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隨著蔚來中報公布,已上市的造車新勢力 " 蔚小理 " 全部 " 交卷 "。
根據蔚來、小鵬汽車和理想汽車中報顯示,盡管三家新勢力上半年營收均出現大幅增長,其中理想汽車和小鵬汽車增幅甚至超過 100%,但盈利仍舊為造車新勢力 " 軟肋 ",三家公司上半年合計虧損達 95.94 億元,其中小鵬汽車虧損麵更是擴大 122.21%,平均每賣出去一輛車虧損 6.38 萬元。
不過,三家公司盈利擾動因素不盡相同。對於定位高端的蔚來和理想汽車而言,相比成本上行速度,高額的銷售費用以及研發費用增速更快,吞噬了其僅存的毛潤,小鵬汽車報表則呈現另一番 " 景象 "。
均麵臨增收不增利陣痛
今年以來,在國內新能源乘用車銷售火爆的背景下," 蔚小理 " 在上半年均實現了不錯的交付成績。
數據顯示,三家新勢力在今年上半年共計交付 18.02 萬台汽車。其中,小鵬汽車共交付 6.9 萬台,拿下新勢力半年度銷冠,這一數字也是去年同期累計交付量的 2.2 倍;理想汽車交付 6.04 萬台,同比增長 200.3%;蔚來則交付 5.08 萬台,同比增長 21.1%。
與交付對應的," 蔚小理 " 確認收入也出現相應增長。翻看 " 蔚小理 " 中報,今年上半年,蔚來、小鵬汽車以及理想汽車營收分別為 202、148.9 和 182.95 億元,分別上漲 22.96%、117.94% 以及 112.65%。相比於其他兩個競爭對手,蔚來上半年步伐慢了不少。
盡管營收均出現不同程度增長,但真正在盈利環節,三家造車新勢力卻顯得相當乏力。今年第二季度,三家公司均出現了 2021 年以來最高的單季虧損額。蔚來、小鵬汽車、理想汽車分別虧損 27.57、27.01 和 6.41 億元。今年上半年,三家造車新勢力的虧損額分別為 45.4、44.02 和 6.52 億元,合計達到 95.94 億元。
除了蔚來較去年同期減虧外,小鵬汽車虧損擴大幅度達到 122.21%,而理想汽車也較去年同期擴大 9.58%。理想汽車是最接近盈利平衡點的公司,但其近期卻麵臨著銷量大幅下滑陣痛。
利潤擾動因素存差異
盡管均麵臨淨利潤持續虧損,但三家新勢力利潤擾動因素則有一定差異。
在蔚來方麵,其上半年研發費用與銷售、行政及其他費用分別為 39.11 億元和 42.97 億元,較去年同期分別增長 149.7% 和 59.44%,兩者增速遠超其成本增速 30.9%。兩者合計達到 82.08 億元,占營收比例達到 40.63%。而在去年同期,該比例為 27.84%。
這也意味著,上遊原材料成本上漲並非蔚來持續虧損的主因,高昂的研發費用投入和銷售等費用,才是吞噬其利潤的 " 元凶 "。
(蔚來 2022 年中報)
蔚來在中報裏也提及,虧損的因素之一是正在推廣其換電技術,布局的服務網絡投資正在擴大。
事實上,這種情況在理想汽車身上更為明顯,理想汽車是三家造車新勢力中,毛利率唯一提升的一家。其毛利率從去年的 18.22% 升至 22.09%,這也意味著理想汽車完全消化了成本上漲所帶來的的壓力。
然而理想汽車虧損麵卻進一步擴大。記者在其報表中發現,今年上半年研發費用與銷售、行政及其他費用分別為 29.06 億元和 25.28 億元,較去年同期分別上漲 148.8% 和 87.96%,其研發投入增速超過營收增速。上述兩項費用合計金額達到 54.34 億元,占營收比例為 29.7%,整體與去年基本持平。
換言之,毛利率上升意味著理想汽車享有更多毛利,但研發費用的迅速增長,也明顯快過營收增長。因此,不難看出,研發費用對理想汽車的利潤幹擾作用更大。
小鵬汽車則呈現另一種現象,其上半年虧損變動幅度在三家新勢力中最大,擴大了 122.21%。其報表顯示,小鵬汽車上半年研發費用與銷售、行政及其他費用分別為 24.86 億元和 33.06 億元,也分別上漲 77.76% 和 88.7%。兩者合計占營收比例為 38.9%,而在去年上半年,該數字為 46.93%。也就是說,相對於營收增長,小鵬汽車費用占比實際上在下降。
(小鵬汽車 2022 年中報)
那小鵬汽車哪項費用導致其虧損擴大?在營業成本方麵,小鵬汽車上漲幅度則達到 122%。可以看到,原材料成本劇增對小鵬汽車利潤侵蝕相當明顯。
事實上,這與小鵬汽車定位中低端不無關係。今年以來,電池等中上遊原材料價格的大幅飆升,直接壓縮了以新能源汽車製造為主的造車新勢力們的利潤空間,這一點在定價更低的小鵬汽車身上體現更為明顯。
特斯拉盈利軌跡具參考性
盡管利潤擾動因素不同,但無論是蔚來、理想汽車,還是小鵬汽車,今年上半年均在研發投入均有目共睹。持續投入增強企業競爭力,進一步提升銷量規模,以規模化效應實現盈虧平衡和盈利,這也是造車新勢力需要經曆的過程。
中信證券認為,蔚來、理想、小鵬三家新勢力企業在拋開研發費用後,2022 年第一季度已經逼近或者超過盈虧平衡點,自由現金流也接近了平衡點。而從中報看來,拋開研發費用後,理想汽車實際盈利,其在這一方麵表現較為突出。
該機構研報顯示,特斯拉在過去幾年的財務表現已經印證了電動車企業目前享有較為明顯的正反饋效應:" 銷量增加→采購成本降低→下調售價→銷量繼續增加 ",率先跨過盈虧平衡點的電動車企業有望爬升出一條比傳統燃油車企更高的盈利斜率。
事實上,2020 年,在發布首款產品 Roadster12 年後,特斯拉才首次實現盈利。在 2020 年,特斯拉出售碳積分獲利 15.8 億美元,超過公司當年 7.21 億美元淨利潤;到 2021 年,特斯拉全球產銷規模近百萬輛,淨利潤達到 55.19 億美元,其中汽車銷售收入達到 441.25 億美元,其 2021 年整車業務毛利率達到 30%,遠超豐田、大眾等全球主流車企。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自身盈利能力外," 蔚小理 " 所麵對的還有包括哪吒、零跑等新貴的競爭,而且還需要應付來自大眾、豐田、奔馳、寶馬等傳統車企的壓力,未來還有著百度、小米的追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