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車三傻,真傻假傻?

來源: 星空財富 2022-06-21 21:08:20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0245 bytes)

蔚小理,常被戲稱“造車三傻”。

為什麽這麽說呢?翻開財報就會發現,這三家造車新勢力,到現在還沒賺錢。蔚來(HK9866)收入最多,也賠的最多。2021年實現營收361.36億,歸母淨利潤-105.72億。平均3.5天虧一億(有點誇張)。

相比之下,小鵬(HK9868)處境略好一點,少虧了一半。成績最優的是理想(HK2015),去年全年虧了3個億,今年一季度僅虧了1000萬。

來源:公開數據

正常公司都比誰賺的多,這仨公司隻能看誰的少。

不過,這個虧損隻是表麵數據。抽絲剝繭才能發現,蔚來的業績,沒有看上去這麽糟,當然,小鵬和理想也沒有表麵這麽好。

那麽,這仨公司如今究竟是什麽處境?距離盈利還有多遠?造車三傻,誰能笑到最後?

一、造車新勢力,橫空出世

分析之前,先來講講蔚小理是怎麽橫空出世的?

不得不說,跟何小鵬(創始人,下同)的小鵬,李想的理想相比,李斌的蔚來,名字起的還是很講究的。年報特意提到,蔚來意味著蔚藍天空的到來,正好契合新能源汽車的定位。

通常,一般人創業都不會選擇造車這項大工程,因為:

第一,汽車廠需要巨額投資

第二,電池電機電控,以及芯片等核心部件,也不是創業企業憑空就能研發出來的。

怎麽辦呢?

很簡單,嚴格來講,蔚小理並不是在造車,而是在攢(cuán)車。美其名曰,供應鏈管理

芯片方麵,三家公司目前均采用英偉達解決方案。傳感器方麵,毫米波雷達、製動等零部件,主要使用博世的產品。電池方麵,與寧德時代合作。座艙普遍采用高通芯片。

來源:東吳證券

蔚小理的角色,就是負責整車的設計研發,然後到處進行關鍵部件采購。接下來,還得找工廠進行組裝生產,這就成了下一個難點。

事後回看,蔚來小鵬都是代工起步。蔚來找到了江淮汽車,小鵬則是選擇了海馬汽車。隻有理想另辟蹊徑,走上了自建工廠這條路。個中利弊暫且不說,但進度明顯落後了。

蔚來成立於2014年,小鵬和理想成立於2015年。從起點來看,相差不大。不過,蔚來2016年開始與江淮合作,小鵬的首款車型G3也於2018年11月開始投產。

而理想,2016年自建常州工廠,到2018年通過收購重慶力帆汽車,才拿到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理想第一款,且唯一一款車型理想ONE,於2019年11月才正式量產。

或許,正是這個原因,才形成了日後蔚小理的排名(初期)。

總之,三家沒有任何造車基因的新勢力,就這麽崛起了。

二、分潤之下,利潤微薄

眾所周知,造車行業本就微利。而蔚小理這種造車模式,還要向代工廠和零部件供應商分一杯羹。盈利空間自然更薄。

如前所說,從歸母淨利潤來看,蔚來虧得最慘。但實際上,小鵬的盈利壓力最大。

1小鵬定位偏低,盈利不易

由於蔚小理,零部件自主程度低,成本不占優,所以三者都走的是中高端路線,試圖打開新能源汽車的定價上限。

事實證明,這條路確實走通了。2020年,這仨公司毛利率成功轉正,總算擺脫了賣一輛虧一輛的窘境。

但是,從產品定位來看,小鵬的汽車定價都集中在30萬元以下,明顯低於蔚來和理想。也正因如此,小鵬的毛利率隻有12%。遠低於蔚來的19%,和理想的21%(2021年度數據)。



更尷尬的是,單價低導致總營收規模小。單論銷量,小鵬2021年銷售9.8萬輛,已經超過了蔚來的9.3萬輛。但蔚來2021年營收361億,小鵬隻有210億。

營收低的後果是,攤薄之後的費用率高。小鵬在研發、銷售和管理上的支出,遠超理想,直逼蔚來。2021年三項費用率合計高達45%。而蔚來和理想,分別隻有32%、25%。

拿著12%的毛利率,背著45%的費用支出,小鵬不虧誰虧?

2021年,小鵬歸母淨利潤-48.63億。但實際不止如此。扣除利息收入以及一些非經常性損益後,小鵬實際經營淨虧損達65.8億。實為三者之最

2蔚來毛利率下滑,持續惡化

而蔚來,去年雖虧百億,但“可贖回非控製權益增值至贖回價值”,計了65.86億的損失。

簡單理解,就相當於有人手中拿著蔚來的某種權證,比如沒有控製權的股票。這個股票可以要求蔚來贖回。現在股價上漲,蔚來自然要支付更多的贖回資金,從而變相造成了一定的損失(個人理解,如有偏頗請指正)。

這項損失,並非經營產生。2021年,蔚來實際經營虧損是44.96億。雖然也不少,但還可接受。

隻是蔚來的問題在於,理想和小鵬,都在越變越好,隻有蔚來,盈利情況越來越糟

來源:公開數據

2022年一季度,蔚來的毛利率從去年的19%,降到了15%。與此同時,三項費用率都在增加。經營虧損占營收比重,從去年的12%,增加到了22%。

這就相當於,綜合下來,蔚來去年賣100塊虧12塊。今年一季度賣100塊,已經虧到了22塊。

比起小鵬的盈利不易,蔚來這種持續惡化的趨勢,恐怕更讓人擔憂。

3理想最接近盈利,隻是爆款不易

橫向比較,理想如今虧損最小,各項財務數據也確實最好看。

或許得益於從最初就走了自建工廠這條路,少了向代工廠分潤的環節,理想的毛利率相對較,最近一年及一期,都維持在20%以上。

另外,理想目前隻有一款車型。其公司人數最少,所花費的銷售和管理費用也最。整體來看,最接近盈利。



唯一的風險在於,理想依靠爆款“理想ONE”起家,而理想ONE最大的優勢在於,通過增程式裏程(油電混合),解決的新能源汽車的裏程焦慮問題。

但隨著電池續航增加,快充技術逐漸成熟,理想ONE的核心優勢不再那麽突出。另外,去年比亞迪DM-i混動上市,也讓增程式裏程技術,不再具備創新性和獨特性。

如今,理想已在港美兩地上市,短期內資金不是問題,工廠也不是問題。所以今年理想將推出新車型L9,明年將繼續推出4款新車型(兩款增程式SUV和兩款高壓純電車型)。

理想ONE後繼有人,但是能否複製理想ONE的成功,還要畫個問號。

三、自研自產,笑到最後

長遠來看,造車新勢力想要笑到最後,隻有一條路可走,降低成本,增加自主性

2021年,蔚來和小鵬與代工廠的合作協議均已到期。蔚來與江淮汽車繼續延期到了2024年,而小鵬則已經轉向了自建

小鵬本就盈利堪憂,放棄代工廠,或許也是一種自救。如今隻剩下蔚來,在自主生產的帶路上,走的最慢(在合肥政府的支持下,蔚來第二個生產基地或已有著落)。

除生產外,自主最重要的方式,是軟硬件的自研。這也是蔚小理與特斯拉最大的差距。

綜合來看,特斯拉行業領跑,小鵬緊隨其後,蔚來和理想稍弱。



投入端,也是小鵬的研發投入力度最大。不過或許是迫於盈利壓力,今年一季度投入比重有所下滑。而蔚來和理想,正在加速前進。



自主能力或將成為蔚小理拉開差距的關鍵,隻是成果尚待時間檢驗。

注: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