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防窺膜,會損傷眼睛嗎?

來源: 新周刊 2022-09-07 23:56:41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8008 bytes)

最近,防窺膜站到了風口浪尖上。

9 月 2 日,# 快扔掉你的防窺膜 # 登上熱搜,有博主吐槽道,自己用防窺膜大概兩三個月,感覺要瞎了,看什麽都有點黑影,眼角膜還經常充血、有紅血絲。

該博主還貼出了透過防窺膜看紙上文字和電子屏幕的圖。圖片顯示,透過防窺膜看紙上文字不夠清晰,電子屏幕則是一半清晰,一半模糊。

圖源微博 @網上鄰居蛋撻撻,有裁剪

9 月 4 日,防窺膜再次登上熱搜。在 # 醫生提醒長時間用防窺膜會視疲勞 # 的詞條下,不少博主都發微博表示,長期使用防窺膜可能會導致視疲勞或視力下降。

防窺膜的原理是什麽?真的會損傷視力嗎?麵對愛偷窺他人隱私的人,該怎麽辦?

連用戶都防的防窺膜

被戲稱為 " 當代打工人最後一道隱私防線 " 的防窺膜,確實很神奇。

隻要貼上防窺膜,就能阻止他人從側麵偷窺到你手機裏的內容,無論是和朋友一起吐槽工作,還是瀏覽新聞八卦,抑或偷偷網購,都能安心操作。

隻要偏轉角度,就看不清屏幕 | 圖源:米鬥視頻截圖

防窺膜的原理也很簡單。

其使用的微細百葉窗光學技術,和我們日常生活中用的百葉窗非常相似,都是通過調整角度,實現不同的視覺遮擋。可以理解為,防窺膜就是給你的手機屏幕裝上一扇百葉窗(即防窺結構層),讓光線無法向側麵發散,隻有在特定的角度才能看到屏幕內容。

問題是,用戶自己不見得能永遠在這個 " 特定的角度 "。當你把手機拿歪,恭喜你,把自己也防住了。

而且,現在的防窺膜大多不單單是防窺,更像一個多功能三明治:中間是防窺結構層,上下有兩個 PET 層(就是普通手機膜),高級一點的鋼化防窺膜還會多一個 AG 硬化層。層層累積下來,透光度下降幾乎是必然的。

一層又一層的防窺膜,如果製造工藝跟不上,就會導致屏幕透光率不一致

河南省人民醫院醫學驗光科副主任石夢海對媒體表示,如果本身用的防窺膜使得圖像亮度不夠、對比度也不好,時間長了導致眼睛出現各種各樣的疲勞症狀,這是有可能發生的。他補充道,屏幕調得太亮也不好,太亮會產生眩光。

至於其他眼部問題是否由防窺膜引起,目前沒有任何科學研究能證實這一點。

網友列舉的例子,很大一部分原因可能是看屏幕的時間過長。眼睛長期看近處的東西,可能會引起人眼睫狀肌痙攣,嚴重時,可能會導致眼部疼痛、加重近視,對老年人來說,還可能出現頭暈、惡心、嘔吐等一係列症狀。

注:睫狀肌是位於眼球內部偏前方位置的一個環形的肌肉,主要功能是調節晶狀體。在人們看遠處時,睫狀肌舒張,晶狀體變薄;看近處時,睫狀體收縮,晶狀體變厚。持續看近處,可能會造成睫狀肌痙攣。

總結一下就是,貼防窺膜會導致手機屏幕變暗,可能會進一步導致視疲勞。目前沒有證據表明更多的眼部問題和防窺膜有直接關係,更可能是看屏幕的時間過長所致。

就是現在,放下手機休息會兒吧。

為什麽總有人愛偷窺別人

雖然防窺膜存在弊端,但它還是十分受歡迎的,畢竟它是真能防窺啊。要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實在太容易被偷窺了。

辦公室裏,附近的同事一轉頭就能看到你在做什麽;公交地鐵上,旁邊座位的人一瞥眼就能瞄到自己的手機屏幕;商場裏,輸支付密碼的時候,最怕有人靠近 ……

而這並不是我們太敏感。關於隱私的學理研究認為,完全沒有偷窺欲的人是不存在的,即使在某一時期內高度 " 自律 ",但隻要受到某種刺激或觸動,偷窺欲就會死灰複燃。

關於為什麽人類喜歡偷窺,有不同的說法。

精神分析學認為,偷窺是欲望與無意識的表達。弗洛伊德將窺視本能視為性本能的一種,認為兒童幼年期的性好奇不能得到滿足,而是會深深地壓抑在內心深處。在成年期,個體會通過窺視他人的隱私,無意識地釋放這種被壓抑的欲望。

社會心理學則對有意識的偷窺提供了解釋,它認為,在意識層麵,偷窺更可能是模仿學習和社會觀察學習的結果。

比如,看到文學作品和影視節目中的偷窺情節(《西西裏的美麗傳說》《楚門的世界》其實都是 " 偷窺式電影 "),我們就可能會模仿,尤其是看到故事中的主角通過偷窺尋得了刺激,作為觀眾的我們也感受到了替代性滿足,增強了自己的偷窺衝動。

《楚門的世界》,一個虛構的世界裏,生活著一個真實的人。

也有人從社會比較和自我認知的角度來解釋,認為偷窺心理源自人類對自身的不自信,人們希望通過窺視別人不外露的一麵來對比自己,取得自我認知和心理平衡。

上麵的理論解釋了為何身邊人之間愛偷窺,社會學則從另一個角度著眼,解釋了為什麽社會底層民眾喜歡窺視社會名流。

社會學研究表明,當一個社會的財富過於向某一個階層集中時,就會不可避免地導致社會兩極分化,社會分化程度越強,底層民眾基本權力的 " 被剝奪感 " 和 " 被羞辱的體驗 " 也越強,在這種情況下,人們迫切需要一種道德優越感來平衡自己,於是隱私偷窺出現,並且主要聚焦在對方的 " 負麵隱私 " 上。

看到這裏,你可能會覺得窺視欲情有可原,偷窺也無傷大雅。事實上,合理範圍內的窺視確實如此,但如果被偷窺欲裹挾,就會引來精神危機。過度將目光集中在他人身上,可能會變得逃避現實、喪失自我。再者,偷窺與暴露總是密不可分,偷窺的越多,就暴露的越多。

但我們隻能控製自己,回到現實生活中,防止他人偷窺的議題依然難以解決。有網友表示,自己隻在找到安全的小角落時,才會進行比較敏感的、涉及隱私的操作,在擁擠公共場合,隻做不怕偷窺的事。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