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店“超長預售”,消費者:下單才開始種棉花?

天下苦預售久矣。

“這年頭,衣服賣現貨是違法的嗎?”“請問是下單了才開始種棉花嗎?”近日,一則吐槽網紅店“超長預售”的視頻,引發了網友的討論。

紅星資本局發現,在淘寶、抖音、快手等平台,“30天預售”“45天預售”的標簽隨處可見。

淘寶商家安媛(化名)告訴紅星資本局,商家采取預售,大多是為了避免服裝行業麵臨的庫存積壓風險。但超長預售風氣的興起,從事淘寶女裝10年的業內人士程青(化名)認為,是從網紅店開始。

在電商行業內人士看來,預售是正常現象。但業內也普遍對規模較大網紅店的“超長預售”模式嗤之以鼻,認為其是不願意承擔任何風險,將風險轉移給消費者。

超長預售風氣下,消費者權益又該如何維護?



百萬粉絲大V炮轟女裝網店預售太長

網友:是下單了才開始種棉花嗎?

“預售長到什麽程度?你春天買的衣服,夏天才到。”

4月中旬,一則來自百萬粉絲網紅博主“溫精靈”的吐槽視頻,迅速引爆網友的情緒,掀起了一波對網店服裝超長預售時間的“聲討”。



網紅溫精靈炮轟“超長預售”

“這年頭,衣服賣現貨是違法的嗎?”“請問是下單了才開始種棉花嗎?”網友紛紛發表評論,吐槽網店服裝的超長預售時間。紅星資本局注意到,不少網友反映,淘寶等電商平台部分服裝商家預售時間太長,預售15天、30天的情況非常普遍,更有甚者長達45天。

其中,網紅女裝店鋪更是超長預售的“重災區”。熱衷在網紅女裝店購買衣服的謝琦(化名)向紅星資本局展示了一筆最近的訂單。

3月21日,謝琦在淘寶某網紅店下單了一條預售連衣裙,而訂單顯示5月5日前發貨,中間間隔了整整45天。期間,謝琦數次詢問店鋪客服何時發貨,對方隻回複:“倉庫會盡快安排發出。”



謝琦展示其網購訂單

最終,這條連衣裙在4月24日到達了謝琦的手上,這距離下單時間已經過去了1個月。“這條絲絨連衣裙我本來打算春天穿,結果現在已經30度了,隻能等到秋天再穿,新衣服變成了過季款”,謝琦無奈地說道。

有相同經曆的,不止謝琦。在小紅書APP上,網友們甚至建立了一個“討厭預售”的話題,至今瀏覽量已超過1000萬。



小紅書“討厭預售”話題閱讀已超千萬

除了淘寶,抖音女裝店鋪也走上了“超長預售”的道路。紅星資本局發現,部分抖音女裝店鋪會在物流處顯示“預售”標簽,預售時間普遍為一個月。

快手也有類似情況,紅星資本局進入快手小店女裝頻道,推薦靠前的幾個直播間裏,下單頁麵都顯示“付款後30天內發貨”“付款後45天內發貨”。

網店的“預售”私心:

規避庫存積壓風險

實際上,預售並不是網購的新現象。早在2014年,預售模式就已經出現。一份2014年12月發布的《天貓預售業務管理規範》對預售模式做出了明確的規定。

在電商行業內人士看來,之所以越來越多商家采取預售模式,一定程度上是因為服裝行業麵臨著庫存積壓的高風險。

淘寶商家安媛(化名)告訴紅星資本局:“女裝注定是大量囤貨的行業,從製作上來說,下單麵料、輔料,再到工廠加工,都是有起訂量的,如果商家不確定哪款銷量好,是不敢輕易下訂單生產的。”

安媛舉例稱,規模小的女裝店每次上新5-8款,就算每一款隻生產100件,對於小店來說都可能賣不掉,庫存一旦囤積多了,上新不但賺不到錢還要倒賠一筆。

而預售的作用就在於,可以給商家一個銷量預期。“商家可以根據預售情況,計算一個大概的銷量,首批次上現貨,再根據後續情況來補單。”安媛表示。

可以說,預售模式的“初心”旨在幫助商家規避一定的庫存積壓風險。紅星資本局注意到,電商平台對於預售模式其實持“寬鬆”態度。以淘寶為例,平台的預售規則顯示,商家可以選擇的預售時長最長可達30天。



淘寶平台規定預售最長為30天

此外,疫情影響也是商家選擇預售的原因之一。紅星資本局發現,有不少淘寶、快手商家會在銷售頁麵說明,因為疫情原因,無法按時發貨。

此外,資深電商人“張包子Baozi”也公開表示,疫情原因影響,商家因為貨物積壓出現虧損,讓不少商家不敢囤貨,所以通過預售確定銷量再生產。另一方麵,在生產環節,也有部分工廠因疫情而暫時停工,無法按時生產。

“超長預售”風氣起源於網紅店

業內人士:將風險轉移給消費者

“預售是正常的,但長達1個月、2個月的預售卻不太正常。”談及“超長預售”的風氣,淘寶商家安媛說道。

與安媛一樣,從事淘寶女裝10年的業內人士程青(化名)也不讚同“超長預售”的模式,“我覺得用戶體驗第一,買完東西要等1個月是沒有道理的。”

超長預售的風氣是從哪裏興起的?程青給出了答案:網紅店。

程青對紅星資本局說:“淘寶女裝剛開始起步的時候,預售時間沒有這麽誇張,店鋪基本都是48小時內發貨。”

在他看來,網紅店與普通店不同,網紅店的銷量大都集中在上新日這一天,可能出現突發性的銷量增長。而淘寶平台默認48小時內發貨,48小時以上就會顯示為“全款預售”,為了保險起見,一般網紅店鋪都會選擇預售,這樣有時間來備貨。

“但網紅店並不會在上新前大量備貨”,程青表示,大部分網紅店甚至會選擇分批次發貨,第一批消費者的退貨會被用來補單,賣給第二批消費者。

紅星資本局在小紅書、微博等平台搜索發現,不少網友表示,在網紅店下單後,收到了有“穿著痕跡”的衣服。



圖片來自小紅書

在安媛看來,業內普遍對規模較大網紅店的“超長預售”模式嗤之以鼻,“明明上千人等著買,還是預售1-2個月,這種店鋪明顯是不願意承擔任何風險,將風險轉移給消費者。”

中消協點名“超長預售”

有消費者已轉戰線下實體店

“超長預售”也正在透支著消費者的購買欲望,不少消費者正逃離網紅女裝店,轉向線下實體店。

消費者劉澈(化名)告訴紅星資本局,2020年疫情後,她明顯感覺預售時間越來越長,許多衣服等待1-2個月,到手後發現款式、質量並不適合,最終還是選擇了退貨。

“太難等了,最近一年我都選擇線下店買衣服”,劉澈說。

4月28日,中消協也點名超長預售。根據中消協“新”消費領域投訴情況專題報告,有些網絡經營者利用不公平格式條款減免自身義務和責任、加重消費者責任。如一些網絡商家對預售商品設置超長預售期,同時設置預售商品不退換、預付金不退等不公平格式條款。

“超長預售”在網購中頻頻出現,消費者是否隻能選擇“退貨”?消費者應該如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紅星資本局發現,淘寶平台規定,賣家違背發貨的時間、交易的價格、運送方式等承諾,需要向買家支付該商品的實際成交金額的10%作為違約金額。抖音、快手等平台也會對發貨超時訂單作出相應的處罰。

除了平台自身的規定,《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處罰辦法(2020修訂)》明確規定,未按約定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履行約定或者退回預付款,並應當承擔預付款的利息、消費者必須支付的合理費用。對退款無約定的,按照有利於消費者的計算方式折算退款金額。

新華社也在報道中指出,希望電商平台設立特定的監管製度,針對預售商品的價格、期限、質量、退貨條件等進行明確的規範,對商家單方麵解除合同背後的“違約”、“虛假宣傳”問題進行處理,並且,設立投訴渠道,針對多次被投訴的商家,給予一定的懲戒措施。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