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棕櫚油出口禁令惹眾怒 糧食危機逼近

食品巨頭警告:正處於糧食危機的懸崖邊。

印尼的棕櫚油出口禁令,正在遭遇大規模抗議。5 月 17 日,印尼多個省市爆發了抗議示威活動,要求政府立即取消棕櫚油出口禁令。

俄烏衝突爆發以來,全球糧食係統受到嚴重威脅,越來越多的國家相繼出台了相關出口禁令。繼哈薩克斯坦發布食糖出口禁令後,全球食糖產量最大的國家——巴西,也傳來了不好的消息,當地大量的甘蔗加工廠正在取消部分糖出口合同,在 2022/23 年度或將減少約 120 萬噸食糖產量,引發市場對全球糖短缺的擔憂。

另外,美國食品巨頭戈雅食品警告稱,各國的禁令政策、俄烏衝突以及能源價格上漲,將共同導致一場糧食危機,部分國家已經處於糧食短缺的懸崖邊上。戈雅食品總裁表示,以從泰國進口的椰汁為例,累計漲幅已經接近 10 倍。

能源、食品價格的全麵上漲,或將令全球的通脹壓力繼續加劇。前美聯儲主席伯南克的最新表態稱,通貨膨脹已成為對經濟最嚴重的威脅之一,美聯儲行動的延遲,是一個 " 錯誤 ",導致美國經濟衰退幾乎已成定局。

印尼禁令 " 惹眾怒 "

一則禁令,正在引發一場動蕩。

當地時間 5 月 17 日,印尼首都雅加達爆發了一場抗議示威活動,近千名印尼的農民聚集在政府辦公室外,要求印尼政府立即取消棕櫚油出口禁令。

據報道稱,參與集會示威的抗議者,下一步計劃前往總統府,類似的抗議示威活動已經蔓延至 22 個省。

參與集會的抗議者,大多數是種植棕櫚的農民,印尼政府於 4 月 22 日頒布的棕櫚油出口禁令,正在令他們收入大幅減少,大量采摘的棕櫚果都賣不出去。

據印尼棕櫚油農民組織(APKASINDO)的一份聲明顯示,自出口禁令頒布以來,當地棕櫚果的價格已經下降了 70%,低於地區當局規定的底價。與此同時,該組織估計,至少有 25% 的棕櫚油加工廠已經停止從獨立農民那裏購買棕櫚果。

作為全球最大的棕櫚油生產國,印尼的棕櫚油供應量占據全球供應量接近 55%。受俄烏衝突影響,國際上的菜籽油、葵花油已經出現短缺,印尼的禁令使得全球植物油市場的供應進入極度緊張狀態。

而受印尼棕櫚油禁令的影響,國際棕櫚油價格卻在一路狂飆。4 月以來,棕櫚油期貨價格累計漲幅接近 24%,今年年內漲幅更是超過 64%。另外,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豆油期貨價格也創出曆史最高價格。

但在禁令的限製下,印尼的棕櫚油隻能在國內限價銷售,因此引發了棕櫚油廠商、農民的強烈不滿。當地抗議者的橫幅寫道:" 馬來西亞農民笑容滿麵,印尼農民苦不堪言 "。

馬來西亞則成為了這一波棕櫚油漲價的贏家之一,相關數據顯示,除了印尼之外,馬來西亞是全球棕櫚油的另一個生產大國,產量約占全球總產量的 25%。

其實,印尼政府頒布棕櫚油禁令也是 " 無奈之舉 "。2021 年以來,因棕櫚油產量持續減少,印尼當地的食用油價格大幅上漲超 60%,引發了大量民眾的遊行抗議。

為了抑製食用油價格上漲,印尼政府相繼出台了上調棕櫚油出口稅、出口禁令。印尼首席經濟部長 Airlangga Hartarto 表示,棕櫚油出口禁令將一直實施,直到國內的散裝食用油價格降至每升 1.4 萬印尼盾(0.9563 美元)。

不斷爆發的遊行抗議,令印尼總統佐科 · 維多多的支持率持續下降。印尼民意調查機構 Indikator Politik Indonesia 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 5 月,民眾對佐科的滿意度下降至 58.1%,為 2015 年 12 月以來的最低水平。

食糖、椰汁也 " 告急 "

俄烏衝突爆發以來,全球糧食係統受到嚴重威脅,越來越多的國家相繼出台了相關出口禁令。

除了印尼的棕櫚油、印度的小麥,部分國家甚至停止了食糖的出口。近日,哈薩克斯坦發布了為期 6 個月的食糖和原糖出口禁令,該禁令將於 5 月 23 日起正式生效。

據數據顯示,巴基斯坦年產食糖 750 萬噸左右,名列全球第 8 位。

另外,全球食糖產量最大的國家——巴西,也傳來了不好的消息。據報道,巴西大量的甘蔗加工廠正在取消部分糖出口合同,轉而生產乙醇,再度引發了市場對全球糖短缺的擔憂。

因為,俄烏衝突導致全球原油價格持續飆升,進而助推了乙醇價格的上漲。而巴西糖和乙醇公司具有工業靈活性,可以根據市場價格生產或多或少的糖或乙醇。

巴西糖業分析師預計,在乙醇價格高企的背景下,巴西在 2022/23 年度可能減少約 120 萬噸食糖產量。

另外,美國紐約近日舉行的一場糖業會議傳出的消息顯示,幾乎所有參與巴西糖業交易的公司都有合同被取消,合同總量約為 20 萬至 40 萬噸。

值得注意的是,巴西的食糖供應量在全球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據巴西農牧業聯合會的數據,巴西是世界最大的甘蔗生產國和出口國,每年的食糖產量大約是 3300 萬噸,位居全球第一,供應全球 50% 的食糖。

部分食糖貿易商表示,巴西的糖產量大幅下降,可能會導致全球糖短缺,甚至引發國際糖價的進一步上漲。

需要指出的是,中國每年食糖產量大約是 1030 萬噸,約為巴西產量的三分之一,但中國卻是全球主要的食糖進口大國,2021 年全國累計進口食糖 566.62 萬噸。

對於食品原材料陸續出現的供應危機,美國食品巨頭戈雅食品的總裁兼首席執行官 Robert Unanue 表示,各國的禁令政策、俄烏衝突以及能源價格上漲,將共同導致一場糧食危機,部分國家已經處於糧食短缺的懸崖邊上。

戈雅食品總部位於美國新澤西州,其產品在美國多州及眾多拉美國家銷售,正在承受著部分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巨大壓力。

以泰國進口的椰汁為例,Unanue 表示,一箱椰子汁的價格過去是 1.44 美元,現如今已經上漲到了 15 美元 / 箱,這便是十倍的通貨膨脹。

通脹 " 陰霾 "

能源、食品價格的全麵上漲,或將令全球的通脹壓力繼續加劇。

5 月 17 日,印度商務部公布的數據顯示,印度 4 月的關鍵通脹指標:批發價格指數(WPI)同比上漲 15.08%,再超市場預期,更是刷新了 30 年以來的曆史記錄。其中,食品批發價格上漲近 8.35%,燃料和電力批發價格上漲 38.66%。

受通脹率持續爆表的影響,市場預期,印度央行將在 6 月召開的貨幣政策會議上進一步加息,加息幅度或達到 50 個基點。

與此同時,英國央行也向市場拋出了重要警告。英國央行行長安德魯 · 貝利於 5 月 16 日表示,無法阻止英國今年通脹率觸及 10%,食品價格上漲對英國消費者來說,就像是 " 世界末日 "。

貝利進一步表示,英國央行將大幅加息,以確保英國通脹率從秋季超 10% 的預期峰值回落至 2% 的目標。如果有必要,英國央行不會回避引發經濟衰退。

今年 3 月,英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升至 7%,達到 30 年以來的高點,英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本月將主要利率上調 25 個基點,至 1%。

當前,全球通脹率最為嚴重的國家,無疑是美國。據美國勞工部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 4 月美國 CPI 指數同比增長 8.3%,再超市場預期,創近 40 年來新高。對此,美國總統拜登表示,美國通脹 " 高得難以接受 ",解決通脹問題將是未來的首要任務。

其實,拋開俄烏衝突、糧食價格上漲等因素,美聯儲的超級寬鬆的貨幣政策也是造成美國通脹的原因之一。

目前越來越多聲音開始質疑美聯儲,在最新接受 CNBC 對話時,前美聯儲主席伯南克表示,通貨膨脹已成為對經濟最嚴重的威脅之一,美聯儲行動的延遲,是一個 " 錯誤 ",導致美國經濟衰退幾乎已成定局。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