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三個月逆差,韓政商熱議對華貿易怎麽辦?

來源: ZAKER 2022-08-04 23:44:43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6507 bytes)

連續多月經曆對華貿易逆差,令韓國開始商討應對措施。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 8 月 3 日邀請各領域專家舉行 " 韓中通商戰略谘詢會議 ",討論韓中經貿合作成果和發展方向。目前韓國多個主要產業同中國同時存在合作和競爭。專家表示,整體上看韓國製造業水平較中國稍有優勢,中國製造業競爭力在提升同時產業體係更完善。未來中韓貿易應取長補短,發揮各自優勢。

持續逆差創紀錄

韓國 "NEWS 1" 網站 8 月 3 日的報道稱,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通商交涉本部長安德根當天出席韓中通商戰略谘詢會議時表示:" 在最近外部大環境不確定性加大的情況下,創造一個韓中兩國企業能夠穩定貿易和投資的環境至關重要 "。安德根稱,為進一步擴大韓中企業的貿易和投資活動,兩國貿易主管部門應該主導形成官方和民間溝通渠道,更大程度利用好中韓自貿協定(FTA)。與會專家們表示,1992 年中韓建交以來,中國確立韓國第一大貿易夥伴的地位,兩國經濟和產業網緊密相連,未來需要進一步擴大並推動更加實質性合作。安德根表示,最近利用 WTO 部長級會議的機會與中方見麵,同時也與韓國駐華大使接觸,希望進一步強化兩國間企業之間的溝通,下步韓國政府將確立新的強化對華產業合作政策。

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 8 月 1 日稱,7 月韓國對華貿易收支出現 5.7 億美元的逆差。繼 5 月和 6 月相繼出現 10.9 億美元和 12.1 億美元的逆差後,韓國對華貿易連續 3 個月出現逆差。這是自 1992 年 8 月至 10 月以來,韓國對華貿易首次連續 3 個月出現逆差。7 月韓國貿易收支出現 46.7 億美元的赤字,這是韓國時隔 14 年再次出現貿易逆差。

出現競爭力擔憂

《韓國經濟新聞》報道稱,由於中國的技術競爭力正不斷提高,市場上仍然出現了韓中貿易有可能陷入結構性逆差的憂慮。從整體貿易來看,以韓國 10 大出口品種為基準,自上月 1 日至 25 日對華出口額僅半導體增加了 10.9%,其餘品種則停滯或減少。與此相反,主要品種自華進口額則大幅增加。纖維、半導體、普通機械、電腦等主要產品進口額都呈現增加趨勢。

報道稱,韓國政府認為,對華貿易赤字是中國經濟放緩和中國上半年部分城市疫情導致的。但隨著中國的技術發展和中國內需市場的培育,人們日益擔心韓國的對華出口競爭力是否正在從根本上下降。

2022 年上半年韓國動力電池企業市場麵臨中國企業競爭,全球份額大跌。韓聯社 8 月 2 日的報道稱,韓國市場調研機構 SNE Research 當天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韓國三大汽車電池製造商的全球市場占有率同比大幅下滑。LG 新能源、SK On、三星 SDI 等三家韓企的全球市占率同比下降 9.1 個百分點為 25.8%。相比之下中國廠商全球市場占有率大幅增加。寧德時代市場占有率同比上升 6.2 個百分點達 34.8%,位居第一;比亞迪同比增加 5 個百分點達 11.8%,排名第三。SNE 方麵分析稱,寧德時代、比亞迪等中企帶動整體市場增長,進入前十的中企均實現三位數的高增長。

貿易格局或迎來調整

" 到底是中國市場有問題還是韓國製造競爭力有問題?"《韓國經濟》8 月 3 日的報道對此發出疑問。7 月 27 日韓國國會對政府質詢期間,總理韓德洙關於 " 很難期待韓國對華出口再創輝煌 " 的說法再次引發媒體大幅報道。

韓媒稱,韓國在時隔 28 年後連續出現對華貿易逆差,有必要對此進行深入分析。韓國對華出口的 88% 是中間產品,有聲音將逆差歸咎於中國的新冠肺炎疫情。然而在 6 月份中國貿易順差創下曆史新高。無論是韓國整體的貿易逆差還是對中國貿易逆差,更合理的解釋似乎是韓國出口競爭力和出口結構出現問題。

《韓國經濟》報道稱,韓國對華出口出現問題是韓國產業能力的問題。三星是全球領先的智能手機製造商,但在中國的智能手機市場份額為 0.4%。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年銷售汽車 2650 萬輛,但作為世界第五大汽車生產國的韓國,汽車品牌在中國汽車市場的份額已經從高峰期的 10% 下降到 1%。這兩個例子可以說明,是韓國產業競爭力出了問題。

韓國被認為是信息與通信技術(ICT)強國,但這已經成為過去。韓國信息通信企劃評估院調查顯示,韓國引以為豪的 ICT 領域在 2018 年被中國超過且差距正在擴大。在 ICT 的 8 大領域中,韓國僅占據了物聯網(IOT)領域的相對優勢,而在其餘 7 個領域中,中國均占據上風。許多韓國人認為,第四次工業革命到來之際,韓國已經喪失在鋼鐵、化工、機械、造船、家電、汽車等傳統產業的對華優勢地位,如果在新技術領域落後於中國,韓國成為中國生產基地的可能並非不可想象。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白明 8 月 4 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中國製造業轉型升級水平在逐步提高,同時整體的規模競爭力上去了,這種情況下中韓貿易格局發生變化可能是一種趨勢。目前韓國製造業水平整體稍領先於中國,但兩國貿易的情況並不完全同發展水平相關。

" 貿易機會既要看水平又要看規模,可能一方製造業水平高,但總量拿不出來。" 白明表示,中國的產業鏈規模更大,產業體係也更完整。未來中韓兩國的合作不僅看規模,而且要看相互之間的互補程度,特別是產業鏈對接的過程中,應該取長補短,各自發揮各自的長項,雙方都可以從對方的發展中獲得自己的紅利,增加相互之間的合作。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