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老鄉在美國賣檢測盒:一天賺1.5億

來源: 投資界 2022-04-16 22:32:00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2133 bytes)

這會是一門長期生意嗎?

平均每天賺 1.5 億元,這是九安醫療的瘋狂故事。本周," 妖王之王 "九安醫療發布了業績預告,數字令人看呆了:今年一季度淨利潤預計達到 140 億元— 160 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同比增長 36707% — 41966%。換言之,公司利潤同比增長 400 倍!消息一出,九安醫療連續 3 個交易日漲停,目前最新市值 390 億元。



九安醫療創始人劉毅,一位畢業於天津大學的安徽人。1995 年,劉毅和幾個研究生同學創立九安醫療,靠著一款電子血壓計站穩腳跟,深耕家用醫療健康電子產品,比如為小米生產的額溫計。此次業績暴漲的原因很簡單——九安醫療美公司 iHealth 新冠抗原檢測試劑盒產品在美國賣爆了,一舉拿下了 100 多億的訂單。靠著一款售價 6.99 美元 / 人份的新冠抗原家用自測試劑盒,九安醫療股價從去年 11 月開始了暴漲之路,至今已經漲了 15 倍。疫情之下,核酸檢測行業火爆不已——從檢測設備、試劑生產商,再到檢測服務商和承接了爆滿需求的第三方檢測機構,業績都出現了前所未有的上升。這不,又一個核酸檢測 IPO 來了——艾迪康再次向港交所遞表,原本一家瀕臨破產的公司,疫情後迅速轉型提供核酸檢測服務,過去兩年僅靠核酸檢測就進賬 20 億。這會是一門長期的生意嗎?

新冠試劑盒在美國賣爆日均賺超 1.5 億,股價翻了 15 倍

九安醫療有多魔幻?本周公告顯示,九安醫療預計一季度淨利潤為 140 億元 ~160 億元,同比增長 367 倍 ~419 倍。算下來,公司每天賺超 1.5 億,妥妥的印鈔機。

過去一年,九安醫療席卷資本市場。這一切要從去年 11 月說起——彼時,九安醫療發布公告,美國子公司 iHealth Labs Inc.(簡稱:iHealth 美國)的產品新型冠狀病毒抗原家用自測 OTC 試劑盒獲得 FDA(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應急使用授權(EUA)。這意味著,九安醫療也成為繼艾康生物後,第 2 家具備該資質的中國 IVD 企業。自此,iHealth 美國開始走入人們的視野。靠著一款新冠抗原家用自測試劑盒,九安醫療旗下的 iHealth 美國火了。成立於 2010 年 11 月,iHealth 美國主要負責美國地區 iHealth 係列產品的研發和銷售。公告顯示,Health 美國銷售的試劑盒主要用於體外快速、定性檢測人體前鼻拭子樣本中的病毒,可由個人自行采集操作,15 分鍾出結果。



官網顯示,九安醫療抗原檢測試劑銷售價格為 6.99 美元 / 人份(約合人民幣 44.3 元 / 人份)。而據 iHealth 香港官網顯示,九安醫療新冠抗原快速測試套裝(2 隻 / 盒)售價為 140 港元(折合人民幣約 113 元),單人份價格為 56.5 元。正是這一款試劑盒,在美國賣火了。去年,九安醫療曾在投資者互動平台上表示,公司的新冠抗原家用自測 OTC 試劑盒產品已經開始規模生產,產品在美國在當地出現熱銷狀況,公司的月產能為 1 億人份,計劃估算到 2022 年初,產能增至每月 2 億人份。百億訂單浮出水麵。今年 1 月 14 日,九安醫療公告,美國子公司和美國 ACC 簽訂了《采購合同》,向其銷售 iHealth 試劑盒產品,合同價稅合計金額為 12.75 億美元(含運費),約合人民幣 81.02 億元。1 月 26 日,雙方就該《采購合同》簽署《變更合同》,在原合同 2.5 億人份 iHealth 試劑盒產品的采購基礎上,再追加采購 iHealth 試劑盒產品 1.04 億人份,總合同金額從 12.75 億美元增加至 17.75 億美元(約合人民幣 113 億元)。截至 4 月 1 日,美國 ACC 已經累計向公司 iHealth 美國支付貨款 11 億美元,約合人民幣 70.47 億元,上述貨款已全部到賬。這些消息,直接點燃了九安醫療的股價。如果從 2021 年 11 月 10 日收盤價 6.39 元算,到 2022 年 4 月 15 日,公司股價中間創出曆史最高價 99.12 元,5 個多月的時間,漲幅超 15 倍。Wind 數據顯示,近 30 日內,九安醫療龍虎榜上榜次數達到了 9 次," 妖王之王 " 名副其實。期間,九安醫療頻頻被質疑 " 炒作股價 ",公司也多次收到深交所下發的關注函。

55 歲安徽老鄉,畢業於天津大學靠電子血壓計發家

追溯九安醫療的誕生,要從一位安徽人說起——劉毅。劉毅 1967 年出生於安徽,今年 55 歲。1985 年參加高考,進入天津大學分析儀器專業學習。大學期間,劉毅當過班長、係學生會主席,還曾贏過一台電視機。大三那年,精儀係為三年級學生組織了一個班,可以輔修管理雙學位,讓學生兼具工科和管理的素質,這一段經曆為日後劉毅創業奠定了基礎。九安醫療成立於 1995 年。這裏有一個小插曲:當時,劉毅在一次同學聚會上了解了 " 電子血壓計 ",隨後找到幾個研究生同學一起,經過半年的努力,第一台合格的九安電子血壓計誕生,上市第一個月賣出去 1000 多台。



2002 年,九安公司開始開拓海外市場。2005 年,九安公司靠推出的差異化產品 " 音電子血壓計 " 一舉打開了德國市場,公司的出貨量挺進世界前三,占領國產電子血壓計市場份額第一。2010 年,劉毅團隊研製出了全世界第一台可以用 iPhone、iPad 來測血壓、管理血壓的工具,得到了蘋果公司的響應和大力支持。他們最終拿到了 iHealth 商標,在矽穀設立了自己的公司。同年 6 月,九安醫療在深交所上市,成為國內血壓計行業首家上市公司。上市後很長一段時間內,九安醫療業績平平。數據顯示,2013 年至 2019 年,九安醫療扣非淨利潤連續 7 年虧損。2015 年,劉毅的母校天津大學 120 周年華誕,他曾給學校捐款 6000 萬元人民幣。據悉,這是天津大學近年來最大金額的單筆捐款。深挖九安醫療,可以發現這家公司與小米頗有淵源。官網顯示,九安醫療曾獲得小米 2500 萬美元戰略投資,成為小米生態鏈合作夥伴。2017 年 9 月,由小米公司發布了九安(iHealth)額溫計產品,稱之為 " 為發燒而生 "。時至今日,九安醫療是一家專注於健康類電子產品和智能硬件研發生產的企業,產品涵蓋血壓、血糖、血氧、心電、心率、體重、體脂、睡眠、運動等領域的個人健康類可穿戴設備。



若沒有新冠疫情,或許九安醫療會在家用醫療健康電子產品領域一直紮根。2020 年,九安醫療終於迎來轉機,疫情之下額溫計、血氧儀等防疫產品需求的飆升,九安醫療也借此實現了業績的大幅增長,當年扭虧為盈。

這一年,九安醫療的營收為 20.08 億元,大漲 18436%;歸母淨利潤 2.42 億元,大漲 264.68%。2020 年報顯示,其國內國外業務比例分別是 44% 和 59%。更具戲劇性的是,靠著新冠檢測測試盒,九安醫療在美國拿下了100 多億的大訂單,一舉填補了過去 7 年的虧損。從股權結構來看,石河子三和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持有九安醫療最多股份,達到 27.49%,而這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 單位負責人正是九安醫療的董事長劉毅,劉毅本人也是九安醫療的實控人。

核酸檢測,是一門怎樣的生意

價格已經斷崖式下降

疫情之下,讓核酸檢測服務行業站上了風口。我們先從上市公司說起,凡是和新冠概念股沾邊的企業,像艾德生物、華大基因、聖湘生物、凱普生物、達安基因、明德生物等均成為大贏家。其中,聖湘生物在 2020 年業績暴增,當年實現營業收入約 47.63 億元,同比增長 1203.5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 26.17 億元,同比增長 6527.9%。而凱普生物旗下已正式運營的 18 家醫學實驗室,承擔起新冠核酸檢測業務。2021 年,凱普生物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 8 億至 8.6 億元,同比增長 120.59%-137.14%。如今,核酸檢測正撐起了一個個 IPO。不久前,艾迪康再次向港交所遞表。2004 年,畢業於浙江大學醫學院的林繼迅和林鋒兩兄弟在杭州聯手創立了艾迪康,進軍在中國尚處懵懂的 ICL(獨立醫學檢測實驗室)市場。但現實很殘酷,度過初創期後,公司內部管理層出現內訌,多位高管出走,在生死攸關的時刻,2018 年,美國 PE 巨頭凱雷入局,成為第一大控股股東。而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讓兩兄弟嗅到了機會,公司迅速轉型,三年累計賺走 78.5 億元。值得一提的是,光核酸檢測這項業務就賺了 21.57 億元。核酸檢測,成為了火爆的醫療細分賽道。據投資界不完全統計,2021 年以來超 10 家公司先後獲得融資,分別是博奧晶典、奇天基因、百康芯、臻熙醫學檢驗、艾碼生物、耐德生物、晶睿生物、佑嘉生物、艾科諾、濟凡生物等企業,背後集結了紅杉中國、鼎暉 VGC 基金、君聯資本、啟明創投、元生創投、招商健康等知名 VC/PE 機構。那麽,核酸檢測究竟是一門怎樣的生意?

從國內市場來看,大範圍的全員檢測需求已經大幅下降,目前核酸檢測的主要需求集中在局部疫情反彈地區,因此2022 年核酸檢測帶來的業績還可能存在。但從更長期的角度來看,隨著新冠疫苗、創新藥的推出,新冠核酸檢測服務帶來的收入很有可能出現下滑。事實上,僅依靠生產新冠核酸檢測試劑盒或儀器,並不能支撐企業的長久發展。新冠檢測相關企業的訂單體量一直呈現高速增長態勢,也帶來了生產成本的下降。2021 年 11 月,隨著第三輪核酸檢測價格全國聯動調整啟動,核酸檢測價格已經斷崖式下降。全國所有公立醫院核酸檢測價格都降到了 40 元或者更低的價格,多人混檢每人不高於 10 元。新冠疫情這個黑天鵝事件,在某些程度上讓一些企業起死回生,甚至賺得盆滿缽滿。但一位不願具名的投資人提醒,核酸檢測隻是特殊時期下爆發的短期需求,在行業上下遊已經相對成熟的情況下,除了重大創新突破和資質門檻是關鍵之外,這究竟是不是一門長期生意的呢?我們拭目以待。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