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再戰華為,芯片之戰從手機打到汽車



新能源汽車,越來越像智能手機了。

近日,極氪CEO安聰慧宣布將為極氪001車主免費升級智能座艙的計算平台,芯片從高通驍龍820A升級為高通驍龍8155,CPU算力提升177%,GPU算力提升94%。

免費升級的噱頭一出,立馬鬧得沸沸揚揚,幾度出圈。

在如今芯片價格飛漲的當下,無論是傳統車企還是造車新勢力都玩著“付費升級”的套路,比如蔚來車主想要升級到高通驍龍8155智能座艙,則需要支付高達9600塊錢的費用。兩者一對比,極氪可謂是誠意滿滿。

但從另一角度來說, 現在高通在車圈的影響力,已經不遜色於智能手機市場。造車新勢力似乎都已經被高通抓住了“命脈”。

就連之前號稱500萬以下最強的SUV“理想L9”,它搭載了2塊高通驍龍8155都成為它的主要賣點之一。看著理想發布會用三分之一去描述高通驍龍8155帶來的智能空間,恍惚間,大家還以為這是手機的新機發布會。

不可否認的是,高通已經逐漸壟斷了大半個汽車市場,但中國本土品牌也不願意再出現“芯片受製於人”的至暗時刻,再加上智能座艙芯片技術壁壘較低,陸續出現多家初創公司探索汽車芯片領域。

同時,華為和高通的戰火,海思麒麟和驍龍的鬥爭,也從智能手機轉向智能汽車。 但目前來看,高通的統治力很難被打破,無論是在芯片規劃、技術還是市場宣傳方麵,國產芯片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缺芯、缺芯、還是缺芯

汽車芯片已經走入“缺芯”的第二個年頭。

在兩年之前,也就是2020年初,汽車芯片還處於長期積壓庫存狀態。因為疫情導致汽車製造業、芯片製造業對未來消費前景普遍不看好。全球汽車芯片主要供應商英飛淩在2020年Q2季度表示:他們所生產的汽車芯片庫存天數達到了126天,庫存產品金額達到了22.15億歐元。

到了2020年下半年,新車銷售量急劇恢複、消費電子需求暴增,這批庫存立馬售罄,甚至供不應求,全球汽車行業陷入了缺芯片的浪潮。大眾、豐田等汽車巨頭受製於芯片短缺,被迫停工停產。

2021年因雙重毒株在全球蔓延,芯片短缺進一步加重。據摩根大通數據顯示:僅在2021年下半年,就有260-360萬台汽車受到芯片短缺影響無法生產,全年汽車減產超過1000萬輛。

芯片短缺就意味著奇貨可居,價格也隨之水漲船高,大量“芯片”二手販子橫行。 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公開抨擊芯片經銷商借機哄抬物價、謀取利潤的行為。據了解,原先在汽車行業市場價為10-20元的芯片,甚至被炒到2500元。

受製於缺芯,大量汽車廠家或宣布漲價或延遲交付。前不久在車評圈鬧得沸沸揚揚的“保時捷減配事件”,根本原因是缺少智能座艙芯片(MCU),導致“電子轉向柱”減配成“手動轉向柱”。因為缺芯導致企業的誠信問題,最終引發消費者對品牌的質疑,信任度降到冰點。



智能座艙

值得一提的是,智能座艙芯片(MCU)在汽車芯片中,屬於落後而冷門的細分領域。曾經傳統汽車並不注重MCU芯片,在2016年之前,MCU芯片市場幾乎被NXP旗下i.MX係列所壟斷,而這些MCU芯片基本集中在40nm、56nm製程工藝。

和智能手機最新的3nm製程SoC芯片相比,完全是兩個時代的產物。

但隨著智能汽車芯片用量越來越大,所需要的應用和交互場景越來越多,MCU芯片要求也越來越高。 一直沉浸在為傳統車企提供“傻瓜式”係統的NXP無力跟進先進製程,i.MX係列逐漸跟不上時代進步的潮流。

另一方麵,隨著傳統汽車向智能汽車的轉型,傳統座艙向智能座艙升級,MCU芯片也逐漸向SoC芯片方向進化,高通、英特爾、英偉達、AMD等互聯網巨頭,逐漸把目光從消費電子轉移到智能汽車領域,紛紛開始研發自家的MCU芯片。

高通的“造芯”之路

能給車主一種與眾不同的體驗感,才能算得上真正的“智能汽車”。而最能代表智能汽車標誌性技術的,就是自動駕駛和智能座艙。

其中,智能座艙涵蓋操控係統、娛樂係統、空調係統、通信係統、座椅係統、交互係統、感知係統的所有模塊,目前智能座艙滲透率正在不斷提升。據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監測數據顯示:2022年1-4月中國市場(不含進出口),智能座艙搭載率為42.57%,同比增加近15個百分點。

高通早在2014年就開始進軍智能座艙市場,推出第一代28nm製程的驍龍620A芯片。但當時的智能座艙設計並沒有如今的多元化,市場還是被NXP等傳統芯片供應商所占據。

隨著汽車座艙智能化程度不斷提升,高通敏銳發現了MCU芯片漸漸難以滿足需求,勢必會被功能更強大的SoC芯片所替代,於是提出用SoC的邏輯,去設計MCU芯片。也就是它果斷拿出在智能手機上的常用打法:堆料。



驍龍820A

2016年,高通發布第二代MCU芯片驍龍820A,采用14nm製程,該芯片一經發售就吸引了國際眾多車企。就連四年後的今天,驍龍820A依然出沒各品牌暢銷車型,如蔚來ES8、理想ONE、小鵬P7、奧迪A4L、極氪001等都搭載了高通820A芯片。

2019年,高通推出新一代MCU芯片驍龍8155,也是全球首款量產的7nm製程MCU芯片。驍龍8155的算力強勁,達到8-10TOPS,作為MCU芯片已經達到主流SoC的水準。

高通驍龍8155成為旗艦車型的標配,也讓車圈逐漸“手機化”,各品牌開始比拚芯片配置。

目前,高通MCU芯片已經拿下汽車市場50%以上的訂單,據高通2021財年收入顯示:高通汽車業務2021年收入10.19億美元,比2020年的7.09億美金同比增幅43.7%。

外界預測高通憑借座艙和自動駕駛的設計平台,汽車業務年營收將在未來5年增長至35億美元,在未來10年增長至80億美元。

目前來看,在智能座艙MCU芯片領域,高通領跑其他競爭對手一個身位。

蜂擁而至的競爭對手

雖然高通已經拿下大量市場份額,但並不能保證穩穩坐牢MCU芯片老大的位置。

智能汽車的絕對頭部特斯拉,一直沒有使用過高通的MCU芯片。特斯拉早期一直使用英特爾的Atom A3950芯片,在2022年,特斯拉放棄製程落後的英特爾芯片,直接采用AMD Ryzen V1000係列芯片。

不同於MCU芯片領域,AMD Ryzen芯片屬於消費級芯片,多用於掌上遊戲機。而特斯拉借助AMD芯片的算力,直接在汽車中控台運行遊戲。這也讓MCU芯片出現無限可能:不一定非得仿照手機芯片去升級,消費級芯片也可以。

與此同時,中國品牌在汽車芯片領域也一直受製於人,中國MCU市場占全球份額超過30%,但九成以上依賴進口,國產替代空間巨大。高通的老對頭華為不甘示弱,也在積極探索智能座艙芯片領域。



華為智能座艙

據華為方麵介紹,2016年華為設立智能座艙項目,連續推出過多枚MCU芯片,其中Kirin 990A采用4核泰山V120(小)加4核Vortex A55組成,並加持達芬奇架構的算力芯片。Kirin 990A全麵對標高通驍龍820A,目前已經在阿爾法S、問界M5等多部暢銷車型上搭載。

除華為以外,還有瑞芯、芯擎、芯馳、地平線、黑芝麻、複睿微等國產芯片積極探索智能座艙芯片領域。

高通作為智能手機的最大贏家之一,已經在芯片設計和市場占比等方麵展示出它的強大。但國產汽車芯片雖然稍稍落後,但研發和擴展市場的腳步從未停止,未來值得期待。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