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不順,我決定創業

來源: 深燃 2022-05-04 20:50:25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5308 bytes)

作者 | 王敏

編輯 | 向小園

" 原本都不打算創業了,現在工作遲遲沒有著落,倒逼著我給自己打工。"

去年底離開互聯網大廠後,程城春節後找工作兩個多月至今,對手裏的 offer 都不滿意,於是,又打起了創業的主意。

自去年下半年至今,互聯網行業的人員優化,從頭部大廠蔓延到獨角獸企業,波及的不光是基層員工,還有很多帶團隊的中高層,就連叫法也從裁員到 " 畢業 ",又轉為 " 汰換 "。

互聯網行業高速增長的時代已經成了過去式,很多離開大廠的人恍然發現,很難找到滿意的工作,或是難以重新找到職場定位,於是動了 " 創業 " 的念頭," 不如做一份自己的事業 "。

程城還停留在計劃階段,而一部分人已經付諸了實踐。

近一年多來,一提及創業,外界的建議都是 " 三思 ",尤其是涉及實體產業,認為 " 受疫情影響,成功的可能性較低 "。最終選擇走上這條路的人,並沒有被勸退。有的人想從零開始,先在自己能力範圍之內做一門小生意,實現 " 開源 " 後,再慢慢拓展;還有的人認為既然創業就要爭取做大,組建團隊、創辦公司、拿融資。當然,他們的結果也不盡相同。

為什麽麵臨職業生涯的轉折點時,創業在這些人眼中成了 " 最優解 "?從大廠、獨角獸企業離職後,給自己打工可行嗎?在當下的市場環境下,有勇氣創業的人選擇了哪些方向?要做好怎樣的心理預期?

" 與其給別人打工,

不如做自己的事業 "

38 歲的葉棠,整個 3 月一直在看項目,如今決定給自己打工了。

她是在去年底從大廠離開的," 業務線一直在變動,我當時的狀態是,每天幾乎沒什麽事情可做 ",葉棠也知道,自己離被裁不遠了,就主動辭職,投簡曆麵試。

看機會四個多月,葉棠收到了幾個 offer,以中小公司為主,職級和薪資均有所上升。不過,她覺得都不太適合自己。因為孩子還不滿 1 歲,自己換工作,首要考慮的不是晉升、薪資,而是工作和生活的平衡。這些中小公司都 " 離家太遠了 ",而且可以想象入職後,又是新一輪高強度工作的開始。

為了能兼顧家庭,葉棠最終主動降薪,接受了一份雜誌社的工作。但上班不到一周後,就因為很難適應從互聯網到傳統行業的節奏變化,便離職了。

這次離職後,葉棠放棄了上班打工的想法,開始看創業項目。

杭州的紫米也是因為找不到適合的工作,動了創業的念頭。2017 年大學畢業後,她一直從事技術崗,但因為對寫代碼這份工作實在提不起興趣,每天的工作都很煎熬,於去年底,從一家獨角獸企業離職。

離職後,紫米想轉型做產品方向,不過因為技術崗之外的經驗不足,隻能海投。一段時間後,她發現給自己發來麵試邀請的多是銷售崗。

來源 / 視覺中國

" 這樣的崗位我不太適合,過去幾年的經驗完全派不上用場,不如給自己打工。" 想法改變以後,紫米繼續投簡曆,目的是,把麵試當成學習機會。

曾在教培行業的朱山,下場創業的時間要更早一些。在 " 雙減 " 的影響下,他去年 8 月離職,當時就打算創業,但被家人朋友勸住了," 熱潮已經過去,不要考慮創業了 "。

又去一家職業教育公司工作一個多月後,朱山實在不喜歡新工作,創業的想法又開始蠢蠢欲動。11 月,他便離職,和朋友一起創業,做素質教育類項目。

同樣受 " 雙減 " 政策影響走上創業路的,還有趙玥玥。2015 年大學畢業進入旅遊行業,2020 年遭遇疫情," 行業受打擊,我不得不轉行 "。隨後她進入了當時正處於風口上的在線教育行業,進了一家大廠做運營,可工作了一年就遭遇政策變化, 整個業務線都被裁撤。

經曆了兩波行業性變動的趙玥玥,得出了這樣的結論," 依靠平台,不是長久之計 "," 與其給別人打工,不如給自己打工 "。說幹就幹,她離職之後就開始尋找方向。

劉瑜也是從大廠離開的那一刻,就決定要創業了。2021 年大學畢業,劉瑜作為校招生進入大廠,原以為得到了一份體麵的工作,但沒想到變故來得非常突然。試用期還沒結束,她就被 HR 通知調任到異地。劉瑜當時問 HR,自己是否還有其他選擇,同時打出了 " 感情牌 ",說自己 " 必須要留在當地照顧父母 "。HR 隻回複了兩個字," 沒有 "。

" 這種情況就不得不離職了,接下來不如給自己打工。" 劉瑜出來創業的心思定下來後,存了幾個月的積蓄,今年 3 月,主動離開了大廠。

有人一年站穩腳跟,

有人已經放棄

創業第一步,先選項目,定方向,具體怎麽做,豐儉由人。

在這些走上創業路的人當中,有人選擇了 0 成本投資,先靠自己一個人的力量起步,再慢慢做大成事業。

離開大廠後,劉瑜通過社交平台等各種能接觸到的資源,大量聯係創業的前輩,請教 " 該如何創業 "。同時,她開始嚐試一些小的項目,先是自學搭建了電商小店,產生了收入,還靠自己的業務能力,技術入股了一家創業公司,通過提供運營谘詢拿分紅。

這兩份工作劉瑜都沒有投入太多錢,都是靠自己一個人慢慢推進走上正軌的。如今,帶來的收入能覆蓋日常開支,她才開始做自己的事業,把更多精力放在自媒體賬號運營等新項目上。

趙玥玥離職之後,在方向選擇上沒走什麽彎路,很快進入了一個運營圈子邊學邊摸索,準備個體創業。她的主要工作是做 " 運營谘詢陪跑 ",為 C 端用戶提供谘詢,另外,她還接了幾個知識 IP 訓練營的運營工作。在資金投入不多的情況下,運營 8 個月後,趙玥玥的月收入已經恢複到了上班時的 70% 左右," 算是站穩了腳跟 "。

她的計劃是,等今年上半年打造出幾個成功的客戶案例後,下半年推出自己的個人課程產品,預計到時候的收入會繼續增長。

來源 / pexels

葉棠就沒這麽順利了,求職之路不如意,在找創業項目上也費了一些周折。春節後的一個多月裏,在身邊同學、朋友的推薦下,葉棠密集地了解了十多個項目,兒童繪本、茶葉、中醫相關的,隻要感興趣的她都去看。

篩選了一輪後,葉棠最後投資了 3.6 萬元,加盟了一個親子閱讀項目,和線下商家談好品牌入駐,引導家長購買在線課程或是借閱卡,以此獲得收益。短期內,葉棠打算把精力都放在這個項目上,但什麽時候才能回本、賺錢,她還不知道。

有人想慢慢靠自己從 0 起步,或是低成本創業,也有人抱著快速做大做強的想法,尋找合夥人、搭建團隊。

紫米把創業項目鎖定在跨境電商領域,一邊尋找合夥人,一邊學習行業相關知識,走向了創業早期的第一步。

朱山在教育行業有多年經驗,決定創業後,他和合夥人共同投資成立了公司,打算推出一套適合學前階段的產品,以 To B 的形式輸送到幼兒園等學前機構,有成功案例之後,一麵融資,一麵快速起量,但事情並未按照預想發展,創業不到半年就已夭折。

不管創業進展如何,從給老板打工轉變為給自己打工後,他們的心態都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

與以往能依托大廠光環去找合作、找資源不同,他們都體會到,獨自創業接項目後,更考驗個人魅力和個人能力,從以前隻負責一塊業務,到現在要麵麵俱到、當 " 全能手 "。" 以前有公司兜底,有團隊配合,但現在所有的事情都隻能靠自己完成。" 趙玥玥說道。

即便隻是一門小生意,要承擔的壓力,也遠遠大於上班打工,更談不上工作和生活分開了,隨時隨地都要留意聽到、看到的每件事,思考這些信息對項目有沒有用。

現在創業,

思路要變了?

眾享空間,是一個能觀察創業行情的地方。去年離開大廠的創業者張嶸很明顯感覺到,今年以來,辦公室所在的眾享空間,工位基本都坐滿了,而去年大多都是空置狀態。

據他觀察,同一個眾享空間裏,創業者挑選的方向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和原來的工作相關,比如技術相關的人,出來針對一個細分的場景進行產品研發,另一類是,短期內能出現金流的行業,比如在抖音、小紅書這些流量平台裏挖機會。而後一類隨著入場者暴增,競爭越來越激烈。

張嶸算是創業老兵了。他 2014 年第一次出來創業時的感受是,隻要有產品、有數據,很快就能融到錢。現在行情大不相同了,哪怕公司已經盈利,融資也很難,所以,今年大多數創業者的心態是,先養活團隊。

" 在這個時代再創業,不可能和上一個十年那樣,有概念就能拉融資、做產品、求上市 ",獨立運營顧問小馬魚對深燃提到,2018 年時,前來谘詢的人大多數是問 " 如何進大廠 ",而自去年年中以來,來谘詢的大多是 " 如何開啟新事業 ",而且谘詢量翻倍。

據小馬魚觀察,近兩年,從大廠離職的人,更傾向於選擇和嚐試以下三個創業方向:第一種是知識 IP 打造,通過做谘詢、課程、書籍的方式進行輸出和變現;第二種是個人教練,給 C 端用戶提供陪伴式的成長,幫助年輕人調節心態,尋找適合的發展方向;第三種是將愛好、興趣做成小生意,比如開特色咖啡館、畫室等。"用自己的愛好創業,哪怕失敗,和用兩三年時間追逐一個看似火熱的風口而失敗相比,經曆和感受完全不一樣。"

在她看來,在當前形勢下創業,實體經濟因為受疫情影響不確定性因素太多,一旦加碼投資,很可能血本無歸。相較於開一家大公司,先能夠跑通一個小項目,反而是選擇方向時首要考慮的。

來源 / pexels

小馬魚建議,一旦決定創業,收入可能不穩定,要控製好物質欲望,至少要提前準備一年到兩年的生活費。一個項目如果必須要有投資人投錢或者燒錢才能維持的話,比如要做大開發、搭建基礎設施的項目,最好謹慎嚐試。" 現階段創業,要做好心理準備,即便沒有融資,項目也要能自己跑得很好 ",而且要善於利用現有的平台資源。

據她觀察,女性創業者在這方麵更擅長一些。" 很多男性麵對社交媒體時,不太能放得開,在社交媒體興起的風口上,享受到的紅利較少。"

她提到,大多數男性創業者的創業理念,更受上一代創業者的影響,要做產品、融資、燒錢、上市," 他們往往都是野心勃勃的來,但現實遠比想象殘酷 "。而女性因為要兼顧家庭,反而欲望沒那麽大,從小而美做起,因為切入點足夠尖,對目標群體的洞察足夠深、足夠聚焦,更容易立足。

創業意味著風險,每個創業者都要做好心理預期。

趙玥玥和劉瑜零成本起步,穩紮穩打,隻要收入在漲就已經很滿足了。而紫米還抱有 " 搏一搏單車變摩托 " 的心態,即便現在已經輕微負債,也還想靠著創業賺大錢。

葉棠雖然沒有太大的野心,但也希望在寶寶上幼兒園之前的這兩年,能夠在事業上有一定積累,哪怕不賺錢,至少也要找準方向,為之後的全心投入打下基礎。" 過於急功近利,往往會在意料不到的地方停滯不前。"

當有人雄心勃勃走上創業路時,朱山今年 4 月初重新回到職場上班。

" 融資難,出行難,業務開展難 ",創業五個月,他遇到了無數難題,也漸漸明白,拿融資、搶市場、搞數據,不適配當前的市場環境,能自我造血盈利,才能熬過寒冬。他以往在公司當高管,習慣了調動資源,高薪招聘人才,指揮團隊作戰。而創業公司,每天考慮的不是怎麽發展,而是現金流還能撐多久。

最重要的是,創業者要有足夠強大的心力,能應對各方壓力。朱山強烈感受到,疫情之下,各種不確定性因素增多,對創業者的要求和考驗也在增多,這時候,更考驗創業者的承受能力,而不是判斷趨勢的能力和成事的經驗方法," 一般人很難堅持下來 "。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