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人才爭奪“生猛”:應屆本科生薪酬最高45萬



“薪酬能加多少?低於30%免談,50%的話要看這家公司融資到第幾輪了,翻倍的話倒是可以考慮。”

近日,肖雲(化名)小心翼翼試探候選人跳槽薪酬時雖已做好了心理準備,但仍被電話彼端的“王霸”之氣給“梗”了一下。“給他們推薦新的工作機會時,加薪幅度如果低於30%,都不好意思談。”她對南都灣財社記者無奈地說。

肖雲是深圳半導體行業的資深獵頭。最近一兩年來,她所在的獵頭公司接到的芯片人才崗位需求量至少暴增了6倍,但她尚未來得及欣喜,便已陷入苦惱之中。

由於芯片人才缺口本來就大,加上相關企業數量快速增長,加劇了芯片人才的爭奪,另外人才培養也需要一定的周期,直接推升了芯片人才的薪資迅猛上漲。記者了解到,對於擁有七八年工作經驗的成熟人才來說,一兩百萬年薪的比比皆是,即便是隻有三五年工作經驗的本科生,年薪也可能給到了40萬以上。

與一兩年前相比,民營芯片企業的薪酬漲幅達到50%的不在少數。薪資攀升之快,漲幅之大,令人頗有瞠目結舌之感。

重壓之下,不少芯片設計公司開始將目光投向了應屆本科生。與此同時,各大高校也在加快芯片方向人才的提供,為市場降溫。

薪酬飆漲

“你看看這個,要求有八年以上的經驗,碩士學曆,100萬起步,工作地點隨便選,隻要企業在當地有辦公室。但是太難找了,我們隻能告知接不了,”接受南都灣財社記者采訪時,肖雲一邊瀏覽著數據庫裏的崗位信息,一邊忍不住惋惜。

在部分社交平台上,也可以看出短短幾年間,芯片從業人士的薪水堪稱以火箭速度攀升。2020年10月,有網友稱,研究生畢業後去了某芯片大廠,離職時薪酬才14K,但隨後在某芯片小公司待了兩年後即他發文時工資為30K*16。但在一年後更新該文時,他又已換了一家公司,年薪接近70萬,這還是為了拿股票而做的讓步。

即便是毫無正式工作經驗的應屆生,薪酬也可能令人嘖嘖稱奇。南都灣財社記者搜索招聘平台後發現,在一線城市,芯片設計方向應屆本科生最高的能拿到3萬月薪,並且是15薪,少的也有一萬二三。而在部分二線城市,這一數字也已比肩一線城市。

當然,應屆碩士生年薪更高。“2018年之前,國內重點高校集成電路或微電子等方向的應屆碩士生能拿到30w就算不錯的了,但現在基本都是50w了。應屆博士生更高,有些可能還沒畢業呢,隻要簡曆掛出來就會被市場捧著,”肖雲感慨。

今年年初,人才解決方案公司翰德(Hudson)發布了《2022人才趨勢報告》,翰德招聘業務中國區董事總經理宋倩在解讀人才趨勢時表示,2022年芯片行業薪水漲幅將居首位,超過了50%。

芯片人才薪酬大漲之下,企業陷入兩難:找成熟的研發人員吧,難度不必說,不少都自己找人合夥幹了;找資曆淺的吧,要價又高。

當然,在風投資金的加持下,有企業薪水給得毫不手軟,薪水翻倍稀鬆平常。記者采訪中,有人唏噓:“拉到風投之後,錢就是數字,多少都給得起”。不過,也有企業無奈之下另辟他途,想方設法將年薪包做得更有吸引力,比如說雖然給不了現金,但允諾給股權之類,或者與戶口綁定起來。

人才缺口的背後,是需求量的激增。自2020年底以來“缺芯”潮爆發以來,不少晶圓廠開始大力擴產或新建晶圓廠,以提升產能,人才需求由此暴增。 而我國近年來也推出了一係列支持相關產業發展的政策,2020年更是發布了重磅利好文件。

2020年8月4日,國務院印發了《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幹政策》,旨在優化產業發展環境,深化產業國際合作,提升產業創新能力和發展質量,涉及免征企業所得稅等財稅內容。

大招一出,業內興奮沸騰。隨後,一批芯片研發人士成立了企業,開始自主研發之路。

融資屢創新高

事實上,早在國家出台重磅政策之前,嗅覺靈敏的人士便已聞風而動,新注冊的公司數量急劇攀升。

南都灣財社記者查詢最新的天眼查數據後發現,我國目前現存超過38萬家經營範圍含集成電路、芯片的相關企業。而近年來,相關企業處於高速增長期,2019年增長5.8萬家相關企業,年度注冊增速31.26%;2020年新增7.3萬家,注冊增速30.15%;2021年新增10.6萬家,注冊增速33.49%。

企業數量激增之後,是競爭的白熱化。畢竟,若要拿到融資,必須有項目成果展示給風投。

過去幾年,芯片領域融資屢創新高。億歐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中國芯片相關企業共發生融資事件287起,同比2020年171起融資事件增加67.8%;同期共計融資金額為680.58億元,同比2020年483.6億元融資總額增加40.7%。

資金熱捧之下,半導體產業也引來了“虛火太旺”的質疑聲。南都灣財社記者采訪中,一位二線城市芯片企業的負責人感慨:“有些公司就幾個人,但就能拉來幾個億的融資,分走了老老實實幹活的公司的資金。”

分走的不唯資金,還有人才。他的公司已經創辦十幾年了,以前很多員工的工齡都已在十年以上,但從去年開始他也被迫加入了搶人大戰。

除了政策春風的推動,記者采訪中也發現,芯片產業開始茁壯成長之時,正是其他產業發展熱火朝天之際,大量人才踏進了那些熱得發燙的產業,而放棄了芯片這條尚未顯現崢嶸的“河流”。

“四五年前,正是孕育芯片設計人才的時間點,但彼時互聯網很火,不少芯片專業的畢業生選擇了互聯網,因為芯片與互聯網在技術上有些是互通的,導致現在半導體企業尋找中間力量的時候發現斷層了,青黃不接。”肖雲回憶。

在目睹芯片人才市場的火熱之後,廣東另一位獵頭趙明(化名)也頗為心動,打算今年加大對芯片人才的關注度。“去年年底,很多同行曬成績時,芯片團隊的數據靠前,而以往是互聯網和金融。”

提前瞄準應屆本科生

那麽,現在芯片人才的缺口到底有多大?記者采訪中,並無統一的說法,但從第三方機構發布的報告中,我們或可窺見一二。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聯合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等單位共同編製的《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人才發展報告(2020-2021年版)》顯示,我國集成電路產業正處於布局和發展期,進入本行業的從業人員增多。2020年我國直接從事集成電路產業的人員約54.1萬人,同比增長5.7%。從產業鏈各環節來看,設計業、製造業和封裝測試業的從業人員規模分別為19.96萬人、18.12人和16.02萬人,“預計到2023年前後全行業人才需求將達到76.65萬人左右。”

招聘壓力之下,毫無正式項目經驗的應屆本科生也成了眾多企業的爭奪對象。“我們公司目前五六百人左右,其中80%是研發,但是這個數字離我們的目標還有相當大的距離。以前,我們都隻是社招,但是缺口實在太大了,今年隻好開始校招,”李月(化名)對南都灣財社記者說。

她所在的企業位於一線城市,是一家芯片設計公司,加上成立時間不長,對人才的渴望尤甚。

事實上,在正式校招之前,她們公司已經開始“曲線救國”:部分技術人員直接找到本校的學弟學妹,小的技術問題交給他們去解決,畢業了直接拉過來,“這也成為了我們搶人策略的重要部分,”李月笑稱。

當然,即便是校招,部分企業也想方設法提前在高校學生中打響自己的品牌。

近年來,眾多高校相繼組建“集成電路學院”,發力布局“集成電路”。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日新月異,高校教材存在滯後現象。在此背景下,校企聯合模式頗受歡迎,不少企業開始走進高校進行產學研合作,甚至定期去做講座,在未來的員工中也刷下存在感。

記者采訪中,有觀點稱,在經濟大環境和疫情疊加影響之下,今年應該有新公司日子不好過,行業可能會冷靜一些。

“冷靜”也是肖雲目前的期待,畢竟眼睜睜地看著客戶需求量暴增,但就是找不到可以推薦的人,這滋味不太好受。她盼著喧囂早日退去,行業踏上更加理性的發展軌道。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