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球起訴“雪球”火爆升級,業內吵翻了

近日,投資者交流交易平台雪球公司(*****)對 " 雪球結構產品 " 進行維權一事在金融圈發酵。

雪球公司日前向數十家用 " 雪球 " 命名旗下金融產品的機構遞送了律師函,敦促這些機構立即變更產品名稱,不再使用 " 雪球 " 字樣。

券商中國記者獨家獲悉,截至 5 月 20 日,已經有多家機構陸續回應,書麵或口頭向雪球公司作出承諾,表示會立即刪除其金融產品名稱中使用的 " 雪球 " 字樣,並且日後不再在金融產品或服務上使用 " 雪球 " 或者與 " 雪球 " 近似的字樣以及進行相關宣傳推廣。

雪球公司出手 " 維權 ",多家機構同意更改產品名

自資管圈網紅 " 雪球結構產品 " 近年走紅以來,與其同名的雪球 APP 就陷入了 " 苦惱 " 之中。由於名稱相同,不少普通投資者乃至機構投資者都錯把 " 雪球結構產品 " 當成是雪球公司出品的理財產品。

公開資料顯示,雪球公司成立於 2010 年,起步於投資者社區,經過十餘年的發展,已成為綜合性線上財富管理平台,廣大投資者在雪球上進行投資交流和交易。目前雪球已經擁有 4800 萬投資類用戶。

而 " 雪球產品 " 是對帶有雪球結構收益特征產品的俗稱。普通投資者接觸的雪球產品實際是資產管理機構發行的各類資產管理產品,形式包括信托產品、私募基金、資產管理計劃等。" 雪球結構 " 本質上是一種奇異期權,設置有敲入敲出條件,最後的收益取決於掛鉤標的資產的表現和敲入敲出事件是否發生。

記者查詢 " 雪球 " 官方微信推文發現,自 2021 年 6 月以來,雪球公司官方已經近十次在其官微申明," 雪球結構 " 並非雪球旗下產品。



(雪球公司微信公眾號曾多次發布聲明稱 " 雪球結構 " 非公司旗下產品)

就在近期,雪球公司宣布對 " 雪球結構 " 采取法律行動。記者獲悉,5 月 13 日起,雪球公司已向數十家用 " 雪球 " 命名旗下金融產品的機構遞送了律師函,敦促這些機構立即變更產品名稱,不再使用 " 雪球 " 字樣。

2022 年 5 月 17 日,雪球公司發布聲明稱:市場上部分機構所發售的自動贖回型期權產品上冠以 " 雪球結構 " 的名字,涉嫌侵犯雪球公司的商標權益,可能引起投資者的混淆和誤認,損害雪球用戶和廣泛的投資者的利益。對此,雪球已經采取法律行動維護公司權益和投資者利益。

周末,券商中國記者獨家獲悉,在律師函發出後的一周內,截至 5 月 20 日,已經有多家機構陸續回應,書麵或口頭向雪球公司作出承諾,表示會立即刪除其金融產品名稱中使用的 " 雪球 " 字樣,並且日後不再在金融產品或服務上使用 " 雪球 " 或者與 " 雪球 " 近似的字樣以及進行相關宣傳推廣。

代理雪球公司該案件的己任律師事務所合夥人趙克峰向券商中國記者表示,上述機構承諾停止在金融產品名稱中使用 " 雪球 " 字樣,是尊重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表現,有助於減少混淆誤認。雪球公司也表示,呼籲尚未采取更正措施的機構,從保護知識產權和規範行業治理的角度出發,盡快采取更正措施。

雪球公司 " 維權 " 是否有依據?

雪球公司在 5 月 17 日的聲明中表示,雪球於 2015 年 12 月 3 日在第 36 類 " 金融服務、基金投資、資本投資 " 等服務上申請 " 雪球 " 商標,並於 2017 年 9 月 21 日獲準注冊,有效期至 2027 年 9 月 20 日。也就是說," 雪球 " 商標目前仍處於有效注冊狀態,雪球的商標專用權是受到《商標法》保護的。



(雪球公司向金融機構發出的律師函首頁)

北京市律師協會商標委員會副主任、高文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商家泉表示,注冊商標享有商標專用權和禁用權。在專用權方麵,隻有商標權人能夠使用其注冊商標來標示指定商品、服務的來源;在禁用權方麵,他人未經商標權人許可,不得在指定產品和服務上突出、顯著地使用他人注冊商標用以指代自身產品或服務,否則就容易導致消費者混淆,侵害他人商標權益。

他指出,雪球公司基於其注冊商標,對 " 雪球 " 商標享有商標專用權和禁用權,非授權使用的行為涉嫌侵犯商標權。

記者從專業法律人士處了解到,《商標法》規定,未經許可不得使用與注冊商標相同或相似的標誌。金融機構在產品的名稱中使用 " 雪球 " 字樣,有可能違反《商標法》第五十七條、第六十條等相關規定。而根據《商標法》的規定,侵犯他人商標權的,可能承擔停止侵權、賠償損失等法律責任。

根據證券業協會和中證報價的統計數據,截至 2022 年 2 月末," 雪球結構 " 存續規模約為 1500 億元,主要集中在股票指數。其中,掛鉤中證 500 指數的產品規模約為 1100 億元。

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目前市麵上在產品名稱中采用 " 雪球 " 命名的 " 雪球結構 " 產品不在少數,包括不少大型銀行、券商、信托公司均在產品名中帶有 " 雪球 " 二字。



(某銀行理財子銷售的雪球結構產品)



(用益信托網上搜得的名稱中帶有 " 雪球 " 的雪球結構產品)

" 雪球 " 是否侵權存爭議

記者采訪業內發現,對於在產品中使用 " 雪球 " 是否侵權,部分機構人士有不同意見。

有衍生品相關人士向券商中國記者表示,國外這類產品被叫做 "autocallable 產品 "(自動贖回型產品),而雪球(snowball autocall)是其中的一個品類,翻譯成中文就叫 " 雪球 "。

另有券商衍生品人士向券商中國記者表示," 雪球 " 隻是一個俗稱,在法律文本中為 " 自動敲出期權 "。" 就好比小米、蘋果是生活中常見的事物,使用後並不用擔心這兩家上市公司來維權。" 該人士說道。更有業內人士指出,投資圈素有 " 滾雪球 " 的說法,是約定俗成的,這樣的 " 商標維權 " 更多隻是種噱頭。

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在金融機構中,除了 " 雪球結構產品 " 以外,也有一些金融機構的產品名稱中包含 " 雪球 " 字樣。

比如興業銀行及興銀理財針對企業客戶推出的全係理財產品均命名為 " 金雪球 "。



(圖片來源:興業銀行官網)

又如,記者在中國信托登記有限責任公司官網查詢到,產品名稱中帶有 " 雪球 " 二字的信托產品多達百餘隻,但也並非所有產品均為 " 雪球結構產品 "。



(圖片來源:中國信托登記有限責任公司網站)

投資雪球結構產品有風險

雪球公司對其商標進行維權的結果如何,會不會有更多家大型機構在產品名稱上進行妥協,今後金融產品名稱中的 " 雪球 " 字樣是否會就此成為曆史,仍需拭目以待。

歸根到底,雪球公司之所以多次發布申明,並且發律師函維權,在於雪球結構產品屬於金融衍生品,是有極高投資風險的。而此前一些機構在銷售 " 雪球結構產品 " 時,也帶有一些誤導性,使投資者誤以為該產品是類固收產品,以為其收益能單純的 " 越滾越大 "。

事實上,記者了解到,今年 4 月底,由於市場行情大幅震蕩,市場上主流的掛鉤中證 500 指數的雪球結構產品大規模發生敲入。而指數大幅下跌之後,產品觸發敲出點的概率變小,因此,投資者虧損的概率就加大了。

2021 年以來,伴隨著雪球產品這類新鮮事物的快速走紅、規模上升,監管的腳步也穩步跟進,監管部門曾多次發文規範雪球產品的發行與宣傳。

2021 年 8 月,監管部門要求強化雪球產品的風險管控,提醒各證券公司應持續強化風險意識,切實加強相關業務條線的合規風控體係建設。該文件提到,在銷售底層資產為雪球產品的資管產品過程中,也應該謹慎使用 " 保本 "、" 穩賺 " 等詞匯片麵強調收益來誘導投資者購買。

而在今年 8 月 1 日即將施行的《期貨和衍生品法》中,衍生品交易也會納入法律監管範圍。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