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樂視的羨慕裏,藏著當代職場人的“意義危機”

來源: 商隱社 2022-07-21 22:48:42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1884 bytes)

人們總是對出乎意料的故事喜聞樂見。

前有諾基亞不但沒死,還一年能賺 1500 億。後有樂視也沒死,留下來的 400 名員工據說過上了沒有老板、沒有內卷和 996、沒有被拖欠工資和社保的 " 神仙日子 "。

樂視官方後來確認情況基本屬實,但 " 沒有老板的神仙日子這一說法高攀不起 "。

很多職場人不憚以最好的善意來評價樂視,甚至感歎 " 羨慕哭了 "" 還招人嗎!"。

這可跟五六年前的畫風截然不同。

在樂視不設邊界,激進擴張的那些日子裏,賈躍亭意氣風發,常掛在嘴邊的詞是 " 生態 "" 偉大 ",而且很擅長把一些大詞排列組合,描繪出充滿了誘惑的未來。網友對樂視和賈老板談不上多認同,更多是旁觀和調侃。

後來網傳樂視舉報了 " 宅男神器 " 快播,很多義憤填膺的網友跑到樂視網和賈躍亭的微博下指責,更有網友樂視、樂事分不清楚,連帶著罵了出產薯片的樂事。雖然賈躍亭多次喊冤,但少有人聽。

隨著樂視一步步走向墜落,當初賈老板勾勒出來的宏大也化為泡影,樂視大麵積裁員、屢屢曝出拖欠工資及供應商款項等事件讓全網憤怒,樂視股價暴跌讓股民含恨,賈老板跑到美國後多次喊著 " 下周回國 ",遭大家嘲諷,樂視成為商學院和媒體愛講的反麵案例。

這些裏麵,從來沒有過 " 羨慕 "。

但最多也就六年後,再無大事可敘的樂視卻一朝翻身,成了職場人眼中的 " 福地 ",有人一語道破 " 全來自同行的襯托 "。

這種態度轉變背後,藏著當代職場人的無奈和焦慮,也藏著我們對工作意義的迷茫或反思。

作者 | 阿空

編輯 | 齊馬

商隱社研究團隊商業組

本文為商隱社原創文章,轉載請聯係後台

是什麽在保樂視的 " 榮華富貴 "?

樂視還活著的消息一出,大家紛紛調侃 "《甄嬛傳》保了樂貴妃一輩子的榮華富貴 "。

事實真是如此嗎?

2013 年,發展正盛的樂視以 9 億元價格收購了《甄嬛傳》的出品方花兒影視。後來受限於資金鏈危機,樂視在 2018 年將《甄嬛傳》版權分銷給了優酷。

過去 11 年,《甄嬛傳》不僅穩進每年電視劇重刷 TOP 榜,其劇情、台詞更是一次次被網友拿著放大鏡看,至今仍是能在樂視視頻付費觀看的核心 IP, 每年平均能為樂視帶來 1000 多萬的收益。

樂視曾在微博發文自我調侃稱:

" 如果 2018 年版權不被花兒賣出,樂視現在回的血會更多,樂視視頻可以安心養老。"

但僅靠《甄嬛傳》,光是 400 多名員工就沒法維持,更不用說新產品的開發運營等各項成本。

據公開報道,樂視被融創房地產收購以後,經過各種整改,剩下了樂視網和樂融致新兩家公司,兩家公司每月的支出薪酬大概在 1000 萬,一年總的薪酬支出在 1.2 億左右。

2021 年底,樂視在全員信中指出已經 " 實現經營利潤和現金流的平衡 "。樂視現在的盈利點還有什麽呢?

一是智能硬件。

是的,樂視現在還在智能電視和手機,尤其是電視,主打性價比,2020 年還賣出了 40-50 萬台。

曾經,樂視號稱是 " 互聯網電視的開拓者 ",進入市場的開山打法是降價,樂視並沒打算靠電視硬件賺錢,而是模仿了小米做手機的模式。

小米興起,幾乎是用 " 成本價 " 來賣手機走量,其手機的係統、處理器、內存等核心硬件對標三星、蘋果等一線品牌,但售價卻不足對手一半,平均單機利潤僅為 2 美元,是蘋果的 1/75,三星的 1/15,華為、OPPO、vivo 的 1/7。

這還怎麽盈利?

靠手機上的廣告、預裝 APP、遊戲運營等互聯網增值業務盈利。比如,《原神》這款手遊曾在小米應用商店上架,雙方的分成是 7:3,小米作為渠道就能拿走 3 成。

所以,雖然小米的互聯網增值業務營收一直遠遠小於手機銷售營收,但毛利潤卻高於手機毛利潤。

樂視把這種模式移植到電視,曾公開宣稱," 賣一台電視虧損 400 元,尺寸越大虧得越多 ",可謂將價格戰推向極致,當時把傳統電視市場攪得風雷湧動。

樂視手機當年同樣以硬件成本來定價,靠樂視的內容生態和服務盈利來彌補,2015 年發布,僅僅一年半之後,就賣了 2000 萬台,對小米都造成了相當大的衝擊。

如今,雖然仍有一些銷量,但樂視手機已整整落後了一個時代,在淘寶,隻需 499 元就能買到一台 32G 的大屏雙卡智能長續航樂視手機,定位老年機、學生機,另外,網約車司機、外賣小哥也經常買來當工作機子。

除此之外,樂視還賣智能手表、藍牙耳機、變頻空調、電動牙刷、移動電源、智能門鎖、智能貓眼及藍牙語音遙控器。

二是視頻版權。

賈躍亭的目光還是很敏銳的。

最初他在山西垣曲縣地方稅務局當小公務員,幹了不到一年就跳出體製內,成了山西運城稅務係統 " 辭職第一人 ",後來做過洗精煤、膠印印刷,辦過計算機培訓學校,短短五年積累了百萬身家後,踏上了通信行業將井噴式發展的風口,在電信行業站穩了腳跟。

後來又踏上了 3G 時代手機流媒體崛起的浪潮,布局視頻行業,首先做得就是大量買版權。

當時是盜版橫行的時代,網上都是免費的音樂、視頻、小說等,互聯網講得最多的也是 " 免費 ",所以後來出現了以韓寒為首的中國多位作家向百度文庫維權等事件。

影視圈、寫手圈版權意識更是淡薄,所以 2009 年,劉慈欣以 10 萬塊的價錢就把《三體》的影視改編版權轉讓出去了,後來買下《三體》版權的人借此成了億萬富翁。

當時天涯、貓撲等寫手作品的影視改編權也是這樣賣出去了,影視劇的互聯網獨家播放權也是這樣賣出去了,樂視大肆收購版權,以均價一兩萬的白菜價積累了大量影視資源。

當互聯網同行對樂視這種行為不解時,2009 年國家發起打擊網絡盜版侵權的 " 劍網行動 ",版權資源價格隨之水漲船高。從 2007 年到 2011 年,樂視網的影視版權資產暴漲 450 倍。

後來,樂視還參與影視製作,強化版權優勢。截至 2013 年 12 月 31 日,樂視擁有電影版權超過 5000 部,電視劇版權超過 10 萬集,覆蓋率行業第一。

除了《甄嬛傳》,樂視還握有《太子妃升職記》《羋月傳》《白鹿原》《心理罪》等眾多前熱播劇的版權,既可以通過版權分銷的方式收取版權費,也可以通過樂視電視和樂視視頻賺取會員費用和廣告收入。

去年,樂視視頻新增注冊用戶近 600 萬,新上跟播劇 70 部、片庫劇 1068 部,電影 480 部、動畫 74 部,日均視頻播放量還有 240 多萬次。

樂視還開放獨家影視版權內容供影視二次創作者使用,可以盤活經典影視劇的熱度,為樂視招攬一波流量。

前麵兩項是最主要的,還有一些零星的,比如樂視大廈的租金,之前一半是自用,剩餘可以出租,但租金可以忽略不計。而且,自從去年 11 月樂視大廈被以 5.73 億元的成交價格拍賣後,今年 7 月開始他們也要交租金了。

應該說,樂視當初還是做了諸如購買版權等正確的事,但樂視構建的龐大生態係統需要大量的、源源不斷的資金注入,而樂視本身 " 造血 " 能力弱,因此這個生態對融資資本依賴性強。

但當時高歌猛進的資本並沒有耐性,持續高額融資和低回報的投入產出模式使樂視的融資道路愈加艱難,資金鏈斷裂後,大廈就崩塌了。

樂視的過和債

2016 年 11 月,樂視手機被爆拖欠供應商欠款,賈躍亭在內部信中承認資金狀況出現了問題,掀開了樂視債務危機的序幕。

截止到今年 7 月,樂視控股(北京)有限公司存在數百個限製消費令和終本案件信息,未履行總金額超 109 億元。除此之外,賈躍亭本人累計被執行金額超 68 億。

巨額債務的背後,是一個個具體的債權人。

從 2016 年開始,陸續有不少被樂視欠債的供應商聚集在樂視大廈樓下,高喊 " 樂視還錢 "。一名前樂視員工對此司空見慣:持續了兩三年,後麵看到有人拉橫幅,都麻木了。

有媒體采訪了曾經作為樂視供應商的老蘇,樂視欠他 820 萬。為了追討債務,2017 年老蘇往返北京多次,從 5 月到 9 月,索性就直接住在樂視大廈大廳裏。樂視償還了一部分,至今仍剩 450 萬未還,老蘇表示已不抱太大希望,隻能自己從頭再來。

與此同時,2017 年 2021 年的 5 年間,樂視網共虧損近 340 億元。

可以說,現在的樂視,除了生存運營,根本沒有、也無力支付其他債務。現在的情況就是:百億債務無人問,樂視卻自己關起門來過起了 " 神仙日子 "。

2022 年春節,樂視視頻 logo 更新為 " 欠 122 億 ",以抖機靈的方式衝上了熱搜。

今年 5 月,樂視發布內部信稱,疫情對公司影響有限、可控,公司現金流收支情況良好,並承諾不減薪、不再大規模裁員。

甚至在 " 沒有 996 和內卷 " 登上熱搜後,樂視還發起了一次直播招聘,崗位包括廣告、銷售、運營、研發、主播,強調全年 14 薪、試用期全薪,五險一金足額繳納,還有加班費。

看起來,樂視給員工的福利待遇不錯,但樂視很難說是一個對打工人友好的公司。

在如今大規模互聯網裁員潮中," 裁員 " 這個詞已經刺激不了大家敏感的神經了。最近的新聞充斥著京東 B 站畢業、騰訊阿裏裁員的消息。更不用說去年 " 雙減 " 政策落地後,整個教培行業的覆滅。

大家似乎已經忘記,樂視或許是第一個大麵積裁員的互聯網公司,曾經的樂視人比如今的大廠員工更早體會過裁員的殘酷,資本的無情。

2016 年年底,樂視宣布裁員 10%,當時還用了一個體麵的詞——優化。沒有煽情、沒有散夥飯,沒有眼淚,當時的樂視員工還很不習慣這種方式。如今看來,已經是大廠裁員的常規操作。

到了 2017 年 5 月,樂視再次爆出大裁員的消息,涉及樂視網、樂視控股、樂視體育等多個樂視係公司,銷售體係裁員過半,樂視體育則高達 70%,300 餘名應屆畢業生全部被解約。

賈躍亭有句名言:"99% 的人都不看好的事情,你才有機會顛覆。" 不少年輕人正是在情懷感召下才來到這家公司,渴望做一些史無前例的、改變時代的事情。

現實狠狠給了他們一個巴掌,計劃被打亂,熱情被掏空,夢想更是無處安放。

樂視的裁員並不體麵。除了裁撤員工,樂視還存在拖欠工資的行為。2017 年,67 名被裁員工組成了一個名為 " 樂視勞動爭議 " 的討薪群。每位員工被拖欠的工資和賠償款均在 1 萬以上,最高一人被欠 20 萬,總共拖欠近百萬款項。

另有維權員工把樂視告上法庭,仲裁結果是樂視必須在 2018 年 1 月一次性支付拖欠的薪酬和賠償金。2 月維權員工才接到消息,樂視準備掏錢了,但隻給一半,剩下的就不給了。

一名前樂視員工稱,除了樂視視頻和電視,其他業務都沒有(結算工資),隻有一張欠條。

而留下的樂視員工們,是否真的過得那麽滋潤呢?

消息稱,400 名員工中,約 40% 是五年以上的老員工。他們躲過了裁員,但留下來未必是一件幸事。

他們陪著一家企業從巔峰跌落穀底,他們守著這家奄奄一息的企業,現在看來是有些穩定,但也錯過了外界的許多機會。內部升職加薪也幾乎是奢望,隻是在努力做點什麽維持著它最後的喘息。

當樂視成為職場 " 福地 "

從社會責任的角度來說,樂視對曾經的員工及投資者都不算盡責。那為什麽這樣一家企業,會被大家奉為 " 神仙公司 " 呢?

或者說,當人們在羨慕樂視員工所謂的 " 神仙生活 " 的時候,人們到底在向往什麽?

從企業角度看,或許是裁員危機頻出,職場亂象叢生,樂視作為一家用人單位的正常操作,在同行對比下被捧上高位。對於普通打工人來說,身處不確定性的就業環境中,人們開始質疑工作的意義," 好工作 " 的價值標準也隨之坍塌。

遙想樂視剛開始裁員的 2016 年,互聯網行業正如日中天。經過十年耕耘,行業發展進入後移動時代,網民滲透率和移動互聯網使用率首次雙雙過半。互聯網企業也強勢崛起,騰訊、阿裏躋身國內上市公司市值排行榜前三名。

當時到處翻湧著的是創業、創新的浪潮," 互聯網 +" 後麵可以附帶萬物,一個個造富神話激烈著每個人,升職加薪成為職場人奮鬥的目標。

那一年也是很多互聯網產業的起點,後來的人們將其稱之為 " 人工智能元年 "、" 網絡直播元年 " 和 " 網紅經濟元年 "。

AlphaGo 擊敗李世石、鬥魚映客成為獨角獸、Papi 醬獲 1200 萬風投,都發生在這一年。

共享經濟也如火如荼,滴滴收購優步,ofo 和摩拜被視為是行業內最具發展潛力的企業。

互聯網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深刻改變了人們的生活。人們開始相信,互聯網就代表著未來。這個行業創造了許多新的崗位,各家企業摩拳擦掌,斥巨資招兵買馬,追趕行業風口。

那時的人們像淘金者一般,加入這個狂熱的賽道,為公司奉獻青春和熱血,拿著遠高於其他行業平均水準的薪水。許多人因此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實現了財務自由。

那年年末,很多職場人給自己選擇的關鍵詞是 " 迷茫 ",因為社會變化太快了,普通大眾迅速適應並找準自己的方向實屬不易,人們從未如此強烈感受到 " 未來已來 "。位列第二梯隊的關鍵詞是成長、平淡和奮鬥。

再往後,伴隨著全球整體經濟局勢的惡化,連續三年的疫情,高歌猛進的資本逐漸退潮,很多科技公司繼樂視之後故事也無法繼續講下去,科技泡沫幻滅。

人越來越多,工作內容也越來越細分,每個人扮演者螺絲釘一樣的角色,進行一些修修補補的工作。大部分人從事著運營、行政、維護、測試等機械性、流水化的工作,迷失在日報、周報、月報數據和 OKR 裏,找不到工作的意義。

與此同時,996、狼性文化,字節、快手曾經的 " 大小周 ",以及各類組織中隱形的職場 pua、監視、奉獻和內卷文化,都令無數打工人深受其害。

當初科技公司最寶貴的資產之一就是社會文化允許它們大量嚐試新事物,法律也普遍對其持寬鬆態度,為的是換取對現狀進行革新的創造性想法。

但是,一旦公眾發現不受約束的創新帶來的是不受控製的瘋長的陰影,社會的反彈將格外強烈。

美國製度經濟學家道格拉斯 · 諾思提出了 " 分配性努力 " ——人們隻是想在不斷增加的社會財富總量中搶占優勢地位,在分配結構中奪取更大的個體利益。與之相對應的是 " 生產性努力 ",這種努力具有強大的創新性,可以不斷增大社會財富。

在工業化早期,工作或許還是有意義的。工人們為自治和自由而鬥爭,通過自己設定目標、控製進程獲得工作的意義和動力。

後來,人們默默接受了現存的結構,意識到工作隻是為了獲取更多盈餘。一些滿足現狀的工人無意賺取更多金錢,也無意努力工作。

在這種情況下,約束大家勤奮工作的工作倫理產生了,其內容包括:為了維持生活並獲取快樂,人們必須工作;安於現狀、不思進取是可恥的;工作即正義,不工作是一種罪惡;絕大多數人都有能力工作,並且通過工作獲得相應的回報。

工作倫理誕生的目的之一就是把人們所做的事和他們認為值得做、有意義的事分離開,把生產活動和人的需要分離開。人類學家大衛 · 格雷伯曾斷言:40% 的工作毫無意義,大部分人都是在自己不那麽喜歡的崗位上不努力地工作著。

這些工作往往能帶來不錯的收入,工作環境也不錯,但從事這類工作的人卻感到空虛、痛苦、沒有目標感和滿足感。

當很多人覺得自己的工作無意義,升職加薪又無望且時刻麵臨被裁風險時,生產性努力也就變少了。

但當我們發現在工作中找不到意義時,與其羨慕樂視的 " 神仙生活 ",不如像西西弗斯一樣,一次次托起下墜的石頭,那塊石頭也是他自己。

充滿不確定性的這幾年,其實更多人在反思工作的意義、自我提升的意義,所以你會發現,淘寶、京東、拚多多等各大電商網站的圖書銷量都大幅增長,身邊也是愛讀書的人逐漸多了起來。

另外,讓我們最受關注的不再是大公司的動向、明星的八卦、商業大佬的言論,而是平凡個體的不平事,以及讓人感同身受的普通人故事,朋友圈裏討論和分享這類內容的人多了起來。

還有,在焦慮和不確定中,更多人感受到了親朋好友的珍貴,今年熱播的《人世間》引發了無數人的共鳴," 這世界,你在意的人和在意你的人,其實就那麽幾個,這就是你的全部世界。"

前段時間,詹姆斯 · 韋布太空望遠鏡拍到的首張宇宙全彩圖像引發熱議。我想不光是因為它在科學上的貢獻,也是因為它讓人們在繁忙的工作生活之餘,得以見識到宇宙的瑰麗,意識到人類還在不斷探索,世界應該更美好。

當你察覺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開始不受掌控了,不妨停下來,重新審視一下自己,在滿足外人的認可之外,還有沒有真正可以讓你心潮澎湃的事情。如果有的話,那就去做吧。

在樂視最鼎盛時期,員工入職時會收到一本《樂視員工手冊》。翻開第一頁,是曾經的樂視 CEO 賈躍亭致全體員工的一封信:《主宰自己,蒙眼狂奔,你就會成為最亮的那顆星》。

滿嘴跑火車的賈躍亭這句說得真沒錯,我們需要好好蒙眼思考一下,怎麽去主宰自己。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