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後「圍獵」大廠offer:泡沫破裂後 依然往裏卷

來源: 36氪 2022-08-06 03:09:49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6547 bytes)

「搶暑期實習的 offer,其實就是在搶校招的 offer」

互聯網圈變動不斷的今天,應屆畢業生們到底還想不想進大廠了?看看他們的暑期實習情況就知道了。

暑期實習和日常實習不同,它麵向次年畢業的應屆生,提供轉正機會,它就像一張搶先上岸大廠的船票,隻要通過內部流程,就可以在秋招前拿到 offer。

「圍獵」暑期實習的火藥味,從 3 月就開始彌漫了。

顏子本碩就讀於西部地區一所 985 高校,獲得過國獎,也在互聯網企業有過實習經驗。今年三月,她開始正式準備提前批校招,向她向往的互聯網大廠投去簡曆,「因為我一直特別崇尚互聯網那種自由的感覺。」

一般來說,暑期實習的招聘有兩個環節,筆試測評和麵試,麵試分三輪或四輪不等,由業務麵試和 HR 麵試組成。

收到了筆試邀請,顏子都會先花上三四天刷題後再參加考試,收到了另一家公司的邀請,又重新開始刷題。「每家公司考的題庫不一樣,要去做一些針對性的準備。」在麵試環節,顏子還會針對不同公司崗位對自己的實習經曆重新整理,麵試完成後還會寫複盤報告。

從三月到五月,她參加了將近 10 次麵試,幾乎全身心地撲在暑期實習招聘上,甚至耽擱了自己的學業,「導師督促的小論文也沒有寫,課題組組會也沒怎麽參加。」

「暑期實習是進入校招前的緩衝」,在一家互聯網公司負責過三輪正式校園招聘的 HR 靚靚,這麽評價暑期實習的真正價值,「很多同學們不太能夠提早意識到暑期實習的重要性,更多押寶在秋招上,反而失去了很多機會。」

大廠每年放出的名額都是固定的,有的崗位暑期實習轉正給出去了,校招的其他批次給應屆生的就少了,「搶暑期實習的 offer,其實就是在搶校招的 offer。」靚靚說。

某公司於 3 月 17 日發布的暑期實習招聘信息顯示了招聘崗位數量和轉正率數據

聰明的年輕人自然也曉得這其中的利害。那些目標感強的,努力會開始得更早些。

23 歲的不淺,本碩就讀於天津某 985 高校建築專業,因為不喜歡本專業,從研一階段她就開始為自己規劃了一條「大廠之路」,她想在互聯網公司做一名產品經理。

20 年底,為了起步更高些,不淺花了四千多報了一個產品經理的課程班,上了三個月的課,對互聯網產品建立起了比較完整的認知,還製作了一些產品相關的作品集。此後,她還通過三輪麵試進入了一個麵向互聯網行業的學生社群,在這裏她也參與了一些知識分享的活動,也得到了很多修改簡曆、準備麵試的技巧經驗。

研二新學期開始,不淺開始著手找一份行業實習,因為專業原因,她知道自己沒有太多自由的時間用於實習,於是一開始就把目標鎖定在互聯網行業的大中廠。「那時候我決定就要去走產品這條路,要積累行業經驗,我實習經曆少的話,一定要拿到一個 Big name 的 offer。」

最終,她如願以償進入一家出行公司實習。時間來到 2022 年,這份實習還沒結束,不淺就開始馬不停蹄地準備暑期招聘。她的步子要快過許多人,不淺在二月份獲知了許多投遞信息,還在過年就修改整理好了自己的簡曆,大年初十就進行了第一場麵試

經曆了 8 場筆試,17 場麵試,盡管拿下了幾家互聯網企業暑期實習的 offer,但今年的招聘行情,卻讓不淺有了前所未有的緊張感。她發現,許多和自己有同樣高學曆,有更豐富實習經驗的同學,遭遇到了 HC 被砍的情況,最後隻能轉投其他公司,「我有很多朋友都已經通過了阿裏的麵試,但最後確定流程的時候說 HC 沒了。」

不淺整理的暑期實習投遞表格

據不完全統計,字節、京東、網易、美團等等互聯網公司都於春季發布了麵向 2023 屆應屆生的暑期實習生招聘,在京東 3 月 7 日發布的招聘信息中,明確寫明「獲得暑期招聘錄用資格並在崗實習滿 2 個月的同學可參與留用考核,考核通過者可獲得轉正留用機會,畢業後可正式加入京東。」

對大廠來說,通過暑期實習可以更提前鎖定人才。

「現在校招的市場競爭還是比較激烈的,而且各個公司都想得到最拔尖的那部分,所以我們在這個過程中會提前進行一波篩選,而且因為暑期實習它是有個實習期考察的,所以在這個過程當中也是雙向來進行匹配,看大家合不合適。」HR 靚靚告訴「後浪研究所」。

為了吸引更優質的年輕人,靚靚所在的公司幹脆把暑期實習的名頭直接改成了「轉正實習」,用更加直白的文字,在宣傳海報和文案上標明了 85% 的轉正幾率。

到六月份暑期招聘收尾階段,靚靚所在的公司收到了十幾萬份簡曆投遞,這也直接造成了一個「僧多粥少」的結果,今年暑期實習生招聘崗位最大供需比到了 20:1,「比如說我這個崗位有 2000 個人投簡曆,最後隻會招 100 個人。

這條「捷徑」越來越卷且不明朗了

可想而知,這條上岸互聯網的捷徑,越來越卷了。

24 歲的秦煜,就讀於北京一所雙一流高校,進入研究生後半程,打算趁著春季招聘找一份靠譜的暑期實習工作,「互聯網公司的工作模式、業務形態都是最先進的,在大廠工作能夠得到最充分的鍛煉。

他也是 3 月就開始了自己的簡曆投遞。最初,投遞的崗位是產品經理,但苦等一周沒有收到任何回複,他便迅速轉投其他職位,直到今年暑期實習招聘結束(每個公司的流程不一樣,整體來說是六月結束),隻收獲了一份運營類 offer。

他分析到,「是我自己經曆不夠,產品經曆很看項目經驗,但我沒有這方麵的實習經驗。」

7 月初,等待正式入職的秦煜收到了應聘成功的互聯網公司寄來的筆記本電腦,和想象中的大廠高配蘋果電腦不同,他拿到手的是一本 Thinkpad,雖然用著也不錯,但還是感到略失望。

今年這一批暑期實習生,絕大多數拿到的辦公電腦都降級了,公司給的理由是,「因為疫情,供應商暫時無法正常配貨。」

雖然開局就不符合期待,但至少,還算順利開局了。

沒有名校光環、簡曆普通的 2023 應屆生們更多麵對的是顆粒無收的慘狀。

有同學在網站發帖表示暑期實習難找

在一所雙非大學念應用統計專業的碩士心悅為了暑期實習準備了兩個月,她說自己是被推著走的。「3 月份開學的時候大家就在找實習了,我當時還很疑惑,暑期不是還有三四個月嗎,為什麽那麽著急?」三月末,心悅在和同學的交流中才逐漸了解到了大廠暑期實習和日常實習的差別和重要性,連忙投遞了幾份簡曆。

「暑期實習卷到懷疑人生,我投遞了很多大廠的實習崗位,答了無數的測評,做了幾次筆試,最終都石沉大海。」一開始心悅也抱著轉正的想法尋找崗位,但磨得時間久了,也就不抱期待了。

唯一參加的一場麵試是百度的群麵,在場十個人,要就一個話題討論出結果。雖然有所準備,但心悅第一次經曆這種場麵,缺乏經驗的她表現一般。「平時實習根本用不到這麽大陣仗,暑期實習就搞得像校招一樣,很正式。

最後,抱著進大廠積攢經驗的想法,心悅轉投到了沒有轉正名額的日常實習崗中。

可即便拿到了帶光環的大廠暑期實習崗,這條捷徑的指向也越來越晦暗不明了。

比如,許多大廠從未公開過具體的轉正比例。

本碩畢業於廣州某 985 學校計算機專業的鬼仔是 2021 年的應屆生,在 2020 年秋招開始之前,他就已經拿下了騰訊的轉正 offer。

「在騰訊,實習轉正的流程較為固定,要由事業群統一決定流程,還可能會和其他組的同學一起答辯,名額的決定權則在組長的更上一級。」在算法崗位實習的鬼仔經曆了轉正答辯後,感覺到騰訊的轉正流程非常嚴謹,同組的 mentor 和組長在決定個人的去留的環節,話語權較小,更高一級別的領導才能一錘定音。

一般來說,暑期實習生的身份基本等於默認有實習轉正的機會。」鬼仔和其他抱著轉正目的進入互聯網的學生們大多會有這樣的認知,但為了安心,即便獲得了暑期實習的 offer,他們也會再次詢問 HR 和自己的導師確認轉正的可能。

鬼仔在麵試時問了 HR 一次,得到的答複是有轉正機會,在正式入職後,他又再詢問了組長一次,組長的回答是「轉正名額是有的。」

網圖,圖源 IC photo

在另一家互聯網公司做品牌傳播工作的奈奈也是這樣做的,她是 22 年應屆生,2021 年得到了暑期實習的 offer。在麵試時,她詢問是否能夠轉正,得到了 HR 肯定的答複,在入職後,導師還跟她交流,可以從哪幾個方麵去做準備轉正事宜。「在我看來,暑期實習後,經曆轉正答辯是一個很自然的事情。」

但奈奈並沒有轉正成功,或者說,並沒有經曆轉正流程。

非技術的職能崗,能不能轉正都是看運氣。」抱著轉正期待來到公司的奈奈,在準備好了答辯材料後,才被領導通知部門沒有 HC,名額會更傾向於社招渠道的有經驗的職場人。

這無疑給她帶來了被欺騙感和挫敗感,「當時沒有接另一家互聯網公司的 offer,如果去了估計就能轉正了。」

奈奈的經驗揭示了互聯網公司的轉正真相,像研發、產品這樣重技術和含金量高的崗位轉正幾率更高,職能、運營類的崗位則充滿著不確定性。

拿下 offer,然後呢?

暑期實習的魔力,正在逐漸衰減。

今年的實習不如往年含金量高了。」不淺在暑期實習招聘市場經曆了一遭,有了自己的觀察,往年許多大廠會按照 1:1 的名額招聘實習生,絕大多數人都可以轉正,但今年許多大廠的 HC 縮減,甚至轉正率大幅度降低,它就不再具有往常那樣巨大的就業價值了。

「我沒有轉正的打算,甚至都沒有打聽過轉正率什麽的。」不淺畢業後打算離開北京,到上海或杭州尋找工作機會,但目前這份實習仍然具有重要價值,可以給她積攢頭部大廠的產品經驗,而這會在秋招中為自己提升競爭力。

和不淺一樣,顏子也開始放下對互聯網行業的暑期實習的迷信和執念。

雖然投遞了許多互聯網大廠,也通過了幾輪麵試,但顏子耗費了三個月的時間卻沒有得到 offer,她拜托熟悉的師兄在公司打聽一下自己的流程進度,但卻被委婉告知,「可以準備秋招了。」

這位師兄告訴她,往年他所在的部門都有七八個實習生名額,但今年的計劃是隻招一兩個。而他收到的七八十份簡曆裏,幾乎都是 985 碩士或是有國外留學背景的學生。

2022 年上半年,各大互聯網公司的變動也直接影響了她的就業考慮,雖然最終還是拿到了一家頭部公司的 offer,但她坦言還是會另做考慮。「我現在找工作比較傾向於一些實體產業,或者國企之類了。」她說自己的理想主義被磨滅了,也不再執著於互聯網行業了。

原本 all in 互聯網的人,可能會給自己找一些備選了。」不淺聊到,她身邊一些履曆優秀的同學,正打算進入一些如智能汽車類的垂類行業,另一批則看重鐵飯碗的穩定性,準備考公考編。

最近,一個在騰訊實習轉正的師弟找到鬼仔,問他應該如何選擇。這個明年畢業的男孩,手裏已經拿到騰訊實習轉正的 offer,以及一個深圳事業編的 offer。恰好這也是鬼仔前年麵對過的選擇。在互聯網瘋狂招兵買馬的 2020 年,各個大廠給出了巨大校招名額和豐厚的福利待遇,出於職業興趣和薪資考量,鬼仔在短暫糾結後還是選擇了互聯網。

鬼仔在自己的公眾號提起了這段經曆

但現在的鬼仔沒有辦法給出一個明確的建議和答案。連他自己都會偶爾陷入思考,如果當初沒有進入互聯網而是選擇了事業編,會過上怎麽樣的一種生活?

今年以來,從實習生崗位的縮減,到社招崗位的關閉,鬼仔開始有了對裁員的擔心恐懼,身邊的人也開始受到影響,「以前我們計算機學院很少有人考公考編的,現在很明顯的一個趨勢是越來越多的學弟學妹去體製內了。」

當然,年輕人對大廠的熱忱依舊在。

根據《中國青年報》一項對 2021 年春招季和秋招季的調查顯示,向往互聯網行業的受訪者分別占 77.42% 和 64.31%,而在 2022 年春招,互聯網行業仍保持在第一熱度,有 67.4% 的受訪者表示看好互聯網行業

7 月 14 日,百度招聘發布消息,啟動 2023 屆校招,7 月 18 日,京東也發布了校招信息。暑假還沒有過去,秋招就已經拉開了帷幕,沒有趕上轉正實習的應屆生們蜂擁而上。

互聯網是第一選擇,但不是唯一選擇。」剛入職暑期實習的秦煜也開始投遞簡曆,他對自己的規劃是,盡可能地爭取互聯網公司的產品崗,但也會對一些消費領域的,與市場相關的崗位保持關注。

「裁員什麽的,我不擔心這個問題,先擠進去再說吧。互聯網還是在時代前麵的,如果在比較好的崗位的話,仍然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秦煜發現身邊有很多人對大廠的心態比較矛盾,「一麵說著互聯網泡沫破掉了,但一麵還是使勁地往裏卷。

畢竟,互聯網行業的福利待遇和人才培養模式在應屆生看來依舊金光閃閃。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啊。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