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便宜的中產標配,一個字

來源: 新周刊 2022-03-25 23:26:09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3120 bytes)

越來越多年輕人每天買花,99 元包月的鮮花新消費正在席卷寫字樓。這花錢,花得值麽?

春天一到,看花、拍花、買花便都成了正經事。

街巷間大大小小的花店,又迎來了一年中最繁忙的季節;99 元的包月鮮花負責裝點寫字樓千篇一律的工位。

藏在城市褶皺裏的花店,是最能讓人舒展的空間。/ unsplash@Ellicia

地鐵站內的自動售貨機,給匆忙的行人留了 " 忽遇愛情 " 的機會;而生活在上海的朋友,最近一邊忙著居家辦公和搶菜,一邊仍不忘惦記著外灘的鬱金香還開著麽?

靜安寺地鐵口的鬱金香。/ 網友 @想吃炸豬排

社交網絡上,鮮花拍照、鮮花盲盒、鮮花奶茶咖啡、鮮花主題妝容等關鍵詞成為了流量密碼,甚至," 馬桶水箱插花 " 也演變成一種詩意生活的新秘訣——因為 " 浪漫不分場合 ",以及 " 一鍵換水 " 的強大說服力。

馬桶醒花在小紅書上引起了一波風潮。/ @胡英楠

顯然,鮮花正在變得越來越日常,非節慶與脫單人士專屬,但與此同時,鮮花似乎也在變得更 " 貴 "。

有奢侈品大牌用印有自家 logo 的包裝紙和花束造勢,鮮花一下邁進了時尚圈。

時尚大牌的花束營銷。

為了七夕一束稀有的玫瑰,有人願意花上萬元——這時候的鮮花身價,已追平包包、珠寶、手表等奢侈禮品。

據估計," 鮮花經濟 " 一詞背後,是千億級的消費新業態。

作為植物的繁殖器官,鮮花的色彩、香氣,本來隻是為了 " 招蜂引蝶 ",以完成授粉,延續生命的目的。反倒是人類擅自為買花與送花賦予意義,也帶來了關於價值的博弈。

網上流傳有這麽一句張國榮的話:" 談戀愛應該從送花和正式表白開始 "。/《為你鍾情》

一枝玫瑰或康乃馨,是如何從遙遠的產區被采摘,經過交易,運送到我們手中,仍然保持其 " 鮮 " 的屬性?而我們又需要為這浪漫,付出多少代價?

帶著這些疑惑,我走訪了位於昆明的鬥南花市與花拍中心,以及廣東佛山一處老宅內的鮮花工作室。

在那裏,我見到了鮮花像大米、蔬菜一樣 " 論斤賣 " 的熱鬧現場;或是像股票一樣,漲跌之間都暗藏著一場場信息戰與心理戰;也見到了鮮花在古老斑駁的牆磚下綻放出強大的美與生命力,讓人無法抵禦誘惑,從中帶走一束春天。

鬥南花市 24 小時

3 月初的昆明,似乎比廣州還要熱上幾分,一下飛機,我便直奔呈貢鬥南花市。

車輛越靠近目的地,我便越發感受到此地的繁忙與擁堵。鬥南花市發展成亞洲最大的鮮切花交易市場,每天這裏會有 117 個大類、1600 多個品種的 2000 多萬枝鮮切花達成買賣。

鬥南農產品拍賣有限公司總經理羅建洪告訴我:" 全國各地乃至國外的鮮花,無論是越南的玫瑰還是海南的配花,都會被運到鬥南,完成交易後,再連夜通過航空、冷鏈運輸等方式流通出去。"

許多初到鬥南的人,都會被這裏鮮花種類之豐富,色彩之絢麗而震撼。/ 視覺中國

據統計,2021 年鬥南鮮切花交易量已突破 102.57 億枝、交易額 112.44 億元。雲南鮮切花交易占全國市場份額的 70%,而鬥南鮮切花交易就占到了全國市場份額的 50%。所以,也有鬥南已成為中國花卉 " 市場風向標 " 和 " 價格晴雨表 " 的說法。

這樣高的流轉率,來自鬥南花市一天 24 小時、晝夜不停地運作。有趣的是,不同的時間段,花市還會呈現不同的麵貌。

上午 8:30 到下午 5:30,鬥南花市主場館的攤位上售賣的多為幹花、草花、綠植和花苞已開的鮮切花。這個時間段的買家,多是慕名前來的遊客。

10 元一個的滿天星花環,15 元一把的向日葵,初來乍到的人可能會誤以為自己終於來到了鮮花淘寶地,但他們所見的仍不見得是真正的好花。

38 節前夕,花攤都備足了貨。/ 作者供圖、視覺中國

" 價廉量大的批發交易,才是鬥南鮮切花交易的靈魂。" 羅建洪介紹道。下午 5 點,大批的繡球花到位,晚上 7 點,一車一車的康乃馨也陸續進場,主場館的卷簾門打開,花農們會爭先恐後地奔向約定俗成的分區,搶占佳位,300 餘畝的市場會迅速變成花的海洋,甚至連場館外的停車場,都整齊地擺滿了鮮花。

這時候是晚上 8:40,內行人專場的鮮花對手交易正式開始。

在日經月累的對手交易過程中,買賣雙方已經培養出了默契,整個鮮花市場的行業標準也在這個過程中被逐漸塑造成型。

手電筒和記事本是一手批發商和鮮花經紀人的標配。隻消幾眼,他們似乎便能從花瓣、枝條中瞧出其對應的等級與價值,與花農討價還價。

邊挑邊買,打個手電筒才能看得更清楚。/ 視覺中國

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我還見到了不少 " 主播 " 的身影。

得益於近兩年直播、電商行業的發展,花農、批發商、零售店都看到了從長長的供應鏈條中跳脫出來的可能性。

有花農順勢將自身在對手交易中積澱的客戶、人氣、渠道、品種等優勢轉移到線上," 產地直發 " 的超高性價比吸引了不少 C 端顧客,這才跨過了疫情難關,沒讓花爛在地裏。

而在市場中邊逛邊播邊賣的 " 走播 ",也是鮮花行業中冒出來的新職業。他們當中可能有不少都是看中鮮花產業的巨大潛力,才選擇轉行的跨界新人。

走播代購鮮花,比一般電商更為直觀。/ 作者供圖

隻見他們用一台手機直播,另一台手機對接多個微信群,在鏡頭外接收到花農的報價信號後,馬上以每枝玫瑰漲價 1 元左右的價格報給屏幕那頭的顧客。

有人估算鬥南現在的從業主播人數已逾千人,他們看似單打獨鬥,一場直播下來,成交量可多可少,但成本也就隻有一點流量費罷了。

羅建洪也十分看好鮮花直播的發展前景。他指出:" 如今直播的交易量日均約為 1 萬 -2 萬盒,每盒約為 10-20 枝,但是整個花市的日均交易量在 2000 萬枝左右,從這個占比來看,直播銷售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鬥南夜晚的鮮花交易可以持續到淩晨兩三點,售出的鮮花會立刻被打包裝箱。淩晨 4:00,首班冷鏈運輸的汽車便會載著鮮花,從鬥南駛往外省。

夜晚,鬥南花市依然熱鬧。/ 作者供圖

隨著新一天的太陽逐漸升起,完成大宗批發交易的商家們才陸續離開,而做零售生意的人又再次回到自己的攤位上。鬥南花市又走進了下一個繁忙的 24 小時。

世界上唯一的花

鮮花從枝頭被剪下的那一刻起,凋零倒計時的秒表即被按下。

轉瞬即逝的賞鮮期限,決定了整個鮮花行業長期需要保持高速流轉。" 時效性就是花卉行業最大的特點,所以我們的花市必須是 24 小時在運轉的。" 羅建洪解釋道。

" 從離開土地的那一刻起,鮮切花最好能在 24 小時內完成采後處理,包括除角葉、花瓣噴灑除蟲藥、規格化包裝等,接著是短途運輸、銷售、裝打,再經過冷鏈或空運最後到達購買者手中。"

被送到昆明花拍中心的鮮花,都需要接受質檢員的評級。/ KIFA

更高的行業標準,為行業的高速流轉提供了保證。

在鬥南花市的不遠處,是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交易中心(KIFA)。在這個亞洲交易規模最大的花卉拍賣市場、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我見到了鮮花是如何被轉化成各種數據,又被 ABCD 等級所代表,也見到近 900 名經銷商同時競價,平均 4 秒便有一單交易完成。

昆明花拍中心,鮮花被整齊地碼放在各個分區。/ KIFA

鮮花拍賣師寧準向我介紹,每天早上,KIFA 的 2.5 萬個供應商會統籌安排,送來不同產區剛采摘下的鮮花。

到達 KIFA 後,鮮花會被送上一條流水線,手持專業設備的質檢專員將根據花枝、花苞,甚至是包裝的狀況,對它們進行評級。

" 其實一進入這個流水線,每種花能賣多少錢,已經有所體現了 ",最終這些鮮花會成為 KIFA 係統中,象征著公允與標準的數據。

下午 1 點,KIFA 拍賣大廳內的 12 口交易大鍾準時開始轉動。和鮮花名稱一起出現在鍾麵上的,還有它的等級、供貨商、成熟度,還有 " 花朵變色 "" 花瓣損傷 " 或 " 莖稈瘦弱 " 等需要特別標出的細節特征。

昆明花拍中心拍賣現場。過去,即將被拍賣的鮮花,還會從交易大鍾下的傳輸帶上緩緩滑出,以供購買商參考。/ KIFA

KIFA 采用的是一種由鮮花之國荷蘭引進的 " 降價式拍賣 "。和一般拍賣由低往高叫價不同,鮮花拍賣往往從高價起步。鮮花拍賣師需要根據花的品種、色係,以及近期的花價來製定起拍價格,他們就像我們想象中那個在拍賣現場 " 一錘定音 " 的人。

開拍後,花的價格會隨著交易大鍾的轉動,而開始跌落。參與競拍的每一個購買商身後,可能是成千上萬家終端花店的需求,他們需要在極短的時間內梳理過目信息,並以最合適的價格搶拍下目標清單上的鮮花。

在過去,鮮花經紀人或購買商可能需要為了這一長串的購物清單,趕往不同的產地 " 淘花 ",投入大量的時間與精力,而這些成本最終都將平攤到每一位消費者手中。而集中拍賣,在操作電腦上 " 一鍵下單 ",明顯讓這道工序變得更高效。

KIFA 鮮花拍賣師的工作台。/ 作者供圖

那鮮花拍賣又是如何保證公平公允的?

寧準指出,降價式拍賣的奧妙就在於,它從源頭上封鎖了哄抬物價的可能性,因為開拍價即為最高價," 不會出現有人從中作梗,不斷往上頂價,到最後大家都無法承受這個價格,最終這種花可能直接崩盤的情況 "。

而每單成交的價格,又將成為下一輪拍賣的起拍點基準點的參考因素," 鮮花拍賣便是靠這種模式實現高效流轉,KIFA 全年拍賣的成交率可以達到 95% 以上 "。

"15 分鍾可以賣 1.5 萬枝玫瑰,也可以賣兩噸左右的滿天星。" 雖然被稱作 " 鮮花拍賣師 ",寧準的工作多是與數字和信息打交道。經由他和同事之手,平均每天有 400 萬 -450 萬枝花從 KIFA 拍出,最高峰的時候能突破 931 萬枝。這些鮮花會在 KIFA 底層的倉庫中被重新提貨、裝箱、發車,踏上新的一段旅程。

KIFA 流水線上的鮮花。/ 作者拍攝

新的挑戰也隨之開始。羅建洪告訴我,運輸過程中造成的花損,一直是鮮花行業最大的發展瓶頸之一。

冷鏈運輸出現之前,鮮花的時效性隻能靠空運來保證,但空運件對貨物的體積、包裝形式的限製較大。

他舉例說明了鮮花運輸中可能出現的幾種問題:" 以大件貨為例,如果將玫瑰、百合或其它的配花配葉裝在同一個箱子裏,因為每種花的包裝模式不統一,這就可能造成擠壓,花的質量也會受到影響。"

" 另外,裝箱之後空氣中的濕度與溫度,也可能會造成病菌的發育與傳染,沒有通過藥水處理的鮮花,很有可能會迅速腐爛。"

鬥南隨處可見這種運輸車輛。/ 圖蟲創意

而如今,隨著冷鏈運輸技術的改進與交通的發展,這些難題也正在被一一攻破。比如天地蓋的包裝設計減少空間擠壓、帶水運輸延長保鮮期,還有根據終端市場的采購量不同,而專門定製的包裝、運輸模式 ……

回到 KIFA,這裏每年還會舉行許許多多場相應的鮮花或工藝評比大賽。供應商或花農能夠通過這些大賽意識到相互之間在種植、冷鏈、包裝等環節存在的差異,不斷提升自身標準,逐漸樹立起更嚴謹的品牌意識。

以不同色彩美麗著的玫瑰。/ 視覺中國

整個鮮花行業正在向前 " 跑 " 得更快一些了。

想來,我們從小接受的自然教育,是萬物有靈且美。鮮花自然是美的,但如今我們能買到花苞更大,色彩更豐富,莖稈更強韌,保鮮時間也更長的鮮花,這些都是自然之力外,人類科技與商業介入的成果。

說到底,人大概就是被花的美麗所吸引,才會開始思考如何讓它變得更美,在育種、采摘、交易、包裝、養護上落足功夫。但也正因在這 " 馴化 " 鮮花的過程中,我們都傾注了情感,這顆星球上的每一枝鮮花,才會變得獨一無二。

我們到底為什麽買花?

據荷蘭花卉協會統計,在日本、美國等國家,鮮花消費占日常消費的 30%-40%,而在中國,鮮花消費主要集中在節假日或慶典,日常鮮花消費占比為 5%。

但在 CBNData 關於 2021 年第一季度的鮮花消費報道中,又有數據顯示 35% 的鮮花電商用戶會周期性購買鮮花,而隻在重要節日購買或定期購買鮮花的電商用戶占比分別為 24.2%、22.9%。

鮮花消費或已成為我們悅己日常的一部分。

電商、零售商超顯然都已發現了商機。他們借助原有的優勢,推出自有品牌,在雲南本地組建團隊,打造出獨家大棚、倉庫,甚至是一條完整的供應鏈。

鮮花似乎也在變得價廉而速達,但這條從產地直接通往消費者的新賽道,必然還伴隨著運營、客服、售後等方麵的難題。

圖 / 盒馬創始人侯毅個人微博

傳統的線下花店,同樣需要在這場產業變革中找到合適的方向。

佛山孤獨植物的老板大 P 告訴我:" 這個行業正在非常快速地變化著,最初入行時流行的花、插花的樣式,跟現在已經完全不同。像如今很多花店經營者都重視起短視頻、直播等渠道帶來的流量,大家不再是在街邊開一個鋪麵,然後守著那家店就可以了。"

孤獨植物是大 P 和太太一起經營的事業。8 年前,他從別的領域轉行,一邊摸索一邊開店,店麵從小區底商搬到了如今這座有 200 年曆史的老宅內,而花店也實現了鮮花工作室的轉型,在這個過程中,大 P 越發感受到,經營花店,不隻是將一束花銷售給顧客這麽簡單。

經曆了幾次搬家,孤獨植物如今來到一間始建於清朝的老房子裏。/ 孤獨植物

如今,他們花店的顧客仍是以女性居多,她們買花不僅僅是為了送禮,或是朋友生日," 她們可能隨時都想給朋友一個驚喜,鮮花便作為情感的紐帶。反倒是男性顧客會在節日時出現得比較多 "。

" 客人來到花店,消費的是體驗感,需要的是定製化的、有個性的花。" 比如最近,正值春天,他便會選用當季流行的花材,如鬱金香、洋牡丹、芍藥,和梨花等果樹的花。

花店外,也是被大榕樹懷抱著的慢生活。/ 孤獨植物

終端市場的需求同樣被鬥南洞察,反向定製。

羅建洪在采訪中提到,無論是育種公司還是花農,都留意到了消費群體的變化趨勢。以 90 後、00 後為主的消費者更願意為新奇、稀有的鮮花品種買單,而前端市場也在不斷地引進及研發新產品,以適應當下的消費需求,以銷定產。

" 像形狀不規則的奧斯汀玫瑰,還有近兩年流行的貂蟬,一枝可以賣到十多塊的小仙女,這些花種我們都會推介給種植戶。而鮮花上市後,他們也能從市場的接受度直接得到反饋。"

甚至,在鬥南這個鮮花產業的源頭還將建起 " 花卉加工廠 ",鮮花在這裏直接完成混搭包裝,以打造更適合家庭消費的產品。

電影《野獸之瞳》中,古天樂飾演的角色給女友送了一冰箱的花。從外麵看是生活,從裏麵看是浪漫。

" 但花終究也隻是生活的其中一種媒介。" 大 P 又指出,定製便意味著從孤獨植物走出的每一束花,都是不一樣的," 比如說這花想要送給誰,出於什麽原因,那個人喜歡什麽樣的風格 ……" 每一束花背後都有一段講故事與聽故事的過程,溝通雙方最後才會達成關於美的共識。

他喜歡植物,因為它們的無言,每一株都是孤獨的,但當它們一同生長時,你又覺得它們相互交流、關懷、依存,並不孤獨。" 是不是跟人類很像?" 大 P 笑了笑說。

" 開花店確實是一門手藝活。它關乎於你怎麽養花、紮花、插花,也關乎於你的選址、存貨、客戶資源的維係,要自負盈虧。但開花店又不僅僅是手藝活。因為當你在賣花的時候,你其實也是在傳播一種生活美學。"

一隻名叫 Hollywood 的小貓,也到花店住下。/ 孤獨植物

翻開孤獨植物的朋友圈,我看到的不隻是他們的花藝作品,還有老板一家荒野探險的片段,兒子書包上掛著的捕蟲網,城市的一個下雨天,還有穿過大氣層的陽光,柔和地落在他家天真美麗還有點傻的小貓的肚皮上 ……

還有阿克曼在《栽種之樂》中所寫的:

花園是我們在紛亂世界的避難所,

是生與死、奧秘與驚喜的傳奇。

花園裏的四時運轉,提醒我們古老的秩序。

電影《時時刻刻》中 " 自己去買花 " 的女人們。

我們總能從植物中學到許多。而我們買花,大抵也是因為認清生活,仍能熱愛生活。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