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還沒搞明白,Web3 怎麽就火起來了?

來源: 新浪科技 2022-04-16 22:28:51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4780 bytes)

Web3,即運行在區塊鏈技術之上的去中心化互聯網,作為 2021 年的科技熱詞之一,被一些人認為是當今互聯網(即 Web2)的下一階段;但也有人認為這隻是一場炒作。

在 Web2 模式下,Facebook 和穀歌等科技巨頭控製著平台;而在 Web3 模式下,用戶將擁有平台和應用程序所有權。

什麽是 Web3?

Web3 是一些技術專家為一種新型互聯網服務所取的名字,這種新型互聯網服務使用的是去中心化的區塊鏈技術。

Web3 這個詞語已存在多年,隻是在過去一年才開始流行起來。投資人帕奇 · 麥考密克(Packy McCormick)曾推廣過 Web3,將其定義為 " 由建造者和用戶擁有、由代幣(Token)提供激勵的新型互聯網 "。

支持者將 Web3 設想為多種形式,包括去中心化的社交網絡、"play-to-earn" 遊戲(以數字代幣獎勵玩家),以及 NFT 平台(允許人們買賣數字文化)。更理想主義的人們認為,Web3 將顛覆傳統,改變當前的互聯網。世界將迎來一個新的、沒有中間人的數字經濟。

但一些批評人士認為,Web3 隻不過是對數字加密技術的一次品牌重塑,目的是擺脫該行業的一些文化和政治包袱,並讓人們相信區塊鏈是計算的下一個自然發展階段。

還有些人認為,這是一種反烏托邦式的 "pay-to-play"(付費)互聯網願景。在這種互聯網模式下,每一項活動和社交互動都變成了一種可以買賣的金融工具。

為什麽突然有這麽多人在談論 Web3?

部分原因是炒作、營銷和擔心 " 錯過下一件大事 " 的心理。

Web3 的繁榮,也反映出在長達一年的數字加密貨幣市場牛市之後,湧入該領域初創公司的資金、人才和精力的數量之多。僅在 2021 年,風險投資公司就在與數字加密貨幣相關項目上投入逾 270 億美元(約合人民幣 1713.88 億元),超過了此前 10 年的總和,其中很大一部分資金流向了 Web3 項目。Twitter 和 Reddit 等大型科技公司也開始試驗自己的 Web3 項目。

該行業如今已成吸引科技人才的磁石,科技業界許多員工辭去了大廠的工作,選擇投奔 Web3 尋找財富。

談及 Web3,我們不禁要問:Web1 和 Web2 是什麽?

在傳統的說法中,Web1 指的是 20 世紀 90 年代和 21 世紀初的互聯網。它是由博客、留言板以及 AOL 和 CompuServe 這類早期門戶網站組成的互聯網。人們在 Web1 上基本上都是被動地閱讀靜態網頁,而且大部分網頁都是使用 HTTP、SMTP 和 FTP 等 " 開放協議 " 構建的。

Web2 是互聯網(Web1)的下一階段,始於 2005 年左右,顯著特征是 Facebook、Twitter 和 YouTube 等社交媒體巨頭的誕生。在 Web2 模式下,人們開始創建和發布自己的內容,主動參與互聯網,而不再是單純地被動閱讀。但最終,這些活動大部分被大公司用來貨幣化,大部分資金和控製權也被大公司據為己有。



圖源 / DataDrivenInvestor

相比之下,Web3 把 Web1 的開放基礎設施與 Web2 的公眾參與結合在一起,將用開放的協議和分散的、社區運營的網絡取代這些集中式的企業平台。

在一篇聯合著作中,數字加密貨幣投資人 Li Jin 和作家凱蒂 · 帕羅特(Katie Parrott)是這樣描述 Web3 願景的:" 如果說 Web1 時代有利於出版商,Web2 時代有利於平台,那麽下一代創新(Web3)就是讓權力(power)和所有權(ownership)的天平重新向創作者和用戶傾斜。"

這聽起來雖然令人興奮,但有些含糊不清。那 Web3 的支持者怎麽看這個概念呢?

Web3 的支持者認為,基於區塊鏈的互聯網(即 Web3),將在以下幾個方麵改善當前的互聯網。

首先,Web3 平台可以為創建者和用戶提供一種將他們的活動和貢獻貨幣化的方式,這是當今的大型平台所不具備的。

例如,Facebook 目前通過聚合用戶數據和銷售定向廣告來賺錢。而 Web3 版本的 Facebook 可以讓用戶將自己的數據貨幣化,甚至可以通過發布一些有趣的內容,從其他用戶那裏獲得 " 小費 "。一個 Web3 版本的 Spotify(流媒體服務商),可以讓粉絲購買一些有前途的藝人的 " 股份 ",實際上成為他們的讚助人,以換取藝人們的流媒體內容版稅。而 Web3 版本的 Uber,可能由網絡上的司機擁有。

行業作家馬特 · 萊文(Matt Levine)稱:"Web3 的一個基本前提是,每個產品本身也是個投資機會。"

其次,支持者們還認為,Web3 平台可以以一種 Web2 平台所不具備的方式進行民主治理。

Facebook 這類互聯網巨頭本質上是獨裁的,而基於區塊鏈的社交網絡(Web3)可以將決定權委托給用戶,用戶可以投票決定如何處理。

第三,與 Web2 相比,Web3 對基於廣告的商業模式的依賴程度會更低,因此人們會有更多的隱私。這意味著追蹤程序和有針對性的廣告會更少,收集個人數據的大公司也會更少。

當然,這是一種高度理想化的 Web3 版本,主要是由與實現這一目標有經濟利害關係的人(即支持者)勾勒出來的,而現實可能會大相徑庭。

能列舉一個已存在的

Web3 應用案例嗎?

一個經常被引用的例子,越南遊戲工作室 Sky Mavis 開發的視頻遊戲《Axie Infinity》,它使用 NFT 和基於以太坊(Ethereum)的數字加密貨幣來獎勵實現遊戲中目標的玩家。



在遊戲中,玩家可以 " 繁殖 " 被稱為 Axies 的角色,並在與其他玩家的戰鬥中使用它們。他們還可以收集 NFT 形式的虛擬土地,賺取一種名為 Smooth Love Potion(SLP)的數字貨幣,這種數字貨幣可以在加密貨幣交易所交易。

《Axie Infinity》吸引了數百萬玩家,包括一些菲律賓人,他們甚至以玩這款遊戲為生。但這款遊戲對數字代幣(crypto token)的依賴,使得它變得不夠穩定。如果代幣價值下跌,玩家可能會損失慘重。

這聽起來有點像賭博,某種程度上也的確如此。但 Web3 的支持者認為,如果你一天要花好幾個小時玩視頻遊戲,至少應該有機會從中獲得報酬。

還有沒有其它應用程序

可以幫助理解 Web3?

雖然沒有《Axie Infinity》那麽知名,但 Helium 也是個很好的例子,它展示了與之前技術的創新之處。

Helium 基本上是一個由數字加密貨幣驅動的眾包無線網絡。通過使用一種可以插入到計算機或路由器上的特殊設備,用戶可以注冊 Helium 網絡,然後共享家中或辦公室 WiFi 網絡的帶寬。

當附近的設備使用其帶寬時,他們會得到 Helium 代幣作為獎勵。他們的 " 熱點 " 被使用得越頻繁,得到的代幣就越多。Helium 網絡目前有 50 多萬個活躍的 " 熱點 ",其中許多為停車計時器和電動滑板車等聯網設備提供動力(互聯網)。

通過挨家挨戶地說服人們與附近的設備共享其互聯網帶寬 ,在沒有數字加密貨幣參與的情況下,也可以建立類似的網絡。Verizon 或 AT&T 這種電信巨頭還可以花費數十億美元自己建設這樣的網絡。

但 Helium 能在沒有巨額前期成本的情況下建立網絡,前提是允許人們為擴大網絡覆蓋範圍賺取數字代幣,有效地利用數字加密貨幣的受歡迎程度來資助它。

因此,Web3 的部分吸引力在於能激勵一些人做本來可能不會做的事情,比如玩電子遊戲,或與陌生人分享 WiFi。

Web3 的擁護者認為,這類例子還隻是個開始。有些擁護者認為,Web3 理論上或許能成為一個新的、代幣化(tokenized)社會的支柱。

數字加密貨幣投資者利奧爾 · 梅西卡(Lior Messika)表示:" 不久的將來,Web3 將托管金融機構、社交互動、個人身份等內容。"

Web3 的粉絲圈內有很多關於 " 去中心化身份 " 的討論。即將來,我們可以有一種 " 基於區塊鏈技術的 " 聲譽評分,涵蓋工作、活動以及所做項目等維度。這些記錄將成我們在線生活的永久記錄,可以為別人了解自己提供參考,應用場景如招聘、約會等。

Web3 有哪些反對聲音?

Web3 的永久性,以及它對並不穩定的數字加密貨幣的依賴,是 Web3 更廣泛的願景遭遇諸多阻力的部分原因。

作家兼技術專家羅賓 · 斯隆(Robin Sloan)認為,刪除內容的能力是互聯網服務的一種理想質量,但這與 Web3 的理念背道而馳。

更有甚者,計算機程序員、數字貨幣批評者斯蒂芬 · 迪爾(Stephen Diehl)認為 Web3 是 " 所有人類存在的超金融化 "。所謂 " 超金融化 " 是指金融資本分配的發展嚴重脫離勞動分配,也是美國當代金融危機的根源。

一些懷疑者簡單地認為 Web3 在技術上沒有任何意義。他們指出,區塊鏈比標準數據庫慢得多,能力也差得多,當前最受歡迎的區塊鏈甚至無法處理 Uber、Facebook 或 YouTube 每天使用的數據量。他們認為,要想讓 Web3 服務的表現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必須建立集中化的服務,而這恰恰與 Web3 的願景相違背。

還有些人認為 Web3 是有錢的投資者的一種嚐試。他們口頭上支持去中心化,同時卻在建立由他們控製的新的集中化服務,實際上是讓自己成為新的中間人。

這就是傑克 · 多西在 Twitter 上

炮轟 Web3 的原因嗎?

是的。Twitter 前 CEO 多西是比特幣的鐵杆粉絲。他認為,比特幣將取代美元,為世界帶來和平。但與許多比特幣粉絲一樣,他對其他數字加密貨幣持懷疑態度,包括以太坊,即托管 Web3 大部分生態係統的區塊鏈技術。



去年 12 月,多西在一係列推文中批評 Web3,稱它 " 歸根結底是一個具有不同標簽的中央集權實體 "。他還抨擊了風險投資公司安德森 · 霍洛維茨(Andreessen Horowitz),後者在 Web3 項目上投入了巨資。

多西認為,在安德森 · 霍洛維茨暢想的 Web3 願景下,他們將從用戶手中奪取控製權,並將其掌握在富有的投資者和集中化的技術平台手中。

監管機構對 Web3 有什麽要說的?

目前還沒有太多,盡管這個話題在最近一次國會聽證會上被提了出來。

不過,一旦監管機構開始關注 Web3,該行業可能遇阻。比如數字令牌就是個潛在的大問題。數字令牌對許多 Web3 應用程序至關重要,目前處於監管的灰色地帶。包括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主席加裏 · 詹斯勒(Gary Gensler)在內的一些監管者認為,許多代幣是未注冊的證券,提供代幣的平台應該遵守與發行股票和債券的公司相同的規則。

而數字加密貨幣公司則反駁說,代幣不在現有證券法的涵蓋範圍內,應該被視為一種新的資產。目前還不清楚他們是否會贏得這場爭論。如果美國 Web3 初創公司被要求將代幣視為證券,許多公司可能不得不關閉、更換產品或遷往其他國家。

Web3 與元宇宙有什麽關係?

元宇宙屬於當前的沉浸式數字世界的術語。在 " 元宇宙 " 世界裏,用戶可以一起社交、玩遊戲、參加會議等,這也是馬克 · 紮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在宣布將 Facebook 更名為 Meta 時所勾勒的願景。

一些數字加密貨幣支持者認為,Web3 是元宇宙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它允許創建不受單一公司控製、不受某單一規則管轄的元宇宙世界。



如果 Web3 能如願以償,則元宇宙中的許多對象也可能是數字令牌。你的元宇宙化身可能是一個 NFT,你的元宇宙房子可能會附帶監管令牌,讓你有資格加入附近的 " 去中心化自治組織 "(DAO)。這所房子的抵押貸款,甚至可能被打包成抵押貸款支持的證券代幣,可在去中心化的交易所出售。

目前這些東西大多純粹是理論上的;而現在唯一明確的是,Web3 這個詞接下來會出現得越來越頻繁,因為人們希望進一步探索這種願景,即數字加密貨幣擁護者試圖創造的這種新的體驗、平台和賺錢機會。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