今年 8 月,有新能源共享汽車企業總裁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其經營的共享汽車多數車況不佳,盈利難題始終無法解決," 離倒閉隻有一步之遙 ",目前隻能靠為一些企業員工提供通勤服務等業務艱難支撐。



曾經滿大街的共享汽車,似乎已經成了一地雞毛。/ 視覺中國

這番 " 訴苦 " 並非危言聳聽。同樣地處市中心,共享單車和共享充電寶分布得密密麻麻,但共享汽車的網點卻很是稀疏。打開共享汽車平台的 App,即使發現了一個相距不遠的取車網點,往往也要左拐右繞幾個路口,在停車場的某個角落才能找到。

社交平台上,不少城市的網友都在吐槽現在的共享汽車越來越難開。即便是在 App 裏找到一輛續航裏程充足、看上去外表正常的汽車,但實際車況常常令人咋舌,投訴無門更是常態,使用體驗大打折扣

早在 2010 年,分時租賃共享汽車模式就已經在中國落地;2015 年開始,共享汽車開始在中國大麵積發展開來,這一年也被譽為 " 共享汽車元年 "。

然而,同樣頂著 " 共享經濟 " 的光環,七年前人人追捧的共享汽車,如今似乎已經成了一地雞毛。



" 年輕人的第一輛車 "

常常出差的董平發現,過去經常能看到的共享汽車,現在已經越來越難找了。

幾年前,董平還在華北某城市上大學,每到周末從學校開往市中心的公交車經常擠得滿滿,數次擠車經曆讓他很是苦惱。2016 年底,有共享汽車平台將網點設在了學校附近的公共停車場,本就有駕照的董平率先注冊,成了學校首批開上共享汽車的用戶。

2016 年是共享汽車發展的巔峰時期。彼時共享經濟的概念被催生,不論是傳統車企還是科技公司,都對共享汽車展現出了極大的熱情。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 2016 年底,全國就有超過 370 家共享汽車平台,投入運營的逾 100 家。有機構甚至還預測,2025 年中國的分時租賃汽車將達到 60 萬輛,利用共享汽車出行次數將達到每天 3700 萬人次。

人們熟知的 car2go、EVCARD、Gofun、聯動雲、立刻出行等等,都是在那個時候開始出現在多座城市的街頭裏。這些入局市場的共享汽車平台,吸引人們使用的招數幾乎如出一轍。



有錢的平台甚至祭出了寶馬給用戶過把癮。/ 視覺中國

2017 年暑假,李楠結束了一年多的駕考長跑之路,順利拿到駕照。當年冬天,她意外發現馬路上停了一輛外觀小巧的新能源共享汽車,便決定抱著試試的心態開著共享汽車回家。

下載 APP、注冊個人信息、交付用車押金後,李楠便開車出發,曆時 1 個多小時從廣州市區開回了番禺區家附近的網點,總裏程 30 多公裏。按照平台 0.5 元 / 分鍾的計費模式,全程共計 40 塊;而在使用了一張新用戶抵用券後,這段共享汽車的 " 初體驗 " 旅途實際隻花費了 5 塊,比搭地鐵還便宜。

靠優惠吸引新用戶使用隻是其中的一個手段。共享汽車真正瞄準的,是那些沒有私家車卻有自駕需求的年輕人。畢竟對於一些有即時用車需求的人而言,共享汽車的操作與取車非常方便;而對於經濟能力較差的人群來說,分時租賃的方式也降低了他們的用車成本。



"1 元暢開 3 小時 ",是早期共享汽車的吸客 " 套路 "。/ 視覺中國

也正如此,在互聯網上,共享汽車被賦予了無數的梗,常常被冠以 " 年輕人的第一輛車 "。

放眼全世界,共享汽車並不是什麽新鮮玩意兒。汽車分時租賃模式最早起源於上世紀 80 年代的瑞士,之後在德國、荷蘭、美國等發達國家盛行。

2010 年 10 月,一個叫 Evnet 的分時租賃汽車運營平台出現在杭州阿裏巴巴的商業園區裏,園區內部員工隻要登記身份證、駕駛證等信息後,就能通過互聯網或手機預訂車輛,自助取車、還車、繳費,以小時和公裏數作為結算標準。

彼時中國才剛剛進入 3G 時代還不到兩年,普通打工人的出行方式大多數隻能靠 "11 路 ",Evnet 的使用和運營被視為解決出行困境的創新模式,得到了杭州市政府的鼓勵和扶持。



開共享汽車,就像 " 開盲盒一樣 "

共享經濟的概念被催生之後,汽車分時租賃的商業模式也順應潮流,搖身一變披上了 " 共享 " 的外衣。

雖然是共享,但比起靠 " 車海戰術 " 爭奪市場的共享單車,共享汽車的行業規模事實上並不大。畢竟共享汽車屬於重資產業務,一輛共享汽車的單價最便宜都得四五萬元。即使平台獲得外部資本提供的巨額融資,買回來的車輛總數也極為有限,難以做到大批量投放。

至於那些看似規模龐大的共享汽車平台,投入的車輛最開始幾乎都是自產自銷的汽車車型。目前共享汽車頭部平台之一的聯動雲,其旗下車型大多數都是母公司寶能集團旗下的汽車品牌觀致," 左手倒右手 " 內部消化的舉動屢遭汽車市場質疑。

更多主打新能源共享汽車的平台,其旗下的車輛也如出一轍。" 雙積分 " 政策及新能源汽車補貼雙重刺激下,不少汽車廠商生產出的純電乘用車在市場上的表現供過於求甚至 " 無人問津 ",最終流入到了共享汽車領域。



大批量生產的新能源車 " 供過於求 ",最終流進了共享汽車領域。

今年剛大學畢業的王希是名 " 汽車發燒友 ",開過不少平台的共享汽車。他發現,和一般的乘用轎車相比,不少品牌的共享汽車開起來特別吃力,駕駛體驗不能說十分理想。

" 外觀看上去像是已經開了 6 萬公裏,打開門發現像是開了 8 萬公裏,車輛啟動後發現儀表盤上顯示的總裏程已經過了 10 萬公裏,而一開起來卻像是一台 12 萬公裏的‘老車’。" 王希這樣形容那些讓他 " 倍感吃力 " 的共享汽車。

對普通用戶而言,共享汽車掛著什麽樣的車標並不重要。他們最關心的是,自己通過平台 APP 下單的汽車,到底正不正常。

董平吐槽道,有一次租了一輛某平台的共享汽車,啟動之後赫然發現車頭大燈隻有左邊的示寬燈能正常工作,近光燈、遠光燈和霧燈統統失靈。當時已經是夕陽西下,整個網點隻有這一輛車能夠使用,著急用車的董平無奈之下隻能小心翼翼地駕駛汽車走寬敞大路,既不敢上高速也不敢走小路。

提起這段有驚無險的經曆,董平至今仍然心有餘悸。" 到達還車地點的一瞬間,手心手背全是汗,交車付款之後就立刻卸載了平台 APP。" 董平說。

社交平台上,不少人吐槽選共享汽車就像" 開盲盒 ",因為完全不知道選中的車輛是整潔如新,還是遍地垃圾,抑或者是前一任用戶練習漂移過後留下的磨得一幹二淨的車軲轆。

此前有網絡視頻顯示,有租車用戶打開車門聞到有明顯異味,檢查後發現上一位用戶居然在後備廂裏便溺。也正如此,有網友戲謔稱,判斷一個人到底有沒有 " 車德 ",讓對方用一次共享汽車就知道了。



分時租賃一直都是用車素質的試金石,但當下有很多人還經不起考驗。/ 小紅書截圖

比起糟糕的車內環境,用戶更擔憂的是車輛的安全問題。

去年 1 月,長沙的一輛共享汽車在行駛途中發生自燃事故,所幸車內三人及時逃離,毫發無損。然而租回來的共享汽車卻很快陷入火海,最終燒得隻剩下一個車殼。與此同時,與共享汽車有關的交通事故時有發生,每起事件都引起了輿論的廣泛關注。

仿佛一時之間,滿足了用戶自駕樂趣的共享汽車,成了讓人頭疼的存在。



留給共享汽車的時間,還剩多少

用車幾個月後,李楠發現家周圍的共享汽車數量越來越少了,而且價格也悄悄變貴。" 原本單程隻需要二三十塊,慢慢漲到八九十塊,而且停車位也越來越難找,用車體驗直線下降。"

早在 2017 年,第三方機構艾媒谘詢發布的《2016-2017 中國互聯網汽車分時租賃市場研究報告》就指出,中國分時租賃共享汽車的發展阻力,在於運營維護管理難,產品體驗、推廣普及難,資金投入大。

普華永道 2019 年發布的數據顯示,一輛共享汽車平均每天虧損 50 元至 120 元之間,無法收回成本。收益難以覆蓋成本,有玩家開始選擇 " 跑路 "。

曾經有多風光的共享汽車,退場時就有多荒唐。

2017 年 10 月,曾經主打高端化路線的共享汽車品牌 EZZY 一夜之間突然宣布解散,用戶預交的 2000 元押金被凍結。此前,EZZY 創始人付強表示,"EZZY 過於關注用戶體驗,為此付出了高昂的成本 "。

在這之後,宣布 " 撐不下去了 " 的平台越來越多,有的品牌前腳剛完成一輪融資,後腳就踏上了 " 跑路 " 的方向。

那些留下來的共享汽車,命運截然不同。質量好一點的共享汽車流進了二手車市場,等待下一手車主買走繼續使用。然而更多的共享汽車,則被扔到城市的犄角旮旯裏,在 " 共享汽車墳場 " 中結束毫無建樹的一生。



大多數共享汽車的最終命運,就是走進 " 墳場 "。/ 視覺中國

經曆 " 大洗牌 " 之後,那些活下來的平台生存狀況如履薄冰。頭部共享汽車平台 Gofun 從 2021 年開始陸續撤出多座城市的運營服務,包括 CEO 在內的多位高管先後離職走人,目前業務已經瀕於停滯。

目前唯一在全國範圍內規模化運營的共享汽車平台聯動雲,實際上累計被執行總金額超過 8 億元,並曾多次收到限製消費令。今年年初,因為其母公司寶能集團出現危機,聯動雲不得不大規模變賣共享汽車試圖 " 救火 ","3 萬一輛的二手聯動雲 "甚至一度衝上熱搜,成了汽車圈熱議的話題。

事實上,成本居高不下、盈利模式單一,資本早已不怎麽看好這門生意的未來發展了。易觀分析發布的《中國共享汽車市場白皮書 2020》提到,受 2019 年資本寒冬和 2020 年新冠疫情影響,共享汽車市場有長達 1 年時間未有資本加注。

而在新能源汽車發展層麵,原本與 " 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 " 並列出現的 " 共享化 " 沒有出現在 2020 年印發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中。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 共享化 " 根本不是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目標,僅是一種商業模式,而且汽車共享 " 在中短期是不現實的 "。



汽車 " 共享化 " 的發展目標,到底行不行得通?/ 視覺中國

盡管如此,一個現實卻是考取駕駛證的人越來越多,汽車總量並不能滿足 " 本本族 " 的駕駛需求。

根據公安部的數據,截至 2021 年末,全國汽車總量 3.02 億輛,私家車總量為 2.64 億輛,汽車駕駛人總數則增至 4.44 億人。對比來講,仍有近四成駕駛證持有人沒有自己的私家車。

王希認為,共享汽車仍然有繼續存在的必要性。" 很多大牌的租車公司分布的網點非常稀疏,價格也並不便宜;反而不少共享汽車平台的網點就在高校區和商業區附近,價格也能讓年輕人接受。" 他補充道,這也是不少剛拿到駕照的年輕人——尤其是大學生選擇用共享汽車 " 練練車 "" 過把車癮 " 的原因。

然而另一個現實卻是,如同共享單車被隨意破壞一般,當下的不少年輕 " 本本族 ",還做不到怎樣去培養自己的用車素質。



共享汽車還能走多遠,與用戶用車素質有很大關係。/ 圖蟲創意

諸如租共享汽車在深夜練習漂移、去山林裏越野,甚至直接拿到賽道上當賽車開,把共享汽車當成是 " 移動公廁 ",既讓平台更難去維護車輛,也讓更多渴望實現開車自由的 " 無車一族 " 感到心塞,最終讓整個社會敬而遠之——這也是共享汽車淪為共享經濟的 " 雞肋 "、被資本唾棄的原因之一。

說到底,共享汽車到了今天,還沒有人可以把便利和安全做到完美平衡。也許日後的某一天,國民素質提高,相關法律法規完善,共享汽車還會麵臨更大的機遇。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似乎不可否認的是,日後這些能夠給人解決出行需求的 " 時代過客 ",留在馬路上的時間不多了。

某個短視頻網站上,有前共享汽車用戶發了一條視頻說道:" 我們的城市雖然沒有共享單車,但是我們有共享汽車,隻是不知道最近共享汽車為什麽沒有了,挺不方便的。"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董平、李楠、王希均為化名。)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