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來車輛墜樓!聊聊蔚來汽車背後的代工廠

來源: 星空財富 2022-06-29 00:02:46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1956 bytes)

6月22日下午5點20分左右,一輛蔚來(HK9866)測試車輛從高空墜落,造成兩名測試人員不幸身亡。



來源:九派新聞(左)新浪微博(右)

事後蔚來回應,此為意外,與車輛本身無關。這種著急為車輛正名的表態,再次引來爭議。蔚來也因此被指冷血。

不管事故起因是什麽,安全無小事。

近兩年,蔚來儼然成為了新能源汽車賽道的新寵兒。但其實,蔚來車輛是找代工廠生產的。而這家代工企業,就是——江淮汽車(600148)。

2020年下半年,江淮汽車又深度綁定了大眾。雙喜臨門之下,江淮股價從5塊錢左右,最高漲到了21.87。把曾經的難兄難弟——江鈴汽車(000550)遠遠甩在了身後。



來源:億牛網,江鈴汽車(左)江淮汽車(右)

但是,如果把江鈴當做一麵鏡子,就會發現江淮,其實並沒有取得多大的、實實在在的成績。

股價隨隨便便翻幾番,到底值不值?

一、商用車賽道,量價雙降

江淮汽車、江鈴汽車,名字近乎雷同,業務也很相似。從財報看,二者都是商用車(貨車、客車等)為主乘用車(小轎車、SUV、MPV等)為輔的雙輪驅動格局。

之所以稱其為難兄難弟,是因為主營的商用車,正在走下坡路。而且,江淮的處境,或比江鈴更悲觀。

1?市場地位,反映市場競爭力

2021年,江鈴商用車總銷量28.75萬輛,其中卡車+皮卡18.6萬輛,輕客10.15萬輛。

江淮商用車總銷量27.18萬輛,其中貨車25.74萬輛,客車(包括非完整車輛)0.6萬輛,多功能商用車0.8萬輛。

乍一看,江鈴和江淮的商用車總銷量,基本是一個量級。但其實,這組數據暗藏玄機

比較貨車銷量,江淮占優,多了7.14萬輛。而貨車行業全年能賣300+萬輛。比較客車銷量,江鈴占優,多了9.55萬輛。而客車行業年銷量隻有40+萬。

7.14萬輛之於300萬輛,並不起眼。但9.55萬輛之於40萬輛,已經占了1/4。



來源:iFinD

這就意味著,在貨車賽道,二者市場地位差距並不大(輕卡行業,江淮市占率第三,江鈴第四)。但在客車市場,江鈴市場競爭力碾壓江淮(輕客行業,江鈴市占率30.5%,穩居第一)。

舉個更簡單的例子。這就好比,數學考試,我拿第三你第四。但語文考試,你拿第一我倒數。綜合實力,一目了然。

2?銷量下滑,庫存積壓

而這種差距,不僅僅體現在排名上,更會直接影響業績。

2021年,受國六標準切換透支、治超治限(卡車載重限製)等因素影響,卡車市場嚴重萎縮。江鈴卡車銷量同比下滑8.36%。不過,得益於在輕客市場的強勢地位,輕客銷量同比增加9.16%。綜合下來,銷量下滑幅度並不明顯。

反觀江淮,就沒這麽好運了。不僅卡車銷量下滑,客車銷量降幅也高達32.76%。

與此同時,不知是出於規模經濟的考量,還是為了搶占市場有備無患,江淮的生產量並沒有同比例減少。從而導致庫存量劇增。庫存積壓問題凸顯。



來源:江淮2021年年報

3?營收縮減,毛利率下降

反映到業績層麵,銷量下滑直接導致營收銳減。2021年,江淮商用車(不含客車)營收同比下降12.68%,客車下降47.85%。

來源:2021年度數據

而這個營收降幅,甚至比銷量降幅更高。這就說明,價格也在隨之下降。從而導致商用車、客車的毛利率也分別下滑了1.1%、6.25%。

量價雙降,隻怕是商用車賽道最悲哀的事了。

二、乘用車賽道,並不美好

當然,資本市場願意給江淮高出幾倍的估值,絕對不是衝著商用車去的。比之江鈴汽車,江淮最大的優勢是乘用車

2008年,江淮正是進軍乘用車領域。2010年,江鈴緊隨其後。不過,之後江淮傍上蔚來和大眾,甩開了江鈴。

隻是,江淮乘用車的故事,真有這麽美好嗎?

1?自營乘用車,賠本賺吆喝

2021年度,江淮乘用車合計銷售25.25萬輛。江鈴合計銷售5.35萬輛。二者相比,江鈴這點可憐的市場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不過江淮也沒好到哪去。

江淮現在的乘用車品牌,主要是思皓。思皓是2018年由江淮大眾發布的。而江淮大眾,是江淮和大眾合資成立的企業。

按理說,江淮大眾不並表,思皓的銷售額也不應該計入江淮。但有意思的是,目前思皓品牌的經營和相關商標的使用權,都歸了江淮。

那麽問題來了,大眾為什麽這麽大方?很簡單,因為思皓不賺錢

2021年,江淮乘用車實現營收87.23億,同比增長19.39%。單看這個數據還不錯。因為思皓旗下,有一款新能源乘用車E10X,去年實現了不錯的銷量增長。



來源:江淮2021年年報

但這款車隻是微型車,技術壁壘低定價也低。從財報看,江淮的乘用車根本沒有賺錢。去年毛利率還是-1.85%

不可否認,比起江鈴,江淮在乘用車,甚至包括新能源汽車領域,都有一定的布局。但自身實力不夠硬,至少目前,實在看不出有多大的前途。

2?蔚來代工,收益與風險並存

至於江淮與蔚來的合作,始於2016年。江淮為蔚來建設專屬生產基地,負責車輛生產,並按件計費收取代工費。

這項業務在財報上看不到具體的數據。不過排除整車、底盤業務後,猜測這項代工服務收入,大概率是計入了【其他】科目下。橫向比較,也確實隻有這項數據最好看。



來源:2021年度數據

2021年,江淮其他業務實現營收19.78億,同比去年增長18.41%。毛利率17.61%,同比去年增長9.24%。

毫無疑問,這是江淮目前最賺錢、且最有增長潛力的業務。不過,這項業務存在兩個問題。

第一,業績貢獻度有限。

2021年,江淮與蔚來的合作到期後,再次延期到了2024年,且年產能擴大到了24萬輛。這對江淮來說,絕對是個好消息。2021年,江淮的交付車輛隻有9.3萬輛。這就意味著,江淮近幾年的代工收入,或有希望翻2-3倍。

但是,去年江淮的其他業務收入占比隻有4.92%。即便再翻2-3倍,對業績的整體貢獻度也十分有限。

第二,最大的風險點,是與蔚來的合作關係。

如前所說,江淮與蔚來的合作,是有終止日期的。2024年後,是否會繼續延期,還要畫個問號。

當初,小鵬(HK9868)也曾找海馬汽車代工生產,但2021年已經轉向了自建工廠。新勢力造車成本較高,蔚來到現在還沒有實現盈利。而向代工廠分潤,必然會進一步加重虧損。

目前,在合肥政府的支持下,蔚來第二個生產基地或已有著落。與江淮的合作關係,真能一直持續嗎?

而江淮已為蔚來建設專屬生產基地。一旦合作終止,曾經的投入,覆水難收

三、撇開業績空談利好,都是耍流氓

綜上,江淮大眾很難撐起翻了幾倍的市值。尤其是2022年一季度,江淮汽車業績進一步惡化,淨虧2.9億。堪比去年全年的盈利規模。

不過,資本市場仍然對江淮寄予厚望。因為2020年下半年,江淮股價爆發的導火索,是大眾。



2020年6月,大眾收購江汽控股50%股份,間接持有了江淮8.58%股權。同時,又對江淮大眾(發布思皓的合資企業)增資至75%。在資本眼中,江淮已經深度綁定了大眾這個靠山。

但是,第一個消息,大眾隻是持股江淮,並非業務合作,所以並不能創造實質性的業績貢獻。隻是當江淮賺錢時,大眾能從中分走一部分投資收益而已(也可能是虧損)。

至於第二個消息,大眾確實提升了江淮大眾的戰略地位,但同時,也削弱了江淮的地位。曾經的江淮大眾,已經改名叫大眾安徽,江淮二字不見了。大眾安徽的管理層,也幾乎都來自大眾。

與其說這是一家合資企業,不如說完全是大眾主導。江淮僅剩的存在感,就是仍然保留了25%的股權。或有希望賺到來自大眾安徽的投資收益。

不過,大眾安徽承載的是大眾在中國發展新能源汽車的願景。特斯拉(TSLA)、比亞迪(002594)在前,蔚小理(三大造車新勢力)尚不能盈利。大眾安徽何時、甚至於是否能夠走上正軌,尚屬未知。

另外,這25%的股權,或許還得加個時點,截止目前。試想一下,如果大眾安徽真的能迅速成長,那麽大眾是否還會把25%的股權收益,留給江淮?

撇開業績空談利好,都是耍流氓。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