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不動的電子產品,還在等“解藥”

來源: 深燃 2022-06-17 00:14:11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5338 bytes)

"618,相當於是一個人工降雨式的銷售旺季。" 一位行業人士評價道。

2022 年以來,整個電子產品市場處於低迷期。國內手機市場連續四個月出貨量同比下滑,數據一個月比一個月慘淡。不僅如此,平板、PC 電腦、可穿戴設備也一改以往的增長趨勢,出現了下滑。

因素是多方麵的。一方麵,一季度期間,全球經濟承壓導致消費疲軟、疫情影響了物流和生產,給電子產品的消費帶來影響。另一方麵,此前兩年因為疫情帶來的居家辦公、上網課需求開始緩和,導致電子產品的需求出現消退。

也因此,廠商們對今年 618 期望值很高,都指望著抓住年中大促的機會,衝一波銷量,提振整個二季度的表現。

尤其對於手機廠商而言,618 更像是調整產品結構和市場策略的及時雨。一季度由於對市場下滑的預期不夠而導致庫存積壓,手機產品更新迭代快,如何消化庫存成為難題,618 便成為了手機廠商們 " 去庫存 " 的重要依托。

如今,618 活動已經接近尾聲,手機、平板、PC 電腦、可穿戴設備等,在用比往年更大的折扣力度刺激消費,部分廠商確實換來了一定的銷量增長。

不過,不少從業者都對深燃表示,618 會帶來市場熱度,但是 " 也隻是比前幾個月情況好一些,不會太超出預期 "。那麽,電子產品市場現狀如何?要到什麽時候才能好起來?這是值得討論的話題。

618 大促,

廠商們上半年 " 最後的希望 "

618,可以說是 2022 年上半年,電子產品廠商們最後的希望。電子產品 " 三大件 " 手機、平板和電腦,以及可穿戴設備包括耳機、手表和手環,背後的廠商們,為了抓住這個 618,使出了渾身解數。

新品迭代速度快、庫存壓力大的手機廠商們,產品補貼力度不小。

曾給用戶留下 " 很少打折和降價 " 印象的蘋果,近兩年也成了電商大促的常客。今年 618 期間,京東平台,iPhone 13 補貼券達 1001 元,而天貓平台,iPhone 13 ( 512GB ) 疊加多重滿減優惠後,相較首發價最高優惠達 1600 元。

線上起家的小米,更是不會錯過 618。據深燃觀察,今年 618,京東平台小米多款手機的價格下降了 1000 元。比如,小米 12 的日常價為 3699 元起,消費券後價格為 2699 元起。

製圖 / 深燃

幾乎所有的主流手機廠商都針對 618 大促推出了折扣活動,即便有些優惠券是有概率的,並非一定可得。在 OPPO 商城中,OPPO Find X5 Pro 最高優惠 1110 元,還贈送充電寶;OPPO 的折疊屏旗艦 OPPO Find N,京東 618 當天 8+256GB 的版本,相比首發價格優惠了 700 塊;vivo 旗下 iQOO 9 Pro 在京東平台最高可減 800 元;榮耀 60 在官方商城價格可降 400 元。

高端旗艦機的定價更高,降價幅度也更大。不過,潮電智庫董事長孫燕飆對深燃分析稱,上半年,手機市場真正銷量下滑的,是在 2000 元 -5000 元的檔位,這也是廠商們競爭最激烈的價格區間。

平板和 PC 電腦市場也是如此。在京東上,小米平板用券後價格可降 370 元,榮耀 5 月剛推出的新品筆記本電腦 MagicBook 14 則享受限時至高優惠 500 元。可穿戴設備中,AirPods 第三代耳機也從發售價 1399 元下降 201 元至 1198 元。

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消費意願下降,很多用戶覺得自己沒必要換機,電子產品也不像日常消費品一樣需要囤貨。今年 618,林虹想和朋友一起湊優惠折扣價格,但找了一圈好友卻發現,朋友們幾乎都沒關注今年的 618 活動,消費心態多是 " 非必要不購買,不買立省百分百 "。

在 618 活動初期,廠商們的預售數據表現並不算好。國泰君安社服商貿團隊首席分析師劉越男統計的天貓平台 618 預售(5 月 26 日 20 點 -5 月 31 日 21 點)數據跟蹤顯示,2022 年的 618 預售銷售額同比下滑 14.8%,預售銷量同比下滑 27.1%,整體數據呈現下降趨勢。其中,數碼產品品類預售銷售額同比下降了 46.6%,銷量同比下降了 39%。

不過,在第一波廠商大促銷後,電子產品消費市場的情況得到一定改善。

以手機市場為例,目前來看,蘋果可謂是大贏家。

據魔鏡市場情報數據顯示,從各品牌 2022 年天貓 "618" 第一波活動銷量情況來看,手機品類總計銷量較去年有所上漲,為 154.95 萬部,同比上漲了 25.47%。從銷售額來看,蘋果為 54.64 億元,同比上升 47.54%,份額為 79.5%,同比增長 10.42%,而整體安卓端銷售額為 14.09 億元,同比下降 14.99%,主要因均價下降導致。

而根據各廠商目前已經公布的 618 數據,在某些維度上,同比也有一定增長。其中,榮耀稱 618 首日 4 分鍾銷量超過了去年 618 首日全天;OPPO 稱其 618 首日 1 小時的銷售額超過了去年 618 首日全天;vivo 的藍牙耳機在 5 月 31 日活動開啟後 4 個小時,增長了 580%;據小米披露,截至 6 月 11 日 22:10,小米 618 全渠道支付金額達到 102 億,其中,小米之家銷售額同比增長 47%,手機銷量同比增長 29%。

618 是上半年重要的節點,如果銷量達不到預期,意味著去庫存的壓力可能將增大,並將銷售壓力將傳導給下半年,進一步影響全年的銷售業績。

盡管目前 618 活動還未落幕,今年是否能超過去年還沒有定論,但各家的行動已經證明,沒有誰想錯過這個大促節點。

電子產品市場低迷,廠商壓力不小

今年 618,各大廠商促銷力度超過往年是有原因的。有數據顯示,市場用戶端需求萎縮,購買電腦、手機、平板的用戶,對產品的更新迭代動力越來越低。TrendForce 集邦谘詢表示,2022 年上半年,PC、筆記本電腦、電視、智能手機等消費性電子產品需求出現明顯降溫。

先看手機市場。信通院披露的一季度國內市場手機出貨量數據中,下滑幅度一個月比一個月大。1 月同比下降 17.7%,到 3 月降幅更是超過了 40%。Canalys 相關報告顯示,2022 年第一季度,中國大陸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 7560 萬台,同比下滑 18%,環比下滑 13%。以小米為例,其一季度在國內出貨量為 1060 萬台,同比下滑 22%,這也導致小米手機業務收入下跌。其 2022 第一季度財報顯示,智能手機業務收入為 457.6 億元,同比減少 11.1%。

Canalys 發布的 2022 年一季度中國大陸手機市場報告

到第二季度,中國手機市場的情況並沒有明顯好轉。調研機構 CINNO Research 統計顯示,2022 年 4 月,國內市場智能手機銷量 1760 萬部,同比下滑 21.6%,環比下滑 12.2%,單月銷量創下 2020 年以來的第二差單月成績,僅高於 2020 年 2 月水平,同時這是自 2015 年以來最差的 4 月曆史銷量。

PC 市場同樣也已經出現了下滑。Canalys 相關數據顯示,一季度期間,中國市場的 PC(台式機、筆記本電腦和工作站)出貨量約 1170 萬台,同比下降 1%,結束了過去 7 個季度的增長勢頭。

Canalys 發布的 2022 年一季度中國大陸個人電腦市場報告

平板電腦市場也不似疫情初期的增長。Canalys 相關數據顯示,蘋果一季度在中國大陸市場上銷量暴跌三成,這背後是,整個中國平板市場在 2022 年第一季度連續第四次下滑。由於供應問題以及消費者和企業的需求疲軟,出貨量下降 13%,達到 470 萬台。

Canalys 發布的 2022 年一季度中國大陸平板市場報告

可穿戴設備市場的表現同樣萎靡,IDC 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2022 年第一季度,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出貨量為 2584 萬台,同比下降 7.5%。其中,耳戴設備出貨量為 1596 萬台,同比增長 3.5%;手表市場出貨量 716 萬台,同比下滑 15.3%;手環市場出貨量 263 萬台,同比下降 33.6%。除了藍牙耳機保持小幅增長外,智能手表和手環都出現較大幅度下跌。

IDC 發布的中國可穿戴設備主要產品出貨量報告

原因是多方麵的。宏觀因素方麵,2022 年以來,全球經濟疲軟,導致消費者端受收入預期和個人消費能力等因素的影響,需求疲軟,加上多地疫情反複,直接影響了物流和生產,導致電子產品銷量受到影響。

銷量下滑,讓電子產品行業 " 砍單 " 成了普遍現象。

中芯國際 CEO 趙海軍曾表示,智能手機、PC 和家電等領域都存在客戶砍單問題。在疫情封控期間,部分企業無法正常發貨,大麵積商店停業直接導致線下零售受阻,以及受國際局勢的影響,這些市場的客戶需求顯著下降。

手機市場的砍單最為顯著。5 月,天風證券分析師郭明錤稱,中國主流的手機廠商今年以來大幅 " 砍單 ",已削減約 2.7 億部手機訂單。此前 3 月時,國產手機廠商已經砍單 1.7 億部,占原 2022 年出貨計劃的 20%。真我 realme 副總裁、中國區總裁徐起此前接受采訪時也表示,今年 realme 會下調 10%-20% 的全球銷量目標。

4 月,有消息稱,幾乎所有一線 PC 品牌,包括聯想、惠普、宏碁、華碩等都開始下調年度出貨目標。就連蘋果也早已傳出要對 AirPods 耳機砍單,將今年全年產量調降逾 1000 萬組,原因是預測需求溫和,希望降低庫存水準。

" 砍單潮 " 下,是電子產品廠商們對今年市場的低預期。

市場何時回暖?

618 雖然是廠商們上半年都迫切抓住的稻草,但並不是真正的救命解藥。多位受訪者都認為,未來三季度內市場的回暖情況並不樂觀。

Counterpoint 高級分析師林科宇對媒體分析稱,在手機市場,618 大促期間會有一輪銷售熱度期,但不會出現意料之外的表現,隻是比前幾個月份好。

不過,四季度或將是一個轉折點。三季度期間,廠商們的複蘇增長依然壓力不小。如果疫情、經濟形勢等因素穩定,四季度回暖的可能性要更大一些。

潮電智庫董事長孫燕飆對深燃分析道,手機市場或將在四季度出現轉機,站在消費者的角度看,換機周期增長至 33-36 個月左右,上半年積壓的消費者需求,會在下半年釋放。另一方麵,二季度、三季度期間,廠商們積壓的庫存釋放之後,到四季度能夠找到更適應市場現狀的新品推出節奏和策略。

他也指出,手機市場到四季度,或將不再像上半年前幾個月一樣動輒出現 30%-40% 的下滑,但是,也隻是 " 穩定 ",還遠稱不上 " 反彈 "。" 手機市場早已飽和,在這個充分競爭的市場上,再出現大規模的增長實屬不易。"

至於平板市場,一季度的數據表明,因為疫情影響帶來的居家上網課、辦公的需求上升而導致的銷量上漲潮已經逐漸褪去,用戶對平板的需求將回歸平穩。

來源 / pexels

蘋果 iPad 係列產品近兩年一直在中國市場占據頭部位置,不過,自去年以來,在手機行業增長放緩的情況下,國內的手機廠商們也都一頭紮入了這個賽道。從去年小米重啟平板業務線,到今年,OPPO、vivo 先後發布了旗下首款平板產品,在這個相對容易進入的賽道,廠商們的競爭更加激烈。孫燕飆指出,接下來,廠商們或將推出新形態的平板,比如折疊屏平板,以進一步刺激消費。

相比智能手機、平板市場 ,PC 市場更加成熟,客單價偏高,換機周期更長,市場也相對飽和。原有的 PC 廠商們緊緊占據頭部位置,而包括手機廠商在內的新力量,正通過生態協同的力量來分一杯羹。

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22 年由於國際形勢、疫情再爆發以及通貨膨脹加劇,預計 2022 年全球個人電腦出貨量將下降至 3.21 億台,預計 2023 年恢複增長至 3.48 億台。

而對於可穿戴設備市場,IDC 相關報告指出,未來可穿戴設備市場可能會持續下跌,缺乏創新性產品的刺激,消費者購買欲望並不高。

WitDisplay 首席分析師林芝認為,如果疫情緩解、國際局勢恢複穩定,全球各國政府或將推出一係列刺激消費的政策,明年第二季度可能是市場回溫的一個重要節點。

短期來看,廠商們已經不期待 2022 年能夠實現大幅增長了,從業者基本認為今年將是低穀期。而從長期來看,在突破性技術創新出現、創造出新的藍海市場之前,廠商們隻能在內卷嚴重的紅海市場裏尋找生機。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