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跌到基金眼中的 " 底部 " 之際,明星基金經理開始在事業上進行 " 擇時 "。
5 月 7 日淩晨,易方達基金公司發布公告表示,管理 700 億資金的明星基金經理林森離職。在股票行情反彈的 2019 年,林森曾用三成股票倉位跑贏許多高倉位基金經理。林森是今年以來繼肖肖、董承非、周應波、趙詣之後又一離職的明星公募人士,這些離職的明星公募基金經理大部分選擇創辦私募基金。
業內人士指出,明星基金經理的離職往往具有 " 擇時 " 特點,即選擇在市場底部時離職進入私募,在市場低位發行自己的私募基金產品,以獲得較好的事業機會。此前在市場低位時多出現明星基金經理集體公轉私,其中一位在 2014 年底離職的基金經理,接受券商中國記者采訪時更直言,選擇離職的時間是看好牛市起點已在眼前。
精準選股的基金大佬離職了
5 月 7 日淩晨,易方達基金公司發布公告稱,易方達安心回饋基金經理林森離職。林森是業內知名基金經理,管理著易方達基金公司旗下多隻基金產品,合計管理資金總規模約 700 億。
林森的離職此前已現端倪,易方達基金在 4 月 30 日發布公告表示增聘基金經理李中陽,與林森等人共同管理易方達安心回饋基金。
林森的代表作是易方達瑞程靈活基金、易方達安心回饋基金,前者在林森管理的五年時間內獲得接近 2 倍的投資回報,後者在林森管理的六年時間內獲得 1.3 倍的回報。考慮到易方達安心回饋基金屬於一隻偏債混合型基金,六年內獲得的 1.3 倍收益事實上非常驚人。
券商中國記者記者注意到,從 2016 年至 2021 年這六個年度內,林森管理的易方達安心回饋基金,有五個年度實現正收益,包括市場跌宕起伏的 2016 年、2017 年。而在 2018 年內,全市場混合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為虧損 14.23%,但是林森管理的易方達安心回饋基金當年收益僅損失 5.85%,當時林森管理的這隻基金截至 2018 年末的股票倉位為 29.48%。
最為關鍵的是,當這隻股票倉位極低的混合型基金,進入 2019 年這樣股票行情回暖的市場,該基金所獲得的正收益,也不亞於那些股票倉位高達 70%、80% 以上的基金產品。Wind 數據顯示,易方達安心回饋基金 2019 年內的投資收益為 40.68%,領先於混合型基金 32% 的平均收益,大幅跑贏全市場所有基金 22% 的平均收益。令人驚奇的是,獲得 40.68% 的這一年度收益易方達安心回饋基金,其截至 2019 年末的股票倉位僅有 31%。
也就是說,在股票行情走強的 2019 年內,林森這位明星基金經理僅用了許多基金經理一半的股票倉位,就在全年業績上戰勝了股票高倉位的基金經理。業內人士認為,這從很大程度上顯示出基金經理在個股選擇上具有極強的甄別判斷能力,使其能以較低的股票倉位戰勝高倉位基金。
回顧今年一季度的市場,林森在其基金報告中指出,從市場微觀結構來看, 2021 年較為極端的分化行情導致權益市場在部分行業出現了一定的交易擁擠,這也導 致了一季度權益市場的大幅震蕩。曆史上看,通過分散投資能夠在大部分市場環境中降低組合的波動性。但是一季度市場係統性下行的過程中,持倉的股票大都經曆了比較明顯的調整。泛製造業的股票由於擔憂原材料成本的上行,下跌幅度更加明顯。
公募明星離職擅長 " 擇時 "
值得關注的是,明星基金經理的離職通常都具有 " 擇時 " 特點。
有熟悉基金經理離職特點的基金公司人士曾直言不諱的告訴券商中國記者,公轉私的基金經理非常注重離職時間點與 A 股市場的趨勢表現,往往在市場低位離職進入私募後發產品,這是事業成功的關鍵。
在 2014 年底,華南某大型公募基金公司就傳出多位知名基金經理將要離職的消息,該公司的研究總監在 2014 年 10 月離職,並在 2014 年 11 月創辦了自己的私募基金公司,推出私募產品。這位基金公司大佬曾晦澀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離職公募基金是看好 A 股新一輪牛市的起點即將開啟,這是他選擇離職的主要動力。
實際上,當年年底也傳出該大型公募基金擔任投資總監的另一位投資大佬將離職的消息,三個月後,即 2015 年 1 月,這家公募基金的投資總監被證實離職,其去向亦是創辦自己的私募基金公司,也分享到了 2015 年上半年的 A 股牛市。
因此,牛市時待在公募基金、底部時離職辦私募,幾乎成為公募基金經理離職的一個套路,這種精準的 " 擇時 " 在市場人士看來,也往往傳遞出下階段 A 股市場趨勢轉好的信心。
公募大佬 " 底部 " 頻現奔私暗含利好信號
事實上,在本輪市場大幅殺跌後,已有多位明星基金經理宣布離職進入私募基金,某種程度上強化了這些公募基金經理對市場 " 底部 " 的判斷。
就在今年 3 月底,剛官宣從中歐基金離職的頂流基金經理周應波,已在私募基金自立門戶。公開信息顯示,周應波出現在一家名為上海運舟的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股東名單中,並擔任法定代表人和董事長。
在今年 2 月,公募行業的頂級基金經理董承非正式加盟百億級私募睿郡資產。加盟睿郡資產後,董承非將發行自己的第一隻私募產品,並認購不少於 4000 萬元。5 月 6 日,睿郡資產發布公告稱,公司合夥人董承非將運用不少於 4000 萬元人民幣的個人資金,認購即將於 2022 年 5 月 9 日開始募集的睿郡承非係列產品。
業績排名 2021 年全市場第二的寶盈基金權益投資部總經理、基金經理肖肖也在今年 2 月宣布離職。肖肖在接受券商中國記者采訪時也透露,下一站同樣將是私募基金。
值得關注的是,在 2021 年市場憑借亞軍業績聲名鵲起的肖肖,似乎正在複製他的前同事、基金經理張小仁的成功之路,張小仁管理的寶盈核心優勢基金在 2014 年取得高達 80% 的驚人業績,取得當年全部混合型基金的冠軍。之後張小仁選擇在 2017 年的市場低位離職,進入一家私募基金擔任首席投資官,今年 1 月份,這位明星基金經理創辦並擔任法定代表的私募基金正式備案。
業內人士認為,林森的離職大概率同樣具有 " 擇時 " 特點,即可能充分利用市場跌下來的底部機會來開啟自己的投資事業。林森在一季度報告中強調,他認為在現在這個時點不應悲觀,疫情的波及範圍雖然超出我們最初的預期,但相信疫情終將得到控製。長期來看,疫情和地緣政治都不改變中國製造業在全球供應鏈占比提升的長期趨勢。
林森以汽車零部件行業為例,隨著電動化和智能化的發展,汽車行業的整體格局有望重塑。傳統整車廠和一 級供應商的固有關係正在被突破。在整車廠更注重產品迭代速度與成本控製的新形勢下,中國的零部件企業有望成為電動化浪潮下的 " 賣水人 "。一季度壓製製造業企業的另一個因素是成本端的大幅上漲。三月開始,由於美聯 儲鷹派的貨幣政策,全球大宗的整體價格已經有一定程度的下行。同時,強勢的美元 有利於增強中國製造業企業在全球的競爭力,綜合來看,泛製造業最困難的時間正在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