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尋求養老保障的途徑有很多,國家提供了一個自己強製自己儲蓄的渠道。
文 / 巴九靈(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於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的意見》,事關 10 億人的個人養老金製度來了。
通過個人養老金信息管理服務平台,建立一個個人養老金賬戶,定期往裏存個人養老金,你可以自由選擇用賬戶裏的錢購買銀行理財、儲蓄存款、商業養老保險、公募基金等金融產品,並且自負盈虧。
看到這,兩種疑惑隨之產生:
①這和我們投資理財、存養老錢有什麽區別?
②這和我們通過公司繳的養老保險有什麽區別?
區別還挺大。
1. 強製儲蓄,封閉運行,不能提前支取。
隻有達到領取基本養老金年齡、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出國(境)定居,或者具有其他符合國家規定的情形,按月、分次或者一次性領取個人養老金。
2. 國家將給予一定的稅收優惠政策,鼓勵大家參與個人養老金繳納。
3. 個人養老金的上限為 12000 元 / 年。
不過這件事,截至目前,最開心的還是券商銀行等金融機構。
中金公司首席策略師、董事總經理王漢鋒指出,根據人社部和國家統計局數據,截至 2020 年,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人數分別為 4.5 億人和 5.4 億人。據此預測,個人養老金賬戶資金規模有望突破萬億元以上。
不過,對於這部分增量資金,A 股沒有太感冒。昨天的 A 股跌慘了,三大指數均跌超 2%,兩市百股跌停,超 4300 股飄綠。
個人雖然還沒有找到非參與不可的理由,但從長遠看,這件事還是挺利國利民的。最遠大的作用,就是把我國的第三支柱養老保險支棱起來。
我國的養老體係主要分為三大支柱:
1." 第一支柱養老保險 ",即五險一金裏的養老險,一般采取強製繳納。社保養老金結餘少、將虧空的問題已經說了很多年。
2." 第二支柱養老保險 ",指的是部分企業自願為員工繳納的企業年金、職業年金,一般是效益好、規範的企業給中高層員工繳納的,覆蓋麵很窄。
3." 第三支柱養老保險 ",即個人商業養老保險,非強製性,采取商業化運作。
如果你是一個普通打工人,要不要設立個人養老金賬戶,這有什麽隱形好處?如果你是投資者,這件事能幫一幫最近低迷的股市嗎?一起來看看專業大頭是怎麽說的吧。
這份《意見》的出台,涉及的對象並不是所有人,而是在中國境內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或者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勞動者,即已經在繳納社保的人。
可以說是國家為已經在繳納社保的人增加了一份 " 保障 ",等老了後在領取養老金時多一份來自個人儲蓄的養老金來源。當然,個人養老金製度是基於自願原則。
每個人尋求養老保障的途徑有很多,比如存錢、買房、買基金、社保、買商業保險等。最怕的是,有的人對自己的老年生活沒有準備,現在國家提供了一個自己強製自己儲蓄的渠道。
另外,還有稅收上的減免。個人養老金的繳納部分可以享受稅收優惠,不過,按照目前每年 12000 元的上限看,這部分優惠比較有限。
盡管購買個人養老金需要承擔一定的收益風險,但產品本身的安全係數較高,由國家實行強監管,不會發生非法集資、卷款跑路這類事件。
而且,每年 12000 元的上限,也避免了高收入人群通過繳納較高的個人養老金來減更多的稅,有利於維護公平。
目前我國養老金體係結構失衡。2019 年,在我國養老金總資產中,第一支柱為 6.29 萬億元,占 65.45%,第二支柱為 1.80 萬億元,占 18.73%,第三支柱為 1.52 萬億元,占比 15.82%
作為第一支柱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幾乎承擔了全部養老責任,卻麵臨較嚴重的可持續發展壓力。
近年來,由於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入的增長速度低於支出,從而造成基金當期結餘減少。2019 年,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入 52919 億元,基金支出 49228 億元,當期結餘為 3691 億元。《中國養老金精算報告(2019 — 2050)》預測顯示,累計結餘將於 2027 年達到峰值並在 2035 年耗盡。
因此,隨著個人壽命延長,通過完善製度設計和產品創新發展養老金第三支柱,引導個人財富投向長期養老金融產品,能夠進一步優化國民退休收入結構。
個人養老金製度推進過程中,我認為:
1.享受稅惠的繳費額度較為有限,未來可持續提高。當前個人繳費稅前扣除標準較低,消費者實際稅前扣除的額度很有限,節稅效果不明顯,難以充分提升消費者需求。
建議在新個稅提高起征點、增加專項扣除的背景下,適當提高稅延型養老保險稅前抵扣標準,比如,每月抵扣額度可提高至 2000 或 3000 元。
同時,建立抵扣額度與社會平均工資增長指數掛鉤的動態調整機製,未來隨著經濟發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動態提高稅前抵扣額度。
2.擴大參與的金融機構與產品範圍,第三支柱覆蓋的範圍將逐步拓展至包括商業養老保險、基金產品、銀行理財、儲蓄存款等,有助於豐富產品形態,增加公眾的選擇權,提高運行效率。
3.建議鼓勵生命年金化領取。就個體而言,存在兩種可能:一是實際壽命超過預期壽命,個人養老儲蓄在身故之前消耗殆盡,造成老年生活窘迫;二是實際壽命短於預期壽命,出現遺產剩餘。
由於個人壽命不同,彼此之間可互助共濟。生命年金以被保險人生存為條件,可實現終身年金領取,即隻要個人生存,就可以領取養老金。這種以生命表為依據、運用精算技術的年金化領取,能有效解決個人預期壽命不確定性帶來的挑戰。
4.完善個人養老金運行監管體係。參與第三支柱的金融機構包括銀行、保險、證券、基金、信托等,其監管涉及財政部、稅務總局、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銀保監會、證監會等部門。各監管部門要相互合作、良好互動和順暢溝通,完善配套的稅收政策、投資運營、風險監控以及參與人權益保護,提高監管效率。
第三支柱養老保險金匯聚起來後,可以長線投資股市,鎖定股市裏的藍籌股,讓股市牛長熊短——美國就是這樣的模式。
在各國股市中機構投資者比重,A 股是最低的。美國機構投資者占比最高,其中三分之一是各類養老金,他們長期鎖定了很多藍籌股。
所以,中國建立第三支柱養老保險,是想學美國:
第一,解決第一支柱無法讓大家真正安享晚年的問題(也就是養老金虧空),其中包含著人口紅利終結的問題;
第二,給投資選擇較少的中國內地居民提供全新投資渠道,避免過分流入樓市、炒高房價;
第三,給股市製造一個超級長期投資者,帶動中國從 " 印鈔票的時代 " 向 " 印股票的時代 " 轉型。
關於個人養老金要不要參加?我的建議是:有條件還是要參與的,畢竟將來會有一定稅收優惠,未來可能還有遺產稅的減免。
此次《意見》出台,個人養老金的投資標的更加豐富,將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整體投資收益,投資產品兼具安全性與盈利性,有利於居民的儲蓄向投資轉化。
個人養老金因一般不允許提前支取,是一種更為長期的投資與資產配置方式,將促進資本市場引入更長期穩定的資金,有助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發展。這一點在美國已被驗證,美國 1978 年推出了 "401K" 計劃,就是為了鼓勵美國國民增加養老儲蓄。
4 月 13 日,國內首家專業養老金管理機構建信養老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簡稱 " 建信養老 ")發布股東變更公告,擬引入外資股東。建設銀行擬將其持有的公司 15% 股權轉讓給信安金融服務公司,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擬將其持有的約 2.647% 股權也轉讓給信安金融服務公司。
假設股權變更完成,信安金融服務公司將成為建信養老金公司的第二大股東。而信安金融服務公司是美國信安金融集團公司(美國最大的養老金管理機構之一)的全資子公司。
中國是個高儲蓄率國家,對外資金融機構來說是個不可多得的投資市場。外資金融機構的這個舉動,說明他們看好中國龐大人口基數背後養老金市場的投資機會和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