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光百億!眾叛親離的每日優鮮,被誰拔了氧氣管



互聯網電商的陣營裏,又倒下一員大將。

7 月 27 日,主打社區生鮮的每日優鮮,關閉 " 極速達 " 業務,第二天網上就流傳著一條 15 分半的會議錄音,約 700 位員工被通知結束工作,公司原地解散。



一年收入超 70 億的上市公司,說沒就沒了,網友在微博發出評論:" 上市公司都能原地解散,資本市場可太精彩了。"



其實在今年三月,每日優鮮就已經開始大麵積裁員,原本 2000 多人,剩下不足 900 人,供應商也經常登門討債。

曾經的每日優鮮,半小時就能把生鮮送到家門口,受到很多一線城市白領的喜愛,用戶數超 3000 萬,8 年裏拿到了超 110 億的融資。



但隨著連年虧損,總是得不到回報的投資人逐漸對它失去了信心。

每日優鮮也逐漸陷入缺錢、缺貨、缺用戶的死亡循環。



開 1500 家倉庫,

攢 3100 萬用戶,全跑了

早期的每日優鮮,是個典型的 " 別人家的孩子 "。

但它有個特點:有的是錢和能力,但就是搞不定用戶。

創始人徐正是數學天才,15 歲就上了中國科學技術大的少年班;賣貨靠的是營銷大神許曉輝,曾擔任凡客誠品、獵豹移動的副總裁;公司裏有一群做過生鮮、農業的高管,每件事都有專業牛人操盤。

這些人在開拓業務上不遺餘力,當年的徐正,經常趴在辦公桌上做 " 數學題 ",研究怎麽才能用最短的時間,把產品送到用戶手裏。



很快,他就有了答案:前置倉。

簡單解釋一下,前置倉就是個 300 平左右的小倉庫,用戶在每日優鮮 APP 下單,快遞員直接從前置倉配貨。因為距離在 3 公裏以內,送達時間能縮短到最快 30 分鍾。



圖源:中國企業家雜誌,鄧攀

每日優鮮把徐正算出來的方法在全國實踐,到 2019 年,一共開了 1500 家前置倉,用戶下單後,看一集電視劇的功夫,東西就到了。

但對每日優鮮來說,前置倉就意味著高成本。

一般倉庫隻要付房租就行,生鮮前置倉還要有冷櫃,24 小時開空調,一個站點一年電費就得要 20 多萬,倉庫越多就越燒錢。



在服務用戶和賺錢之間,每日優鮮選擇了後者。

要盈利最直接的辦法,就是不顧一切增加用戶數量。

為此每日優鮮瘋狂砸錢營銷,最多時一年砸了 8 個億。

有業內人士透露,為了得到一個穩定用戶,每日優鮮至少要激發 6 次下單,這需要平台不停地打折、發優惠券,力度最大的優惠券是 "99 元減 80",因此算下來每個用戶的獲客成本,至少是 200 元。

一番操作猛如虎,每日優鮮的用戶數,迅速達到了 3100 萬,2020 年的有效訂單量超 6510 萬。

一位每日優鮮的前員工說:"2021 年,上海 300 平方米的前置倉月平均成本 4 萬元左右,客單價在 40-50 元,一天就能入賬四五萬。"

但事實證明,花錢補貼是最不討好的盈利方式,不僅投入高,粉絲粘性還極低,運營成本往往超出預期,口碑很難維持。

開源不行那就節流,每日優鮮開始收縮戰線。

為降低虧損和經營難度,每日優鮮迅速關掉了一部分前置倉,到 2021 年自有前置倉隻剩 631 個。



淩亂空曠的前置倉

但這是治標不治本,剩下的前置倉依然是虧的。

每日優鮮想出了轉移虧損的新方法:加盟。

2019 年下半年開始,每日優鮮推出 " 微倉 " 玩法,打出 "0 元當老板 " 的口號,將一些閑置的前置倉承包給個人,隻要交 5-10 萬元的保障金,就能當店長,



但這種把虧損轉嫁給加盟商家的方式,不僅沒有止損,還更加敗壞了每日優鮮自己的名聲。

因為很多微倉,訂單不超 100 時,收入不足無法盈利;訂單超 100 個後,配送、分揀各環節的成本又太高,還是得賠錢。

為了控製單量,有人開始囤貨、壓貨;為壓成本,還有人把空調關了,給冷櫃斷電,導致食品加快腐敗。

這直接帶來購物體驗下降,有顧客收到了變味的隔夜肉、爛心的蘋果,長毛的葡萄,嚴重時,一整包蔬菜有一小半是爛的。



用戶評價急速下滑,很多原本的老用戶都脫粉了。



拖欠 24 億貨款,

被逼瘋的供應商,集體斷供

如果隻是加盟倉品質難以保證,自然不至於讓粉絲數從 3100 萬降到 500 萬。

更大的問題是,自 2021 年起,每日優鮮就明顯缺東少西,供應商關係越來越差。

最初的每日優鮮,高端水果來自佳沃,中國最大的水果公司。佳沃的藍莓、奇異果、車厘子,賣一個火一個。



截至 2020 年,每日優鮮與超過 2300 家供應商有過合作。

而到了 2021 年,它的網紅水果越來越少,到 2022 年後,車厘子、藍莓都陸續消失在了水果分類頁麵。

其實從 2018 年起,每日優鮮跟供應商之間的關係就異常緊張,很多長期合作的供應商都不跟它玩了。

因為入駐每日優鮮,想賺錢實在太難。

作為一家幾乎沒有門店,也沒有社交平台依靠的生鮮平台,每日優鮮隻能靠補貼吸引用戶,因此經常提供秒殺產品,第二件零元等優惠活動。



羊毛不能出在羊身上,那就從豬身上薅。

本來就沒有多少盈利空間的蔬果商,就扛起了低價引流的重任。

深圳的一家供應商告訴記者,每日優鮮經常會提出低於市場價銷售的要求,但供應商自身還有運營成本,所以他和很多生鮮平台都有合作,唯獨不敢和每日優鮮合作。

前半場的商家之所以願意入駐,是因為每日優鮮訂單量大,能圖個穩定。

但沒過多久,這種安穩就被打破了,一些商家開始被有規律的拖欠貨款。



圖源:黑貓投訴

一開始是兌付時間的不斷延長,從 2018 年的 40 天到 2020 年的 72 天。可到了 2021 年時,很多人都已經被欠了一年多的錢。

堅持供貨,要忍耐長時間的拖欠;可一旦停止合作,貨款就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到賬,因此每日優鮮的供應商隻有兩條路可走,要麽忍氣吞聲,要麽告上法庭。

一位被欠了 100 多萬的水產供應商透露,麵對欠款維權,每日優鮮經常踢皮球:" 我找了采購,采購讓我找北京總部,北京總部理也不理,說不行你就起訴去吧。"



有人找來了每日優鮮上市前的招股書,發現自 2018 年起,每日優鮮在連續 3 年拖欠供應商貨款高達 24 億元。

為了維護平台的聲譽,每日優鮮經常會要求供應商撤訴,簽署保密協議,約定時間分期兌付,以求消息封鎖。

但很快,紙就包不住火了。

今年 3 月,一些被拖欠一兩年的商戶開始了集體維權,就連原本還想堅持一下的忠實夥伴也無奈斷供,來到每日優鮮的北京總部維權。



供應商維權現場,圖源:新消費日報

到 " 原地解散 " 之前,每日優鮮的供應商,能跑的都跑了。

為了維持所剩無幾的供應,每日優鮮的優惠力度降低了,用戶購買的積極性也下降了,轉而到別的平台下單。

每日優鮮陷入了嚴重的惡性循環,直到崩盤的到來。



8 年燒百億,

每日優鮮的氧氣管是被自己拔的

表麵來看,每日優鮮解散,是因為沒錢。

2018 至 2020 的三年間,每日優鮮累計虧損 107.87 億元。



人去樓空的每日優鮮,舊總部一片狼藉。圖源:時代財經

比起沒錢,概念多、難落地,才是它最大的問題。

早期的每日優鮮,憑著優質的網紅水果,和快捷的送貨服務,讓國內各大金主搶著投資,在北京開出第一個前置倉時,騰訊就帶頭給了它 1000 萬。

此後 8 年,每日優鮮什麽火就做什麽,就算是一直虧損,還是拿到了百億融資。

對此,同行盒馬創始人侯毅都公開發聲,每日優鮮就是做給投資人看的:" 如果不燒錢、不補貼,無法獲得足夠的流量與用戶黏性,這更多是一種‘ to VC ’的模式。"



這種聲音早已有之,卻根本沒有點醒每日優鮮,這讓它在早期融資越野,後麵搞錢越難。

比如它在 2017 到 2018 年做了兩個子項目,雖然踩中風口,卻都高開低走,慘淡收場。

2017 年,每日優鮮推出 " 便利購 ",把無人貨架擺進了辦公室,產品對接每日優鮮的前置倉,很快就得到了 2 億元融資。



但便利購一台機器隻能服務約 100 人,因為距離近,也幾乎沒人囤貨湊單,一天賣不了多少東西,卻要理貨兩次,根本沒辦法回本,隻維持了約 1 年,就開始大麵積裁撤,逐漸銷聲匿跡。

雖然敗了,但勇追風口的姿勢還是緊緊拿捏著投資人。

2018 年,每日優鮮又推出了社交電商項目 " 每日一淘 " 和 " 每日拚拚 "。

憑著裂變玩法,每日一淘剛上線 3 個月,會員數就超 15 萬,到第 4 個月時月流水已經破億,這讓每日優鮮又融到了 4.5 億。

這樣的漲粉速度,靠的是拉人頭,打傳銷的擦邊球。

比如每日拚拚的升級玩法,主張 " 讓 2000 人每人每周買 50 元商品,你一個月就收入 96000 元。"



很快,美日拚拚就受到用戶和監管部門的雙麵夾擊,從各大應用商店下架了。

主營業務不賺錢,子公司也隻停留在概念階段,落地就死,上百億融資就像進了無底洞,每日優鮮對金主們越來越難以交代。

突破不了獲客難、成本高的困境,最終失去生存能力。

現在每日優鮮不僅沒錢,還拖著一屁股爛債。



勞動仲裁大廳的維權供應商,圖源:新熵

在人去樓空的情況下,創始人徐正隻能用 " 我沒跑路 " 來穩住追債的供應商,被網友吐槽,到這一步了還在騙人。

7 月 29 日,徐正在媒體麵前發聲:" 我一直在國內,說我跑路的人太惡毒了,而且每日優鮮的高管都在北京。"

每日優鮮官網也發布聲明,盡一切努力維持次日送達業務、智能生鮮和零售雲的正常運營。

但此時的聲明,就算嘶吼得再響亮,也是蒼白無力。

連年虧損的現實之下,任何承諾都能被擊個粉碎。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