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糖飲料,真的是智商稅?

來源: 新周刊 2022-06-04 22:32:22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1990 bytes)



2021 年 9 月 11 日,北京。一家人在公園的自動售貨機前購買飲料。/ 視覺中國

為了安心喝口 " 快樂水 ",消費者開始研究配料表裏的代糖。

我們為了喝一口 " 快樂水 ",逃過了 " 高糖危害論 ",又迎來代糖 " 壞糖說 "。

近年來," 低糖主義 " 已經成為中國年輕人的選擇,截至 2021 年,無糖飲料的市場規模已達 117.8 億元,這個打著 " 零糖、零脂肪 " 標簽的健康品類,因配料表中的人工代糖被質疑、被討論。

人類使用代糖,至今已有 143 年。

從甜蜜素到紐甜,甜味劑不斷發展,一直伴隨著爭議,而科學家們也始終在劑量與毒性之間尋找著關聯。

有人說," 人工代糖無害論 " 是代糖行業喊出的,也有人認為 " 人工代糖有害論 " 是蔗糖工業的絕地反擊。

如何健康控糖?消費者需要根據個人身體狀況,客觀且理性地看待糖、代糖的優勢與風險,自覺控製糖的攝入量,並做到合理膳食。

從高糖到無糖

在豆瓣 " 今天我也堅持住了沒喝含糖飲料 "" 無添加糖食品研究所 " 等小組裏,有 4 萬多人正在相互監督打卡,他們因為長期的飲食習慣,導致長痘、高價整牙、肥胖等問題後,不得不被迫自律——戒糖。

一瓶 500 毫升的可口可樂的含糖量是 53 克,以 3 克為一勺,大約有 18 勺糖。看配料表、計算含糖量是當代年輕人抗糖、減糖路上的第一步。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健康飲食建議,正常體重的成年人每天攝取的遊離糖不應超過 50 克,最好控製在 25 克以內。



當代年輕人已經習慣自覺控製糖分攝入。/《舉重妖精金福珠》

所謂遊離糖,是指生產商、廚師或消費者在食品中添加的單糖和雙糖 , 也包括天然存在於蜂蜜、糖漿、果汁中的糖分。

一瓶可樂的含糖量已經超過成年人每天糖的攝入量,還不包括早上的麵包、下午的蛋糕、睡前的薯片、喝的果汁內的糖。

當糖無處不在時,我們該如何規避不知不覺攝入的過多的糖,可能比想象中的還要難。

2022 年,中國營養學會發布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顯示,6 — 17 歲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已達 19%,而我國成年居民超重肥胖率已超 50%。

過多攝入含糖飲料可增加兒童、成年人肥胖或體重增加的發生風險。

《糖:新一代健康殺手》《一部關於糖的電影》《甜蜜的悲慘——有毒的世界》等紀錄片,都在試圖揭示世界各地大規模的高糖問題。

它們從不同維度,讓消費者深刻地了解到過量食用糖,會讓我們的身體出現各種不適症狀。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總顧問陳君石在《倡導飲料健康化——減糖》的演講中提到,糖對身體的影響,關鍵在於吃多還是吃少。

作為人體三大必需營養素之一,糖和蛋白質、脂肪一樣,隻有超過合理攝入量才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危害。

為了從源頭上控製糖的攝入量,飲料巨頭們想到了代糖。

1963 年,可口可樂公司推出第一款無糖汽水 Tab。

1995 年,該公司又推出了健怡可樂 Diet Coke。

而不久後,百事公司也推出了含有代糖的輕怡可樂。

但在中國,無糖飲料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在 2011 年農夫山泉推出 " 東方樹葉 " 之前,就有不少無糖茶飲出現,但並未被市場接受。

直到 2016 年前後,元氣森林用 " 零糖、零脂、零卡 " 的蘇打氣泡水成功刺激了中國的飲料市場,無糖飲料才在中國迎來快速發展階段。

當 " 糖 " 成為不健康的代名詞後,代糖會迎來新的發展機會嗎?

甜味劑 " 壞糖說 "

無糖飲料中的代糖是隻提供甜味,不提供或者提供很少熱量的食品添加劑。代糖的種類很多,根據是否產生熱量分為營養性甜味劑和非營養性甜味劑,無熱量的非營養性甜味劑又分為人工甜味劑與天然甜味劑。其中,在飲料配料表中常見的安賽蜜、阿斯巴甜、三氯蔗糖都屬於人工甜味劑。

根據 GB28050 — 2011《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通則》的規定,食品中糖的含量低於 0.5g/100g(固體)或 0.5g/100mL(液體),可被歸為 " 無糖食品 "。

由此看來,並不是所有的無糖飲料都是 " 零糖 ",消費者在購買前需要查看配料表和營養成分表。

當你 " 噸噸噸 " 地喝 " 快樂水 ",人工甜味劑觸碰到舌頭時,甜味會激活大腦中的多巴胺,你會感受到短暫獲得的快樂,此時,你的血糖穩定,胰島素並未分泌,細胞中的葡萄糖不用轉化為脂肪。

人工甜味劑最大的優勢是高甜度、無熱量產生。

因此,在控糖、減糖的風潮之下,人工甜味劑成為無糖飲料中最重要的配料之一。



" 低糖主義 " 讓可口可樂也不再滿足於經典款式的口味。/Unsplash

人工甜味劑與糖除了都具備甜味兒,它們的分子結構完全不同,或者可以說毫無關聯。

1879 年,第一代人工甜味劑糖精誕生,之後從甜蜜素、阿斯巴甜、安賽蜜、三氯蔗糖,到 1993 年第六代人工甜味劑紐甜出現,人工甜味劑的研究至今經曆了 143 年的曆史。

從糖精誕生以來,人工甜味劑就伴隨著巨大的爭議,研究者們一直擔心它的使用安全性。

這些年,他們通過動物實驗與人體跟蹤等方式進行研究。

20 世紀 70 年代,美國國立癌症研究所發現沙卡林糖精在實驗大鼠上引起膀胱癌,但後來發現沙卡林糖精在大鼠身上致癌的機製不存在於人體;2013 年,《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發布的報告指出,在對 66118 名女性進行了長達 14 年的研究調查後發現,長期攝入含有人工甜味劑的飲料更易誘發肥胖及 2 型糖尿病;有文章指出,高倍人工甜味劑的長期攝入,會通過改變腸道菌群的組分和功能,而誘導產生葡萄糖不耐受。

還有一種說法是,長期飲用無糖飲料,滿足了甜度需求,而糖不參與代謝,使得血糖和胰島素分泌無法達到同等水平,從而引起對食物和能量更大的渴求,會引發肥胖。

目前,可以確定的是,苯丙酮尿症患者不可以食用阿斯巴甜,而對普通人而言,糖醇類代糖一次性攝入過多容易引起腹瀉等症狀。

隨著無糖飲料市場的擴大,消費者也對甜味劑的安全性產生質疑。

陳君石院士曾表示,甜味劑是食品添加劑的一種,部分消費者或許會認為添加劑就是不安全的。

實際上,甜味劑是現代食品工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隨著食品工業的發展,特別是科技研究的發展,更多、更好、更安全的甜味劑被不斷地開發出來。

目前,國內外的專家、學者對於甜味劑的安全性說法不一。但可以確定的是,人工甜味劑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是與攝入頻次和數量正相關的。

代糖經濟熱

如何找到更適合消費者口感的甜味劑?" 可口可樂纖維 +"" 雪碧纖維 +" 使用了代糖阿斯巴甜;元氣森林氣泡水、" 健力寶纖維 +" 橙蜜味運動飲料、魔爪 Monster 無糖能量飲料,則使用了赤蘚糖醇和三氯蔗糖。

不同甜味劑的甜度、刺激度、持續時間、應用範圍不同,在光環境、熱環境下的穩定性也不同,不同的甜味劑相遇會形成不同的甜味效果。

減糖需求的興起,催生了當前國內百億元級的代糖市場規模,代糖生產商也悄然成為 " 隱形冠軍 " 企業。



2022 年 5 月 20 日,廣州。顧客在奶茶店等待奶茶完成製作。/ 阿燦

根據 Wind 的數據,金禾實業 2021 年股價漲幅高達 60.51%,保齡寶 2021 年股價漲幅為 19.23%。

2021 年,代糖價格上漲的因素包括成本提升、疫情導致發貨不通暢,也有需求相對急劇增長的原因。

赤蘚糖醇被元氣森林成功帶火後,背後的生產商三元生物已成為全球赤蘚糖醇行業產能、產量最大,市場占有率最高的企業之一。

《2021 年中國代糖市場調研報告》顯示,赤蘚糖醇以 29.9% 的年均複合增長率成為產量增速最快的甜味劑,產量從 2015 年的 1.80 萬噸增長到 2019 年的 5.1 萬噸。

山東三元生物、山東保齡寶生物這兩個上市原料廠家,因為無糖飲料的高速發展,業績翻倍。

2015 — 2020 年,安賽蜜、三氯蔗糖和赤蘚糖醇的產量和銷售額持續增加。

如今,農夫山泉、三得利、康師傅、可口可樂、元氣森林、喜茶等國內外飲料廠商正在加速無糖飲料賽道的更多產品的研發。

不得不說,無糖飲料產品更新迭代變快,其同質化也在日益加深。

去年 11 月,中國科學院大數據挖掘與知識管理重點實驗室發布《2021 中國無糖飲料市場趨勢洞察報告》,報告顯示,2014 年中國無糖飲料(剔除包裝飲用水)市場規模隻有 16.6 億元,到 2020 年,這個數字增至 117.8 億元,預計到 2027 年,市場規模將達到 276 億元。

另外,報告還顯示,相比人工甜味劑,天然甜味劑的市場占比正在逐年提升,由 2010 年的 8.16% 提升至 2020 年的 29.41%。

赤蘚糖醇因其安全性和不參與身體代謝,已成為天然代糖的首選。相比之下,阿斯巴甜等人工甜味劑因為安全性受到質疑,正在被天然甜味劑取代。

無糖飲料背後的代糖產業也在經曆前所未有的變革期。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