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脈2022年全球油氣市場? 六個“關鍵詞”

來源: 金十數據 2022-04-19 00:45:33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7804 bytes)

4月12日,中國石油(52,-0.38,-0.73%)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ETRI,下稱“經研院”)——我國唯一的能源業暨企業界國家高端智庫——在線上以中英文形式同步發布年度《國內外油氣行業發展報告》,創下觀看流量280萬人次的新紀錄。這是經研院連續第14次發布行業報告。而每年一度的行業報告發布會也已成為智庫品牌、行業口碑、央企擔當和交流平台。

此次發布會,由七位“80後”年輕專家擔綱,分別從國內外石油市場、煉油與石化行業、國際天然氣市場、國內天然氣市場、石油公司、國內油氣企業綠色轉型、海外投資環境等七個維度,全麵回顧和總結了2021年全球油氣行業情況,分析和把脈了2022年行業發展和動向。可謂精彩紛呈、亮點頻現。

我們知道,此次發布會的時機堪稱“敏感”:世界正經曆二戰以來少有的大變革、大動蕩、大調整挑戰。百年變局、世紀疫情、地緣衝突、能源轉型相互交織疊加,油氣行業麵臨的宏觀環境已發生深刻變化。麵對如此不確定的外部環境,如何精準把脈2022年的全年油氣市場和行業走向?難度不小。



清泉在現場全程參加了這場發布會,這裏結合自己的認識和判斷,狗尾續貂地提出2022年全球油氣市場和行業走向的六個“關鍵詞”。

關鍵詞之一:失衡

2022年似乎就是個“小年”“壞年”。新年伊始,哈薩克斯坦這一全球重要的石油生產出口國便發生了“一月悲慘事件”。本以為該事件差不多是全年爆發的最大“黑天鵝”了。沒想到,僅僅過了50來天,2月24日,更大的“瓜”出現了,烏克蘭危機演變為俄烏戰爭,對世界政治經濟形勢和全球能源格局帶來了“顛覆性”影響。與俄烏戰爭的“溢出效應”相比,哈薩克一月事件隻是小巫見大巫。

於是,全球油氣市場的“失衡”在所難免:俄烏戰爭爆發後,美西方對俄實施係列製裁,刺激油價大幅上漲。3月8日,布倫特期貨漲至127.98美元/桶,創2008年7月23日(油價達到147.56美元/桶)以來最高。隨後,俄烏談判開啟、伊核協議快速達成預期升溫,國際油價顯著回調,一度跌破100美元/桶。隨後,俄烏及伊核談判進程緩慢、CPC管線關閉,支撐油價再度反彈。臨近月底,歐盟可能禁運俄羅斯石油(3,0.00,0.00%)及美國聯合IEA大規模釋儲,油價震蕩下行。目前,布倫特國際油價在100美元/桶上下晃蕩。

今年一季度的天然氣市場更是跌宕起伏,LNG歐洲TTF價格和東北亞現貨價格一度分別達到72.2美元/MMbtu和69.9美元/MMbtu,均創曆史最高。如果折算成石油當量的單價(美元/桶),天然氣的單價實際上已經超過了釋放同等熱值的石油價格,石油與天然氣單價出現了明顯反轉。

“失衡”,成為2022年全球油氣市場最顯著的特征。

正如經研院石油市場所青年專家李然女士在此次發布會上就“疫情持續疊加地緣衝突下的國內外石油市場”主題講演時所說:

從需求側看,俄烏衝突阻礙石油需求複蘇進程。宏觀上,全球經濟尚未從疫情衝擊下完全修複,俄烏衝突又加劇了能源供應衝擊等問題,全球經濟麵臨增速回落、通脹上行的局麵。2022年,預計全球經濟增速為3.5%,較上年放緩2個百分點。價格上,俄烏衝突已經導致油價進入高位區間,而在曆史規律表明,當國際油價上漲到90美元/桶以上時,隨著油價上漲,石油需求受到抑製。2022年,世界石油需求增長約300萬桶/日,達到10045萬桶/日,增速僅為3%。

從供應側看,俄烏衝突將增加石油市場供應不確定性。首先是市場最為擔心俄羅斯的供應。西方已經對俄羅斯實施金融等方麵製裁,石油的結算和運輸都受到影響。但是另一方麵,俄羅斯原油和油品出口量均是全球第二,其中有60%的出口量是流向歐洲。所以對於世界市場來說,尤其對於歐洲,短期內俄羅斯石油難以被替代。考慮到各種因素,預計俄羅斯出口減少量約為100萬桶/日,如果歐洲禁運俄油,俄羅斯出口會減少300萬桶/日。



關鍵詞之二:謹慎

照理講,麵對如此高的油價、氣價,全球大小石油公司應積極抓住這一“千載難逢”的時機,加大投資力度,生產出售更多的石油和油品,不斷提升盈利能力。畢竟,2014年以來,石油公司處於“低景氣周期”已有八年之久,是時候“王者歸來”了。然而,全球的石油公司此次表現了異常“謹慎”,截至目前,尚未出現2022年大幅增加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投資的現象,有些石油公司甚至削減了今年的化石能源投資,將有限在資金投入到新能源業務上。

“謹慎”,是2022年全球油氣行業又一大關鍵詞。

為何如此,一是全球能源轉型與非化石能源大發展的勢頭已不可扭轉,各行各業對此的認識已經高度一致。二是資本,無論是以華爾街風投為代表的資本大鱷,還是以中國四大商業銀行為代表的超級銀團,似乎都不願意把資金投入到煤炭和石油等化石能源項目上。我國已鄭重宣布不再投資境外煤電項目。在認定非化石能源是未來人類必須發展的方向後,資本對化石能源似乎已經不感興趣。三是對下步油氣價格的走勢仍把握不準,對價格長期維持高位信心不足。原因不難理解,在疫情持續蔓延,疊加大國博弈與衝突情況下,市場對需求保持旺盛、供不應求的情景並不樂觀。

正如經研院高端智庫發展戰略所青年專家黃映嘉圍繞“轉型恢複中的石油公司”主題講演時說的:高油價沒有動搖國際大石油公司低碳轉型決心,特別是近期歐盟推出了“重新賦能歐洲”計劃,提出將通過更加多樣化的能源來實現能源安全,為石油公司的轉型創造了機遇。石油公司低碳投資將更加重視優勢領域,也將更加重視科技創新。另一方麵,國際大石油公司在特定區域的產量可能將會增加,但總體來看,隨著各大公司持續降低投資、縮減上遊業務規模,以及做出的淨零排放承諾,總產量將不會明顯提升。



關鍵詞之三:回歸

出售或“撤離”在海外高風險資源國的項目資產,回歸本土和較為安全的市場,成為2022年全球油氣行業又一大特點。

通過資產優化組合管理,適度退出一些資產,回歸本土發展,是這幾年國際石油公司的一個普遍動向。但是,2022年2月份爆發的俄烏衝突,使得“回歸”這一現象前所未有地加速。由於擔心在俄羅斯繼續經營會遭受美國次級製裁,以及出於對西方價值觀和意識形態的守護,過去一個半月,絕大多數歐美石油公司已紛紛撤離俄羅斯市場,或者表示不再追加新的投資項目。

正如黃映嘉所說,2022年,隨著地緣政治持續緊張,特別是近期的俄烏衝突後,國際大石油公司紛紛撤出俄羅斯,重回北美、歐洲、非洲等地區,既滿足了歐美政府提出的加大本土油氣開發的號召,保障歐美能源安全,也能夠加強自身資產安全性。

總體看來,隨著全球動蕩加劇和油氣產業鏈、供應鏈麵臨的外部阻斷風險加大,石油公司明智的做法就是“回歸”。回歸本土,回歸周邊,回歸更為安全的國家和地區,此前30年左右的“超級全球化”已經被“有限全球化”所取代。於中國石油公司而言,特別是那些國際化程度較高、海外業務占比分量大的企業,除了中國市場之外,圍繞“一帶一路”等周邊沿線國家市場深耕,或許是不二選擇。



關鍵詞之四:幹預

當下的情景,似乎與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後的國家幹預,以及和上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後政府幹預市場的情形差不多。

3月31日,美國總統拜登宣布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戰略石油儲備(SPR)釋放計劃,從5月開始分兩個階段,6個月內每日釋儲100萬桶,共計1.8億桶。同時,敦促美國國內石油生產商增產。本次釋儲是美國去年11月以來的第三次釋儲行動。

隨後,國際能源署(IEA)宣布將釋放1.2億桶石油以為油價降溫,其中一半的釋放規模(6000萬桶,包含在上述1.8億桶釋儲總量之內)將來自美國,其他IEA成員國將分擔其餘部分,但未宣布釋儲時長等細節。

總而言之,美西方國家政府近期對本國石油市場的幹預力度“世所罕見”。主要有兩手:一是釋儲,高達2.4億桶的戰略石油儲備將在未來6個月內逐步釋放市場,帶動市場供應量平均增加120萬桶/日左右;另一是增產,在政府下大力氣敦促之下,預計2022年下半年美國原油產量增長將有所提速,相比當前水平提高100萬桶/日左右。

幹預的另一麵就是保供。有意思的是,當下,“保供”已經成為全球石油市場和政府部門共同關心的話題,而不是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詞匯。自從1993年中國成為原油淨進口國後,保供一直是能源行業的“關鍵詞”。如今,保供已經成為世界範圍內的關鍵詞。而其背後少不了政府對市場的幹預。



關鍵詞之五:嵌入

如今,“嵌入式”能源轉型方式得到高度重視,已經成為業界人士眼中的務實之舉。

將非化石能源項目“嵌入”到現有大型化石能源項目中,通過“綜合能源利用”方式進行有效降碳與埋碳,將成為2022年能源轉型的現實之舉,也是一大戰略動向。

例如,道達爾能源(TotalEnergies)去年與伊拉克簽署價值270億美元的能源開發協議,包括在油田建造1吉瓦的太陽能發電站。這種模式是在現有的大中型油氣合作項目中嵌入非化石能源合作項目,驅動整個化石能源項目清潔化發展,這是一條比較務實的路徑。

另一個“嵌入式”能源轉型的代表就是中石油。此次發布會,經研院發展戰略所青年專家康煜女士就中石油“嵌入式”發展新能源業務,提供了中石油的四種模式:

一是華北地區的“冀東模式”——冀東油田依托傳統油氣勘探開發技術優勢,打造地熱資源商業利用新模式。地熱資源的開發利用與油氣企業的傳統優勢相吻合,這些企業勘探開發中積累了大量相關經驗。冀東油田作為典型企業,打造“采灌平衡、運行穩定、供熱高效、節能環保”的地熱資源商業利用新模式。

二是西北地區的“玉門模式”——玉門油田作為我國第一個油田,在油田推動光能與風能雙利用,實現常規能源高水平替代新突破。近年來,許多傳統能源企業抓住機遇,積極建設光伏和風電項目。其中,玉門油田作為典型企業,聚焦清潔替代和能源結構轉型兩大領域,努力打造“多能互補一體化”和“源網荷儲一體化”清潔能源基地。

三是東北地區的“吉林模式”——煉化轉型與綠色發展共推進,邁向低碳、數字化、智能化新階段。吉林油田依托吉林省“陸上風光三峽”工程,通過優化產業鏈布局,采用先進環保節能技術實現綠色生產,將吉林石化轉型升級項目與吉林油田風光發電項目聯動實施,轉型升級新增用電全部由吉林油田綠電保障,有效降低碳排放。

四是川渝地區的“西南模式”——探索天然氣與新能源融合,發展4個“天然氣+”的新路徑。西南油氣田結合川渝地區特色和公司新能源總體部署,按照“自建自用、近鄰並網、上網銷售”三步走思路逐級開發項目,努力獲得自主知識產權,將壓差發電業務打造為公司綠色能源發展名片。聚焦內部清潔替代、清潔電力、氫能、戰略性伴生資源,發展4個“天然氣+”(天然氣+壓差發電、天然氣+風光電、天然氣+氫、天然氣+伴生資源)的綠色西南模式。



關鍵詞之六:解禁

2022年,在美國領導西方世界全麵狙擊俄羅斯油氣進入全球市場的情況下,確保中東和拉美地區油氣生產出口國的穩定供應,是美歐國家領導人的共識。要知道,俄羅斯中亞、中東和美洲是全球油氣三大生產和供應中心。如今,缺了俄羅斯及中亞這一角,西方世界必然要將中東和拉美地區油氣生產國的積極性調動起來。順理成章的是,美國或將“摒棄前嫌”,有意放伊朗和委內瑞拉一馬,讓這兩個國家的石油再次大規模回到全球市場,以平抑不斷高企的油價和不斷惡化的通貨膨脹。

於是,“解禁”——美國解除或部分解除對伊朗和委內瑞拉的製裁,成為2022年全球油氣行業的另一大關鍵詞。

綜合各方麵麵數據和相關專家們預測,若解除對伊朗製裁,則2022年伊朗原油產量、出口量增長潛力分別在120萬桶/日、150萬桶/日;若解除對委內瑞拉的製裁,預計短期內委內瑞拉原油產量僅能有限提升,最快在3個月內提高約30萬桶/日。也就是說,如果解禁能實現,按照樂觀估計,伊朗、委內瑞拉兩國返回全球市場的原油量將達到180萬桶/日。

當然,“解禁”也不是一撮而就的,伊朗和委內瑞拉均不是省油的燈。特別是伊朗,過去40年的製裁與反製裁博弈,已經將伊朗訓練成政治高手、經濟能手和談判強手。目前看,伊朗似乎並不急於與美國恢複並重新達成伊核協議,如果美國不作出實質性讓步的話。



(伊核協議談判現場)

以上是清泉受此次經研院高端智庫發布會的啟發,提出的把脈2022年全球油氣市場的六個“關鍵詞”。

說到底,在全球化和重商主義已徹底讓位於國家安全和價值觀的艱難時期,“安全”才是第一位的,以上六個關鍵詞的背後,實際上都是“安全”的直接或間接反應。

最後,我們不禁要問,如果上述美西方采取的各種對衝俄羅斯斷供的措施均產生效果的話,全球油氣市場能否實現再平衡?理想(25.66,-0.05,-0.19%)狀態下是可以的。因為上述舉措,加上OPEC國家全力增產的話,全球石油市場差不多增加供應500萬桶/日(美國及IEA釋儲約120萬桶/日+美國增產約100萬桶/日+伊朗、委內瑞拉出口增加180萬桶/日+OPEC增產100萬桶/日),而這恰恰與俄羅斯正常狀態下的出口量相差無幾。

但這樣的“理想狀態”能出現麽?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