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興生物,去年淨賺955億元

來源: 36氪 2022-05-02 01:08:53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4758 bytes)

科興生物近日發布了 2021 年年報,憑借新冠疫苗的廣泛接種,科興生物 2021 年實現營收 193.75 億美元,約合 1280.33 億元,淨利潤 144.58 億美元,約合合 955.41 億元,歸屬母公司淨利潤 84.6 億美元,約合 560 億元。

4 月初,科興中維股東中國生物製藥發布財報時曾披露過聯營公司的利潤數據,此次科興生物發布的數字,與當時外界推算的量級相當。

這個利潤數字,與人們熟悉大廠比對一下比較好理解。2021 年,騰訊、華為、百度財報的淨利潤分別是 2248.2 億元、1137 億元和 188 億元,論盈利能力,科興生物約合 0.42 個騰訊,0.84 個華為,5 個百度。

日進 3.5 億

今日,不少企業飽受新冠疫情的困擾、叫苦不迭,科興生物則逆勢而上。

觀其財報:2021 年,科興生物總營收 193.75 億美元(約合人民幣 1280.33 億元),淨利潤達到 144.58 億美元(約合 955.41 億元人民幣)。按照人民幣核算,總營收 1280 億元,相當於日進 3.5 億元;利潤 955 億元,相當於每天賺 2.68 億元。

看看科興生物前幾年的情況,2020 年,公司總營收 5.1 億美元,2021 年的 193.75 億美元相當於 1 年暴漲了 37 倍。再看 2015 年 --2019 淨利潤,2015 年 --2019 年,公司淨利潤為分別為 -95.7 萬美元、-72 萬美元、3670.5 萬美元、3611.1 萬美元、6521.5 萬美元,5 年加起來是 1.36 億美元,相當於 2021 年 1 年淨利潤的 1/106。

報告中顯示,科興生物的巨額收益就是源於新冠疫苗的研發與銷售。科興生物生產的新冠疫苗名為克爾來福(CoronaVac),2021 年 2 月 5 日在中國獲得附條件上市,2021 年 6 月 1 日被世衛組織列入緊急使用清單(Emergency Use Listing,EUL)。7 月 12 日與全球疫苗免疫聯盟(Gavi Alliance)達成預購協議,科興生物提供多達 3.8 億劑克爾來福。之後還有十幾個國家批準克爾來福用於兒童。

事實上,克爾來福是目前世界上使用量最大的新冠疫苗,這也不難解釋其暴漲的營收。截至目前,科興新冠疫苗在全球供應量超 28 億劑,其中,國內捐贈 3 億劑。在使用範圍上,61 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獲批,56 個國家和地區使用。據牛津大學一項報告,全球累計報告接種新冠病毒疫苗中,有至少 24.2% 來自科興生物。

這一次,科興生物的營收表現確實也得益於不斷提升的海外市場銷售額。

其疫苗出口的銷售收入為 84.74 億美元(約合 559.96 億元人民幣),占總收入比重 43.74%,2020 年這一比重僅為 28.43%。相應的,中國市場銷售額占總銷售額比例由 2020 年的 71.6% 下降到 2021 年的 56.3%。

例如,自 2021 年 2 月 2 日到 2021 年 11 月 16 日,智利大規模接種了新冠疫苗,其中,科興滅活疫苗共接種 2050 萬劑(59.0%),輝瑞 mRNA 疫苗為 1060 萬(30.5%),阿斯利康腺病毒疫苗為 310 萬(8.8%)。

那麽,科興生物這家公司是什麽來頭?

1999 年 3 月 1 日,科興生物在安提瓜和巴布達注冊成立,將總部落於北京。2003 年,即 4 年後在納斯達克上市,招股書中稱,主要從事研究、開發、製造與保護免受感染性疾病的疫苗。

有一點需要厘清——目前,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主體叫科興控股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簡稱科興生物),而科興生物通過全資子公司科興控股 ( 香港 ) 有限公司擁有以下四家公司:北京科興生物製品有限公司 ( 簡稱 " 北京科興 " ) 、科興 ( 大連 ) 疫苗技術有限公司 ( 簡稱 " 大連科興 " ) 、北京科興中維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 簡稱 " 科興中維 " ) 和北京科興中益生物醫藥有限公司 ( 簡稱 " 科興中益 " ) 四家企業。

新冠疫苗克爾來福則由科興中維研發,即生產新冠疫苗的主體公司是科興中維,在北京、大連有兩個生產基地,對應廠商分別是北京科興與大連科興。

科興生物有兩位創始人,一個是尹衛東,一個是潘愛華。二人 1995 年相識,其時的尹衛東是唐山一縣城防疫研究所的普通衛生院,自己成立公司,借款 500 萬元搞研發;而潘愛華是北京大學生物係的教師,旗下有自己的生物醫藥公司——北大未名集團。

相識後一拍即合,決定一起幹。2001 年,兩人在北大生物城內成立北京科興——北大未名集團通過旗下控股子公司深圳科興以人民幣 5100 萬元占股 51%、唐山怡安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即尹衛東以甲肝滅活疫苗專有技術,評估作價 2400 萬元占股 24%、新加坡華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折合 2500 萬元占股 25%。

反觀此次上市主體公司科興生物的股權結構,有以下幾個主要股東:第一大股東是賽富投資基金,占股 15.07%,尹衛東或者說是以尹衛東為首的一個團隊持股 8.89%,鼎暉投資持股 8.39%,接下來還有永恩國際和唯吾資本,分別持股 8.25%。

科興生物是國內憑新冠疫苗獲利最多的企業,這得益於它此前的技術累積與這一次的先發優勢。

除克爾來福疫苗外,還有 5 種疫苗獲批上市,分別是國藥中生旗下北生所和武生所研發的 2 款疫苗,康希諾的克威莎、智飛生物的智克威得、康泰生物的可唯克。

1. 國藥中生並不是上市公司,因此暫且不能獲知它的準確經營情況,這是一家典型的國資控股企業,第一大股東與第二大股東都是國資。國藥中生疫苗的全球供應量與科興生物相差無幾,也是供應量高達 27 億劑,給 196 個國家和地區供過疫苗。由此推算,它的淨利潤可能與科興生物相差並不太多。

2. 康希諾 2020 年 8 月登錄科創板,公司業績一直虧損,2018 年 --2020 年分別是 -1.38 億元、-1.57 億元、-3.97 億元,但 2021 年也實現了業績大反轉,營收 43 億元,淨利潤為 19.14 億元,首次實現盈利。

3. 智飛生物 2010 年登錄創業板,公司 2021 年的營收有 306.4 億元,淨利潤為 102.09 億元,同比增長 209%,顯而易見,也是新冠疫苗提升了公司的整體淨利率。

4. 最後一家康泰生物比較老牌,1992 年成立,2017 年登陸創業板,公司在 2021 年實現淨利潤 12.63 億元,同比增長近 80%。

這樣看下來,淨利潤達到幾百億的國藥中生與北京科興是此次新冠疫苗生產企業中的第一梯隊,智飛生物淨利潤百億,在第二梯隊。其他兩家淨利潤十幾億元,在第三梯隊。也就是說,並不是每一家新冠疫苗廠商都能收獲暴增利潤,有的隻能跟著強者 " 喝湯 "。

科興生物對疫苗的敏感度始於 2003 年,這或許可以解釋多次經曆流感或者疫情之後的經驗使然。

2003 年非典疫情爆發後,科興是最早參與 SARS 疫苗研發的企業之一。8 個月技術研發,科興比較早地完成了第一期臨床試驗。但這時候最後一個非點病人已經治愈出院,SARS 疫情結束,疫苗二期臨床試驗還沒來得及開始。

這一次科興的巨大投入沒有獲得多少收入。2009 年 H1N1 流感與 2013 年的 H7N9 高致病性禽流感在國內相繼出現,科興拿到了分離毒株,將滅活疫苗推進到三期臨床試驗。但這一次同樣地,疫苗研發出來,疫情已經過去,無功而返。

雖然營收上沒有什麽巨大起色,但幾次事件讓科興在判斷疫情、疫苗研發方麵積累了不少經驗。2020 年春節前夕,新冠疫情爆發,武漢封城。有媒體報道稱,在封城的 3 天前,科興中維的副總以最快速度將新冠病毒毒株帶回北京進行研發。科興生物也領先其他幾家公司,在 2021 年 2 月份上市。

雖說科興生物跑贏了國內新冠疫苗生產企業,但還是不能與輝瑞這樣的國際巨頭相比。輝瑞在 2021 年實現營收 813 億美元,是科興生物的 4 倍多。梳理包括科興生物在內的新冠疫苗中國企業出海情況發現,目前這些企業重點在東南亞、非洲等國家,更高價的歐美市場占比還是小,這也是與國際巨頭有差距的很大一部分原因。

就科興生物克爾來福的效果而言,有這樣一份數據,發表在《柳葉刀 · 全球健康》上題為 "Effectiveness of homologous and heterologous booster doses for aninactivated SARS-CoV-2 vaccine: a large-scale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的研究對滅活疫苗的效力進行了比對。

研究者選取了智利接種新冠疫苗的 8767194 人作為研究對象,選取的研究時間為 2021 年 2 月到 11 月,最終得到的結論是:

在預防感染有效率方麵,科興、輝瑞、阿斯利康的數據分別為 78.8%、96.5% 和 93.2%;

在降低住院有效率方麵,科興、輝瑞、阿斯利康的數據分別為 86.3%、96.1% 和 97.7%;

在降低重症有效率方麵,科興、輝瑞、阿斯利康的數據分別為 92.2%、96.2%、98.9%;

在降低死亡有效率方麵,科興、輝瑞、阿斯利康的數據分別為 86.7%、96.8%、98.1%。

當然,除新冠疫苗外,科興生物還有包括甲型肝炎、乙型肝炎、EV71、流感病毒、腮腺炎、水痘、肺炎球菌等一係列疫苗產品獲批上市。

始於私有化的股權鬥爭

除了盈利能力,科興生物另一個廣為人知的故事是股權鬥爭。

科興生物的創始人股權鬥爭看起來是 " 大時代的小插曲 ",但細究的話,會發現其實隻是 " 大時代序曲的小插曲 "。

潘愛華和尹衛東的私人關係是如何一步步惡化的無人可知,但起碼明麵上,是從 2015 年開始的,熟悉中概股的朋友很清楚 2015 這個年份的含義,就是上一波熱炒 " 中概股回歸 " 的時間點。標杆案例就是 360 私有化,時間在 2015 年年末,這個經典案例,後來有個投資人套利 6 倍的說法。

其時在美股表現不佳的科興生物,自然也動了回 A 股的念想。所以在 2016 年年初,股東就私有化的目標動起來了——令人沒想到的是——分別動起來了,出現了兩撥財團,那麽結果隻有一個:競價。

2016 年 2 月 1 日,科興控股 CEO、北京科興總經理尹衛東聯合賽富基金組成內部買方團 A 團,提出了對科興控股的私有化要約,報價 6.18 美元 / 股;很快,潘愛華方的 B 團也報價了,未名醫藥聯合的是中信集團、中金公司等,提出了競爭性要約,報價是 7 美元 / 股。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報價更低的尹衛東方居然拿下了交易,2017 年 6 月,尹衛東和獨董等組成的特委會在未向潘愛華方詢價的情況下,便通過了 A 團每股 7 美元的新報價,向美國證券委員會簽訂了合並協議。但僅隔一天之後,潘愛華方再次報價,提價至 8 美元 / 股。當時的 13D 文件裏的信息是:這份報價獲得了一位 " 關鍵股東 " 的支持。

在此之後,就是曠日持久的扯皮,直到 2018 年 7 月 30 日,科興控股宣布:私有化並購協議終止。為什麽此時終止私有化,大概是局麵已經即將無法收拾了。

當時有媒體報道稱,尹和潘的控製權 " 爆發 ",時間是 2018 年 4 月 17 日,並且此次不是資本上的 爭奪,而是物理上的 " 爆發 "。結果是:車間多次被強行斷電,多條疫苗生產線被迫報廢或停產。4 月 30 日北京科興發布公告稱:公司計劃報廢保存於上地廠區 1 號廠房內的用於 23 價肺炎球菌多糖疫苗生產的菌種。

雙方甚至對外上演了 " 寒戰 " 橋段:互相罷免。

2018 年 4 月 24 日,潘愛華召開媒體會,宣稱尹衛東因行賄、涉嫌職務侵占,已被董事會免除總經理職務;而北京科興則發布公告:潘愛華等人通過偽造印章與偽造簽名的手段,正試圖非法獲得對整個北京科興公司的控製,為了維護公司的合法權益和正常生產經營秩序,董事會已於 2018 年 9 月 5 日召開會議,罷免了潘愛華先生擔任的公司董事長及法定代表人的職務。

時間來到 2019 年 2 月中旬,科興生物發布公告,稱董事會在年度股東大會之前將部分股東確認為 " 收購人士 "。在科興生物私有化計劃醞釀之初,公司曾宣布過一個可能稀釋某些股東股份的權利計劃,也就是說在這個時間點上,尹衛東方啟動了 " 毒丸計劃 "。雖然此計劃在 3 月初便被美國特拉華州衡平法院,但在此之前的 2 月 22 日下午 4 點 02 分,科興生物在納斯達克交易所以 6.47 美元完成一筆交易之後,隨即停牌,直至今天。

尹衛東此後再在科興中維做出新冠疫苗是後話了。但為什麽本章開頭要說這一波股權鬥爭連 " 大時代的小插曲 " 都算不上,而是 " 大時代的序曲的小插曲 " 呢?

因為站在今天看,你會發現那一波中概股回歸除了 360 等有限的幾個案例成行,大多數有回 A 股想法的公司都沒能如願,裏邊當然也包括科興生物。對中概股來說,2015 年的事情,隻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序曲。

序曲播完,也就完了,但是兩位創始人由 " 注定一場空 " 而引發的決裂,卻再也沒有回頭路。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